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释义

ㄅㄧˋ bēn ㄅㄣ

卷六貝部共12画
说文解字

卷六

貝部

12画

U+8CC1

彼義切

賁

賁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彼義切頁碼204頁,第10

賁飾也。从貝芔聲。

卷别卷十二反切房文反、鄙媚反頁碼521頁,第4行,第1

賁飾也。從貝卉聲。

鍇注臣鍇曰:「《尚書》:『卉若草木。』芔,草也。傳寫多聲字。」

卷别卷六下反切彼義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116頁,第5許惟賢493頁,第1

賁飾也。

段注《易・象傳》曰:山下有火賁。《序卦傳》曰:賁,飾也。按古假賁爲奔。

从貝。芔聲。

段注彼義切。十五部。按亦音墳。亦音肥。文與微合韵冣近。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02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515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400頁
4說文校箋第258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250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890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54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33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316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58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255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205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468頁【補遺】第16948頁
14通訓定聲第321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537頁【崇文】第2145頁
16說文句讀第818頁
17古字詁林第六冊,第17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621頁,第4字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必轡切,𡘋音臂。
說文》:飾也。
易・賁卦》:山下有火,賁。〔釋文〕鄭云:變也。文飾之貌。王肅云:有文飾黃白色。又,〈序卦〉:賁,飾也。又,《雜卦傳》:賁,無色也。
書・湯誥》:賁若草木。〔註〕賁,飾也。
詩・小雅》:賁然來思。

又,《集韻》:逋還切,音班。
易・賁卦》〔釋文〕:傅氏云:賁,古班字,文章貌。

又,《集韻》:符分切,音焚。
書・盤庚》:用宏兹賁。〔傳〕宏、賁,皆大也。
詩・大雅》:賁鼓維鏞。〔傳〕賁,大鼓也。

又,《爾雅・釋魚》:三足,賁。〔疏〕之三足者名賁。

又,《廣韻》:博昆切;《集韻》、《韻會》、《正韻》:逋昆切,𡘋音奔。
書・立政》:綴衣虎賁。〔傳〕虎賁以勇力事王。
周禮・夏官・虎賁氏》: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又,〈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趨。
孟子》: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趙註〕賁,勇士也。

又,《集韻》:父吻切──與憤同。
禮・樂記》: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註〕賁,讀爲憤;憤,怒氣充實也。

又,沸也。
榖梁傳・僖十年》:覆酒於地,而地賁。〔註〕賁,沸起也。〔釋文〕與瀵同。

又,地名。
榖梁傳・昭五年》:叔弓帥師,敗莒師于賁泉。〔註〕賁泉,魯地──扶粉反。

又,《集韻》:方問切,音糞。
禮・射義》:賁軍之將。〔註〕賁,讀爲僨──猶覆敗也。

又,《集韻》:力竹切,音六──賁渾,地名。
公羊傳・宣三年》:楚子伐賁渾之戎。〔釋文〕賁,舊音六。
左傳》、《榖梁傳》作陸。

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符非切,音肥──姓也。
前漢・英布傳》:中大夫賁赫。
後漢・光武紀》:董憲將賁休。〔註〕《前書》賁赫,音肥,今姓音奔。

又,《集韻》:孚袁切,音翻──番禺,《山海經》作賁禺。

注解

〔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貝部

〔賁〕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ì、bē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卉、貝

〔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ì] ⑴ 文饰。《玉篇•貝部》:“賁,飾也。”《易•賁》:“白賁,无咎。”王弼注:“以白為飾而无患憂。”《書•湯誥》:“天命弗儹,賁若草木。”孔傳:“賁,飾也。言福善禍淫之道不差,天下惡除,焕然咸飾,若草木同華。”元郝經《豐縣漢祖廟碑》:“有所廢缺,輒為增賁,故常焕若一新。”⑵ 华美;光彩貌。《廣雅•釋詁一》:“賁,美也。”《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賁然來思。”朱熹注:“賁然,光彩之貌也。”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燒尾》:“上與侍臣親賁臨焉。”宋王安石《謝手詔索文字表》:“雲漢之光,俯加賁冒。”⑶ 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离下艮上。《易•賁》:“象曰:山下有火,賁。”孔穎達疏:“欲見火上照山,有光明文飾也。”《文心雕龍,情采》:“賁象窮白,貴乎反本。”《晋書•江逌傳》:“致飾則素,故賁返於剥。”⑷ 色不纯。《易•雜卦》:“賁,无色也。”韓康伯注:“飾貴合衆,無定色也。”《吕氏春秋•壹行》:“孔子卜,得賁。”高誘注:“賁,色不純也。”⑸ 征。《玉篇•貝部》:“賁,徵也。” [fén] ⑴ 大。《集韻•文韻》:“賁,大也。”《詩•大雅•靈臺》:“虡業維椎,賁鼓維鏞。”孔穎達疏:“賁,大也。故謂大鼓為賁鼓。”《尚書大傳》卷二:“天子賁庸。”鄭玄注:“賁,大也。牆謂之庸。”⑵ 三足龟。《爾雅•釋魚》:“龜三足,賁。”《集韻•文韻》:“賁,三足龜也。”《書•盤庚下》:“用宏兹賁。”章炳麟《古文尚書拾遺》:“此以賁為大龜之名。”⑶ 简策。《古文苑•衛覬〈漢金城太守殷君碑〉》:“䪛韣竹賁,誕循前業。”章樵注:“賁,簡策也。” [bēn] ⑴ 鬲(膈),今名膈膜或横膈膜。《素問•繆刺論》:“無故善怒,氣上走賁上。”林億新校正引楊玄操云:“賁,鬲也。”《靈樞經•本藏》:“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脅下痛。”⑵ 通“奔”。奔走。《廣韻•魂韻》:“賁,勇也。”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屯部》:“賁,叚借為奔。”《書•牧誓序》:“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孔穎達疏:“若虎之賁走逐獸,言其猛也。”《墨子•備梯》:“令賁士、主將皆聽城鼓之音而出。”《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衛士旅賁。”顔師古注:“旅,衆也。賁與奔同,言為奔走之任也。”《宋書•百官志下》:“虎賁舊作虎奔,言如虎之奔走也。” [fèn] ⑴ 同“墳”。隆起。《穀梁傳•僖公十年》:“覆酒於地而地賁。”范甯注:“賁,沸起也。”按:《左傳》、《國語》皆作“墳”。《靈樞經•邪氣藏府病形》:“脈大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唐王勃《晚秋遊武擔山寺序》:“雖珠衣玉匣,下賁窮泉;而廣岫長林,終成勝境。”⑵ 同“忿”。愤怒。《集韻•吻韻》:“忿,怒也。或作賁。”《禮記•樂記》:“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鄭玄注:“賁讀為憤。憤,怒氣充實也。”⑶ 通“僨”。覆败。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屯部》:“賁,叚借為僨。”《禮記•射義》:“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入,其餘皆入。”鄭玄注:“賁讀為僨。僨,猶覆敗也。”又《大學》“此謂一言僨事”唐陸德明釋文本作“賁”,云:“本又作僨。”⑷ 通“奮”。发抒,显露。《荀子•堯問》:“忠誠盛於内,賁於外,形於四海。”梁启雄簡釋引刘师培曰:“賁、僨古通,僨、奮亦古通。《廣雅》訓奮為‘動’,又訓為‘舒’;《史記》集解訓奮為‘發’,則‘賁於外’者,即發舒於外之義。”宋司馬光《上許州吴給事書》:“非敢以為文也,賁露下情而已。”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六:“庶以伸久鬱之公議,賁不朽之餘光。” [féi] ⑴ 姓。《通志•氏族略三》:“賁氏,(魯)縣賁父之後。《風俗通》:‘魯有賁浦。’賁,音奔,又音肥。”《史記•黥布列傳》:“醫家與中大夫賁赫對門。”司馬貞索隱:“賁,音肥,人姓也。”《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董憲將賁休以蘭陵城降。”李賢注:“《前書》曰賁赫,賁音肥。今姓音奔。” [bān] ⑴ 同“斑(辬)”。杂色花纹或斑点。《集韻•删韻》:“辬,《説文》:‘駁文也。’或作斑、辬,古作賁。”《易•賁》唐陸德明釋文:“傅氏云:賁,古斑字,文章貌。”清李廣芸《炳燭編》卷三:“賁,固色之不一者,故亦讀為斑。” [lù] ⑴ 〔賁渾〕古地名。《集韻•屋韻》:“賁,賁渾,地名。”《公羊傳•宣公三年》:“楚子伐賁渾戎。”陸德明釋文:“賁渾,舊音六,或音奔。二傳作‘陸渾’。”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答問》:“問:宣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公羊》作賁渾,賁何以有陸音?曰:此轉寫之譌。本當作𡻲,即古文睦字,从𡴆,𡴆讀為六,故睦亦有陸音。” [pān] ⑴ 〔賁禺〕即番禺,旧县名,在广东省。1992年改为番禺市,2000年改为广州市番禺区。《山海經•海内南經》:“桂林八樹在賁隅東。”郭璞注:“賁隅音番禺,今番禺縣。”《水經注•泿水》:“泿水東别逕番禺,《山海經》謂之賁禺者也。”

文饰。《玉篇•貝部》:“賁,飾也。”《易•賁》:“白賁,无咎。”王弼注:“以白為飾而无患憂。”《書•湯誥》:“天命弗儹,賁若草木。”孔傳:“賁,飾也。言福善禍淫之道不差,天下惡除,焕然咸飾,若草木同華。”元郝經《豐縣漢祖廟碑》:“有所廢缺,輒為增賁,故常焕若一新。”

华美;光彩貌。《廣雅•釋詁一》:“賁,美也。”《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賁然來思。”朱熹注:“賁然,光彩之貌也。”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燒尾》:“上與侍臣親賁臨焉。”宋王安石《謝手詔索文字表》:“雲漢之光,俯加賁冒。”

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离下艮上。《易•賁》:“象曰:山下有火,賁。”孔穎達疏:“欲見火上照山,有光明文飾也。”《文心雕龍,情采》:“賁象窮白,貴乎反本。”《晋書•江逌傳》:“致飾則素,故賁返於剥。”

色不纯。《易•雜卦》:“賁,无色也。”韓康伯注:“飾貴合衆,無定色也。”《吕氏春秋•壹行》:“孔子卜,得賁。”高誘注:“賁,色不純也。”

征。《玉篇•貝部》:“賁,徵也。”

鬲(膈),今名膈膜或横膈膜。《素問•繆刺論》:“無故善怒,氣上走賁上。”林億新校正引楊玄操云:“賁,鬲也。”《靈樞經•本藏》:“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脅下痛。”

通“奔”。奔走。《廣韻•魂韻》:“賁,勇也。”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屯部》:“賁,叚借為奔。”《書•牧誓序》:“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孔穎達疏:“若虎之賁走逐獸,言其猛也。”《墨子•備梯》:“令賁士、主將皆聽城鼓之音而出。”《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衛士旅賁。”顔師古注:“旅,衆也。賁與奔同,言為奔走之任也。”《宋書•百官志下》:“虎賁舊作虎奔,言如虎之奔走也。”

同“墳”。隆起。《穀梁傳•僖公十年》:“覆酒於地而地賁。”范甯注:“賁,沸起也。”按:《左傳》、《國語》皆作“墳”。《靈樞經•邪氣藏府病形》:“脈大者,尺之皮膚亦賁而起。”唐王勃《晚秋遊武擔山寺序》:“雖珠衣玉匣,下賁窮泉;而廣岫長林,終成勝境。”

同“忿”。愤怒。《集韻•吻韻》:“忿,怒也。或作賁。”《禮記•樂記》:“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鄭玄注:“賁讀為憤。憤,怒氣充實也。”

通“僨”。覆败。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屯部》:“賁,叚借為僨。”《禮記•射義》:“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入,其餘皆入。”鄭玄注:“賁讀為僨。僨,猶覆敗也。”又《大學》“此謂一言僨事”唐陸德明釋文本作“賁”,云:“本又作僨。”

通“奮”。发抒,显露。《荀子•堯問》:“忠誠盛於内,賁於外,形於四海。”梁启雄簡釋引刘师培曰:“賁、僨古通,僨、奮亦古通。《廣雅》訓奮為‘動’,又訓為‘舒’;《史記》集解訓奮為‘發’,則‘賁於外’者,即發舒於外之義。”宋司馬光《上許州吴給事書》:“非敢以為文也,賁露下情而已。”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六:“庶以伸久鬱之公議,賁不朽之餘光。”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8 22: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