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古代每至秋冬季节,边境常有战事发生,故于其时调兵守边,谓之“防冬”。
引宋•李纲 《条具防冬利害事件奏状》:“今年防冬,非去年比,而本路空虚,军马单弱,与去年无异。如臣一介书生踪跡孤远,岂敢虚任重责。”
防冬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fánɡ dōnɡ,意思是古代每至秋冬季节,边境常有战事发生,故于其时调兵守边,谓之“防冬”。
防 [ fáng ] 1. 戒备,预先作好应急的准备。 如 防止。防备。预防。防范(防备,戒备)。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严格控制个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敌一样)。防微杜渐(在坏事和错误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以免发展下去)。 2. 守卫。 如 防守。边防。海防。 3. 堤坝。 如 防堤。“以防止水”。 4. 抵得,相当。 如 百夫之防(抵得上百人的人)。 [更多解释]
冬 [ dōng ] 1. 一年中的第四季。 如 冬季(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冬天。冬眠。 2. 姓。 3. 象声词,敲鼓声。 如 战鼓冬冬。 [更多解释]
防冬的拼音是:fáng dōng点击 图标播放防冬的发音。
防冬的意思是:古代每至秋冬季节,边境常有战事发生,故于其时调兵守边,谓之“防冬”。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