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充耳不闻 | |||||||||
释义 | chōngěrbùwén 充耳不闻
充耳不闻的意思词语解释充耳不闻chōng ěr bù wén
国语辞典充耳不闻chōng ěr bù wén
充耳不闻的字义分解
【充耳不闻】的常见问题
chōngěrbùwén 充耳不闻
拼音: chōng ěr bù wén 怎么读 注音: ㄔㄨㄥ ㄦˇ ㄅㄨˋ ㄨㄣˊ 繁体: 充耳不聞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不闻不问 马耳东风 闭目塞听 置若罔闻 装聋作哑 反义词: 洗耳恭听 充耳不闻的意思充:塞住;闻:听。 出处:清・李渔《奈何天・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表示对别人的意见不在意。 例子:这里袁伯珍只装作充耳不闻,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九回) 正音:“充”,读作“chōng”,不能读作“cōng”。 辨形:“耳”,不能写作“尔”。 辨析:“充耳不闻”和“不闻不问”都有“对事物冷淡、不关心”的意思。但“充耳不闻”指冷淡;不关心的行动;比较具体;“不闻不问”指冷淡、不关心的态度;比较概括。 歇后语: 1. 聋子打铃 —— 充耳不闻 谜语: 1. 龙 (谜底:充耳不闻) 充耳不闻的详细解释【释义】塞住耳朵,装作没听见。※语或本《诗经・邶风・旄丘》郑玄・笺。后用“充耳不闻”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 【典源】※《诗经・邶风・旄丘》郑玄・笺[1]《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2][3]。”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 注解[1]笺:注释的一种。 [2]褎如:即“褎然”,服饰华美的样子。亦可引申为态度傲慢自大的样子。褎,音yòu。 [3]充耳:塞住耳朵。亦指古冠冕旁的瑱玉,下垂及耳。 【典故】《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期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而成,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为中国文学总集之祖。郑玄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治学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郑玄解说《诗经》,宗于《毛传》,如果《毛传》讲得不明确、太简略,郑氏便加以补充发挥,或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了不和《毛传》原有注文相混,便称为“笺”,好像今天人读书有自己意见时,写在一张纸条黏在书上的“笺识”。《诗经・邶风・旄丘》这篇诗是在抗议卫国君臣对避难来卫的黎国君民不理不睬。郑玄对这里“叔兮伯兮,褎如充耳”的解说较为清楚,大意是说:“叔、伯这些卫国君臣,穿得很华丽,显出一股高高在上傲人的气势,但是对于黎国君民呼救的声音,却装作没听见。”“充耳”在此有两层意思,它本来可以指冠冕垂于耳旁的玉饰,在此又可以指声音进入了耳朵(,却不闻不问)。后来就从这里演变成“充耳不闻”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塞住耳朵,装作没听见。亦用来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 【书证】
【用法】㈠ 语义装作没听见。 类别用在“听而不闻”的表述上。 例句①他只要一专心,屋外隆隆的车声,他都可以充耳不闻。 ②虽然满屋子的人声吵杂,他却似充耳不闻般地看他自己的书。 ㈡ 语义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 类别用在“固执自信”的表述上。 例句①弟弟充耳不闻的倨傲态度,令母亲伤透了心。 ②他对你的意见都充耳不闻,能算是尊重你吗? ③他对师长的劝告一概充耳不闻,不知该拿他怎么办。 ④我已经一再劝告他,他却总是充耳不闻,实在令人生气。 ⑤身为主管,如果对部属意见都充耳不闻,就算不得是位好主管。 【辨识】同义“充耳不闻”及“不闻不问”都有不关心、不理睬的意思。 异义“充耳不闻”适用于对他人所发出的声音、提出的意见没有反应的情况;“不闻不问”适用范围较广,凡对发生的事不关心、不过问的情况皆可使用。 例句
充耳不闻的翻译
充耳不闻成语接龙“闻”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充”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充耳不闻字义分解充读音(chōng), 儿部,共6画 ①. 满、足。 如: 充足。充实。充分(fèn )(➊足够;➋尽量)。充沛。充裕。 ②. 填满,装满。 如: 填充。充满(➊填满,布满;➋充分具有)。充耳不闻。充电。汗牛充栋。 ③. 当,担任。 如: 充当。充军。 ④. 假装。 如: 冒充。充数(shù)。 ⑤. 姓。 查看详细解释 耳读音(ěr), 耳部,共6画 ①.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 如: 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②. 像耳朵的东西。 如: 木耳。银耳。 ③.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 如: 耳房。鼎耳。 ④. 听说。 如: 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⑤.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 如: 想当然耳。 ⑥.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 如: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查看详细解释 不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查看详细解释 闻读音(wén), 门部,共9画 ①. 听见。 如: 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②. 听见的事情,消息。 如: 新闻。传闻。见闻。 ③. 出名,有名望。 如: 闻人。闻达。 ④. 名声。 如: 令闻(好名声)。丑闻。 ⑤. 用鼻子嗅气味。 如: 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⑥. 姓。 查看详细解释 充耳不闻成语组词充的成语耳的成语不的成语闻的成语 充耳不闻相似的成语洗耳不闻不闻不问不问不闻闻所不闻听而不闻褎如充耳裒如充耳鸡犬不闻袖手充耳呼天不闻诟如不闻耳不忍闻耳闻不如目见耳闻不如眼见耳闻不如面见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目不忍见,耳不堪闻耳闻目睹惨不忍闻耳闻目见臭不可闻不堪入耳食不充饥不相闻问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