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鄑 | |||||||||||||||||||||||||||||||||||||||||||||||||||||||||
释义 | 鄑zī ㄗ 卷六邑部共12画 说文解字 卷六 邑部 12画 U+9111 鄑 卽移切 𨟕 、 鄑 鄑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六下反切卽移切頁碼第210頁,第27字續丁孫 𨟕異體鄑、鄑 宋魯閒地。从邑㬜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二反切子而反頁碼第540頁,第5行,第1字述 宋魯間地。從邑晉聲。 鍇注臣鍇曰:「按杜預曰:『北海都昌縣西北有訾城。』」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六下反切卽移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177頁,第4字許惟賢第518頁,第2字 宋魯閒地。 段注《左傳》莊元年。齊師遷紀郱,鄑,郚。杜曰三邑也。北海都昌縣有訾城。杜意訾卽鄑也。許於下文郚曰東海縣。故紀矦之邑。此不云紀邑而云宋魯閒地者,據莊十一年公敗宋師于鄑而言。不謂紀邑也。 从邑。㬜聲。 段注卽移切。按晉聲在古音十二部。今鄑在五支者。葢由杜以訾城當之,而同其讀耳。《集韵》、《類篇》皆有卽刃切。 鄑字的相关索引
鄑zī ㄗ 正文・酉集下邑部共17画 康熙字典 正文 ・酉集下 邑部 17画 U+9111 鄑 鄑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53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75頁,第2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62頁,第1字 音《唐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支切;《正韻》:津私切,𡘋音貲。 音又,《集韻》:宋魯閒地。 音又,《集韻》:卽刃切,音晉──義同。 例《說文》作𨟕,隸作鄑。譌作𨝶,俗作鄑,𡘋非。 注解〔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鄑〕字拼音是z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晉、⻏。 〔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ī] ⑴ 古地名,中国春秋时属鲁,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以南。⑵ 中国春秋时纪国邑名,在今山东省昌邑县西北。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鄑zī ㄗ 阝部共12画左右结构U+9111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 汉语字典 阝部 12画 10画 左右结构 GOGB 86 、 GOJB 98 MANL AKKY 17627 无 U+9111 122431251152 横、竖、竖、点、撇、横、竖、横折、横、横、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𨝶 、 𨟕 鄑字概述〔鄑〕字拼音是zī,部首是阝,总笔画是12画。 〔鄑〕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晋、阝”或“晉、"⻏"”。 〔鄑〕字仓颉码是MANL,五笔是GOGB86,GOJB98,四角号码是17627,郑码是AKKY。 〔鄑〕字的UNICODE是U+911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137,UTF-32:00009111,UTF-8:E9 84 91。 〔鄑〕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316。 〔鄑〕字异体字是𨝶、𨟕。 鄑的意思鄑zīㄗ基本解释①古地名,中国春秋时属鲁,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以南。 ②中国春秋时纪国邑名,在今山东省昌邑县西北。 鄑字的翻译
鄑的国语辞典解释全部jìn1zī2 鄑1jìnㄐㄧㄣˋ详细解释名 ◎地名:(1)春秋时鲁、宋交界的地方。约位于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济宁县境。《说文解字•邑部》:“鄑,宋、鲁闲地。”(2) 春秋时纪国邑城。约位于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昌邑县境。 鄑2zīㄗ详细解释◎(一)之又音。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鄑的两岸词典解释鄑jìnㄐㄧㄣˋ详细解释1.古地名。春秋时属鲁国,在今山东汶上以南。 2.古城名。春秋时属纪国,在今山东昌邑西北。 3.用于地名。如南鄑亭村,在山东;鄑州,在浙江。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鄑的字源字形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