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𦦙 |
释义 | 𦦙正文・未集下臼部共17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下 臼部 17画 U+26999 𦦙 𦬠 、 𠃥 𦦙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臼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05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05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974頁,第9字 古文: 𦬠 、 𠃥 音《廣韻》:居許切;《集韻》、《韻會》:苟許切,𡘋喜莒。 例又,《增韻》:立也。 例又,言也。 例又,動也。〈楚語〉:夫事君者,不爲外內行,不爲豐約𦦙。〔註〕𦦙,動也。 例又,《韻會》:稱也、揚也、拔也。 例又,皆也。 例又,合也。 例又,行也。 例又,起也。〈晉語〉:𦦙而從之,陽子道與之語,及山而還。〔註〕𦦙,猶起也。 例又,《詩・大雅》:靡神不𦦙。〔疏〕言已爲旱之故,祈禱明神;無有神不求,而𦦙祭之者。 例又,《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凶旱水溢,民無菜色,然後天子食,日𦦙以樂。 例又,《儀禮・特牲饋食禮》:嗣𦦙奠盥入。〔註〕𦦙,猶飮也。 例又,《周禮・地官・司門》:凡財物,犯禁者𦦙之。〔註〕𦦙之,沒入官。又,〈司關〉:凡貨不出于關者,𦦙其貨。〔註〕從私道出避稅者,則沒其財。 例又,鳥飛也。 例又,《儀禮・特牲饋食禮》:乃食食𦦙。〔疏〕食𦦙,謂骨體正脊,從俎𦦙鄕口,因名體爲𦦙。 例又,唐人舉止端麗曰𦦙𦦙。韓愈〈送陸暢歸江南〉詩:𦦙𦦙江南子。 例又,《小爾雅》:二十四銖曰兩,兩有半曰捷,倍捷曰𦦙。〔註〕𦦙,三兩。 例又,姓。出《姓苑》。 例又,木名。 例又,獸名。 例又,地名。 例又,山名。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居御切,音據。 音又,《集韻》:羊諸切,音余──對舉也。 注解〔𦦙〕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臼部。 〔𦦙〕字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與、。 〔𦦙〕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undefined] ⑴ 同“擧(舉)”。《康熙字典·臼部》引《説文》:“𦦙,對舉也。一曰輿也。”按:《説文》作“擧”。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𦦙臼部共17画上下结构U+26999CJK 扩展B 汉语字典 臼部 17画 11画 上下结构 WFGH HCQJ NBOC 无 无 U+26999 32111525111341112 擧 、 舉 、 𢪓 𦦙字概述〔𦦙〕字拼音是,部首是臼,总笔画是17画。 〔𦦙〕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與、丰”或“與、""”。 〔𦦙〕字仓颉码是HCQJ,五笔是WFGH,郑码是NBOC。 〔𦦙〕字的UNICODE是U+2699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58105,UTF-32:00026999,UTF-8:F0 A6 A6 99。 〔𦦙〕字异体字是擧、舉、𢪓。 𦦙的意思𦦙基本解释◎同“擧(舉)”。《康熙字典·臼部》引《説文》:“𦦙,對舉也。一曰輿也。”按:《説文》作“擧”。 𦦙字的翻译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