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蟄 | ||||||||||||||||||||||||||||||||||||||||||||||||||||||||||||
释义 | 蟄zhé ㄓㄜˊ 卷十三虫部共17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虫部 17画 U+87C4 蟄 直立切 蛰 蟄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直立切頁碼第445頁,第9字續丁孫 蟄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五反切直立切頁碼第1050頁,第7行,第3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直立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683頁,第5字許惟賢第1167頁,第6字
段注臧者,善也。善必自隱。故別無藏字。凡蟲之伏爲蟄。《周南》曰:螽斯羽。蟄蟄兮。傳曰:和集也。其引申之義也。 从虫。執聲。 段注直立切。七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二《詩》「螽斯羽,蟄蟄兮」,蟄乃卙之借,又作汁。 白话解释蛰,昆虫隐藏冬眠。字形采用“虫”作边旁,“执”作声旁。 蟄字的相关索引
蟄zhé ㄓㄜˊ 正文・申集中虫部共17画 康熙字典 正文 ・申集中 虫部 17画 - U+87C4 蟄 蛰 蟄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22頁,第1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96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70頁,第12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直立切,音䐲。 例又,《玉篇》:和集也。 音又,《集韻》:質入切,音執。 音又,《韻會》:尺十切;《正韻》:尺入切,𡘋音叱──義同。 注解〔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蟄〕字拼音是zhé,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執、虫,五行属-。 〔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é] ⑴ 见“蛰”。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蟄zhé ㄓㄜˊ 虫部共17画上下结构U+87C4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蛰 虫部 17画 11画 上下结构 - FUFJ GILMI BUQI 45136 无 U+87C4 12143112354251214 横、竖、横、点、撇、横、横、竖、撇、横折弯钩/横斜钩、点、竖、横折、横、竖、横、点 蛰 、 𧒦 蟄字概述〔蟄〕字拼音是zhé,部首是虫,总笔画是17画。 〔蟄〕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執、虫”,五行属-。 〔蟄〕字仓颉码是GILMI,五笔是FUFJ,四角号码是45136,郑码是BUQI。 〔蟄〕字的UNICODE是U+87C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756,UTF-32:000087c4,UTF-8:E8 9F 84。 〔蟄〕字异体字是蛰、𧒦。 蟄的笔顺Loading... 蟄的意思蟄蛰zhéㄓㄜˊ基本解释◎见“蛰”。 越南字释义蟄◎同“𧍌”。 蟄字的翻译
蟄的国语辞典解释全部zhí1zhé2 蟄蛰1zhíㄓˊ详细解释动 1.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蟄”。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二》:“虫土闭而蛰,鱼渊潜而处。” 2.隐藏潜伏。 民国•孙文〈黄花冈烈士事略序〉:“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蟄蛰2zhéㄓㄜˊ详细解释◎(一)之语音。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蟄的两岸词典解释蟄蛰zhíㄓˊ详细解释1.蛰伏。 惊蛰。 2.蛰居;隐居。 蛰处、久蛰乡间。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蟄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