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言不由衷 | |||||||||
释义 | yánbùyóuzhōng 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的意思词语解释言不由衷yán bù yóu zhōng
翻译
引证解释
国语辞典言不由衷yán bù yóu zhōng
言不由衷的字义分解
【言不由衷】的常见问题
yánbùyóuzhōng 言不由衷
拼音: yán bù yóu zhōng 怎么读 注音: ㄧㄢˊ ㄅㄨˋ ㄧㄡˊ ㄓㄨㄥ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口是心非 心口不一 口蜜腹剑 言行不一 反义词: 心口如一 言为心声 言由衷发 肺腑之言 由衷之言 言之有信 出自肺腑 言不由衷的意思由:从;衷:内心。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清 龚自珍《对策》:“进身之始,言不由衷。” 正音:“衷”,读作“zhōng”,不能读作“zōng”。 辨形:“衷”,不能写作“哀”、“忠”。 辨析:“言不由衷”和“口是心非”;都指心口不一致。但“言不由衷”多形容以敷衍为目的;不坦率;形容虚伪欺骗时成分要轻得多;“口是心非”多形容虚伪欺骗的言行。 谜语: 表白 (谜底:言不由衷) 故事: 春秋时期,诸侯郑国的实力强大,郑庄公任周朝的卿士,执掌朝廷大权。周平王想让虢公忌来取代郑庄公管理朝政,郑庄公就去威胁周平王,周平王只好违心说没这回事,双方交换儿子做人质。周桓王时也是如此,后来郑国强行侵吞朝廷公粮。 言不由衷的详细解释【释义】“言不由衷”之“衷”,典源作“中”。“中”同“衷”,指内心。“言不由衷”则指所说的话不是发自于内心。形容言词与心意相违背。语本《左传・隐公三年》。后用“言不由衷”泛指心口不一,虚应敷衍。 【典源】《左传・隐公三年》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1],[2]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3]之?苟有明信,涧谿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注解[1]中:同“衷”,内心。 [2]质:音zhì,人质。春秋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常互以人作抵押,以取信对方。 [3]间:音jiàn,挑拨、分化。 【典故】“言不由衷”原作“信不由中”,指诚信不由中,信,人言也,亦言不由中意。春秋初年,周平王性格软弱,王室政权完全掌握在诸侯国的郑武公和其子郑庄公手里。对于这样的情况,周平王常常觉得不安,所以想将部分权力转移到虢公手上。郑庄公得知后,前往质问,周平王慑于庄公的气势,只好赶紧否认,并且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示诚信。但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便真地将政权移转到虢公手里。郑庄公大为愤怒,于是强夺了周朝两座城池所收成的作物以示报复。周、郑两国从此交恶。史家对这件事的评论是:如果承诺不是发自于内心,即使强留人质作为抵押,仍然无法保证彼此能信守约定。但如果行事能秉持忠恕之道,遵循礼法,即使没有任何抵押物,也不会破坏盟约。后来“言不由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言词与心意相违背,今则多泛指心口不一,虚应敷衍。 【书证】
【用法】语义心口不一,虚应敷衍。 类别用在“言语虚假”的表述上。 例句①他的话言不由衷,听起来真不舒服。 ②我最讨厌这种假惺惺,言不由衷的人。 ③当他自觉这话言不由衷时,脸不禁红了。 ④他说这话时态度怪怪的,显得言不由衷。 ⑤他素来诚恳,今日言不由衷,其出有因。 ⑥言不由衷的话不是你这种纯真的人说得来的。 ⑦迫于无奈,他只好言不由衷地说了几句捧场话。 ⑧他可能受到威胁,所以说了这些言不由衷的话。 ⑨在那种场合,大家谈的都是些言不由衷的客套话。 ⑩我看妳是喜欢上王先生了,才会言不由衷地假意批评他。 ⑪是不是因为在虚伪的环境待久了,他说话变得很言不由衷? ⑫我实在是不忍将真相告诉他,只好言不由衷地要他别多事。 ⑬我看她有心事,刚刚那几句话说得言不由衷,不像她平常的为人。 【辨识】同义“言不由衷”及“口是心非”都有心口不一致的意思。 异义“言不由衷”常是迫于情势而无法说出真心话,侧重于敷衍、隐瞒,属中性义;“口是心非”则有以言语掩盖心中坏念头的意思,侧重于欺骗、虚伪,为贬义。 形音衷,zhōng。内心。不可写作“哀”。 例句
言不由衷的翻译
言不由衷成语接龙没有“衷”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言”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言不由衷字义分解言读音(yán), 言部,共7画 ①. 讲,说。 如: 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②. 说的话。 如: 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③. 汉语的字。 如: 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④. 语助词,无义。 如: 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⑤. 姓。 查看详细解释 不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查看详细解释 由读音(yóu), 田部,共5画 ①. 原因。 如: 原由。事由。理由。由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②. 自,从。 如: 由表及里。由衷(出于本心)。 ③. 顺随,听从,归属。 如: 由不得。信马由缰。 ④. 经过,经历。 如: 必由之路。由来已久。 ⑤. 凭借。 如: 由此可知。 ⑥. 古同“犹”,尚且,还。 ⑦. 古同“犹”,犹如,好像。 ⑧. 姓。 查看详细解释 衷读音(zhōng), 衣部,共10画 ①. 内心。 如: 由衷。苦衷。无动于衷。衷肠。 ②. 福,善。 如: “降衷于下民”。 ③. 正中不偏。 如: 折衷。 ④. 贴身的内衣。 查看详细解释 言不由衷成语组词言的成语不的成语由的成语衷的成语 言不由衷相似的成语言不由中信不由衷道不由衷由衷之言言由衷发儿大不由爷儿大不由娘不因不由不禁不由不由自主不由分说言不达意言不逮意言不诡随言不践行言不逾阈言不愿行行不由西州路言不尽意身不由己言不及义言不及私心不由主心不由己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