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逮 | ||||||||||||||||||||||||||||||||||||||||||||||||||||||||||||
释义 | 逮dài ㄉㄞˋ dǎi ㄉㄞˇ 卷二辵部共11画 说文解字 卷二 辵部 11画 U+902E 逮 徒耐切 𨓻 逮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二下反切徒耐切頁碼第53頁,第28字續丁孫 逮
鉉注臣鉉等曰:或作迨。 附注鈕樹玉校錄:「《韻會》兩引,並無『唐逮』二字。《一切經音義》卷一、《華嚴經音義》卷四十六引及《玉篇》注竝作『及也』,則唐逮二字蓋後人增。」段玉裁注:「《隶部》曰:『隶,及也。』此形聲包會意。」章炳麟《小學答問》:「隶逮亦本一字,古文當祇作隶,自孳乳作逮。」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四反切徒再反頁碼第155頁,第4行,第1字述
鍇注臣鍇按:《爾雅》:「逮、及、曁,與也。」又「遏、遾,逮也。」又曰「逮,及也。」義皆相通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二下反切徒耐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87頁,第5字許惟賢第128頁,第11字
段注逗。 及也。 段注唐逮雙聲。葢古語也。《釋言》曰:遏遾逮也。《方言》曰:東齊曰蝎。北燕曰噬。逮通語也。 从辵。隶聲。 段注《隶部》曰隶,及也。此形聲包會意。徒耐切。古音在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及也。 朱二唐、逮雙聲。 錢一逮及。隶捕。唐、逮雙聲。 周二及也。隶捕。 白话解释逮,唐逮,抓住。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隶”作声旁。 字形解说金文從又持尾,會追捕野獸抓到了的意思,為「逮」之本字。戰國文字疊加義符「辵」,強調追捕的行動義,全字也就變成從辵、隶聲,聲符兼義,篆文、楷書同。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逮字的相关索引
逮dài ㄉㄞˋ dǎi ㄉㄞˇ 正文・酉集下辵部共15画 康熙字典 正文 ・酉集下 辵部 15画 火 U+902E 逮 逯 逮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16頁,第1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59頁,第18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43頁,第17字 古文: 逯 音《廣韻》、《集韻》、《韻會》:徒戴切;《正韻》:度耐切,𡘋音代。 音又,《正韻》:追也。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蕩亥切,音迨──與迨同。 音又,《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大計切,𡘋音第──逮逮,安和貌。 音又,叶吐內切,音退。 卷目:考證・酉集下 部首:辵部 愛日堂藏本: 第727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3頁,第14字 《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遂。膏潤幷受,跂行必逮。 謹照原文受改愛。必改畢。 注解〔逮〕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逮〕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ài、dǎi,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隶,五行属火。 〔逮〕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隶( dài )声。本义是赶上;及;到。 〔逮〕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ǎi] ⑴ 捉,捕,用于口语㈡ [dài] ⑴ 到,及⑵ 捉拿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逮dài ㄉㄞˋ dǎi ㄉㄞˇ 辶部共11画半包围结构U+902E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辶部 11画 8画 半包围结构 形声字 火 VIPI YLE WXKV 35309 6649 2094 U+902E 51124134454 横折、横、横、竖钩、点、提、撇、点、点、横折折撇、捺 捉 、 捕 抓 、 放 迨 、 逯 、 隶 、 𨓻 、 𨗻 逮字概述〔逮〕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ài、dǎi,部首是辶,总笔画是11画。 〔逮〕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隶”,五行属火。 〔逮〕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隶( dài )声。本义是赶上;及;到。 〔逮〕字仓颉码是YLE,五笔是VIPI,四角号码是35309,郑码是WXKV,中文电码是6649,区位码是2094。 〔逮〕字的UNICODE是U+902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910,UTF-32:0000902e,UTF-8:E9 80 AE。 〔逮〕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2469,属常用字。 〔逮〕字的近义词是捉、捕,反义词是抓、放,异体字是迨、逯、隶、𨓻、𨗻。 逮的笔顺Loading... 逮的意思全部dǎi1dài2 逮1dǎiㄉㄞˇ基本解释◎捉,捕,用于口语。~老鼠。~蝗虫。 详细解释动词 1.[口]∶捉,特指经过追赶或试图抓住 catch; capture。 逮蚊子;逮特务;猫逮老鼠 2.另见 dài。 逮2dàiㄉㄞˋ基本解释①到,及。力有未~。 ②捉拿。~捕。~系。 详细解释动词 1.形声。从辵( chuò ),隶( dài )声。本义:赶上;及;到。 2.同本义overtake; catch sb. up; catch up with。 逮,唐逮及也。 —— 《说文》。按,逮者,行相及也。古曰唐逮。逮于袁娄而与之盟。 —— 《公羊传·成公二年》群后之逮在下。 —— 《书·吕刑》逮事父母。 —— 《礼记·曲礼》上不及尧、 舜,下不逮 周、 孔,亦一时之懿士。 —— 《世说新语·排调》纵轻体以迅赴,景追形而不逮。 —— 曹植《七启》政逮于大夫四世矣。 —— 《论语·季氏》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逮及(达到,到了某种程度);逮夜(到了晚上);逮至(及至;等到) 3.逮捕,抓人(人在捉拿称“逮”,人逃亡而追拿称“捕”)arrest。 以罪过连逮。 —— 《史记·始皇纪》逮治党与。 —— 《汉书·王莽传》。注:“捕也。”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 明· 高启《博鸡者事》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张溥《五人墓碑记》被逮之前一日。 ——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逮系(拘捕囚禁);逮坐(逮捕问罪);逮狱(逮捕入狱) 4.另见 dǎi。 逮字的翻译
逮的国语辞典解释全部dài1dì2dǎi3 逮1dàiㄉㄞˋ详细解释动 1.及、赶上、达到。 《论语•里仁》:“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力有未逮。 2.追捕、捉拿。 《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禹坐要斩,请逮捕广汉。”《明史•卷一六五•丁瑄传》:“田主诉于县,县逮(邓)茂七。不赴。” 介 ◎及、到。表时间。 《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 逮2dìㄉㄧˋ详细解释◎参见“逮逮”条。 逮3dǎiㄉㄞˇ详细解释动 ◎方言。捉。 逮到、逮住、官兵逮强盗。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逮的两岸词典解释全部dài1dǎi2dǎi3 逮1dàiㄉㄞˋ详细解释◎〈书〉赶上;达到。 逮及、逮至、力有未逮。 逮2dǎiㄉㄞˇ详细解释◎〈口〉捉(只限单用)。 逮蛤蟆、逮蚂蚱、逮小偷儿。 逮3dǎiㄉㄞˇ详细解释◎捉(用于合成词)。 逮捕。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逮的字源字形
含逮字的成语狗逮老鼠 词不逮意 言不逮意 辞不意逮 力有未逮 根连株逮 骈首就逮 克逮克容 匡其不逮 力所不逮 力不逮心 才识不逮 以匡不逮 词不逮理 匡我不逮 更多… 逮字组词逮开头的词语逮捕 逮案 逮捕证 逮逮 逮饭 逮赴 逮革 逮及 逮贱 逮鞫 逮考 逮累 逮录 逮録 逮亲 逮送 逮通 逮问 逮系 逮下 逮行 逮讯 逮养 更多… 逮结尾的词语薆逮 僾逮 不逮 才识不逮 辞不意逮 逮逮 访逮 根连株逮 钩逮 顾逮 会逮 降逮 津逮 就逮 匡其不逮 连逮 力所不逮 流逮 力有不逮 力有未逮 逻逮 骈首就逮 企逮 更多… 逮中间的词语不逮养 词不逮理 词不逮意 狗逮老鼠 见不逮闻 克逮克容 私逮刑讯 言不逮意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