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鼒 | |||||||||||||||||||||||||||||||||||||||||||||||||||||||||
释义 | 鼒zī ㄗ 卷七鼎部共15画 说文解字 卷七 鼎部 15画 U+9F12 鼒 子之切 𪔄 、 鎡 鼒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七上反切子之切頁碼第226頁,第10字續丁孫 鼒異體𪔄 鼎之圜掩上者。从鼎才聲。《詩》曰:「鼐鼎及鼒。」 鎡俗鼒从金从玆。 附注段玉裁注本作:「从金,玆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三反切則欺反頁碼第578頁,第4行,第1字述 鼎之圓掩上者。從鼎才聲。《詩》曰:「鼐鼎及鼒。」 鍇注臣鍇按:《爾雅》注云:「弇上小上也。」 反切………頁碼第578頁,第4行,第2字述 俗鼒從金玆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七上反切子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275頁,第1字許惟賢第558頁,第3字 鼎之圜掩上者。 段注《周頌》。鼐鼎及鼒。《釋器》曰:圜弇上謂之鼒。《手部》曰:掩,斂也。小上曰掩。廾部曰:弇,葢也。然則此依許作掩爲正字。 从鼎。才聲。 段注子之切。一部。 詩曰:鼐鼎及鼒。 俗鼒从金玆聲。 段注茲各本作玆。今正。 鼒字的相关索引
鼒zī ㄗ 正文・亥集下鼎部共16画 康熙字典 正文 ・亥集下 鼎部 16画 U+9F12 鼒 鼒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鼎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55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25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527頁,第24字 音《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韻會》、《正韻》:津私切,𡘋音兹。 音又,《廣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𡘋音裁。又,《集韻》、《類篇》𡘋將來切,音哉。又,《集韻》作代切,音再──義𡘋同。 注解〔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鼎部。 〔鼒〕字拼音是zī,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才、鼎。 〔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ī] ⑴ 上端收敛而口小的鼎。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鼒zī ㄗ 鼎部共15画上下结构U+9F12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鼎部 15画 3画 上下结构 会意字 FTHN DHBUL DMZN 40227 7847 U+9F12 123251115132125 横、竖钩、撇、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撇/竖折折、横、撇、竖、横、竖、横折 鎡 、 𪔄 鼒字概述〔鼒〕字拼音是zī,部首是鼎,总笔画是15画。 〔鼒〕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才、鼎”。 〔鼒〕字仓颉码是DHBUL,五笔是FTHN,四角号码是40227,郑码是DMZN,中文电码是7847。 〔鼒〕字的UNICODE是U+9F1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40722,UTF-32:00009f12,UTF-8:E9 BC 92。 〔鼒〕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759。 〔鼒〕字异体字是鎡、𪔄。 鼒的笔顺Loading... 鼒的意思鼒zīㄗ基本解释◎上端收敛而口小的鼎。 详细解释名词 ◎口小的鼎an ancient small cooking vessel with two loop handles and three or four legs 或鼎或鼒宣九沸,楚桂胡盐芼芳卉。—— 宋· 沈约《需雅》 鼒字的翻译
鼒的国语辞典解释鼒zīㄗ详细解释名 ◎收口小的鼎。 《尔雅•释器》:“鼎绝大谓之鼐,圜弇上谓之鼒。”晋•郭璞•注:“鼎敛上而小口。”《诗经•周颂•绿衣》:“鼐鼎及鼒,兕觥其觩。”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鼒的两岸词典解释鼒zīㄗ详细解释◎〈书〉一种小鼎,上部收敛,口小。 鼐鼎及鼒(《诗经‧周颂‧绿衣》)。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鼒的字源字形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