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行俱下
释义
wǔxíngjùxià

五行俱下

拼音
wǔ xíng jù xià
注音
ㄨˇ ㄒㄧㄥˊ ㄐㄩˋ ㄒㄧㄚˋ
词性
成语
近义词
五行并下 十行俱下

五行俱下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五行俱下wǔ xíng jù xià

  1. 谓读书敏捷神速。亦作:五行并下。

引证解释

  1. 谓读书敏捷神速。

    《三国志·魏志·应瑒传》“后为五官将文学” 裴松之 注引 晋•华峤 《汉书》:“瑒 祖 奉,字 世叔,才敏,善讽诵,故世称‘ 应世叔 读书,五行俱下。’”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王性之 读书真能五行俱下,往往他人纔三四行, 性之 已尽一纸。”
    元•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四:“应奉 读书,五行俱下; 宋孝武 省读书奏,能七行俱下,盖言其敏也。”
    亦作“五行并下”。 《后汉书·应奉传》:“奉 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国语辞典

五行俱下wǔ háng jù xià

  1. 可以一次看五行。形容读书速度很快。宋·张君房也作「五行并下」。

    《云笈七签·卷七八·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叙》:「力则拔山扛鼎,倒曳九牛,诵则一日万言,五行俱下。」

五行俱下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总笔画 4

    五 [ wǔ ]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 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更多解释]

  • 拼音 háng,xíng 部首总笔画 6

    行 [ háng ] 1. 行列。 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 我行二,你行几? 3. 步行的阵列。 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泪下两行。 5. 某些营业所。 银行。花行。商行。 6. 行业。 同行。各行各业。 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 行棉袄。行几针。 行 [ xíng ] 1. 走。 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2. 出外时用的。 行装。行箧。行李。 3. 流通,传递。 行销。风行一时。 4. 从事。 进行。 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 行商。行营。 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 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7. 实际地做。 行礼。行医。行文。 8. 可以。 不学习不行。 9. 能干。 你真行。 10. 将要。 行将毕业。 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 五行(“金”、“木”、“水”、“火”、“土”)。 12. 古诗的一种体裁。 长歌行。 13. 汉字字体的一种。 行书。 14.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0

    俱 [ jù ] 1. 全,都。 百废俱兴。声色俱厉。 2. 一起;在一起。 俱乐部。君与俱来。 [更多解释]

  • 拼音 xià 部首总笔画 3

    下 [ xià ]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下层。下款。 2. 等级低的。 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 方面,方位。 两下都同意。 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 下卷。下次。下限。 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 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6. 使降落。 下半旗。下棋。 7. 进入。 下海。 8. 投送。 下书。 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 下班。下课。 10. 谦辞。 在下。下官。 11. 颁布。 下令。 12. 攻克。 攻下。 13. 卸掉。 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14. 用,投入精力。 下工夫。 15. 退让。 争执不下。 16. 做出判断。 下结论。 17. 量词,指动作次数。 打三下。 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20. 少于。 不下二百人。 21. 动物生产。 鸡下蛋。 [更多解释]

【五行俱下】的常见问题

  1. 五行俱下的拼音是什么?五行俱下怎么读?

    五行俱下的拼音是:wǔ xíng jù xià
    点击 图标播放五行俱下的发音

  2. 五行俱下是什么意思?

    五行俱下的意思是:可以一次看五行。形容读书速度很快。宋·张君房也作「五行并下」。

  3. 五行俱下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五行俱下的近义词是: 五行并下、 十行俱下 。

hángxià

五行俱下

  • 组合 ABCD式
  • 结构 主谓式
  • 感情 中性
  • 年代 古代
  • 热度 一般

拼音 wǔ háng jù xià 怎么读

注音 ㄨˇ ㄏㄤˊ ㄐㄩˋ ㄒㄧㄚˋ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十行俱下 五行并下

五行俱下的意思

谓读书敏捷神速。

出处晋・华峤《汉书》:“故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

例子元·李治《敬斋古今注》第四卷:“应奉读书,五行俱下,宋孝武读书奏,能七行俱下,善言其敏也。”

五行俱下的详细解释

【释义】

犹“一目十行”。见“一目十行”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一目十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一般人用眼睛看书,一次只能看一行,可是却有一些人一次可以看多行,所以可用“一目多行”来形容阅读速度很快。比较早的用法出自于东汉孔融〈汝颖优劣论〉。这一篇〈汝颍优劣论〉,就是当时众多品评文章之一。孔融分别从八个方面来论证汝南人士胜于颍川人士:戴子高颉颃天子,许子伯嚎哭时事,许掾兴水利助乡里,张元伯鬼魂通灵,应世叔能同时阅读五行文字,李洪代弟赴死,翟文仲起义兵讨伐乱逆,袁著上书进谏。汝南地区这八个人的行为,在孔融看来,颍川人士都无法做到,因此写下这篇文章,以举证事例的方式,驳斥陈群的颍川人士优于汝南之说。原文中就见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书・简文帝本纪》、《齐书・河南王康舒孝瑜列传》则有读书“十行俱下”的说法,文献上也见有“七行俱下”、“数行并下”等用法。后来以“一目十行”最为常用,演变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阅读速度的快速。

【书证】

  • 01.汉・孔融〈汝颍优劣论〉:“汝南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颍川士虽多聪明,未有能离娄并照者也。”(源)
  • 02.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王性之读书,真能五行俱下,往往他人才三四行,性之已尽一纸。”

五行俱下成语接龙

“下”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下车伊始
  • 始终如一
  • 一丝不苟
  • 苟延残喘
  • 喘息未定
  • 定时炸弹
  • 弹冠相庆
  • 庆吊不通
  • 通宵达旦
  • 旦夕之间
  • 间不容发
  • 发扬光大
  • 大义凛然
  • 然糠照薪
  • 薪尽火传
  • 传宗接代
  • 代人捉刀
  • 刀山火海
  • 海底捞针
  • 针锋相对
  • 对牛弹琴
  • 琴棋书画
  • 画蛇添足
  • 完整接龙

“五”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攒三聚五
  • 花簇锦攒
  • 明日黄花
  • 柳暗花明
  • 寻花问柳
  • 枉尺直寻
  • 活天冤枉
  • 寻死觅活
  • 蹄间三寻
  • 马不停蹄
  • 青梅竹马
  • 万古长青
  • 盈千累万
  • 恶贯满盈
  • 不念旧恶
  • 进可替不
  • 循序渐进
  • 有章可循
  • 应有尽有
  • 有求必应
  • 绝无仅有
  • 坚苦卓绝
  • 脆而不坚
  • 完整接龙

五行俱下字义分解

读音(wǔ), 二部,共4画

①.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 如: 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②.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查看详细解释

读音(háng,xíng), 行部,共6画

㈠ 行 [ háng ]

①. 行列。 如: 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②.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 如: 我行二,你行几?

③. 步行的阵列。

④.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如: 泪下两行。

⑤. 某些营业所。 如: 银行。花行。商行。

⑥. 行业。 如: 同行。各行各业。

⑦.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 如: 行棉袄。行几针。

㈡ 行 [ xíng ]

①. 走。 如: 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②. 出外时用的。 如: 行装。行箧。行李。

③. 流通,传递。 如: 行销。风行一时。

④. 从事。 如: 进行。

⑤.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 如: 行商。行营。

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 如: 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⑦. 实际地做。 如: 行礼。行医。行文。

⑧. 可以。 如: 不学习不行。

⑨. 能干。 如: 你真行。

⑩. 将要。 如: 行将毕业。

⑪.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 如: 五行(“金”、“木”、“水”、“火”、“土”)。

⑫. 古诗的一种体裁。 如: 长歌行。

⑬. 汉字字体的一种。 如: 行书。

⑭. 姓。

查看详细解释

读音(jù), 人部,共10画

①. 全,都。 如: 百废俱兴。声色俱厉。

②. 一起;在一起。 如: 俱乐部。君与俱来。

查看详细解释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①.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如: 下层。下款。

②. 等级低的。 如: 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③. 方面,方位。 如: 两下都同意。

④.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 如: 下卷。下次。下限。

⑤.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 如: 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⑥. 使降落。 如: 下半旗。下棋。

⑦. 进入。 如: 下海。

⑧. 投送。 如: 下书。

⑨.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 如: 下班。下课。

⑩. 谦辞。 如: 在下。下官。

⑪. 颁布。 如: 下令。

⑫. 攻克。 如: 攻下。

⑬. 卸掉。 如: 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⑭. 用,投入精力。 如: 下工夫。

⑮. 退让。 如: 争执不下。

⑯. 做出判断。 如: 下结论。

⑰. 量词,指动作次数。 如: 打三下。

⑱.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⑲.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⑳. 少于。 如: 不下二百人。

. 动物生产。 如: 鸡下蛋。

查看详细解释

五行俱下成语组词

五的成语行的成语俱的成语下的成语

五行俱下相似的成语

十行俱下五行并下七行俱下声泪俱下泥沙俱下五行八作一目五行辞泪俱下言泪俱下五行四柱五行代德血泪俱下上行下效横行天下五毒俱全目下十行泣数行下五味俱全五内俱焚五脏俱全数行并下上行下傚五内俱崩三下五除二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9 16: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