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重阳节的诗词
范文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1
    《重阳登山记》
    秋风落叶凉初透
    情动高山
    南山山头
    落叶满目尽是
    凄凉中
    感受古道西风
    沧桑诉情怀
    风中望影人影瘦
    望道松柏
    依旧翠蒙蒙
    九九双节
    再现重阳日
    今朝思绪南飞雁
    南山畔
    多少多情人
    一曲高歌
    诉尽心中孤独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2
    古时文人在重阳节登高抒怀之时,无不饮酒赋诗,这在汉魏时如此,在唐时亦如此。《仙书》曰:“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九日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茱萸驱邪,菊花延寿,这是上古的传统说法。这种习俗被唐代诗人引用到诗作中便成为表达某种情怀的载体。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借登高饮菊花酒之题,以乐观的态度表达了诗人遥想故园的心境。
    菊花姿容美丽,品性高洁,又由于它正逢农历九月开放,故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赏菊便成为重阳节又一习俗。唐代诗人赏菊,一为赏其品性的高雅,二为借省赏菊以寓志。王健《野菊》(明艳出荒篱,冷香着秋水。忆向由中见,伴蛩古壁里。)表面上是在赞赏野菊的美丽姿容,实际上是借它能在山间石壁顽强生长的不屈精神,以表达诗人对生活对生命顽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唐诗中以赏菊咏菊为题的作品很多,仅杜甫就有十多首。郑谷也有不少咏菊诗,现举其二为隅: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
    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无情。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第一首道出了诗人对菊的流恋之情,第二首则表现了菊与众不同的脱俗,高洁的品性,假此以抒发诗人与王侯诸贵不同流合污的决心。
    另外,《唐六典》,《食谱》所载重阳节食糕的习俗在唐诗中也有所体现。
    九月九日作为重阳节是有其特殊含义的。最初的意义大体如汉末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所说的那样:“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而到了唐代,由于时局的变动,生活的颠簸流离,许多诗人便借重阳登高饮酒之名以抒怀表情,像杜甫《九日》,王勃《蜀中九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杜牧《折菊》等,无不借重阳之名,或表悲秋,或表乡愁,或表对前途险恶的伤感,或表内心只能对菊申诉的愁苦。唐代诗人立足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从习俗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重阳节的涵义,也丰富和发展了唐诗的内容。这一点,实应为今人借鉴。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3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
    菊篱今作孟嘉杯。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
    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
    刘家豚犬取何难。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他的还有: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
    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
    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
    菊篱今作孟嘉杯。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
    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
    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
    刘家豚犬取何难。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歌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诗歌原文: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诗歌原文: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诗歌原文: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诗歌原文: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诗歌原文: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6
    《重阳情思》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有幸登高红山上。
    心旷神怡,
    天阔地广,
    一身清风一身爽。
    天上人间,
    各在一方,
    蓝天白云尽遥望。
    款款眷恋,
    柔柔寸肠,
    亲情依旧日月长!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7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现时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传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
    《齐人月令》:“重阳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远。”
    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8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19岁时,与16岁的王弗结为连理,二人情意甚笃,只可惜王弗27岁就香消玉殒。苏轼失去挚爱,心中的哀痛可想而知。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了爱妻王氏,于是便写下这首词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三句,一开始便道出生死相隔的悲痛,感人至深,为全词定下了凄凉基调。“十年”是一个充满魔咒的时间段,多少生死离别总在这个数字上徘徊。苏轼也不例外,开口就是十年,多么漫长的十年,更何况还是“两茫茫”,哪怕是魂魄常来入梦,也是让人欣慰的。“两茫茫”的悲哀就是,一样的相思、哀愁却无法相互感知。“不思量,自难忘”是作者心理的的纠结与痛苦。既然生死相隔,那么就各自相安罢了,可是过去的美好点滴难以忘却,止不住去怀想,每一次怀想就是一次的身心折磨。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又是一个让人难以承受的距离,千里之外的孤坟多么凄凉,此时的词人又是多么凄凉,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种种凄凉却无处可以说,只能默默承受,多么沉痛。可是,就算妻子的坟墓近在眼前,凄凉只会更深更重,依旧是无处话凄凉。因此苏轼这两句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所以觉得格外感动人。
    清纳兰性德《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康熙十六年(1677)九月,此时纳兰妻已病逝三个多月。重阳节前三日,纳兰梦到妻子淡妆素服,之手哽咽,离别时她说了一句“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随即纳兰梦醒,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词。
    重阳节前,纳兰梦到已故妻子,悲伤之情满眼全身,写下了这首字字血泪的悼亡词。几百年前,苏轼的《江城子?记梦》感人无数,几百年后纳兰的此阕《沁园春》更是感人泣下。同是痴情之人,同是不幸之人,苏轼自有他的旷达乐观以排遣人生悲痛,可纳兰只有沉浸在痛苦之中,愈来愈深。“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伤痛,原以为“一生一代一双人”,谁料“瞬息浮生,薄命如斯”。往日“并吹红雨”,“同倚斜阳”,一切美好只留于记忆之中。如今一个天上,一个人间,相见无期,相思相望终不能相亲,这种痛苦有谁能知?你看那春花秋叶,还是以前的模样,如今少了一人,那些花、那些叶都成了触发伤痛的东西。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即使在人间天上,两情也如一,但眼前的旧物还在,如何不令人愁肠百结?这几句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以及拳拳深情,同时又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惆怅。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9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九日悲秋不到心。 ——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重阳节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这首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惋惜之情。前两句说重阳刚登高完毕,小重阳又再来饮酒赏菊。后两句说菊花为何这样命苦,遇到两次重阳,遭到两次采摘。实际是借菊花联想自己遭馋出京流放夜郎的不幸。意蕴深远。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客居西蜀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作了这首诗,抒发了思乡之情。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白居易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诗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此诗一、二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无限的欣喜;三、四两句是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重阳节古诗鉴赏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霑同:沾)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10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作者:卢照邻(632年-695年),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译文: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心思归烟雾积聚不散。在异乡共同喝着花酒,看见鸿雁天上南来,离家万里之客一同悲伤。
    简析:与王勃诗同席而作。人意北归,鸿雁偏又南飞,不正加重人们的情感?祈福的花酒正用来浇愁。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
    他席他乡送客杯。(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人情已厌南中苦,(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作者:王勃(649~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作者: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者: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作品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食,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酒看菊花。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引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
    作者: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11
    1、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2、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3、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4、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露乍冷,寒将报。绿香催渚芰,黄密攒庭草。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照影兰缸晕,破户银蟾小。樽在眼,从谁倒。强铺同处被,愁卸欢时帽。须信道,狂心未歇情难老。——李之仪《千秋岁》
    5、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6、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李煜《谢新恩》
    7、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8、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司空图《重阳山居》
    9、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10、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1、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12、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13、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王昌龄《九日登高》
    14、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5、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12
    【原文】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
    凄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平。记长楸走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
    【紫萸香慢】
    紫萸香慢,词牌名,“紫萸”是一种植物,“慢”是一种词牌调子的格式。全词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七平韵 ,调见凤林书院元词,姚云文自度腔。因词有“紫萸一枝传赐”句,取以为名,后成为一种词牌格式。清代作家屈大均曾写过此词牌格式的作品《紫萸香慢 送雁》
    【鉴赏】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问秋香浓未?待携客、出西城。”快到重阳佳节了,风雨偏多。于是我分外珍惜今日的温暖晴朗。不知秋香浓与不浓?还是待我和朋友出西城去游览一番再说吧。首句交待了大致背景,时近重阳,阴雨连绵,难得遇上一个晴朗的好天气,故与友人结伴出城秋游。
    “正自羁怀多感,怕荒台高处,更不胜情。”荒台:指古徐州附近的戏马台,项羽曾在此练兵。南朝时宋武帝刘裕北伐前曾于重阳日在此处大宴官兵。句意即:正满怀羁旅之愁,不忍登高临远,只怕更加伤情。“正自”句隐含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对南宋不思振作终至亡国的愤慨。怕登高台,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国破家亡的伤痛。
    “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只座上、已无老兵。”漉:过滤。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曾取头上葛巾滤酒。老兵:指谢奕事。据《晋书》载,奕尝逼桓温饮酒,温走避之。奕遂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此处应指当初和自己同生共死的战友。句意是说:面对美酒筵席,不禁追忆起了从前滤酒插花的友人,今天,座上已再无旧朋的身影了。结句无限凄清,从文中的“荒台”、“老兵”可以想见,词人曾经参加过抗元战争,有过戎马生涯。“座上已无老兵”,旧友或已亡故沙场或已风烛残年,已经不能和从前一样漉酒插花,指点江山了,想起这些,心中无限的感伤。
    “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平。”我感到无限凄清,借酒消愁,醉了还醒。心中的忧愁太深了,尽管一个劲儿地作诗填词,但也无法抹平这份久久的积怨。
    “记长楸走马、雕弓繮柳,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道、汉家陵。赐,梦谁道、汉家陵。”长楸:古时道边种楸树,绵延很长,称“长楸”,此处化用曹植《名都篇》:“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繮柳:繮,射箭,这里取百步穿杨之意。紫萸:即茱萸,古时的风俗,重阳节登高要插戴茱萸。意即:记得当初长楸走马,雕弓在手百步穿杨。而今往事不堪回首,再也无从评说。只记得每当重阳佳节,朝廷便传赐茱萸的情形。如今,梦魂也难到故国园陵了。词人回忆当初,感慨万千,于凄怆之中流露出愤激之情。“紫萸”句暗示故国已亡。
    “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乌纱:此处用典《旧唐书 舆服志》“乌纱帽者,视朝及见宴宾客之服也。”此处用晋朝孟嘉登高落帽的故事。束片,满是深沉的哀痛:任秋风吹落乌纱帽,老天也知道,我已经白发苍苍、垂垂老矣,长歌一曲不禁泣涕飘零。
    此词从重阳入笔,抒发了遗民不忘故国的忆旧情怀,语言平实,又不失跌宕起伏,整首词从出游始,于登高处终,章法浑成,意蕴丰厚,读来凄怆感人。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13
    一、采桑子 重阳
    mao ze dong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四、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五、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六、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七、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八、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九、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十、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14
    九日次韵王巩
    宋代:苏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清代:纳兰性德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九日五首·其一
    唐代: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定风波·重阳
    宋代: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九日送别
    唐代: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唐代: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唐代:李白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九日闲居
    魏晋:陶渊明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己酉岁九月九日
    魏晋:陶渊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浣溪沙·重九旧韵
    宋代:苏轼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异乡风景却依然。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茱萸子细更重看。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15
    《仪鸾殿早秋》 李世民
    寒惊蓟门叶,秋发小山枝。
    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
    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
    《感遇四首》 (之二) 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菊花》 唐.元稹
    秋从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题菊花》 唐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长相思》 李煜(一题邓肃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 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菊清》 秋瑾
    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
    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
    《兰确铭》晋·王淑之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
    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和郭主簿》 晋·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饮酒二十首》 (其中两首)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还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随便看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