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趨 | |||||||||||||||||||||||||||||||||||||||||||||||||||||||||
释义 | 趨qū ㄑㄩ cù ㄘㄨˋ 卷二走部共17画 说文解字 卷二 走部 17画 U+8DA8 趨 七逾切 趋 趨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二上反切七逾切頁碼第47頁,第1字續丁孫 趨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凡芻旁,古或作『𢑑』,譌作『多』。」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三反切切于反頁碼第139頁,第3行,第1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二上反切七逾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251頁,第2字許惟賢第111頁,第4字
段注《曲禮》注曰:行而張足曰趨。按張足過於布武。《大雅》。左右趣之。毛曰:趣,趨也。此謂假借趣爲趨也。 从走。芻聲。 段注七逾切。古音在四部。 白话解释趋,小跑。字形采用“走”作边旁,采用“芻”作声旁。 字形解说金文字形從走、芻聲。從走,指疾行而言;芻聲,表示音讀。篆文、隸書、楷書皆承金文「從走、芻聲」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趨字的相关索引
趨qū ㄑㄩ cù ㄘㄨˋ 正文・酉集中走部共17画 康熙字典 正文 ・酉集中 走部 17画 U+8DA8 趨 趋 趨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走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16頁,第20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19頁,第3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97頁,第38字 音《廣韻》:七逾切;《集韻》、《韻會》、《正韻》:逡須切,𡘋取平聲。 例又,樹名。 音又,《集韻》:趨玉切──同「促」。 音又,與趣同。 音又,《史記・天官書》:其趨舍而前曰嬴。〔註〕《索隱》曰:趨,音聚──謂促也。 音又,《集韻》:逡遇切,音覻──行之速也。又,此苟切,音㔌──趣馬,或作趨馬。 音又,《集韻》、《類篇》𡘋千句切,音娶──行也、速也。 音又,《韻補》叶雌由切。 音《五經文字》:趨,从芻,作多者訛。 注解〔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走部。 〔趨〕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ū、cù,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走、芻。 〔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ū] ⑴ 快步走、趕著向前走。如:“趨前”、“疾趨而過”。《孟子•公孫丑上》:“其子趨而往視之。”《文選•;陶淵明•;雜詩二首之二》:“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⑵ 朝著一定的目的或方向。如:“趨吉避凶”、“時勢所趨”、“趨於一致”。《文選•王•;四子講德論》:“今夫子閉門距躍,專精趨學有日矣!”⑶ 依附。如:“趨炎附勢”。《荀子•議兵》:“韓之上地,方數百里,完全富足而趨趙。”⑷ 古禮中走路欲超前長輩時的小步快走。《論語•微子》:“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唐•;柳宗元《植靈壽木詩》:“前趨問長老,重復欣嘉名。”⑸ 走向、歸向。如:“志趨”。《孟子•告子下》:“三子者不同道,其趨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㈡ [cù] ⑴ 通“促”。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趨qū ㄑㄩ cù ㄘㄨˋ 走部共17画半包围结构U+8DA8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趋 走部 17画 10画 半包围结构 FHQT GOPUU BORZ 47802 无 U+8DA8 12121343552335523 横、竖、横、竖、横、撇、捺、撇、横折钩、竖折/竖弯、竖、撇、撇、横折钩、竖折/竖弯、竖、撇 趋 、 趍 、 趣 、 跢 、 𧻫 、 𧻬 、 𧼜 、 𨃘 趨字概述〔趨〕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ū、cù,部首是走,总笔画是17画。 〔趨〕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走、芻”。 〔趨〕字仓颉码是GOPUU,五笔是FHQT,四角号码是47802,郑码是BORZ。 〔趨〕字的UNICODE是U+8DA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264,UTF-32:00008da8,UTF-8:E8 B6 A8。 〔趨〕字异体字是趋、趍、趣、跢、𧻫、𧻬、𧼜、𨃘。 趨的笔顺Loading... 趨的意思全部qū1cù2 趨趋1qūㄑㄩ基本解释①快步走、趕著向前走。如:“趨前”、“疾趨而過”。《孟子•公孫丑上》:“其子趨而往視之。”《文選•;陶淵明•;雜詩二首之二》:“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②朝著一定的目的或方向。如:“趨吉避凶”、“時勢所趨”、“趨於一致”。《文選•王•;四子講德論》:“今夫子閉門距躍,專精趨學有日矣!” ③依附。如:“趨炎附勢”。《荀子•議兵》:“韓之上地,方數百里,完全富足而趨趙。” ④古禮中走路欲超前長輩時的小步快走。《論語•微子》:“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唐•;柳宗元《植靈壽木詩》:“前趨問長老,重復欣嘉名。” ⑤走向、歸向。如:“志趨”。《孟子•告子下》:“三子者不同道,其趨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 趨趋2cùㄘㄨˋ基本解释◎通“促”。 趨字的翻译
趨的国语辞典解释全部qū1cù2 趨趋1qūㄑㄩ详细解释动 1.快步走、赶著向前走。 《孟子•公孙丑上》:“其子趋而往视之。”《文选•陶渊明•杂诗二首之二》:“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趋前、疾趋而过。 2.朝著一定的目的或方向。 《文选 •王襃•四子讲德论》:“今夫子闭门距跃,专精趋学有日矣!” 趋吉避凶、时势所趋、趋于一致。 3.依附。 《荀子•议兵》:“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赵 。” 趋炎附势。 4.古礼中走路欲超前长辈时的小步快走。 《论语•微子》:“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唐•柳宗元〈植灵寿木〉诗:“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 名 ◎走向、归向。 《孟子•告子下》:“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 志趋。 趨趋2cùㄘㄨˋ详细解释◎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趨的两岸词典解释趨趋qūㄑㄩ详细解释1.〈书〉疾走;小步快走。 亦步亦趋、急趋、趋前。 2.奔赴;追求。 趋之若鹜、趋求、趋利。 3.依附;迎合。 趋炎附势、趋时、趋奉。 4.向某个方向发展;趋向。 日趋繁荣、渐趋平稳、背本趋末。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趨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