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谴责。
引《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是日微 樊噲 犇入营譙让 项羽,沛公 事几殆。”《新唐书·藩镇传·罗弘信》:“全忠 以檄譙让, 弘信 不敢报。”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今之非民族主义者,輒举宗法社会以相譙让。”
责骂、谴责。
引《史记·卷一〇三·万石君传》:「子孙有过失,不谯让。」
谯让,读音qiào ràng,汉语词语,解释为有“抓住对方的一个弱点进行言语攻击”或“众多言论集中攻击某人”之意。
谯 [ qiáo ] 1. 〔~楼〕古代城门上建的楼,可以瞭望。 2. 〔~~〕毛羽残敝。 3. (譙) [更多解释]
让 [ ràng ] 1. 不争,尽(jǐn)着旁人。 如 让步。让位。谦让。 2. 请。 如 让茶。 3. 许,使。 如 不让他来。 4. 任凭。 如 让他闹去。 5. 被。 如 让雨淋了。 6. 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 如 出让。转(zhuǎn )让。 7. 闪避。 如 让开。当仁不让。 8. 责备,谴责。 如 “二世使人让章邯”。 9. 古同“攘”,侵夺。 [更多解释]
谯让的拼音是:qiáo ràng点击 图标播放谯让的发音。
谯让的意思是:责骂、谴责。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