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唐代称官吏遇节假日留署值班为“伏豹”。
唐 代称官吏遇节假日留署值班为“伏豹”。参见“豹直”。
引唐•封演 《封氏闻见记·豹直》:“御史旧例,初入臺陪直二十五日,节假直日,谓之‘伏豹’,亦曰‘豹直’……‘伏豹’者,言众官皆出,己独留,如藏伏之豹,伺候待搏,故云‘伏豹’。”
古代值班称谓或姓氏名称
伏 [ fú ] 1. 趴,脸向下,体前屈。 如 伏卧。伏案读书。 2. 低下去。 如 此起彼伏。 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 如 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 使屈服。 如 降伏。降龙伏虎。 5. 隐藏。 如 伏兵。埋伏。 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 如 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 姓。 [更多解释]
豹 [ bào ] 1. 哺乳动物,能上树,常捕食鹿、羊、猿猴等,毛皮可制衣、褥。 如 豹头环眼(形容人面目威严凶狠)。未窥全豹。 2. 姓。 [更多解释]
伏豹的拼音是:fú bào点击 图标播放伏豹的发音。
伏豹的意思是:唐代称官吏遇节假日留署值班为“伏豹”。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