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邙 | |||||||||||||||||||||||||||||||||||||||||||||||||||||||||
释义 | 邙máng ㄇㄤˊ 卷六邑部共5画 说文解字 卷六 邑部 5画 U+9099 邙 莫郎切 邙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六下反切莫郞切頁碼第208頁,第9字續丁孫 邙河南洛陽北亡山上邑。从邑兦聲。 附注段玉裁注:「亦從芒省,會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二反切蒙匡反頁碼第533頁,第4行,第1字述 河南洛陽北亡山上邑。從邑亡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六下反切莫郎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149頁,第1字許惟賢第506頁,第3字 河南雒陽北, 段注雒各本作洛。誤。今正。河南雒陽,二志同。 芒山上邑。 段注芒,宋本或作亡。或作土。《玉篇》、《集韵》、《類篇》作土。今定作芒。《左傳》昭卄二年杜注曰:《北山》,洛北芒也。《文𨕖》應休璉與從弟君苗君冑書曰:登芒濟河。李注引《說文》。芒,洛北大阜也。今《說文》雖無此語。然所據爲唐以《前書》。《郡國志》雒陽下亦引《皇覽》。縣北芒山。道西呂不韋冢。《水經注》穀水篇曰:廣莫門北對芒阜。是則山本名芒。山上之邑則作邙。後人但云北邙。尟知芒山矣。亡者,譌字也。土者,淺人肊改之也。北芒山在今河南河南府府北十里。山連偃師,鞏,孟津三縣。绵亙四百餘里。《左傳》昭二十二年王田《北山》,卽此。按《周書》所謂郟山者,北邙山也。王城謂之郟者,以山名之。桓七年王遷盟向之民于郟,襄二十四年齊人城郟,《周語》晉文公旣定襄王于郟,皆謂王城也。然則云郟鄏者,謂郟山下肥溽之地。郟古字容當作夾。 从邑。亡聲。 段注亦從芒省。會意。莫郎切。十部。 邙字的相关索引
邙máng ㄇㄤˊ 正文・酉集下邑部共10画 康熙字典 正文 ・酉集下 邑部 10画 水 U+9099 邙 邙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36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68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54頁,第16字 音《唐韻》:莫郎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郎切,𡘋音忙。 音又,《廣韻》、《集韻》𡘋武方切,音亡──義同。 注解〔邙〕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邙〕字拼音是má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亡、⻏,五行属水。 〔邙〕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áng] ⑴ 〔北~〕山名,在中国河南省。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邙máng ㄇㄤˊ 阝部共5画左右结构U+9099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阝部 5画 3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水 YNBH YVNL SHY 07727 6715 5888 U+9099 41552 点、横、竖折/竖弯、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邙字概述〔邙〕字拼音是máng,部首是阝,总笔画是5画。 〔邙〕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亡、阝”或“亡、"⻏"”,五行属水。 〔邙〕字仓颉码是YVNL,五笔是YNBH,四角号码是07727,郑码是SHY,中文电码是6715,区位码是5888。 〔邙〕字的UNICODE是U+909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017,UTF-32:00009099,UTF-8:E9 82 99。 〔邙〕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3552。 邙的笔顺Loading... 邙的意思邙mángㄇㄤˊ基本解释◎〔北~〕山名,在中国河南省。 详细解释名词 1.古邑名 Mang village。也作“亡”、“芒”。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 2.山名 Mang mountain。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山连偃师、巩县、孟津3县地,绵亘400余里。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 邙字的翻译
邙的国语辞典解释邙mángㄇㄤˊ详细解释名 1.地名。古代都邑,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洛阳北邙山上。 2.参见“北邙山”条。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邙的两岸词典解释邙mángㄇㄤˊ详细解释1.用于地名。如北邙,山名,在河南洛阳市北。 2.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邙的字源字形战国 金文 战国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邙字组词邙风 邙山 北邙 瀍邙 嵩邙 北邙乡女 北邙行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