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范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通用24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1
    自古以来我们就赞美老师爱生如子,然而时至今日很多爱生如子的老师常常感叹:一腔爱心换来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不解与埋怨,这种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不得不让我们每一个老师思考:应该怎样教育学生才更有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告诉我我:老师仅仅热爱学生是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人去对待,这样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尽管每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她的幽默,喜欢她写得很漂亮得板书,甚至只因为你对他说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但他们喜欢的是尊重自己,了解自己需要,注意与自己交流感情的老师。
    是呀,尊重是每个人渴望拥有的,学生亦然。尊重学生,正是保护学生自尊心,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失掉自尊心的孩子,怎能达到自我实现,又更何谈竞争、创新?当老师们恨铁不成钢,便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时,不仅不能让孩子理解你的爱,触动他们的心灵,更有甚者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抹杀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这不是与老师的初衷背道而驰吗?老师啊,千万别用爱的名义行践踏学生之实。
    有的老师为了保持师道尊严,居高临下不苟言笑,为了不让学生小瞧老师的能力,事无巨细全部包揽,容不得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学生有错,便使出“浑身解数”批评指责。然而管理效果却不理想,学生与老师心理距离拉大了,学生对老师虽有敬畏之心,却无亲近之情,更不敢吐露心声,班上气氛严肃有余,却无生动活泼之气。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的交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于是学生亲近了,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正如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的秘决是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老师要放下身段。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对于班上的事,不能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老师应该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的商量,允许学生中有与老师不同的声音。并且要重视学生的意见,为他们创造机会,巧妙的激发学生积极表达自我的冲动。班里有了问题、出了事情,也总是尊重学生自己以及班干部的意见,充分听取他们的申辩,然后再进行恰当的处理,有时还可以防患于未然。这样既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又能让学生更深的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期望,反过来他们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从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性循环。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经历着由依附向自主急剧转变的过程,他们会对老师从早到晚过细的关心指导感到厌烦,他们更渴望老师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感情。如果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将给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心理伤害。常常提醒自己:让学生丢脸不是教育目的。如果教育方法是用伤害学生宝贵的自尊心为代价去惩罚学生,这还能达到教育目的吗?一个连自尊心都没有的`人,能知错而改吗?难道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了吗?树有皮,人有脸,即使再差的学生,也需要老师呵护他们幼小的自尊心。尊人者,人尊之,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学生才会更尊重、信赖、热爱老师,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尊重学生,老师要学会等待。陶行知曾经说过:“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做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当年是你的小学生?。”十个手指有长短,一个班三四十个活生生的人,个体差异是客观的存在的,又怎能一个样?面对认知不一的学生,我们要学会等待。等待不是不闻不问,而是留心观察等待教育时机。在老师期望的等待中学困生会默默追赶,在老师期望的等待中违纪生会渐渐收敛,在老师期望的等待中优等生会发愤图强。在等待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
    仅有热爱是不够的,尊重学生比热爱学生更重要。尊重产生爱,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地把爱送到学生心中,落到教育目标上。而且尊重学生的老师一定会获得学生的尊敬!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2
    暑假,要读一本好书,让自己与孩子们一同成长。于永正老师的为师之道《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一本很接地气的教育名著,书中描述了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在教学活动中的偶得,但更多是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读后,引发我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思考。
    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愿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经验告诉我,作为老师,想让一部分学生喜欢你很容易,但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你真的很难。要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像于老师一样,必须具备教学上的智慧、教育中的智慧、同家长交流的智慧,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未来,以博爱的胸怀面对全体学生。
    于老师说,要让孩子喜欢你,必须做一个甘草似的教师,温和而宽厚,要真心的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个学生。就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当做他们的朋友。把学生放在心上。以平等、博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温暖人,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
    于老师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老师喜欢的学生,都不希望自己是老师“讨厌的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于老师理解学生这一纯真的愿望,抓住这一“闪光点”。不论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不挖苦、讽刺、体罚学生,而是耐心地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克服缺点,鼓励学生勇于战胜困难,激励学生努力进取。于老师并没有波澜壮阔的壮举,但就是这些近乎琐碎的平凡小事,却赢得了学生尊重和喜爱。
    于老师最重要的教育智慧在于他能把课上得有意思。有意思,“轻松”来自哪里?轻松来自老师的举重若轻,于老师备课时,可能把课文钻得很深,想得很多,但到了课堂上,不会一股脑儿把备课所得“灌”给学生。于老师一定要研究学情,了解了学生的基础状况,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于老师的课有意思还来自游戏,因为儿童的生活方式是游戏。所以,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会时不时地与学生游戏一把,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中体会、感悟。于老师课堂轻松来自他的幽默,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课堂使人精神轻松。
    于老师语文教学可以概括为“五重”一一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于老师的课有情有趣。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紧张感,更没有恐惧感。学生在于老师的.引领下,有滋有味地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写作。于老师说,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情感因素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于老师说不能干巴巴地教,不能冷冰冰地教。学生的情感世界空虚、精神家园荒芜,比知识贫乏更可十倍。
    掩卷而思,为什么于老师会对语文教学能够如此高瞻远瞩?他既能跳出语文教学纵览全局,又能出神入化的融入其中,归根结底,我想还是缘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由此我想,我们做老师的,只有像于永正老师那样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至少要在学生的生命里留下什么,那就是留下语言,留下能力,留下情感,留下兴趣和习惯。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3
    读一本好书,让自己与学生一同成长。于永正老师的为师之道《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一本很接地气的教育名著,书中描述了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值得我去学习,但更多是于老师与学生之间日常故事。读后,引发我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思考。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并且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我想,让于老师永保童心的奥秘就在于他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永远勤学的恒心吧!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首先是性温,“温”是孔子的五大美德“温良恭俭让”中之一。“温”中有善,温和善良是为师的首要标志。
    “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首先是于老师满心热爱教育,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次是于老师的包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别人就什么优点也看不到,会感到眼里一片混沌。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于老师说:“在校园里走一圈,有的教室里的老师和风细雨,学生学习专注;有的教室里的老师声音洪亮,教鞭甩得“啪啪”响,不起多大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要做到此地无声胜有声。”
    通过阅读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我要让于老师的教育之道融进我的血液里,让我在班主任管理之路上不断揉捏出一个新的自己。微笑面对孩子,努力做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4
    作为教师行列里的新成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收获颇多。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尊重、理解、宽容;负责、严格、耐心。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时刻记得自己曾经是孩子,保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学无止境的恒心吧!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一方面,我们希望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另一方面,又害怕和孩子太亲近导致课堂气氛混乱。可能对于孩子们也一样,不论是男孩、女孩,高年级或者低年级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是简单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可能都会在孩子的内心起到一定影响,所以,于永正老师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一个孩子,但要努力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不喜欢他,那么,无论你有多喜欢他也无济于事,相反,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喜欢他,那么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这一点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首先是性温。“性温”就是遇到问题,能“后退一步”,摆正心态。“温”是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之首。“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体现吧。其次是包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就什么有点也看不到了,会感觉周围的世界一片混沌,一片黑暗,感觉自己的身边无良人、无美景。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于老师能让“迟到”的学生破涕为笑,化“窘迫”为“轻松”。这样的宽容,完全出于理解,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这种推己及人,能让我们有了平静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智慧。再者是调和。完整的教育:“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温”与“严”,“威”与“猛”,“恭”与“安”之间把握好“度”,切不可只执其一端。
    于老师不愧为智慧型的老师,他还把这种做法形象地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等等,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信任与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推己及人,多换位思考,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别样的光彩。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性温”、“包容”、“调和”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但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会再用时间认真去读这本书,我相信细读之后我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5
    最近,有幸拜读了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该书是对于老师从教五十多年的全面总结,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的心得与经验。
    怎样做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答案,如:博学多才、幽默风趣、公平公正……读了于老师的作品,以下几点让我感受颇丰:
    第一、让学生感到老师喜欢他
    教师需要调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学生和学生的关系……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为此我需要多读书,“读书同时读自己”。同时加强反思,和亲朋好友甚至学生一起分享快乐、交流心得,自己也要学会去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就会发现教师这份职业的最美好之处。
    教师需要化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学生的错误,把握好做事的度。“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揉一揉”和“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于老师的建议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为我指明了方向。
    学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老师的喜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喜好。但是每个班可能存在个别让人头疼的学生,让老师喜欢每一位学生,也不太现实,那怎么办呢?于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做出喜欢他的样子,那就是微笑,让微笑成为我们老师的名片。老师脸上有了微笑,学生就敢亲近老师,而不是惧怕老师。当然,于老师还给出了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鼓掌、给学生一句相信和期待的鼓励,等等,无论对学生做什么,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
    第二、与学生打成一片
    张光鉴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于老师教了半个世纪,最终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孩子。是老师,又不像老师;是上课,又不像是上课。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亲近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
    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缩小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感。应该时常提醒自己,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少些严肃,多些活泼;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包办,多些自主。这一系列的努力让老师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和民主。于老师的很多经历证明老师越和学生相似,学生就越亲近老师,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融为一体,教育真的就是一种幸福,教育也就会真的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多激励学生,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不完全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只要蹲下来看学生,牢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句话,就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不同的教育方法,会让我们有想不到的收获,与学生。
    第三、把课上有意思
    课堂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每一位老师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让学生不喜欢老师都难。每位老师都希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虽然我们的任教科目不同,大家都知道“教无定法”,我们虽然任教学科不一样,但在教学方法上是融会贯通的,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和于老师的课堂一样,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激发,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就连那些平素很“笨”的学生也似乎变得聪明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以于老师为导向,争做一名温和、智慧的老师!(温志平)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6
    “做老师真好!”这是教了五十多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孩子的于永正老师的由衷感叹。于老说:“想念你们,我教过的每一位学生。”我想:每一位于老教过的学生也会想念他。一定是这样,于老风趣幽默的课堂、关心体贴的话语、身教重于言传的榜样······怎能不让学生们想念!
    想念源于喜欢。课堂上朗读时通过表情、语气、动作,把天真、活泼、羞涩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更好的走入人物内心,理解文本;课下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学生出现问题时的体谅和理解;能发现每位同学的长处和闪光点,从不吝啬表扬······这样的老师哪位学生会不喜欢。
    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放下架子,对学生多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像于老一样,做一棵“甘草”性温、包容、懂调和。要有温而厉的教育智慧,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做到“不过”也“无不及”。
    于老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喜欢他。其实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态度,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表听到老师的表扬。在灵活多样,有指向的激励下,学生的“闪光点”会越来越多,“亮点”会越来越亮。于老在书中写道:“你真棒”“你真好”这类的`话可以说,但总这么说就空了,“棒”在哪里?“好”在何处?这样就有“实指性”了。我班小李同学,之前字的书写不尽人意,每次看作业我都会提醒他要认真写,可并没有效果。后来我改变了方法,看作业时在他的本上画出或指出工整的字迹,会告诉他这个字之所以漂亮是因为他能准确把握字的结构,每笔书写到位,还会提出期望,相信下次作业中漂亮的字会更多。就这样,慢慢的小李同学作业本上漂亮的字越来越多,最后每次作业都能做到书写认真工整,多次评为优秀作业。
    在和孩子接触交流时一定要发在内心的表现出喜欢他的样子,不讽刺、不挖苦,不冷落、不漠视。一句简单话语,一个抚摸脑袋的动作,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大大的拥抱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用心。“喜欢”是互相的老师喜欢学生,学生会加倍喜欢老师。
    读了这本书,深刻领悟到于老的教育智慧,为师之道。爱学生不是只停留在嘴上说说而已,要从心开始。孩子间存在个体差异,那么就让我们用爱浇灌:是花就让他尽情的绽放,是树就让他茁壮成长,哪怕是一株小草也要让他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无忧无虑,健康成长!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7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时常想着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暑假我拜读了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颇丰。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受。
    一、做“甘草”,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
    甘草,性温、味甘,意思就是对学生温和宽厚。我们班有一个“接话大王”,特别喜欢接话,关键是每次接话他都偏离教学主题,有时真是头疼。当时觉得只是学生的问题,往往还批评了他一顿,现在想来作为一位教育者,我需要以温和宽厚的心态更加智慧地处理这件事。
    甘草几乎能与所有草药为伍,不但能“解百药毒”,还能提高其他药物的疗效。所以,甘草有很强的包容性。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包容”的前提是理解,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有一天早读课,乐乐迟到了,这是他第一次迟到,我询问他迟到的原因,他只是说了睡过头,起晚了。我知道,他早饭肯定没来得及吃,于是,下课后让他到办公室去吃点饼干。起初,他坚持不吃,也是,他一惯不喜欢吃早饭。于是,我就跟他说了早饭的重要性,并说道:“如果你还想吃我的饼干,明天还可以晚来一会儿”,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甘草的第三大特性是调和,即做事需要把握好“度”,我们对学生不能一味地严厉,也不能一味地温柔,而是刚柔并济。同时,在处理班级学生的矛盾时,也需要对双方进行调和。事情的对错很容易判定,但是学生心理的调和必须及时跟上。所以,在处理班级学生矛盾时,我会当着学生的面将事情的对错分析清楚,接着,我会把学生分开,根据需要单独进行沟通,这是调和最重要的部分,是让学生心理达到调和必不可少的操作。最后,我会再将学生喊到一起,握手言和。
    二、激励的魅力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我就是在老师的激励下一步步成长的。现在,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也曾尝试过很多激励学生的方法,后来发现,激励有着无限魅力。
    激励是大有讲究的,首先,激励需要有针对性。我们需要针对具体的事情。小雨在书写上一直表现平平,甚至是有些落后。可是,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她的书写有了进步,书写整洁度提高了,甚至有些笔画出现了笔锋。于是,我找来了小雨后得知,最近她一直在练书法。我首先在班级对小雨进行一番郑重表扬,然后单独又找来小雨进行了表扬,接着,我又把小雨的进步通报给家长。结果发现,小雨的书法进步得一发不可收拾,一个多学期后,小雨的书法已经能在竞赛中获奖了。
    接着,激励需要有引领性。我们针对一件事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激励时,千万别忘记了适当提出一些具有导向作用的激励。比如,小雨的书法在书写整洁度和一些笔画笔锋上有了进步,那我除了表扬已经进步的方面以外,我还在后面特意强调了如果能把握好汉字的间架结构的话,那就会更完美了!
    然后,激励需要注意及时性和重复性。及时激励,我们一般能做到,但是,重复激励往往会被我们忽略。但是,一种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适时、及时地进行激励。
    三、把课上得有意思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课堂仍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老师的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让学生不喜欢老师很难。
    虽然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导。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有一首古诗《周夜书所见》。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古诗的意境容易感受,所以,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有意让学生自己感受重点字词的意思。“孤光一点萤”,“萤”一般我们认为是萤火虫,但是这句诗已经提到了“孤光”,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渐渐明白,这里的“萤”不是真的萤火虫的光,而是像萤火虫的灯光。什么像萤火虫的光?原来就是诗中提到的“孤光”,即孤零零的灯光。
    把课上的有意思,我们可以适当插入一些小游戏,这特别适合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喜欢借助多媒体。比如在教学《小毛虫》时,我在课前播放了一段小毛虫化茧成蝶的变化视频。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对小毛虫化茧成蝶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在我教学时,相对来说,也就容易了。而整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发言似乎更积极,都有话可说。
    把课上得有意思,也可以来自老师的“有意思”。每位老师身上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气质,没有哪种气质是最好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配合默契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效果。所以,上课,我们不必一板一眼,我们可以放松自己,活跃课堂,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不必太注重互动的结果,但是,我们需要看中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将课堂上得“有意思”。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刻苦磨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一定是一个让学生们人人都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8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本书,尤其是一本好书,它就像是黑夜里的明灯,为你照亮前途,驱走黑暗,让你的路途不再坎坷,不再羁绊。因此一本好书,可以陪伴你的一生,可以照亮你的一生,也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正值暑假期间,读了一本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于永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发表文章数百余篇,出版了多部著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部著作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对教育的实践与感悟;对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感悟;忆师友与对人生的感悟等。读完这本书后,我收益颇丰。
    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就要不断学习与研究如何进行教育。于老师在书中提到“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由不及到及。”而且我们也要带着思考教书,这样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有弯路,避免误入歧途,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在教学方面,我们可以试着走进学生,把学生当朋友、当同学,与他们一起学习。“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所以,自己也要起到一个榜样作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除了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之外,还要把课上的“有意思”。于老师在书中跟我们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执教课,他的课幽默风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问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都非常高。他还注重实践,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去体验,亲自去感受更多。
    读完于老师的这本《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我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学习到了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看待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如何把课上的有意思等等。这些都会是我以后在工作中要改进的地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调整。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益友,有了它你会受益颇多,有了它你会感慨颇多,有了它你的人生才会显得不单调。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9
    拿到于永正老师写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淡黄色的书上,于永正老师和蔼可亲的形象映入眼帘,让人觉得很温馨。我想,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这样的音容笑貌吧。怎样让学生喜欢呢,于老师教授了很多秘诀,我在书中归纳了几条。
    做“甘草”。我很喜欢甘草这个比喻。甘草:性温、味苦。一个对学生温和、亲和的老师,学生不喜欢都难吧。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性温”会让你在要发脾气的时候懂得如何控制,学会“冷处理”,这样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会有教育性、客观性、有效性、学生可接受性。心态平和了,处理的方式就会为之改变,由暴风骤雨变为和风细雨,知道作为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为善,孩子的错误要原谅,对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大有益处。甘草:包容。包容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不论人非,但言人是;容人之过,谅人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对待同事:团结、欣赏;对待学生:理解、推己及人,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人都是易怒的动物,学会控制自己。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看到的都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别人,会感到周围甚至世界一片混沌。甘草:调和。作为老师,一味的“性温”是不行的,尊重学生的同时还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严慈相济,都要有“度”,切不可只执行一端。比如学生挨了我一顿严厉的批评,一定会感到沮丧,甚至怨恨于我,以至于产生抵触甚至厌学情绪。我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找一个恰当的理由在班里郑重的表扬他,使他心理找到平衡。作为老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人数学成绩不好,没有关系;有人音乐不好,没有关系。只要有你喜欢的学科或专长,就会成为有用之人。怕的是没有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将来走向社会,能找到适合自己位置,或者说能适应社会某一方的需求,有个“安身立命”的所在,这就可以了。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引导。鼓励他有“不及”到“及”。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无论男生女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确实很难。可若像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则比较容易。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喜欢他们有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我想,做出这样的“样子”和想“行为”大概是:讲课时,眼观四路,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用语言鼓励他,用期待的眼神专注地看着他,实在回答不出来时,原谅他,或请他背诵他喜欢的诗,朗读课文中的一段话;回答出精彩的问题时,竖起大拇指,赞扬他;学生情绪低落时,用语言关心他;课外活动时,加入他们;遇到内向不敢与我打招呼的学生,主动微笑地与他说话;看到学生写字姿势不对时,用手做出提示性动作;学生终于能写出一篇好作文时,在班上为其鼓掌;默写终于没有错别字了,大力表扬他。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确实是存在的。在日常教育中,经常可以发现,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一段时间后,教师会将自己暗含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会像老师所期望的那样进步。相反,如果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喜欢,甚至教师厌恶学生,对学生期望较低,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常常像老师所期望的那样变差。教育就是做一些像土砖一样平平凡凡的小事,这些小事终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
    行无言之教。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严之教”。教师教学生不能光靠语言,还得以身作则,真正的教育作用在语言实际生活的一致上。教育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影响”,为什么“身教”力量和影响比“言教”大?因为在达到理智年龄之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影响,小学阶段尤为显著。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榜样。因此,我们要做到,在学生面前,需要谨言慎行。仪表,是一个人的封面。老师的衣着应干净大方,一切异样,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老师的“第二张脸”,便是——字。尤其是作为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第一节课便能赢得学生的好感。要在练字上下功夫。每课需要写的字,老师先练;板书的词语,也要先练,力求让板书的字,成为学生的“字帖”。琢磨每个字的间接架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把每个字练好。教师要练好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会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影响,更容易走进人物的内心。朗读好了,课文理解了,学生就有了悟性,有了灵性。作文是学生的一大难题,如何上好作文课,写“下水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备课。一“下水”,难易深浅、起承转合就了然于胸了。每次作文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这些要求老师是如何做到的,“下水文”可以告诉学生。要有与学生认错、道歉的胸襟和勇气。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是威严神圣的,如果老师都敢于向学生认错,那他们有什么做不到呢?老师要不断地学习。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如果没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只一味的要求学生好好学习,这样的要求是苍白无力的。大德无形,大教无痕。正如叶老所言,希望“一言一行,都没有消极影响,一饮一啄,都要有正当意义”。
    激励。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叫激励。当然,激励是有讲究的。我在书中归纳了几条。激励要动情。轻描淡写,面无表情的肯定与鼓励,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学生肯定会不以为然,甚至是不领情。什么是真正的赞扬,什么是随便说说,学生都能听得出来。所以,在学生取得有了突出的表现时,一定要把他视为一件大事,不但在班上郑重表扬,还要通知家长,把激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激励要及时。事情过去久了,再回过头来表扬,就失去了意义了。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人们的行为通过不断地刺激强化,会使有机体产生行为的动机,形成强大的驱动力。因此,及时地表扬能使学生良好的行为越来越好。激励要当众。当众表扬,既有对个人的激励作用,又有对全班做表率、鼓动、引领的效果、学生们知道可以朝什么方向去出发,知道该如何做。激励要有针对。所谓针对,就是说激励要有的放矢。一是对学生的特长加以“放大”,使特长更长。二是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放大”他的闪光点,使其日渐增长。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要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对后进生,他们往往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在不断地激励中产生的,是在不断地获得中巩固的。激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蹲下来看学生,发现每位学生的可贵之处。
    读完这本书,在钦佩于老师的智慧的同时,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我亦深深被于老师“性温”、“包容”、“调和”的品质打动。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都会有着独特的魅力。最后我想引用于老师说的一句话“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10
    于永正老师驾鹤西去已近五年,当再次翻阅这本书时,仿佛这个老头子还活跃在语文课堂。很遗憾,在他有生之年没有亲临过现场聆听他的课堂,不过在录像课上,在教学实例中是再熟悉不过了,于永正老师也是我初入教坛后认识的第一位大师,第一位小学语文界、男性的、名师。
    刚毕业时候,我们把目光放在语文教学上,在书中我关注的是他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再看于老师,学习的目光不光是聚焦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在于老师整个人身上,他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在诠释着如何才是为师之道。
    从教时间长了,感觉自己已混迹于老教师行列多年,对于教学技巧的关注淡化了不少,更多地开始考虑怎样从育人入手。“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书中于老师引用了这句格言,我也一直信奉迪斯多惠的这句话,于老师在书中大篇幅的论证着这个教育观点。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他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向我们娓娓道来,在教育的过程中该如何去激励,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爱。为便于掌握,于老师总结了使用激励的五条原则,在既定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方法的指导,比如说最常用的是语言激励,简便易行,具有时效性,可以通过写纸条打电话的方式。
    善于鼓励学生,是为师之道的不可或缺。关注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有时候甚至为后进生制造闪光点,同样是于老师在为师之道上为我们留下的启示。这种表扬和激励体现在平常的班级管理教学中,在他的语文课堂上对于学生激励性语言评价的使用也比比皆是。“你能行,我相信你,你的潜能很大”,“你好好练,准能超过他!”使用暗含期待时的谈话,采用个别谈话的形式,通过“相信和期待”去表达对学生关爱。
    于老师年纪大了,在课堂上仍然拥有一颗童心,“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效果,在课本角色扮演女儿和妈妈时选择女儿,在小猴和老猴角色之间去选小猴。他围上头巾在大森林和孩子嬉戏,去做一个采蘑菇的老姑娘,他常常被孩子们围着,当一个真正的孩子王。用陶行知先生的话,就是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于老师,心中有学生,他才做的`这么好。
    在刚毕业时还愿意带低年级,感觉自己的玩心和年龄与他们非常贴切,但是一进中年30多岁了,再在课堂上用儿童的语言和他们交流,或者一口一个生字宝宝。就仿佛自己有些不着调。有些在那里装,但是通过阅读于永正老师的事例,我才知道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位名师,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师,尚且在这条路上走得这样深,我们又怎能够感到难堪呢。我们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不是因为顾及自己的舒服不舒服。
    于老师说:我从来都不把练习册放在眼里,开始让学生选做其中一部分,后来干脆把它废了,一点也不多,学生当然为之高兴,我的语文作业只有写字,读课外书和写日记,另外还有玩玩儿,当然是小学生的作业。一位老师一位语文老师,如果是这样,那哪一位学生能够不喜欢哪一位家长,又是不又会不喜欢呢?如此多的家校矛盾,有很多是因为家庭作业的原因产生的,当我们能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而又让学生和家长没有过多的负担,这希望必是人人都期盼的。但这种过硬的本领,肯定也是余老师在思考与摸索中积累起来的。平时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当我们的目的是在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上。在学生能够愉悦的学习上。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上。这种付出又是有用的值得的。
    还记得在刚毕业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语文名师也就是于永正了。当时十几年前因为网络还不够发达,能够找到于永正的一些案例,也比较难得。当时遇到了一位教研室的史华老师,和她交流的时候经常提起要向名师学习。提到于永正,史老师专门给我找了他的相关资料,并送给我一本于永正老师的课案教学案例,那是一页一页复印的,至今还保存着。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11
    春节到一位朋友家去玩,发现她家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于永正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便随手打开。当我打开书,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觉得读这样的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成长。我便决定借回家利用闲暇时间好好阅读一下。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时不时地写下读书思考,沉浸其中。当我全部看完时,收获满满,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感想跃于纸上!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没有老生常谈,也没有空空而谈,的确是于永正老师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教育经验,为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传授了实践的方法!我总结了几点感受。
    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做一件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我的一生,正在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好课,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毕生的追求。“是呀,一生追求一个目标,做一好件事,能坚持做好,就是了不起的专家型的大师。于永正老师之所以能成其为专家型的大师,也正因为如此。想想,作为教师的自己能否一生做好一件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教书,全心全意地教好课,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我今后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课堂中,我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后要更多的关爱、关注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里,一定要多思考上课方式,想方设法让学生们喜欢自己的课堂。在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坚守着这一份发自心底的追求,并持之以恒地完成。
    二、课堂需要智慧。
    要想在课堂上能吸引住学生达到高效,需要智慧。“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那么回事。“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学的开心,老师教的也轻松,师生融为一体,教育变得简单而有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快乐的成长并有所收获。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大概就是如此吧。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爱是教育最好的別名,掌声是别样的赞美。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能真正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一种别样的境界。每接一个班,总有我不太喜欢的学生。但我会尊重他,不会冷落他,漠视他。因为他们的心理还不太成熟抗压能力较差,都是一群爱玩又爱幻想的孩子,他们的小脑袋里有大人没有的烦恼。所以要给予他们最大的正面、积极地影响。于永正老师这句话说得十分实在,“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关注,用真诚换得真诚。因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把自己当作孩子,把孩子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
    在我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都在努力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甚至对差生更加关注,这点在以后的教学生涯里我还要继续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于老师还说,激励、期待的话只要能对一个人起作用,就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这是一个教育家的大爱情怀。读大师的话,感受着大师的大爱。
    我能读到这么好的真诚的能帮助到自己的书籍是我的幸运,学生们的幸运。做人做好人才是好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他一一于永正老师,是我、我们,教师的明鉴、追求与企盼。我一定践行着大师的步伐,继续努力。用爱心成就孩子,用智慧驾驭课堂,渐渐地在自己的教学中走向成熟。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在启迪中书写着自己的教育人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12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对自己五十年教育生涯的回顾,是语文教学的实践总结,更是对人生的感悟,细细读来,就如同一位长者与我交流对话,让我感同身受,茅塞顿开。我记住了于老师的“名片”:正面写着微笑,三个关键词——尊重、理解、宽容;反面写着负责,三个关键词——严格、顶真、耐心。于老师用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践行着这样一张名片。
    首先,要有如“甘草”般的心性和品格。教师的品格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在书中,于老师借同事朱友明老师的话语,将自己比作“甘草”,用甘草温和、包容、调和三个特性来诠释自己的品格,也道出了所有学生对老师的期盼,可谓是神来之笔。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温和亲切。温和的微笑、亲切的'态度,是缩短师生间距离最好的法宝。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的时候,我和孩子们第一次见面,对待一个个目光里充满好奇和懵懂的打量着这个新环境的小豆包们,我都尽最大的努力用特有的温馨笑容和亲切语言,帮助这些刚刚来到新环境的小朋友们,让他们能够缓解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放松下来,逐渐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来,慢慢打开心扉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们,对已经到来的小学生涯报以憧憬和期盼。
    于是我也成了大多数孩子和家长们眼中温柔的王老师。当然,对于一些犯了小错误的孩子来说,也要学会顺势利导,化干戈为玉帛。在教育心理学上,低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有限,老师要做的不是训斥,而是帮助爱动爱说话的孩子认识并调整自己的行为,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于老师总能用宽仁的微笑和态度让他们学会自省并改正。“多么令我感动的笑,多么令我难忘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抒怀,他们在感动中自省,在自省中自然自在地成长。温良敦厚——这如甘草般柔性的力量就这样润泽、滋养着学生的内在精神。在书中于老师也为此做了总结:做甘草,就是做个好人;是好人才能成为好老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做甘草,就是做个动脑子的人,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才能把工作做好。这也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方向和导引。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13
    我常常想,好教师应该是怎么样的?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家长把孩子交给我,我还给家长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些困惑就像小石子丢进湖泊里泛起的涟漪,时常在我的脑海里荡漾,引发我的思考,但却寻不到一个答案。
    读了于老先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好教师是什么样的?我们很难说出具体的评判标准,但是如果学生喜欢你,甚至在毕业之后也时时将你记挂在心上,经常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微信电话问候,想必此时教师的心中必然是温暖的,满足的。而于永正老师就是这么一个有着满满收获的好老师,是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学习的榜样。他是怎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在这里,谈谈我的收获。
    一、爱心
    学生对于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甚至细微到今天老师有没有看自己一眼,有没有向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情感行为。
    刚开学的一两个星期,班里学生梓恩的妈妈跟我沟通说:“侯老师,我们家梓恩跟我说上课的时候她老是举手回答问题,而您没有经常提问她,她问我说侯老师是不是不喜欢她”。我一听,觉得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纯真,我跟梓恩妈妈解释了班里那么多同学,一节课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同学,同时也表示以后会多关注。在那之后,我多留了些“心眼”在她身上,课堂巡视的时候我会在梓恩小朋友的位置走过的时候多停留一会,下课的时候也时不时找她说说话。一段时间过后,梓恩妈妈我跟说:“侯老师,您现在是我家的大明星了,梓恩回家总是说起你,她现在特别喜欢你,特别喜欢上您的课,还说考100分不要奖励票号,要奖励您跟她拥抱一下”。在学生的世界里,他们都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每个学生——不管是低年级的还是高年级的,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十分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
    如何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意呢?于永正老师给了我们几个非常实用的好点子:微笑、肢体语言表达、对学生表示期待、给予特别的奖励和称号等等,对于这些做法我很赞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是这么做的,下课的时候我喜欢跟同学们聊聊天,还会跟他们一起做游戏,更多的是我还会奖励学生奖品,有时候是一支好看的笔,有时是一块巧克力,有时是玩具……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我的亲近,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喜欢。喜欢是相互的,老师喜欢学生,学生也会加倍地喜欢老师。
    二、童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确实,只有我们怀着一颗童心去看孩子,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读懂他们的行为。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的: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却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平时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没有忘记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孩子课余时间会找我聊天,有时也会把他们孩子之间的一些秘密告诉我,而我会把自己当作是孩子去融入他们,去了解他们。蹲下来看学生,你会发现比你高高在上,板起一脸严肃的`样子更能赢得孩子的尊重。
    三、不要让表扬迟到
    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由此可见激励的重要性。白云华附独特的票号奖励机制,学生非常喜欢。“四好班级”“激情早读”“文明宿舍”“学习之星”“富豪榜”等等,无不体现激励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拿起了这一“武器”,让孩子在激励中学习,进步。激励也要及时,事情过去久了,再去赞扬就失去意义了。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回答得很完整,我会马上表扬,督促其他孩子向他学习完整回答问题的好习惯,这样他以后也能记住,完整回答问题是很好的做法。如果我隔天再去表扬他,那被表扬的体会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迷迷糊糊不知道老师在表扬自己什么。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多激励学生,从而使他们不断进步。
    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事例,传递着他从教50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吧!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让我们一同伴随着学生成长。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14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于老师的书,就像是在听于老师慢慢谈话,于老师那些话如涓涓细流慢慢沁润着我的心灵,感触颇深,受益颇多。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正如于永正先生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书中描述了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在教学活动中的偶得,但更多是于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愿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经验告诉我,作为老师,想让一部分学生喜欢你很容易,但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你真的很难。那怎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呢?从于老师的书,让我对学生喜欢的老师,也有了更深刻,更丰富,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一、学生喜欢的老师,如“甘草”,性温、味甘、包容、调和。
    于老师说,要让孩子喜欢你,必须做一个甘草似的教师,温和而宽厚,要真心的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善待每一个学生就要放下架子,把自己当做他们的朋友。把学生放在心上。以平等、博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一样能够温暖人,只要老师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但是做老师,一味的“温厚”就可以了吗?于老师说:“一味温和是不行,还必须要‘严’.但是一味严厉也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方。
    二、学生喜欢的老师,童心不泯。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正在走进学生的心。在他的课堂上,于老师带孩子表演小品,让孩子们爆笑,让学生感觉他就是一位知心朋友。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让孩子特别愿意亲近他。于老师把童心不泯总结为这么几点:一是始终保留孩子般的好奇心;二是“孩子气”;三是理解和体谅学生;四是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
    三、学生喜欢的老师,亦师亦友。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始终认为教师就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并且要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学生感受到了爱,他自然就会同样的爱上你这位老师,也会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了。在书中,于老师说:“我们要理解学生,不妨放下架子,不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不带有色眼镜评价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于老师就是这样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赢得的学生对他喜欢,从而喜欢上他的课堂。
    总之,读到共鸣处,我不仅在心里为于老师鼓掌,被他朴实的才华和实在的教学艺术所折服;看到于老师幽默化解师生之间许多尴尬的瞬间,拍手叫好并立即采纳吸收,付之今后教学中,仔细想想于老师能做到如此,应缘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15
    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示范作用,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
    于永正先生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他上课教的字,每一个都要自己先写好。他每教一篇课文,都会把课文读好。他说,教作文,最好的备课是写下水文。在他的许多课例中,都能看到他亲自示范写,有时候,甚至是写好几篇。他注重仪表,工作装一定要整洁大方,不穿脏兮兮的皮鞋走进校门,不带给学生任何负面影响。
    是的,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受于老师影响,我在之前也特意去学习了书法班,这对我的写字教学果然有很大的.提高。有段时间发现自己的朗读太差,每天早晨起床就跟读标准录音练习朗读,再去教学生读,收获颇丰。为了让自己这本“教科书”更有底气,坚持阅读和写作,这对我的教学大有裨益。
    学生逐渐成长,我逐渐获得教育的成就感,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正在向学生喜欢的老师一步一步迈进。尽管出生得晚一些,醒悟得迟一些,我终是跟着于永正先生的文字悟到了一些教育的门道。
    我真感谢于永正先生。
    也许,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先生一辈子钟情于语文,在语文教育的路上不懈探索,“儿童的语文”的教育理念,“五重教学”的教育观,“蹲下身来看孩子”的儿童观等等,是先生为后辈留下的宝贵的财富。
    我将继续在学习和实践的路上纪念先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16
    于永正先生说他“教了50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于永正先生认为要“是师非师,是课非课”,不要太像老师,也不要把课上得太像课。你看他教《狐假虎威》,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课文,演得活灵活现,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阵阵笑声。他上《翠鸟》一课,扮演记者去采访小朋友,假戏真做,颇有记者的天分。执教《草》时,他一会儿装作孩子的妈妈,一会儿扮作孩子的哥哥、奶奶,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说出诗意,背出诗文,学生学得兴致勃勃,情趣盎然。
    前几天我也学他扮演“妈妈”,让孩子用上关键词给我讲讲《玲玲的画》这个故事,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发,争先恐后地来给我讲。有时候,我自己也会在课堂上和孩子一起做动作,玩游戏。生活中,我也带他们去看花看草看熊猫,去种菜浇水吃火锅,去他们家里谈天说地,和他们一起做清洁卫生。我还告诉他们,我还去偷偷摇过桂花。
    拥有一颗童心,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1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看到这样的诗句,大家想到的肯定是教师。自古以来,教师的身份是很特殊的,各行各业人士都喜欢用圣人的道德标准绑架教师,认为高尚是教师的座右铭,假如哪个教师表现出不如意之处,立马会受到大众的强烈谴责,好像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大事一样。
    我曾经听到这样的一件事,一次,一位一年级老师去上厕所,与其一所教学生相遇,该生瞪大眼睛,一脸好奇。离开厕所后,该生嘀咕了一句:“原来老师也会上厕所。”殊不知,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吃喝拉撒。
    以上只是一件琐事,许是因为学生家长在家里过分美化教师的结果,做为老师,一笑置之即可,等学生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后,自然会适应老师的种种平凡之处。然而,教师的平凡又不能和社会上的庸俗一概而论。教师毕竟负有教育的责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又特别强,所以在学生面前还是要有高尚的情操的'。
    这不是和前文自相矛盾了吗?一会儿说教师是普通人,一会儿又说要有高尚的情操,怎么可能做得到?
    其实做到这点并不难,更不会互相矛盾。小学生是一群纯洁的天使,他们没有经历过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浸染,没有那么深的城府,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的高尚也不用太高,比如不说不文明用语,不穿奇装异服等,尤其不在学生面前做一些要求学生做,自己却从不做的事情。比如要求学生不玩手机,自己一有空就刷抖音,玩手游;比如要求学生看书,自己从不看书等。也许你会问,我一天上班这么累,难道稍微放松一下也不行吗?不是的,这些事情都可以做,但有个前提条件,不在在校时间,尤其不在有学生在场的时候做。因为我们毕竟是教师,我们得对得起我们这个职业,我们培养的是“人”,一个合格的公民。别担心,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明白人无完人,我们只希望他们的童年更加阳光。
    我们可以怎么“装”呢?我们要在人前“装”,对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可以假装关心他们的生活,通过生活聊聊学习;对行为不良的学生,我们可以假装关心他们的学习,通过学习谈谈行为;对邋遢的学生,我们可以替他们整理一下服装;一无是处的孩子呢?我们至少可以对他们笑笑吧。我们还要在背后“装”,我们可以假装我们特别遵守纪律,开会认真听讲;可以假装我们很爱看书,随时拿一本书翻翻;可以假装我们很友好,办公室里的老师都亲如兄弟姐妹……
    “假装”的时间久了,也许就变成“真装”了,如果我们能“假装”一辈子,那我们就真的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了。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18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正如于永正先生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我的教育观、语文观、学生观,乃至于我的性格、为人和其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书中的第五章《行无言之教》部分对我的触动颇深,受益颇多。
    这一章的开篇便引用了老子的话:“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而其中的“不言之教”指的就是“身教”。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身教”无痕,而且于老师认为这种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因此于老师说:“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
    接着于老师指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深远 的“无言之教”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字。“当老师的(尤其是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第一节课就能赢得学生的好感。” 于老师在书中说道:“我的老师和我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写字的意义太大了,小学生要写好字。”于老师强调练字要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每课要求学生写的字,自己必先照着字帖练;要板书的词语,也要练,力求让板书的字成为学生的“字帖”。要琢磨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不把每个字练好,不会善罢甘休。
    二是朗读。于老师说自己备课除了练字,还练朗读,而且练朗读花的工夫比练字多得多。“朗读受朗读者智力、能力、感受力、表现力、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制约,所以教师要加强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教师如能达到“见文生情”的朗读水平,即便不讲朗读技巧,只是一遍一遍地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跟读,时间久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提高。
    教师要奉献全部光和热。教师要不断学习,剔除以往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中陈旧的落后的东西,采取现代化的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教育和引导学生。教师必须勤学不辍,不断充实自己。知识贫乏是不称职的教师,对教育事业不忠诚是失职的教师。教师要大力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让每个学生身上的才华都放射出灿烂的光彩,让每个学生身上蕴藏的智慧火花,都炽烈的燃烧起来。
    教师要有自制力。自制力是意志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教师来说,具有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能够约束自己的动作、语言,抑制无意的激情和冲动,这既是职业修养中不可缺少的的心理品质,也是教育技巧高低的尺度。冷静是智慧的源泉,急躁是无能的表现。教师在盛怒时,要学会忍耐,压抑脾气,心平气和的跟学生对话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读于永正《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感
    崔文真
    拿到两本共读书,两本著名教育家的书,手上沉甸甸的,心里也沉甸甸的,犹如学生捧着沉甸甸的作业。但当我打开书,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觉得读这样的书,值!
    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我的一生,正在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尔后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好课,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毕生的追求。”
    朱永新教授也说:“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像松居直,一辈子就做图画书,很精彩。我一辈子能把新教育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是呀,一生追求一个目标,做好一件事,能坚持做好,就是了不起的。大师之所以成其为大师,也正因为如此。
    想想,自己能否一生做好一件事?全心全意地教好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带领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排除杂念,在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坚守着这一份发自心底的追求,并持之以恒地完成,对自己,对孩子,善莫大焉。
    二、课堂需要智慧。
    “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这样的课堂,学生喜欢,老师也放松。这样的老师,学生喜欢,在不知不觉地相处中成长并收获了。正如著名科学家张光鉴教授说:“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于永正和学生相似了,所以他成功了。”师生融为一体,教育变得简单而有效。于老师在教授“眸”字时,从形象的眼睛入手,到游戏似的观察眼睛发现人影,再到用“眸”组词,再到出处,最后到运用。尤其是最后于老师的传神一笑,并点明用于女生。全班灿烂大笑。这个“眸”字,教出了内涵,教出了味道。
    老师的心有多大,他的课堂就有多大。把课上好,是老师最重要的“看家本领”。于老师说,虽然我们强调自主学习,重感悟。但课文中有许多东西学生还是很难感悟出来的。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和讲解。一味地“放”和一味地“讲”,同样地不可取。如于老师在教授《林冲棒把洪教头》时,通过自主学习后的引导,孩子体味到“让”的'四层含义:礼让、忍让、谦让、宽让,层层推进,一个真男子、真英雄、真好汉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还有《秋天的怀念》一课,于老师引导孩子理解:母爱究竟是什么?躲——理解;挡——呵护;笑——宽容。这是母爱的三层境界。周一贯老师评价说,这是于老师继《草》教学后的第二座阅读教学的里程碑。
    轻松来自老师的“举重若轻”,来自于老师的幽默,从而化有形于无形间,师生共乐,课堂融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如学习《翠鸟》一课时,于老师看到小庆打了个哈欠,于是让他去逮一只翠鸟,小庆说不好逮,就说出了文中对翠鸟住处的介绍,而且,最后的七分钟,不但学生的疲劳一扫而光,而且起到了极好的效果。还有,在学习《草》时,于老师引导孩子理解“一岁一枯荣”这句话时,故意说成“一岁一窟窿”。与孩子故意玩同音游戏的过程中,巧妙处理教材,在玩乐中十分有趣地学习。
    学习语文,学生归根结底,是学语言,用语言的。于老师主张写好字、读好书,还要写好文。而写下水文是于老师认为的最好的作文备课。一下水,什么都明白了,既能示范,又可激励。于老师的下水文《礼物》,真是趣味橫生。我最喜欢的对白是:”你真是个大坏蛋,你别叫于永正,你叫于永歪算了!”这样的趣事,于老师写出来与孩子们一起回味,真如个大男孩一般。当孩子说于老师小时候好坏时,于老师接着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孩子们发出了会心的笑。一句话的点拨,就化拙为巧。佩服于老师的游刃有余,举重若轻。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于老师说,要“该留下来的”方面下力气,字会认会写,文会读会写,话会说会讲,这是于老师所主张的“教会了”的至高境界。这也是语文教育的终极追求。
    三、读写成就成长。
    读书,能从根本上转变一个人。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需要用心的群体。于老师说:伸出的一只手,就代表着学生的差异。为什么硬要食指长得像拇指一样粗壮?难道因为小指细而短,总是长不过中指,便把它锯掉吗?引导后进生读书吧,后进生一旦喜欢读书,且会读书,就会踏上彻底改变的快车道。
    而读写更是成就了于老师。于老师“明天的风景”是当作家,而不是教育家。“在文字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堂”。写的过程,是感受升华的过程,认识提高的过程。于老师给自己规定,每学期精心钻研两篇课文,教好两篇课文,然后写出两篇文章。“我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的写的习惯。”于永正老师这样说。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是琐事缠身,而不能致力于重要的但不紧迫的事——读书与写作中来,这也是我们成长的瓶颈所在。
    四、爱是教育最好的别名。
    爱是教育最好的别名,掌声是别样的赞美。如果我们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一种别样的境界。“每接一个班,总有我不喜欢的学生。但我会尊重他,不会冷落他,漠视他。”于老师这句话说得十分实在,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关注,用真诚换得真诚。因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把自己当作孩子,把孩子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于老师还说,激励、期待的话只要能对一个人起作用,就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这是一个教育家的大爱情怀。
    正树堂老师说:“我年轻的时候不会教,等会教了,又老了,退休了。”于老师也说:“是呀,为什么教育这么难,非得人老了,才能对它有所领悟?””随着年龄的增长,实践经验的丰富,我对教育、对语文教育、对学生的看法,真的发生了深刻变化。我真的想带着我的这些认识再去教一个班——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特别当读到《后记》中,于老师说这是他的“封笔之作”,并说“再版时——如果再版的话——我一定改正。”我想哭,为一代教育家的封笔之意,更为一个伟大教育家的敬业、谦虚、执着与努力!
    读大师的话,感受着大师的大爱,忧伤着大师的忧伤。他——于永正,是我、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明鉴、追求与企盼!
    我们正在践行着大师前行的道路,渐渐地在语文教学中走向成熟。我们能读到这么真诚的书籍,是我们的幸运,孩子们的幸运。让我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用爱成就孩子,用智慧驾驭课堂,在启迪中书写属于我们的教育人生。
    在仰望中前行!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19
    我只知道甘草可以止咳,怎么和于永正老师联系起来了呢,仔细阅读这个章节后,我明白了,正是因为于老师具备甘草的品格,所以他与同事相处得好,学生也喜欢他,这不是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做到的吗。
    首先甘草性温,味甘。于老师就是一个温厚的人,在他的回忆中写到他儿时的几位老师都是温厚的典范,微笑是他们共同的名片,宽厚是他们共同的品格,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啊。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想想于老师的经历,在我们大动肝火时,多想想对学生的影响,让我们用一份冷静别样的心境来处理事情,不是更有利于学生的品格发展吗。
    其次,甘草包容,几乎能与所有草药为伍,不但能解百药毒,还能提高其他药物的疗效。形容到老师身上,就是宽容,大度,有气量,不计较。
    人是易怒的动物,尤其是面对那些个别学生的时候,又如何能忍得住。但想一想我们从事的.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不是有句话形容我们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想肩上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第三,甘草能调和。我觉得于老师说得特别好,为师者对学生要温和,亲切,还必须严,什么时候都要有度,不可执于一端,以至于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老话说还打一巴掌揉三揉呢。
    其实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爱。即使我们不能保证喜欢每一个学生,那也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读了这个章节,让我感到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一定要有甘草的品格。
    于老师就是愿意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温和的人,做宽容的人,做善解人意的人,做善待学生的人。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带着思考教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20
    跟随叙事者十月份共读于永正老师的这本经典之作,受益终生。读完这本书,我被于老师的为师之道深深震撼。
    于老师说: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是啊,我们成年人已然习惯了按照我们成熟和成人逻辑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还是孩子的他们的想法甚至常常不能理解他们的做法。我想这正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所在。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孩子的阶段性特点,对学生对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了我们师生关系还对孩子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自身来说,也会大大提升我们的教师职业魅力和自信心。
    于老师总结了学生之所以喜欢原因。首先是“温性”,遇到问题能够“后退一步”,摆正自己的心态。其次是包容,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我们自己曾经也是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会惶恐和胆怯,想逃避,但是当孩子有了这样的心态后,正好说明了他是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如果抱着宽容的心,去引导他认清自己的错误,并知道自己如何去改正错误,我想要比狠狠批评他一顿效果更好。起码,我相信孩子的心里是充满感激之情的。最后就是调和,在我们执教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屡犯错误的孩子,这时候我们会严厉的批评他,这时候他们对我们肯定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揉一揉”,也就是找个合适的机会,适当再表扬一下他,让他们明白,其实我们是在教育他,帮助他,而不是他的'敌人。相信每个老师都会喜欢班上优秀的学生,对于优秀的学生我们常常表扬他们,激励他们,因为他们的潜能很大,认为他们就是班级的希望和骄傲,这样往往也会造就部分学生产生高傲的情绪,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导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短处,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
    最后,我认为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都要思而后行,让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带着思考,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智慧,是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思考中感悟并积淀的。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21
    放假前借的这本书,它像磁铁吸引着我,让我深深的陶醉、回味无穷,欣赏于永正老师的睿智!此书总共有十章,讲述回顾了于老师毕生的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读了此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教师做好示范。老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关注学生的眼睛,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这些细微之处会让你的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喜欢你的,老师是在关注你的。尽量让每个学生不会受冷落和歧视,平等的和每个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
    最让我感动的是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只有通过写“下水文”,才能更好更有感受的去教好这篇习作,有时候一个题目写好几篇下水文,他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习作,也更能亲近学生,并且,学生也喜欢阅读老师的习作,这样一来,师生共写的状态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这种“下水文”。这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而且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借鉴于老师的做法,开展一堂实物展示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物品,在海报上写清实物展示课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自己挑选写报道或者物品说明,老师当场修改,学生可在一节课中学会写物品说明和报道,这样的课堂不但有意思还有效。
    上好课,把课上的有意思,不但是于老师的毕生追求,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毕生追求。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实例,传递着他从教五十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五十多几年来,他在三尺讲台一直恪守着自己是一名教师的信念,那么对于我们,又有哪里可以不学习呢?于老师的书如一缕春光,舒适的敞亮的照在我的心上!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22
    当繁忙的教学工作随着寒假的到来而逐渐从生活的主色调变成灰色。心理上的亚历山大也变的有如少了半边的山头——感觉上轻松好多,心里想:终于可以轻松点了。但是,随着寒假工作的安排发布,心里的梦想也破灭了!毕竟,老师学生放假了,但是财务工作还是千头万绪,只要教育办不放假,财务工作不停止啊!这也使得我的寒假生活由想象的色彩斑斓瞬间变的色彩单调,甚至有一些阴沉沉了......
    先不管哪些,就让我彻底的放纵自己几天吧。于是,在寒假初期的几天,本人彻底沉沦了:不是梦死在床与沙发上,就是沉浸在影视和视频、新闻的更新中,几乎是手机不离手,眼睛不离电视的度过了寒假的初期几天。
    终于,在沉沦几日后,心不甘情不愿的拿起了纸质版图书,开始了寒假的阅读生活。首先确定了,每天阅读的数量,然后开始阅读。
    习惯了电子图书的阅读,骤然间拿起纸质版的书本,心里还是升起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读书是人生最好的修行方法。然而,从几何时,这种最佳方法,逐渐被电子产品所取代。书本也逐渐很少出现在大众的眼中。这次单位安排的读书任务,可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让我开始做有意义的事情吧。
    首先拿起来的是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用最快的速度阅读之后,提笔写下了心中的感想。
    于老师在书中,通过一个一个的具体教学实例,和学生实例,进行阐述教学中的为师之道。
    第一个方面,老师要爱学生,表扬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获得感,有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第二方面,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发现自己被老师所关注,所重视。也让每位学生知道,班级里谁都是很重要的,都是不可或缺的。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第三个方面,教师要有幽默风趣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的幽默风趣,能让课堂得到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在轻松欢快中学习。也只有老师的幽默风趣,才会让学生不断的喜欢老师,愿意和老师亲近。愿意成为老师的小帮手,小伙伴。
    总之,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可以说难,毕竟一个老师无法做到所有学生心中的`教师观,无法做到每位学生的知心良友,俗话说,一人难称百人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说不难,也容易,只要做到一点,那就是爱学生。只要老师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视如己出,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对待,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身体的、年龄的特点,用宽容的爱去包容学生的失误或者错误,并真心予以更正,用真情实感去与每位学生交流,成为他们心中情感的倾听者,那么,我们也就离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也就不远了!
    老师是人,学生也是人,这是一对及矛盾有统一的整体,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始终牢记这一点,人需要关爱和理解!需要包容和支持!愿我们每位老师都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23
    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一位母亲牵着6 岁的孩子去商场购物。她原以为孩子会很开心,没想到孩子在商场里却哭哭啼啼,无止无休。当她蹲下身子的时候才发现,孩子看到的都是大人的腿,哪有什么快乐可言?
    成年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事物的视角、处理事务的方法与孩子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的。高明的教师,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设法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用自己的知识、教养、智慧、德行来影响、陶冶、感染、感化孩子。于永正老师说:"教了47 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句话的背后反映出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把握。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为孩子留出玩的时间。只有老师自己非常喜欢玩,在课堂上带着孩子“玩”的过程中,才能常常玩出新境界,让孩子在其中受益良多。在人们的印象中,课堂教学应该是比较严肃的,但会“玩”的老师的的课堂并非如此,一个个生动、幽默的故事,一场场富有情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获得了新知,体悟到了成长。因为一个人只有亲身经历一些有意义、有情趣的活动,才会在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而每一个精彩的活动都会留给孩子一颗珍珠,当他长大后,岁月的丝线把这些珍珠穿起来,就成为人生宝贵的项链。
    作为一个老师,在孩子面前表现得不能太像老师。一个童心未泯的教师,是一个具有好奇心、孩子气的教师,是理解和宽容学生的教师,是能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的教师。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学生只有认同教师,信服教师了,才会效仿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24
    数年前就已拥有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米白色的封面上黑色的书名、作者和出版社,还有一张于老师声情并茂讲课的黑白照片,唯一的亮色是于老师的红色印章,整本书看起来极为普通。然而,这不起眼的外表丝毫不能掩盖书中内容的生动和深情。还记得刚拥有这本书时,我简直如获至宝,翻开来,只觉得目光所及处处皆宝藏。
    转眼数年过去,翻开微微泛黄的书页,仍觉是与高尚的人谈话。于老师不愧是小语界的领军人物,在教坛已度过五十多个春秋的他,文字中处处透出深情和敬业。尤为可敬的是,他用教育情怀把提高自身修养和提升教学水平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在教学中悦人悦己,不亦乐乎,实属难得,此境界着实令人钦佩之向往之。
    一、教师要有童心,有真性情
    于老师说自己是童心不泯,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他始终保持着孩子般的好奇心,去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感受美的价值。他富有“孩子气”,与学生融为一体,感受简单轻松有效而幸福的教育。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确实是这样,小学教师不但要有充沛的体力和精神,还要有一颗未泯的童心,用童心润童心。
    二、教育要以情动情,以情育人
    育人重在育心,育人最难在育心,唯有以情动之,用真情换真情。
    于老师处理学生的迟到、学生间的摩擦,从不批评,而是推己及人给予极大的包容和理解,用平和的心态去化解问题。受于老师启发,我处理学生迟到打架等问题,也不再板着脸批评学生,而是有意调侃,力求轻松自然地化解,自己不动气教育效果也好得多。用于老师的话说,就是要做性情温和、懂得包容和调和的“甘草”。
    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动情,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激发。如教学二年级的古诗《草》,于老师画出四季中草的不同样子,让学生标出“枯”“荣”,在看似轻松的聊天中解读了“一岁一枯荣”;又分别扮演了妈妈、哥哥和奶奶,激励孩子们背诗。不仅活动的设计、课堂语言,就连评价语都极富情趣,特别能引起儿童共情,这都是基于对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体谅。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难点,于老师都能蹲下身子在引导上下足功夫,以儿童视角轻松自然地解决。这些看似自然的背后,是需要教师心怀以情育人的热情,主动经历一个不断修炼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的蜕变过程的。
    三、教育要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大情怀
    于老师对教育的热情,对教学的深情付出,都源于他有教育的大情怀。他认为不能只盯着“教书”两个字,教育不是圈养,而是放牧。他带着学生在课堂上规范地书写、兴味盎然地朗读、洋洋洒洒地练笔;他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体验生活,在真实的生活需要中发挥语文的功用;他用自身书法、绘画、演奏、演唱等艺术修养培育审美情趣,以“文”“化”人,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有人文素养的人”。
    作为一线教师,于老师坦诚地谈到也会因后进生问题而头疼。他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付出关心和鼓励,用更多的关注去缩小差异,静待根本性转变。他不冷落、不漠视,尊重个性,关注生命的.发展,用长远的眼光,用教育情怀化解眼前的困境。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于永正的这本《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一本能医愚的书,它改变了我们对教育、对语文教育、对学生的看法,它能帮我们医治教学中的种种疑难杂症,抚慰一线教师纠结矛盾的内心。
    让我们谨记于老师的教导“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老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吧!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尊重,拥有教育情怀,育精神健壮的花朵,努力达到悦人悦己两相宜的平衡状态,以更加饱满昂扬的状态奔赴教育美好的未来!
    
随便看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8 10: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