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冑 | ||||||||||||||||||||||||||||||||||||||||||||||||||||||||||||
释义 | 冑zhòu ㄓㄡˋ 卷七冃部共9画 说文解字 卷七 冃部 9画 U+5191 冑 直又切 𩊄 、 䩜 冑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七下反切直又切頁碼第249頁,第8字續丁孫 冑兜鍪也。从冃由聲。 𩊄異體䩜 《司馬法》冑从革。 附注按:金文上像盔形,其下「目」表頭形。小篆盔形訛變為「由」,「目」訛變為「月」。今楷化形體與從肉由聲的胄已無別。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四反切長宥反頁碼第640頁,第4行,第1字述 兜鍪也。從冃由聲。 鍇注臣鍇曰:「胄胤之胄,別從肉作胄。」 反切………頁碼第640頁,第5行,第1字述 《司馬法》胄從革。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七下反切直又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414頁,第2字許惟賢第619頁,第3字 兜鍪也。 段注《𠑹部》兜下曰:兜鍪,首鎧也。按古謂之冑。漢謂之兜鍪。今謂之盔。 从冃。由聲。 段注直又切。三部。 《司馬法》冑从革。 段注《荀卿子》,鹽鐵論,《大玄》皆作䩜。 冑字的相关索引
冑zhòu ㄓㄡˋ 正文・子集下冂部共9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子集下 冂部 9画 U+5191 冑 冑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冂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6頁,第1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9頁,第20字 標點整理本: 第56頁,第23字 音《唐韻》、《集韻》:直祐切;《韻會》、《正韻》:直又切,𡘋音宙。 例《韻會》或作𩊄,亦作䩜。 例《正韻》:冑與胄子之胄不同,經典多混,傳寫譌也。 注解〔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冂部。 〔冑〕字拼音是zhòu,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冃。 〔冑〕字造字法是形聲。金文上像盔形,其下「目」表頭形。小篆盔形訛變為「由」,「目」訛變為「月」。本义是頭盔。 〔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òu] ⑴ 头盔(古代战士戴的帽子)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冑zhòu ㄓㄡˋ 月部共9画上下结构U+5191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月部 9画 7画 上下结构 MEF LWB KIAQ 50227 无 U+5191 251212511 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钩、横、横 䩜 、 胄 、 𩊄 冑字概述〔冑〕字拼音是zhòu,部首是月,总笔画是9画。 〔冑〕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冃”。 〔冑〕字造字法是形聲。金文上像盔形,其下「目」表頭形。小篆盔形訛變為「由」,「目」訛變為「月」。本义是頭盔。 〔冑〕字仓颉码是LWB,五笔是MEF,四角号码是50227,郑码是KIAQ。 〔冑〕字的UNICODE是U+519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0881,UTF-32:00005191,UTF-8:E5 86 91。 〔冑〕字异体字是䩜、胄、𩊄。 冑的笔顺Loading... 冑的意思冑zhòuㄓㄡˋ基本解释◎头盔(古代战士戴的帽子)甲~。铠~。 详细解释名词 1.形聲。金文上像盔形,其下「目」表頭形。小篆盔形訛變為「由」,「目」訛變為「月」。本義:頭盔。 2.同本義helmet。 冑,兜鍪也。從月,由聲。 —— 《說文》離爲甲冑。 —— 《易·說卦》惟甲冑起戎。 —— 《書·僞說命》貝冑朱綅。 —— 《詩·魯頌·閟宮》獻甲者執冑。 —— 《禮記·曲禮》左右免冑而下。 ——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冠軸(冑)帶劍。 —— 《荀子·議兵》鎧冑皆鑌鐵。 ——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甲冑 冑字的翻译
冑的国语辞典解释冑zhòuㄓㄡˋ详细解释名 ◎古代战士的头盔。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唐•张说〈为魏元忠作祭石岭战亡兵士文〉:“石尽矢穷,旗焚胄落。” 甲胄、介胄。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冑的两岸词典解释冑zhòuㄓㄡˋ详细解释1.古代战士防护头部的装备。圆帽形,左、右及后部向下伸展,保护头顶、面侧和颈部。 甲胄、介胄、左右免胄而下。 2.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冑的字源字形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黄组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