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𡯁 | |||||||||||||||||||||||||||||||||||||||||||||||||||||||||||||||
释义 | 𡯁wāng ㄨㄤ 卷十𡯁部共3画 说文解字 卷十 𡯁部 3画 U+21BC1 𡯁 烏光切 𡯂 、 尣 、 尢 、 𡯪 、 𡯭 、 𡯲 尩 、 尪 𡯁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下反切烏光切頁碼第344頁,第8字續丁孫 𡯁異體𡯂、尣、尢
𡯪異體𡯭、𡯲
附注段玉裁注:「𡯁者,古文象形字;𡯪者,小篆形聲字。」徐灝注箋:「𡯁,从大而屈其一足,當為會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反切烏光反頁碼第838頁,第5行,第1字述
鍇注臣鍇曰:「尣,一足跛曲也。」 反切………頁碼第838頁,第6行,第1字述
鍇注臣鍇曰:「《春秋左傳》:『焚巫𡯪。』𡉚音皇。」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下反切烏光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977頁,第2字許惟賢第864頁,第4字
段注各本少也字。遂不可讀。今補。㝿者,蹇也。尢本曲脛之偁。引申之爲曲脊之偁。故《人部》僂下曰:𡯭也。 曲脛人也。 段注人字依《九經字㨾》補。𤿑者多由曲脛。故言此爲下象偏曲張本。 从大。象偏曲之形。 段注謂从大而象一脛偏曲之形也。烏光切。十部。 凡尢之屬皆从尢。
段注篆文各本作古文。今正。尢者,古文象形字。𡯪者,小篆形聲字。此亦古文二,篆文丄之例。必取古文爲部首者,以其屬皆从古文也。尪見《左傳》。《檀弓》鄭注釋爲面鄉天。或云短小曰尪。本从㞷聲。省作尪。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二《檀弓》「汪錡」乃𡯁之借,又有「巫尪」。 𡯁字的相关索引
𡯁wāng ㄨㄤ 正文・寅集上尢部共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寅集上 尢部 3画 U+21BC1 𡯁 𡯁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尢部 武英殿刻本: 第704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298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237頁,第1字 音《廣韻》、《集韻》𡘋烏光切,音汪。 例又,《玉篇》:僂也,短少也。 注解〔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尢部。 〔𡯁〕字拼音是wāng,独体字。 〔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āng] ⑴ 跛。《説文•𡯁部》:“𡯁,㝿,曲脛也。”⑵ 曲脊,曲背。《玉篇•尢部》:“𡯁,僂也。”⑶ 短小。《玉篇•尢部》:“𡯁,短小也。”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𡯁wāng ㄨㄤ 尢部共3画独体字U+21BC1CJK 扩展B 汉语字典 尢部 3画 独体字 DNV KN GDYD 无 无 U+21BC1 135 㑌 、 尢 、 尣 、 尩 、 尪 、 尫 、 𡯂 、 𡯪 𡯁字概述〔𡯁〕字拼音是wāng,部首是尢,总笔画是3画。 〔𡯁〕字是独体字。 〔𡯁〕字仓颉码是KN,五笔是DNV,郑码是GDYD。 〔𡯁〕字的UNICODE是U+21BC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38177,UTF-32:00021bc1,UTF-8:F0 A1 AF 81。 〔𡯁〕字异体字是㑌、尢、尣、尩、尪、尫、𡯂、𡯪。 𡯁的意思𡯁wāngㄨㄤ基本解释①跛。《説文•𡯁部》:“𡯁,㝿,曲脛也。” ②曲脊,曲背。《玉篇•尢部》:“𡯁,僂也。” ③短小。《玉篇•尢部》:“𡯁,短小也。”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