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释义

ㄅㄧˋ

卷二辵部共16画
说文解字

卷二

辵部

16画

U+907F

毗義切

避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毗義切頁碼54頁,第1

避回也。从辵辟聲。

卷别卷四反切便詈反頁碼156頁,第2行,第3

避回也。從辵辟聲。

卷别卷二下反切毗義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90頁,第1許惟賢130頁,第1

避回也。

段注上文回辟之回訓衺。𠆎之叚借字也。此回依本義訓轉。俗作迴是也。然其義實相近。

从辵。辟聲。

段注毗義切。十六部。經傳多假辟爲避。

避,迂迴绕开。字形采用“辵”作边旁,“辟”作声旁。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辵、辟聲,篆文、隸書、楷書同。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辟」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辟」字本義為「法也」,此義與「避」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3頁,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153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129頁
4說文校箋第72頁,第19字
5說文考正第67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232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41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02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53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42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73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55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515頁【補遺】第16361頁
14通訓定聲第214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56頁【崇文】第621頁
16說文句讀第208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408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93頁,第10字

康熙字典原文

注解

动词

1.形声。从辵( chuò ),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2.同本义dodge; avoid

避,回也。 —— 《说文》避,去也。 —— 《苍颉篇》无乃实有所避。 —— 《国语·周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有书生避雨檐下。 —— 清· 周容《芋老人传》

避风雨;避秦(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避言(言语谨慎,避免说错话);避宅(到处躲藏,不住在家里)

3.离去leave

左右攘辟。 —— 《礼记·曲礼》。注:“疏远也。”桓公避席再拜。 —— 《吕氏春秋·直谏》。注:“下席也。”

避地(离去,迁居他处以避祸。或指隐遁);避趋(离开与接近);避境(避离某地,不入其境)

4.逊让 modestly decline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5.隐藏hide

避吾亲。 —— 《史记·袁盎晁错传》。索隐:“隐也。”潜避两炮台中。 —— 《广州军务记》

避迹(隐匿);避风头(见形势不利就躲起来)

1.躲开。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唐•李白〈蜀道难〉:“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避雨、避暑、避风港、退避三舍。

2.隐去、离开。

《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

避世、避讳。

3.免、防止。

《吕氏春秋•季冬纪•介立》:“脆弱者拜请以避死。”汉•高诱•注:“避,犹免也。”

避雷针、避孕。

4.让。

汉•鼌错〈论贵粟疏〉:“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唐•杜甫〈饮中八僊歌〉:“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9 14: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