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蛮地风俗。
引宋•欧阳修 《和丁宝臣游甘泉寺寺在临江一山上与县廨相对》:“野僧岂解惜清泉,蛮俗那知为胜迹。”
蛮俗,拼音是mán sú,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蛮地风俗。
蛮 [ mán ] 1. 粗野,凶恶,不通情理。 如 野蛮。蛮横(hèng )。蛮不讲理。 2. 愣,强悍。 如 一味蛮干。 3. 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 如 蛮荒。 4. 方言,相当于“很”。 如 蛮好。 [更多解释]
俗 [ sú ]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如 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 如 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如 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 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 如 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更多解释]
蛮俗的拼音是:mán sú点击 图标播放蛮俗的发音。
蛮俗的意思是:蛮地风俗。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