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袪 | ||||||||||||||||||||||||||||||||||||||||||||||||||||||||||||
释义 | 袪qū ㄑㄩ 卷八衣部共10画 说文解字 卷八 衣部 10画 U+88AA 袪 去魚切 袪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八上反切去魚切頁碼第271頁,第27字續丁孫 袪衣袂也。从衣去聲。一曰袪,褱也。褱者,袌也。袪,尺二寸。《春秋傳》曰:「披斬其袪。」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六反切遣如反頁碼第697頁,第4行,第1字述 衣袂。從衣去聲。一曰:袪,袖也。袖者,袌也。袪,尺二寸。《春秋傳》曰:「披斬其袪。」 鍇注臣鍇曰:「袂即今衣之袖口,俚言袖繳。」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八上反切去魚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565頁,第4字許惟賢第686頁,第3字 衣袂也。 段注《鄭風・遵大路》、《唐風・羔裘》傳皆曰:袪,袂也。按袪有與袂析言之者。《深衣》注曰:袪,袂口也。《喪服記》注曰:袪,袖口也。《檀弓》注曰:袪,袖緣口也。《深衣・喪服》且袂與袪並言。葢袂上下徑二尺二寸。至袪則上下徑尺二寸。其義當分別也。若詩之兩言袪。則無庸分別。《定本・唐風》傳曰:袪,袂末也。此非是。傳下文言本末。本謂羔裘。末謂豹袖。非謂袂本袪末也。 从衣。去聲。 段注去魚切。五部。 一曰袪,褱也。褱者,袌也。 段注此義未見其證。《方言》曰:袿謂之裾。郭云:裾或作袪。按下文云裾,衣袌也。此云袪,袌也。則知古有假袪爲裾者矣。袪得訓袌。故或曰藏去。或曰弆。或曰袪。皆其義也。藏物必去此而藏彼。故其義亦爲攘却。兒寛傳李奇注曰:袪,開也。散也。凡褰開曰袪。若《毛傳》云:袪袪,彊健皃。亦於从去得義。古無从示之袪。至《集韵》而後有之。唐石經。以車袪袪。从衣不誤。 袪尺二寸。 段注《喪服記》、《玉藻》皆有此句。上葢奪《禮記》曰三字。 《春秋傳》曰:披斬其袪。 段注僖五年《左傳》文。杜注亦曰:袪,袂也。 袪字的相关索引
袪qū ㄑㄩ 正文・申集下衣部共11画 康熙字典 正文 ・申集下 衣部 11画 U+88AA 袪 袪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71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15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90頁,第15字 音《唐韻》:去魚切;《集韻》、《韻會》、《正韻》:丘於切,𡘋音胠。 例又,袖口也。 例又,《類篇》:舉袖貌。 音又,《集韻》:丘據切,音去──義同。 注解〔袪〕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袪〕字拼音是q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去。 〔袪〕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衣,去声。本义是衣袖。 〔袪〕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ū] ⑴ 袖口:“掺执子之~兮”。⑵ 举起,撩起⑶ 同“祛”。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袪qū ㄑㄩ 衤部共10画左右结构U+88AA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衤部 10画 5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PUFC LGI WTBZ 34232 5925 U+88AA 4523412154 点、横撇/横钩、竖、撇、点、横、竖、横、撇折、点 祛 袪字概述〔袪〕字拼音是qū,部首是衤,总笔画是10画。 〔袪〕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去”。 〔袪〕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衣,去声。本义是衣袖。 〔袪〕字仓颉码是LGI,五笔是PUFC,四角号码是34232,郑码是WTBZ,中文电码是5925。 〔袪〕字的UNICODE是U+88A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986,UTF-32:000088aa,UTF-8:E8 A2 AA。 〔袪〕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077。 〔袪〕字异体字是祛。 袪的笔顺Loading... 袪的意思袪qūㄑㄩ基本解释①袖口:“掺执子之~兮”。 ②举起,撩起。~衣请业。 ③同“祛”。 详细解释名词 1.形声。从衣,去声。本义:衣袖。 2.同本义sleeve。 袪,衣袂也。 —— 《说文》袪尺二寸。 —— 《礼记·王藻》。按,析言之,则袖曰袂,袖口曰袪。”掺执子之袪兮。 —— 《诗·郑风·遵大路》羔裘豹袪。 —— 《诗·唐风·羔裘》左袪挂于博桑。 —— 《楚辞·哀时命》(晋文公)逾垣而走,(寺人)披斩其袪。 —— 《左传》 3.专指袖口 end of sleeve。 袪裼(缘饰袖口) 动词 1.撩起lift up。 黼帐袪而结组兮。 —— 傅毅《舞赋》。注:“犹举也。” 袪衣(撩起衣服);袪步(举衣而行);袪衣受业(撩起衣服前往受业。形容虚心求教) 2.摆脱,去掉drive off。 童蒙赖焉。用袪其蔽。 —— 蔡邕《郭有道碑文》伊余乐好仁,惑袪各亦泯。 —— 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 袪除(除去);袪痒(除病);袪荡(清除) 3.分开separate。 合袪于天地神祗。 —— 《汉书》 袪字的翻译
袪的国语辞典解释袪qūㄑㄩ详细解释名 ◎衣袖、袖口。 《诗经•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左传•僖公五年》:“逾垣而走,披斩其袪。” 动 1.举起、撩起。 《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特会朝雨,袪步堂下。”晋•张华〈巧杜赋〉:“吉人向风而袪袂。” 2.分开、开散。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权舆天地未袪,睢睢盱盱。” 3.除去。 《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童蒙赖焉,用袪其蔽。”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袪的两岸词典解释袪qūㄑㄩ详细解释1.〈书〉衣袖;袖口。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诗经‧郑风‧遵大路》)。 2.〈书〉除去。通“祛”。 童蒙赖焉,用袪其蔽(《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袪的字源字形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袪字组词袪除 袪荡 袪袪 袪裼 袪痒 袪衣受业 豹袪 断袪 分袪 开袪 袪袪 攘袪 袖袪 衣袪 斩袪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