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邍 | |||||||||||||||||||||||||||||||||||||||||||||||||||||||||||||||
释义 | 邍yuán ㄩㄢˊ 卷二辵部共19画 说文解字 卷二 辵部 19画 U+908D 邍 愚袁切 𨙅 邍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二下反切愚袁切頁碼第55頁,第16字續丁孫 𨙅異體邍
附注段玉裁注:「人所登从辵备录闕。此八字疑有脫誤,當作从辵,从略省,从录。」徐鍇繫傳:「臣鍇以為人所登故從辵,登而上故從夂。夂,止也。《春秋左傳》曰『原田每每』,《詩》曰『周原膴膴』,故從田。未知何故從录也。」王筠繫傳校錄:「《石鼓》作邍,從辵,從夂,從田以會意,录則聲也。」 附注《說文新證》:「劉釗以為甲骨文从夂、从彖,會於𨙅野捕野豬之意;金文或从彳,或加『田』為聲符。《說文》『彖』訛為『彔』形,形義難以相合。」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四反切言袁反頁碼第160頁,第1行,第2字述
鍇注臣鍇按:水所出爲原,故即《爾雅》「廣平曰邍」。今《周禮》有「邍師」,猶此邍字。《爾雅》則變爲「原」也。許愼闕之,義不盡知。臣鍇以爲人所登,故從辵;登而上,故從夂;夂,止也。《春秋左傳》曰:「原田每每。」《詩》曰:「周原膴膴。」故從田,未知何故從录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二下反切愚袁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98頁,第5字許惟賢第134頁,第3字
段注此依《韵會》。各本作高平之野。非也。《大司徒》。山林川澤丘陵墳衍邍隰。鄭云:下平曰衍。高平曰原。下溼曰隰。《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此及鄭注皆以高平釋原者,謂大野廣平偁原。高而廣平亦偁原。下文所謂可食者曰原也。凡陸𨸏陵阿皆高地。其可種穀給食之處皆曰原。是之謂高平曰原也。序官邍師注云邍,地之廣平者。與《大司徒》注不同者,單言原則爲廣平。墳衍原隰並言則衍爲廣平,原爲高平也。邍字後人以水泉本之原代之。惟見《周禮》。 人所登。从辵备彔。闕。 段注此八字疑有脫誤。當作从辵,从略省,从彔,人所登也,故从辵十四字。今本淺人所亂耳。人所登,蒙高解从辵之意也。略者,土地可經略也。彔者,土地如刻木彔彔然。《西都賦》溝塍刻鏤是也。葢从三字會意。愚袁切。十四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高原當作邍。原即古源字,故今尚有原來之語,原來,源來也。 朱二原,段說甚精。 錢一平原,高原當作邍。原即古源字,故今語尚有「原來」之語,尚存雅訓,源係俗字,《說文》所無。(此字段說甚精)。 周二平原字當作邍,源,《說文》無,即原字,原來即原之本義。 邍字的相关索引
邍yuán ㄩㄢˊ 正文・酉集下辵部共2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酉集下 辵部 23画 U+908D 邍 邍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34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67頁,第2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51頁,第22字 音《唐韻》、《集韻》:愚袁切;《等韻》:宜袁切,𡘋音元。 注解〔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邍〕字拼音是yuá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备、彔。 〔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uán] ⑴ 古同“原”,平原:“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隰之名。”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邍yuán ㄩㄢˊ 辶部共19画半包围结构U+908D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辶部 19画 16画 半包围结构 TLVP YHWE WRXK 37309 无 U+908D 3542512151124134454 撇、横撇/横钩、捺、竖、横折、横、竖、横、横折、横、横、竖钩、点、提、撇、点、点、横折折撇、捺 原 、 塬 、 𨘡 、 𨙅 邍字概述〔邍〕字拼音是yuán,部首是辶,总笔画是19画。 〔邍〕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备、录”或“辶、备、彔”。 〔邍〕字仓颉码是YHWE,五笔是TLVP,四角号码是37309,郑码是WRXK。 〔邍〕字的UNICODE是U+908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005,UTF-32:0000908d,UTF-8:E9 82 8D。 〔邍〕字异体字是原、塬、𨘡、𨙅。 邍的意思邍yuánㄩㄢˊ基本解释◎古同“原”,平原:“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隰之名。” 邍的字源字形
邍字组词邍湿 邍隰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