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鰜 | |||||||||||||||||||||||||||||||||||||||||||||||||||||||||
释义 | 鰜jiān ㄐㄧㄢ 卷十一魚部共21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一 魚部 21画 U+9C1C 鰜 古甜切 鳒 𩼔 鰜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古甜切頁碼第387頁,第10字續丁孫 鰜魚名。从𤋳𥡝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二反切結添反頁碼第938頁,第2行,第1字述 䱾也。從魚兼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古甜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306頁,第1字許惟賢第1003頁,第3字 鰜魚也。 段注三字今正。按當作䱾魚也。《玉篇》曰:䱾,大靑魚。《類篇》曰:鰜魚大而靑。是爲一物也。《廣韵》云:比目魚。因鳥有鶼皮傅耳。 从魚。兼聲。 段注古甜切。七部。 鰜字的相关索引
鰜jiān ㄐㄧㄢ 正文・亥集中魚部共21画 康熙字典 正文 ・亥集中 魚部 21画 U+9C1C 鰜 鳒 鰜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魚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32頁,第1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75頁,第17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73頁,第2字 音《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𡘋音兼。 音又,《集韻》:胡讒切,音咸。又,賢兼切,音嫌──義𡘋同。 音又,《集韻》:吉念切,兼去聲──魚名,大而靑。 音又,《集韻》:詰念切,音傔──義同。 注解〔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鰜〕字拼音是ji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魚、兼。 〔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ān] ⑴ 见“鳒”。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鰜jiān ㄐㄧㄢ 魚部共21画左右结构U+9C1C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鳒 魚部 21画 10画 左右结构 QOUO 86 、 QOUW 98 NFTXC RUXK 28337 无 U+9C1C 352512144444315112234 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点、点、点、点、点、撇、横、横折、横、横、竖、竖、撇、捺 鰔 、 鳒 鰜字概述〔鰜〕字拼音是jiān,部首是魚,总笔画是21画。 〔鰜〕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魚、兼”。 〔鰜〕字仓颉码是NFTXC,五笔是QOUO86,QOUW98,四角号码是28337,郑码是RUXK。 〔鰜〕字的UNICODE是U+9C1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964,UTF-32:00009c1c,UTF-8:E9 B0 9C。 〔鰜〕字异体字是鰔、鳒。 鰜的意思鰜鳒jiānㄐㄧㄢ基本解释◎见“鳒”。 鰜字的翻译
鰜的国语辞典解释鰜鳒jiānㄐㄧㄢ详细解释名 ◎动物名。一种比目鱼。体侧扁,不对称。两眼位于同一侧,有眼的一侧呈深褐色,无眼的一侧为淡色。口大,牙尖锐,背鳍前部有棘。分布于大陆地区南海、东海南部以及红海、印度洋等区域。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鰜的两岸词典解释鰜鳒jiānㄐㄧㄢ详细解释◎鱼名。体扁平,呈椭圆形。双眼位于身体同一侧,或左或右。为沿海底栖鱼类。肉食性,取食鱼类为主。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鰜的字源字形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