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劖 | |||||||||||||||||||||||||||||||||||||||||||||||||||||||||
释义 | 劖chán ㄔㄢˊ 卷四刀部共19画 说文解字 卷四 刀部 19画 U+5296 劖 鉏銜切 𠠥 、 𠠤 劖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四下反切鉏銜切頁碼第136頁,第6字續丁孫 𠠥異體𠠤、劖 斷也。从刀毚聲。一曰剽也,釗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八反切士銜反頁碼第351頁,第5行,第2字述 斷也。從刀毚聲。一曰剽也;釗也。 鍇注臣鍇曰:「劖,鑿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四下反切鉏銜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724頁,第4字許惟賢第322頁,第6字 𣃔也。 段注與《金部》鑱義略近。 从刀。毚聲。 段注鉏銜切。八部。 一曰剽也。 段注砭刺也。 釗也。 段注刓也。《廣韵》引無此二字。 劖字的相关索引
劖chán ㄔㄢˊ 正文・子集下刀部共19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子集下 刀部 19画 U+5296 劖 劖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刀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6頁,第2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5頁,第38字 標點整理本: 第74頁,第5字 音《唐韻》:鋤銜切;《集韻》、《韻會》:鋤咸切,𡘋音巉。 音又,《集韻》:士減切,音巉──義同。 注解〔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刀部。 〔劖〕字拼音是ch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毚、刂。 〔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án] ⑴ 用锐利的器具凿或铲⑵ 古代一种铲、斫工具。⑶ 砭刺;刺⑷ 讽刺⑸ 剜;割⑹ 铲除。⑺ 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劖chán ㄔㄢˊ 刂部共19画左右结构U+5296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刂部 19画 17画 左右结构 QKXJ NILN RJSK 22400 无 U+5296 3525115353525135422 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横、竖提、撇、竖弯钩、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撇、竖弯钩、点、竖、竖钩 𠠤 、 𠠥 劖字概述〔劖〕字拼音是chán,部首是刂,总笔画是19画。 〔劖〕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毚、刂”。 〔劖〕字仓颉码是NILN,五笔是QKXJ,四角号码是22400,郑码是RJSK。 〔劖〕字的UNICODE是U+529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142,UTF-32:00005296,UTF-8:E5 8A 96。 〔劖〕字异体字是𠠤、𠠥。 劖的意思劖chánㄔㄢˊ基本解释①用锐利的器具凿或铲。~石得泉。 ②古代一种铲、斫工具。 ③砭刺;刺。以~刺之。 ④讽刺。~言讪语。 ⑤剜;割。碎~碎剁。 ⑥铲除。 ⑦姓。 劖字的翻译
劖的国语辞典解释劖chánㄔㄢˊ详细解释动 1.凿。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七上•滇游日记六》:“忽一日,白云从龛后龙脊中垂间,劖石得泉。” 2.刺、割。 唐•元稹〈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逸翮怜鸿翥,离心觉刃劖。”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劖的两岸词典解释劖chánㄔㄢˊ详细解释1.〈书〉凿子或铲子一类的锐利器具。 2.〈书〉利用凿或铲来凿石挖土。 忽一日,白云从龛后龙脊中垂间,劖石得泉(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七上‧滇游日记六》)。 3.〈书〉刺;割。 逸翮怜鸿翥,离心觉刃劖(唐‧元稹〈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 4.〈书〉讽刺。 平时间劖言讪语,闻他耍子,怎知他有这般真实本事(《西游记‧第四十六回》)!。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劖的字源字形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劖字的成语鬼刻神劖 更多… 劖字组词劖刀 劖削 劖言劖语 劖言讪语 劖刈 鬼刻神劖 镌劖 削劖 劖言劖语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