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充耳不闻
释义
chōngěrbùwén

充耳不闻

拼音
chōng ěr bù wén
注音
ㄔㄨㄥ ㄦˇ ㄅㄨˋ ㄨㄣˊ
词性
动词 成语
繁体
充耳不聞
近义词
视而不见 置若罔闻 置之不理 置之度外 言不入耳 装聋作哑 耳边风 熟若无睹 闭目塞听 马耳东风 东风吹马耳 不闻不问 置之不闻
反义词
洗耳恭听 有闻必录 耳濡目染

充耳不闻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充耳不闻chōng ěr bù wén

  1.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拒不听取别人意见。

    turn a deaf ear to;

国语辞典

充耳不闻chōng ěr bù wén

  1. 塞住耳朵,装著没听见。形容故意不理会或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清·李渔《奈何天·第三〇出》:「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置之不闻 置若罔闻 视而不见

    洗耳恭听

充耳不闻的字义分解

  • 拼音 chōng 部首总笔画 6

    充 [ chōng ] 1. 满、足。 充足。充实。充分(fèn )(➊足够;➋尽量)。充沛。充裕。 2. 填满,装满。 填充。充满(➊填满,布满;➋充分具有)。充耳不闻。充电。汗牛充栋。 3. 当,担任。 充当。充军。 4. 假装。 冒充。充数(shù)。 5.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ěr 部首总笔画 6

    耳 [ ěr ]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 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2. 像耳朵的东西。 木耳。银耳。 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 耳房。鼎耳。 4. 听说。 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 想当然耳。 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更多解释]

  • 拼音 bù,fǒu 部首总笔画 4

    不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 他现在身体好不? 不 [ fǒu ] 1.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更多解释]

  • 拼音 wén 部首总笔画 9

    闻 [ wén ] 1. 听见。 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 新闻。传闻。见闻。 3. 出名,有名望。 闻人。闻达。 4. 名声。 令闻(好名声)。丑闻。 5. 用鼻子嗅气味。 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更多解释]

【充耳不闻】的常见问题

  1. 充耳不闻的拼音是什么?充耳不闻怎么读?

    充耳不闻的拼音是:chōng ěr bù wén
    点击 图标播放充耳不闻的发音

  2. 充耳不闻是什么意思?

    充耳不闻的意思是:塞住耳朵,装著没听见。形容故意不理会或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3. 充耳不闻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充耳不闻的近义词是: 视而不见、 置若罔闻、 置之不理、 置之度外、 言不入耳、 装聋作哑、 耳边风、 熟若无睹、 闭目塞听、 马耳东风、 东风吹马耳、 不闻不问、 置之不闻 。

  4. 充耳不闻的反义词是什么?

    充耳不闻的反义词是: 洗耳恭听、 有闻必录、 耳濡目染 。

chōngěrwén

充耳不闻

  • 组合 ABCD式
  • 结构 偏正式
  • 感情 贬义
  • 年代 近代
  • 热度 常用

拼音 chōng ěr bù wén 怎么读

注音 ㄔㄨㄥ ㄦˇ ㄅㄨˋ ㄨㄣˊ

繁体 充耳不聞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不闻不问 马耳东风 闭目塞听 置若罔闻 装聋作哑

反义词 洗耳恭听

充耳不闻的意思

充:塞住;闻:听。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出处清・李渔《奈何天・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表示对别人的意见不在意。

例子这里袁伯珍只装作充耳不闻,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九回)

正音“充”,读作“chōng”,不能读作“cōng”。

辨形“耳”,不能写作“尔”。

辨析充耳不闻”和“不闻不问”都有“对事物冷淡、不关心”的意思。但“充耳不闻”指冷淡;不关心的行动;比较具体;“不闻不问”指冷淡、不关心的态度;比较概括。

歇后语 1. 聋子打铃 —— 充耳不闻
2. 对牛弹琴 —— 充耳不闻
3. 聋子戴耳机 —— 充耳不闻

谜语 1.(谜底:充耳不闻)
2.(谜底:充耳不闻)
3. 装聋 (谜底:充耳不闻)
4. 聋子打铃 (谜底:充耳不闻)

充耳不闻的详细解释

【释义】

塞住耳朵,装作没听见。※语或本《诗经・邶风・旄丘》郑玄・笺。后用“充耳不闻”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不闻不问”

【典源】

※《诗经・邶风・旄丘》郑玄・笺[1]

《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2][3]。”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

注解

[1]笺:注释的一种。

[2]褎如:即“褎然”,服饰华美的样子。亦可引申为态度傲慢自大的样子。褎,音yòu

[3]充耳:塞住耳朵。亦指古冠冕旁的瑱玉,下垂及耳。

【典故】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期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而成,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为中国文学总集之祖。郑玄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治学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郑玄解说《诗经》,宗于《毛传》,如果《毛传》讲得不明确、太简略,郑氏便加以补充发挥,或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了不和《毛传》原有注文相混,便称为“笺”,好像今天人读书有自己意见时,写在一张纸条黏在书上的“笺识”。《诗经・邶风・旄丘》这篇诗是在抗议卫国君臣对避难来卫的黎国君民不理不睬。郑玄对这里“叔兮伯兮,褎如充耳”的解说较为清楚,大意是说:“叔、伯这些卫国君臣,穿得很华丽,显出一股高高在上傲人的气势,但是对于黎国君民呼救的声音,却装作没听见。”“充耳”在此有两层意思,它本来可以指冠冕垂于耳旁的玉饰,在此又可以指声音进入了耳朵(,却不闻不问)。后来就从这里演变成“充耳不闻”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塞住耳朵,装作没听见。亦用来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

【书证】

  • 01.清・李渔《奈何天》第三○出:“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 02.《大马扁》第四回:“(康有为)志在把些政治言论打动余成各来听。奈余成各视他如见肺肝,任他说得天花乱坠,总如充耳不闻。”
  • 03.《官场维新记》第九回:“这里袁伯珍只装做充耳不闻,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

【用法】

语义装作没听见。

类别用在“听而不闻”的表述上。

例句

他只要一专心,屋外隆隆的车声,他都可以充耳不闻

虽然满屋子的人声吵杂,他却似充耳不闻般地看他自己的书。

语义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

类别用在“固执自信”的表述上。

例句

弟弟充耳不闻的倨傲态度,令母亲伤透了心。

他对你的意见都充耳不闻,能算是尊重你吗?

他对师长的劝告一概充耳不闻,不知该拿他怎么办。

我已经一再劝告他,他却总是充耳不闻,实在令人生气。

身为主管,如果对部属意见都充耳不闻,就算不得是位好主管。

【辨识】

同义“充耳不闻”及“不闻不问”都有不关心、不理睬的意思。

异义“充耳不闻”适用于对他人所发出的声音、提出的意见没有反应的情况;“不闻不问”适用范围较广,凡对发生的事不关心、不过问的情况皆可使用。

例句
充耳不闻不闻不问例句
对于别人的劝告,他总是充耳不闻,实在令人生气。
有些家长忙到对孩子的功课向来不闻不问

充耳不闻的翻译

  1. shut one's ears and refuse to listen
  2. 耳(みみ)をふさいで聞こうとしない
  3. faire la sourde oreille à
  4. vor etwas sein Ohr verschlieβen(sich taub stellen)
  5. оставáться глухим

充耳不闻成语接龙

“闻”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闻鸡起舞
  • 舞文弄墨
  • 墨守成规
  • 规行矩步
  • 步步为营
  • 营私舞弊
  • 弊绝风清
  • 清风明月
  • 月下花前
  • 前仰后合
  • 合情合理
  • 理所当然
  • 然糠照薪
  • 薪尽火传
  • 传宗接代
  • 代人捉刀
  • 刀山火海
  • 海底捞针
  • 针锋相对
  • 对牛弹琴
  • 琴棋书画
  • 画蛇添足
  • 足智多谋
  • 完整接龙

“充”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俭薄不充
  • 克勤克俭
  • 攻无不克
  • 远交近攻
  • 任重道远
  • 知人善任
  • 未卜先知
  • 凶终隙未
  • 极恶穷凶
  • 罪大恶极
  • 负荆请罪
  • 如释重负
  • 挥洒自如
  • 借题发挥
  • 东挪西借
  • 道西说东
  • 津津乐道
  • 无人问津
  • 聊胜于无
  • 穷极无聊
  • 层出不穷
  • 密密层层
  • 人烟稠密
  • 完整接龙

充耳不闻字义分解

读音(chōng), 儿部,共6画

①. 满、足。 如: 充足。充实。充分(fèn )(➊足够;➋尽量)。充沛。充裕。

②. 填满,装满。 如: 填充。充满(➊填满,布满;➋充分具有)。充耳不闻。充电。汗牛充栋。

③. 当,担任。 如: 充当。充军。

④. 假装。 如: 冒充。充数(shù)。

⑤. 姓。

查看详细解释

读音(ěr), 耳部,共6画

①.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 如: 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②. 像耳朵的东西。 如: 木耳。银耳。

③.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 如: 耳房。鼎耳。

④. 听说。 如: 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⑤.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 如: 想当然耳。

⑥.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 如: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查看详细解释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查看详细解释

读音(wén), 门部,共9画

①. 听见。 如: 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②. 听见的事情,消息。 如: 新闻。传闻。见闻。

③. 出名,有名望。 如: 闻人。闻达。

④. 名声。 如: 令闻(好名声)。丑闻。

⑤. 用鼻子嗅气味。 如: 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⑥. 姓。

查看详细解释

充耳不闻成语组词

充的成语耳的成语不的成语闻的成语

充耳不闻相似的成语

洗耳不闻不闻不问不问不闻闻所不闻听而不闻褎如充耳裒如充耳鸡犬不闻袖手充耳呼天不闻诟如不闻耳不忍闻耳闻不如目见耳闻不如眼见耳闻不如面见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目不忍见,耳不堪闻耳闻目睹惨不忍闻耳闻目见臭不可闻不堪入耳食不充饥不相闻问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