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靪 | ||||||||||||||||||||||||||||||||||||||||||||||||||||||||||||
释义 | 靪dīng ㄉㄧㄥ 卷三革部共11画 说文解字 卷三 革部 11画 U+976A 靪 當經切 靪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三下反切當經切頁碼第84頁,第7字續丁孫 靪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六反切的冥反頁碼第231頁,第6行,第2字述
鍇注臣鍇曰:「今履底下以綫爲結,謂之釘底是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三下反切當經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430頁,第4字許惟賢第194頁,第5字
段注原思納履則歱決。故履下可補也。今俗謂補綴曰打補靪。當作此字。 从革。丁聲。 段注當經切。十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錢一打補靪。 靪字的相关索引
靪dīng ㄉㄧㄥ 正文・戌集中革部共11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戌集中 革部 11画 U+976A 靪 靪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13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85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76頁,第8字 音《唐韻》、《集韻》𡘋當經切,音丁。 音又,《廣韻》、《集韻》𡘋都挺切,音頂──義同。 音又,《集韻》:待鼎切,音挺。又,丁計切,音帝。又,丁定切,音釘──義𡘋同。 例《集韻》亦作䩚。 注解〔靪〕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靪〕字拼音是dī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丁。 〔靪〕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īng] ⑴ 补鞋底。亦指衣袜上的补缀处。⑵ 马鞍两侧的踏脚镫,亦作“镫”。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靪dīng ㄉㄧㄥ 革部共11画左右结构U+976A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革部 11画 2画 左右结构 AFSH TJMN EEAI 41520 无 U+976A 12212511212 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竖、横、竖钩 䩚 靪字概述〔靪〕字拼音是dīng,部首是革,总笔画是11画。 〔靪〕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丁”。 〔靪〕字仓颉码是TJMN,五笔是AFSH,四角号码是41520,郑码是EEAI。 〔靪〕字的UNICODE是U+976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762,UTF-32:0000976a,UTF-8:E9 9D AA。 〔靪〕字异体字是䩚。 靪的意思靪dīngㄉㄧㄥ基本解释①补鞋底。亦指衣袜上的补缀处。 ②马鞍两侧的踏脚镫,亦作“镫”。 详细解释动词 ◎补鞋底 mend the soles of shoes靪,补履下也。——《说文》。徐锴系传:“今履底以线为结谓之钉底是也。” 段玉裁注:“今俗谓补缀曰打补钉。” 名词 1.衣袜上的补缀处patchings。 靪,补也 —— 《广雅》。王念孙疏证:“靪之言相丁著也。” 2.马鞍两侧的踏脚镫。也作“镫”stirrup。 …金鞭佛雪,宝靪挑云。 —— 元· 张可久《折桂令》 靪字的翻译
靪的字源字形
靪字组词打补靪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