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邲 | |||||||||||||||||||||||||||||||||||||||||||||||||||||||||
释义 | 邲bì ㄅㄧˋ 卷六邑部共7画 说文解字 卷六 邑部 7画 U+90B2 邲 毗必切 邲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六下反切毗必切頁碼第208頁,第20字續丁孫 邲晉邑也。从邑必聲。《春秋傳》曰:「晉楚戰于邲。」 附注王筠句讀:「邲,鄭邑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二反切脾必反頁碼第534頁,第6行,第1字述 晉邑也。從邑必聲。 鍇注臣鍇按:春秋晉楚戰于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六下反切毗必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153頁,第4字許惟賢第508頁,第4字 晉邑也。 段注杜曰:邲,鄭地。按《水經注・濟水》篇曰:次東得宿胥水口。濟水與河渾濤東注濟水於此。又兼邲目。《春秋》宣公十三年。晉楚之戰。楚軍於邲。卽是水也。顧氏祖禹曰:其地葢卽熒口受河之處。今在河陰縣西。 从邑。必聲。 段注毗必切。十二部。 《春秋傳》曰:晉楚戰于邲。 段注宣十二年《左傳》文。 邲字的相关索引
邲bì ㄅㄧˋ 正文・酉集下邑部共12画 康熙字典 正文 ・酉集下 邑部 12画 水 U+90B2 邲 邲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40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69頁,第2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56頁,第6字 音《唐韻》:毘必切;《集韻》、《韻會》:薄必切;《正韻》:薄密切,𡘋音佖。 例又,姓。見《姓苑》。 音又,《廣韻》、《集韻》𡘋兵媚切,音祕。 注解〔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邲〕字拼音是b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必、⻏,五行属水。 〔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ì] ⑴ 古地名,中国春秋时属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⑵ 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邲bì ㄅㄧˋ 阝部共7画左右结构U+90B2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 汉语字典 阝部 7画 5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水 NTBH PHNL WZMY 37027 无 U+90B2 4543452 点、斜钩、点、撇、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邲字概述〔邲〕字拼音是bì,部首是阝,总笔画是7画。 〔邲〕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必、阝”或“必、"⻏"”,五行属水。 〔邲〕字仓颉码是PHNL,五笔是NTBH,四角号码是37027,郑码是WZMY。 〔邲〕字的UNICODE是U+90B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042,UTF-32:000090b2,UTF-8:E9 82 B2。 〔邲〕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6626。 邲的笔顺Loading... 邲的意思邲bìㄅㄧˋ基本解释①古地名,中国春秋时属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 ②姓。 详细解释名词 ◎古地名 Bi village,在今河南省荥阳以北。 邲字的翻译
邲的国语辞典解释邲bìㄅㄧˋ详细解释名 ◎地名。春秋时郑地,故址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荥阳县东北。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邲的两岸词典解释邲bìㄅㄧˋ详细解释1.古地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2.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邲的字源字形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