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释义

shì ㄕˋ

卷三言部共16画
说文解字

卷三

言部

16画

U+8AE1

神至切

諡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神至切頁碼76頁,第25

諡行之迹也。从言、兮、皿。闕。

鉉注徐鍇曰:「兮,聲也。」

附注徐鍇繫傳作「从言、兮,冊聲。」嚴可均校議:「諡,說解當作『益聲』。《一切經音義》卷十三引《說文》:『謚,行之迹也。从言,益聲。』」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以謚為諡。」

卷别卷五反切常利反頁碼215頁,第2行,第2

諡行之迹也。從言、兮,皿聲。

鍇注臣鍇曰:「以行易其名也。臣以爲皿非聲,兮聲也。疑󰣌誤。」

備註段注改作「謚」。

谥,嬉笑的样子。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益”作声旁。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52頁,第17字
2陳昌治本第219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173頁
4說文校箋第106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98頁,第19字
6說文今釋第352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61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42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22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63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106頁,第16字
12說文注箋第79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153頁【補遺】第16460頁
14通訓定聲第2130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219頁【崇文】第873頁
16說文句讀第303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123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274頁,第5字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𡘋神至切,音示。
說文》:行之迹也。
爾雅・釋詁》:靜也。〔疏〕人死將葬,誄列其行而作之也。
釋名》:曳也。物在後爲曳,言名之於人亦然也。
白虎通》:諡之爲言引也,引列行之迹,所以進勸成德使上務節也。
增韻》:誄行立號,以易名也。汲冢《周書》: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攻于牧野之中,終葬,乃制諡敘法,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詩・大雅》:文王在上。〔註〕愼也、悉也,生存之行,終始悉錄之以爲諡也。
榖梁傳》:〔范甯註〕諡者,所以勸善而懲惡。
禮・檀弓》:死諡,周道也。〔疏〕殷以上有生號,仍爲死後之稱,周則死後別立諡。
周禮・春官・大史》:小喪賜諡。〔疏〕賜諡之制,實始於周也。

又,《集韻》、《類篇𡘋於賜切,音縊。又,《集韻》、《類篇𡘋羊至切,音肄──義𡘋同。

類篇》:或省作𧨦,與諡別。

注解

名词

(形聲。从言,益聲。用言論給予褒貶,故從言。本作「諡」。本義:古代皇帝、貴族、大臣、傑出官員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後所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 同本義posthumous title(of emperor, distinguished minister)

諡,行之跡也。 —— 《北堂書鈔》引《說文》諡者,別尊卑,彰有德也。 —— 《白虎通》先王諡以尊名。 —— 《禮記·表記》誄生時所行爲之諡。 —— 《論衡·道應》增諡美顯,榮於身後。 —— 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諡法(由主祭者將名號贈給死者,以表彰他一生的功業);諡寶(古代帝王寢墓中,刻有帝后諡號的璽印);諡譜(記載諡號的譜牒);諡名(諡號)

授與,加封;尤指死後追封confer

幸德諡爲洞簫兮。 —— 王褒《洞簫賦》身死無名,諡爲至愚,恥及父母,爲天下笑。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諡告(贈諡的文告);諡典(贈諡的典禮)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8 17: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