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跋 | ||||||||||||||||||||||||||||||||||||||||||||||||||||||||||||
释义 | 跋bá ㄅㄚˊ 卷二足部共12画 说文解字 卷二 足部 12画 U+8DCB 跋 北末切 跋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二下反切北末切頁碼第61頁,第35字續丁孫 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四反切步捋反頁碼第179頁,第3行,第2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二下反切北末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331頁,第1字許惟賢第148頁,第12字
段注依《豳風・正義》訂。跋,經傳多叚借沛字爲之。《大雅》、《論語》顚沛皆卽蹎跋也。《毛傳》。顚,仆也。沛,拔也。拔同跋。《豳風・狼跋》亦或作拔。《馬融・論語》注曰:顚沛,僵仆也。按《豳風・狼跋》其胡謂𦇏也。𦇏則仆矣。引伸爲近人題跋字。題者標其前。跋者系其後也。《邶風傳》。艸行曰跋。別一義。 从足。犮聲。 段注北末切。《廣韵》蒲撥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跋(入)䟺(去),一字也。顛沛之沛即上二字之假。 白话解释跋,蹎簸跋涉。字形采用“足”作边旁,采用“犮”作声旁。 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 跋字的相关索引
跋bá ㄅㄚˊ 正文・酉集中足部共12画 康熙字典 正文 ・酉集中 足部 12画 水 U+8DCB 跋 跋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25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23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02頁,第11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蒲撥切,音魃。 例又,《詩・豳風》:狼跋其胡。〔傳〕跋,躐也。 例又,《類篇》:本也。 例又,《前漢・揚雄傳》:跋犀犛。〔註〕張晏曰:跋,躡也。師古曰:反戾也。 例又,《後漢・崔駰傳》:黎共奮以跋扈兮。〔註〕跋扈,强梁也。 例又,《篇海》:足後爲跋,故書文字後曰跋。 例又,姓。 音又,《集韻》、《正韻》𡘋北末切,音撥──義同。 音又,《集韻》:博蓋切,音貝──與䟺同。詳䟺字註。 音又,《韻補》叶蒲麥切。蘇軾〈趙康靖公𥓓銘〉:遂授以政,歷佐三葉;濟于艱難,不疐不跋。 注解〔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跋〕字拼音是bá,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犮,五行属水。 〔跋〕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足,犮( bó )声。本义是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á] ⑴ 翻山越岭⑵ 踩,践踏⑶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跋bá ㄅㄚˊ 足部共12画左右结构U+8DCB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次常用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足部 12画 5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水 KHDC 86 、 KHDY 98 RMIKK RMIKE JIXS 63147 6405 1647 U+8DCB 251212113544 竖、横折、横、竖、横、竖、提、横、撇、横撇/横钩、捺、点 涉 序 䟦 、 䟺 、 犮 、 𧺺 、 𧿡 跋字概述〔跋〕字拼音是bá,部首是足,总笔画是12画。 〔跋〕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犮”,五行属水。 〔跋〕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足,犮( bó )声。本义是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跋〕字仓颉码是RMIKK RMIKE,五笔是KHDC86,KHDY98,四角号码是63147,郑码是JIXS,中文电码是6405,区位码是1647。 〔跋〕字的UNICODE是U+8DC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299,UTF-32:00008dcb,UTF-8:E8 B7 8B。 〔跋〕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2629,属次常用字。 〔跋〕字的近义词是涉,反义词是序,异体字是䟦、䟺、犮、𧺺、𧿡。 跋的笔顺Loading... 跋的意思跋báㄅㄚˊ基本解释①翻山越岭。~涉。 ②踩,践踏。~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③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文。~语。序~。 详细解释动词 1.形声。从足,犮( bó )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2.同本义climb over mountains。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 —— 《左传·成公十三年》跋涉山川,蒙犯霜露。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大夫跋涉,我心则怃。 —— 《诗·鄘风 ·载驰》 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3.扭转turn round。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4.踏,踩stamp。 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5.见“跋扈” 名词 1.火炬,火把 torch。如:跋烛(快要点完的蜡烛) 2.通“茇”。 [草烛的]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root; base。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 —— 《礼记·曲礼上》烛尽见跋。 —— 《聊斋志异·邵女》 3.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postscript。 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 —— 《梦溪笔谈》 跋尾(题写文字于书卷之后) 跋字的翻译
跋的国语辞典解释跋báㄅㄚˊ详细解释动 1.陆地行走称为“跋”。 《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汉•毛亨•传:“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跋山涉水。 2.践踏。 跋胡疐尾、跋前疐后。 3.回转。 唐•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韩公堆上跋马时,回望秦川树如荠。”《资治通鉴•卷一九一•唐纪七•高祖武德九年》:“(建成、元吉)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元•胡三省•注:“跋马者,摇駷马衔,偏促一辔,又以两足摇鼓马腹,使之回走。” 名 1.文体名。写于书籍、文章、字画或碑帖等后面言简意赅的文字称为“跋”。跋文内容多属评介、鉴定或考据等性质。 2.姓。如五代后梁有跋异。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跋的两岸词典解释跋báㄅㄚˊ详细解释1.翻越山岭。 跋涉、跋山涉水。 2.写在书籍、文章的后面或字画、金石拓片等的边缘,用于说明写作经过或加以评价、考释等的短文。也作“跋文”。 序跋、题跋。 3.〈书〉踩;踏。 跋前疐后。 4.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跋的字源字形
含跋字的成语跋山涉水 专横跋扈 飞扬跋扈 长途跋涉 跋扈飞扬 跋扈自恣 跋涉山川 跋来报往 跋山涉川 跋涉长途 跋扈恣睢 跋履山川 骄横跋扈 跋前踬后 跋前疐后 专恣跋扈 豪横跋扈 前跋后疐 跋胡疐尾 疐后跋前 进退跋疐 跋前踕后 专权跋扈 更多… 跋字组词跋开头的词语跋涉 跋扈 跋山涉水 跋文 跋踄 跋步床 跋朝 跋敕 跋勅 跋疐 跋队斩 跋弗倒 跋胡 跋扈飞扬 跋扈乖戾 跋扈将军 跋胡痜尾 跋胡疐尾 跋扈恣睢 跋扈自恣 跋焦 跋距 跋剌 更多… 跋结尾的词语序跋 题跋 边跋 草跋 驰跋 出跋 代跋 打谩评跋 颠跋 疐跋 画跋 怙跋 回跋 见跋 进退狼跋 驹跋 开跋 扣跋 揽跋 狼跋 猎跋 评跋 拓跋 更多… 跋中间的词语飞扬跋扈 专横跋扈 长途跋涉 疐后跋前 豪横跋扈 贺跋支 剑张跋扈 骄横跋扈 进退跋疐 前跋后疐 千里跋涉 拓跋俟 拓跋姓 辀张跋扈 专权跋扈 专擅跋扈 专恣跋扈 更多…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