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誓 | ||||||||||||||||||||||||||||||||||||||||||||||||||||||||||||
释义 | 誓shì ㄕˋ 卷三言部共14画 说文解字 卷三 言部 14画 U+8A93 誓 時制切 誓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三上反切時制切頁碼第70頁,第28字續丁孫 誓約束也。从言折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五反切時制反頁碼第198頁,第7行,第3字述 約束也。從言折聲。 鍇注臣鍇曰:「與之爲約誓也。《泰誓》曰:『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是爲約誓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三上反切時制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368頁,第2字許惟賢第165頁,第15字 約束也。 段注《周禮》五戒。一曰誓。用之於軍旅。按凡自表不食言之辭皆曰誓。亦約束之意也。 从言。㪿聲。 段注時制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約束。引申為彼此相約束,如「誓,矢也」 錢一約束也。引申為彼此相約束,如「誓,矢也」(?)。 周二約束也。引申為彼此相約束為誓矢。 白话解释誓,用以约束自己行为的发咒似诺言。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折”作声旁。 字形解说金文從言、折聲,「折」字的左旁縮小,和「言」旁組合成左偏旁。篆文、楷書同從言、折聲。字從「言」為義符,表示是與言語有關的動作;從「折」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折」字本義為「斷也」,此義與「誓」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誓字的相关索引
誓shì ㄕˋ 正文・酉集上言部共14画 康熙字典 正文 ・酉集上 言部 14画 金 U+8A93 誓 𣂶 、 𣂯 誓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77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62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36頁,第23字 古文: 𣂶 、 𣂯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時制切,音逝。 例又,《玉篇》:命也。 例又,禮,將祭,而號令齊百官,亦謂之誓。 例又,男女私約亦曰誓。 例又,《尚書》有〈甘誓〉、〈湯誓〉、〈泰誓〉、〈牧誓〉、〈費誓〉、〈秦誓〉,皆篇名。〔傳〕《書》有六體,誓其一也。 例又,人名。 音又,《集韻》:以制切,音曳──相約以言也。 音又,食列切,音舌──義同。 卷目:考證・酉集上 部首:言部 愛日堂藏本: 第671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0頁,第27字 《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鄭箋》誓戒,要之𠛬,重失禮也。 謹按周禮註不名爲箋,鄭箋謹改註。要之下照原文增以字。 注解〔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誓〕字拼音是sh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折、言,五行属金。 〔誓〕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言,折声。本义是发誓;立誓。 〔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ì] ⑴ 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⑵ 表示决心的话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誓shì ㄕˋ 言部共14画上下结构U+8A93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言部 14画 7画 上下结构 形声字 金 RRYF QLYMR DPS 52601 6129 4236 U+8A93 12133124111251 横、竖钩、提、撇、撇、横、竖、点、横、横、横、竖、横折、横 䤱 、 𣂯 、 𣂶 誓字概述〔誓〕字拼音是shì,部首是言,总笔画是14画。 〔誓〕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折、言”,五行属金。 〔誓〕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言,折声。本义是发誓;立誓。 〔誓〕字仓颉码是QLYMR,五笔是RRYF,四角号码是52601,郑码是DPS,中文电码是6129,区位码是4236。 〔誓〕字的UNICODE是U+8A9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475,UTF-32:00008a93,UTF-8:E8 AA 93。 〔誓〕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3060,属常用字。 〔誓〕字异体字是䤱、𣂯、𣂶。 誓的笔顺Loading... 誓的意思誓shìㄕˋ基本解释①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师。~词。~愿。~死。 ②表示决心的话。发~。宣~。立~。 详细解释动词 1.形声。从言,折声。本义:发誓;立誓。 2.同本义swear。 誓,以言约束也。 —— 《说文》。段注:“凡自表不食言之辞皆曰誓,亦约束之意也。”约信曰誓。 —— 《礼记·曲礼》予誓,告汝誓命。 —— 《书·甘誓》。注:“要信也。”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 《诗·卫风·氓》司射西面誓之。 —— 《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 《左传·隐公元年》终待说山盟海誓。 —— 赵长卿《贺新郎》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为誓与城为殉。 ——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誓志(发誓立志);誓死不贰(发誓至死不变心);誓辞(立誓的言辞);誓戒(誓约警戒);誓剑(对着剑发誓;皇帝赠与出巡大臣的宝剑,即后世所称的“上方宝剑”);誓书铁券(即“丹书铁券”。古代帝王颁赐功臣的享有免罪等特权的证件) 3.接受爵位accept a rank of nobility。 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下,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 —— 《周礼》 4.告诫;告知warn; tell。 司射西面誓之曰:“公射大候,大夫射参,士射干。” —— 《仪礼·大射仪》。注:“犹告也。”惟君有黼裘以誓省。 —— 《礼记·玉藻》。疏:“告勑也。”[五戒]一日誓,用之于军旅。 —— 《周礼·秋官·士师》 誓戒(约束警戒);誓民(告戒吏民);誓众(告诫众人) 5.铭刻;牢记 engrave on one's mind; keep firmly in mind。如:誓肌(刻骨铭心) 名词 1.指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所订立的誓约;盟约;誓言oath of alliance; oath; pledge。 张陈背誓。 —— 曹植《五帝诛》周武有孟津之誓。 —— 《左传·昭公四年》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誓令(誓言与命令);誓信(盟约);誓书(盟约);誓章(记载有誓词的文件);誓要(约盟,盟誓) 2.古代告诫将士的言辞 warning; admonition。如:《汤哲》、《泰誓》、《秦誓》 形容词 ◎谨慎 prudent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礼记·文王世子》 誓字的翻译
誓的国语辞典解释誓shìㄕˋ详细解释名 ◎表明决心、矢志不渝的言词。 《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立誓、发誓、山盟海誓。 动 ◎告诫。 《书经•泰誓下》:“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国语•越语上》:“句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 誓师。 副 1.绝对。 誓不两立、誓不甘休。 2.受命。 《周礼•春官•典命》:“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子摄其君。”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誓的两岸词典解释誓shìㄕˋ详细解释1.发誓,表示决心实现。 誓师、誓言、誓不甘休、指天誓日。 2.誓言。 宣誓、山盟海誓、信誓旦旦。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誓的字源字形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誓字的成语誓不两立 指天誓日 海誓山盟 信誓旦旦 山盟海誓 盟山誓海 誓死不屈 赌咒发誓 誓同生死 誓无二心 对天发誓 誓不罢休 誓死不从 弘誓大愿 誓死不二 指天为誓 誓死不贰 誓海盟山 柏舟之誓 誓无二志 誓山盟海 指日誓心 歃血为誓 更多… 誓字组词誓开头的词语誓言 誓死 誓词 誓师 誓不罢休 誓约 誓愿 誓不两立 誓表 誓不甘休 誓不为人 誓惩 誓辞 誓带 誓发 誓诰 誓骨 誓海盟山 誓楫 誓檝 誓肌 誓剑 誓俭草 更多… 誓结尾的词语宣誓 发誓 起誓 立誓 盟誓 山盟海誓 柏舟之誓 背誓 本誓 旦旦信誓 打誓 典誓 订誓 对天发誓 毒誓 赌誓 黩誓 赌咒发誓 恶誓 罚誓 负誓 高誓 诰誓 更多… 誓中间的词语信誓旦旦 海誓山盟 大誓愿 赌誓发原 赌誓发愿 发誓赌咒 弘誓大愿 马厂誓师 盟山誓海 四弘誓愿 五原誓师 靴刀誓死 铮铮誓言 指日誓心 指天誓日 指天誓心 更多…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