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古诗》教学设计 |
范文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第二课时一、导入 1、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引导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小诗,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三、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七、试背全诗八、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2、学生范写 九、拓展延伸 1、读书后古诗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以图引文 1、幻灯出示图片,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小男孩、黄蝶、花、小路) 2、大家来到这里,你认为这里的景色怎样?(美丽)人呢?(可爱) 想知道这是哪里呢?这里是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店的地方,唐代诗人杨万里就住在这里。(教师随手板书课题和作者) 3、让生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二、自由读诗,扫除生字障碍 师语:杨万里看到美丽的景色,他写了一首诗 1、圈出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请小老师上讲台进行生字教学,班内交流识字方法,筛出难字进行教学 3、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 三、学习古诗 1、出示全诗画出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唐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教师范读古诗 3、学生自由以组学习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 4、班内交流学习情况,(重点理解前两句古诗) 四、指导朗读 1、师语:这么美的春天,我们读诗时应该怎样读? 2、录音范读,学生模仿朗读 五、背诵古诗 六、指导书写 七、布置作业: 1、背会古诗,2、积累古诗 八、板书设计: 枯野火烧不尽景美丽 草宿新市徐公店 荣春风吹又生人可爱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⑴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六、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七、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⑴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⑵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⑶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交流学习收获。 ⑶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⑴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⑵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四、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4.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师举起空白的第四课)同学们,老师今天这节课没有准备,想请你们来当我的老师! 大家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当我的老师,你教教我怎么学这两首古诗呢? (二)师生共同设计自学步骤: 1.我们先用第一首诗做实验。(生讨论如何教老师,全班交流) 2.师引导小结(即学生自学方法)并板书: ①解诗题(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②解难解词。 ③理解诗句(用使用参考书、看插图、想象、反复诵读、串讲诗意、解课后题等方法)。 ④归纳中心(体会作者情感) ⑤谈读诗感受。 ⑥有感情朗读。 (三)实施师生共同学习: 1.请同学上讲台当小老师,为全班和老师解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2.理解难解词: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3.理解诗意: 用使用参考书、看插图、想象、反复诵读、串讲诗意、解课后题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①“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a串讲: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b积累词语:听到喜讯为何还“涕泪满衣裳”?可以用哪个四字词形容他?(喜极而泣、唏嘘不已……) c有感情地朗读。 ②“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a看插图,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想象人物的心情。 b词语积累:“喜欲狂”和“涕泪满衣裳”矛盾吗?可以用哪个词解释?(悲喜交加) c想象:诗人离开家乡这几年,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d由此你可以想象得出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师补充: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d串讲: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e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心情。 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a串讲:在大晴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b“白日”每天都有,为何此诗要强调呢?象征着什么?(诗人的生活重见天日,心情愉悦) c读出诗人的好心情。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a“即”和“便”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诗人用在此的目的是什么?可见诗人语言精练。 b串讲: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⑤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4.总结全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5.师引读,生齐读. 6.请一位同学带大家读背古诗。 (四)师引导生认识这首古诗结构、韵律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⑤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齐读这两首诗 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六)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对话平台 一、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二、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朗读 1、自由读: 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背诵 1、情境背诵: 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练习 1、填空: 离离______,一岁一____。野火______,春风______。 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入无处寻____。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六、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 木: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 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 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 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 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 (高兴、喜悦) 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 (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 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 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同进步。 〖词语解释 离离:草木长的得很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尽:完、全。 宿:投宿。 篱落:稀稀落落的样子。 径:小路。 寻:寻找。 〖相关链接 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阅读在线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挂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a、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b、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a、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b、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c、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b、交流学习收获。 c、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a、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b、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6 【课前透视】 1、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 2、《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3、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4、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对话平台 1、自学: ⑴ 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⑵ 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2、感悟: ⑴ 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⑵ 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⑶ 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①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插图,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②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③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 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④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朗读 1、自由读: 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 配乐读; 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背诵 1、情境背诵: 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练习 1、填空: 离离______________, 一岁一__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__, 春风______________。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六、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 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环节之间不够紧扣,有些拖沓。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注不够,忽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悟。教学设计应作些更改。教案可如上。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1、回顾: ⑴ 背诵古诗〈草〉。 ⑵ 引题,揭题,解题。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小诗:《宿新市徐公店》。 宿:住宿。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二、自学 1、学生自由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相互帮助。 三、交流 1、检查自学情况。 2、正音: 宿:sù 疏:shū 3、指名读,男女生读,竞赛读,齐读。 4、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⑴ 自由读,边读边想: 课文描写的暮春时节的哪些景物,如果我们要给这首小诗配上一幅精美的插图,应该画些什么? ⑵ 交流: (逐句逐句)根据学生发言,相机作画: 篱落疏疏一径深:画上篱笆,要稀疏些,还要画上一条小路,要狭长。 树落花头未成阴:画上树,枝叶不是很茂密,树下也要画上树叶。 儿童急走追黄蝶:画上儿童,要在跑的,正在追赶黄色的蝴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还要画上很多很多的菜花。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春季,油菜花。) 5、指导读: 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 (高兴、喜悦,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四、背诵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战背; 齐背。 五、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3、搜集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写春季的诗,并试着背下来。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写字 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伴教锦囊】 一、词语解释 离离:草木长的得很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尽:完、全。 宿:投宿。 篱落:稀稀落落的样子。 径:小路。 寻:寻找。 二、相关链接 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 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 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阅读在线 《春日》 《清明》 朱 熹 杜 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 清明时节雨纷纷, 无边光景一时新。 路上行人欲断魂。 等闲识得东风面, 借问酒家何处有, 万紫千红总是春。 牧童遥指杏花村。 《咏柳》 《游园不值》 贺知章 叶绍翁 碧玉妆成一树高, 应怜屐齿印苍苔, 万条垂下绿丝绦。 小扣柴扉久不开。 不知细叶谁裁出? 春色满园关不住,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课后反思】 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改掉了第一教时有讲无悟的方法,而是利用为小诗作图的机会,创设了一种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然而然的理解诗意。这种方法一点也不生硬,效果还不错。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习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⑸、分组接背诗句。 ⑹、指定学生背诵。 ⑺、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像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像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说 (1)播放音乐,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补充的? **画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读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立足语文课程综合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从大语文观入手,加强古诗文精神文化的引领,让学生在整合式的教学中,想象入境,诵读悟情,在诵读中加以理解感悟,在拓展中积累升华,同时渗透 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二首古诗,并熟练地背诵。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二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3.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诗句的情味,感受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4.在与现代诗的对比感悟中,提升阅读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诵读理解二首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同学们,从古至今,母爱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战国时的孟母三迁,到东晋时的陶母剪发退鱼,再到南宋的岳母刺字,这些故事都在演绎着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板书)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走进《古诗三首》中两首以母爱为主题的诗。(板书)首先学习第一首汪中的《别母》。(板书) 二、学习《别母》 (一)初读感知 1.自由读一读,看谁能将诗句读准确而流利。(生自由读) 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 3.带着节奏再读古诗,看看谁读得更有味道?(同桌互读)渗透方法“朗读有韵律”。 4.指名读诗,生再齐读。 (二)理解诗意 1.师介绍古诗的写作背景。 2.默读古诗,借助注释,用心来品味一下,想想诗中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呢?渗透方法“默读明诗意”。 3.生汇报 (1)(前两句)当时的环境怎样?这样的环境描写会更让你觉得无比——(生回答) (2)汪中从小就由母亲一人抚养长大,可想而知,他们在生活中会一定会经历许多艰辛,你能想象出来吗?(出示说话练习) (3)指导朗读前两句诗。 (4)而此刻,儿子也不忍心离开——这个家,不忍离开自己的——白发老母。于是他便想到了——出示后两句诗(指生读) (5)(出示“涯”字)透过这个“涯”字,你能想到什么?就请你再次用心来品读一下这句诗,看看透过作者的想象,你又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渗透方法“品读想画面”) (6)指导朗读这两句。 (7)此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生)此刻他们难舍的是人,难分的是这母子二人的心啊。(生分组读全诗)。 (8)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环境描写,并融入自己的想象,以小见大,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份浓浓的.母爱。读诗就要熟读成诵,才能更好地让我们体会其中的情意。(渗透“诵读悟诗情”)同桌之 间背一背,看谁能将这首诗铭记于心。 (9)指名背,生再齐背。 三、学习《游子吟》 (一)过渡 正可谓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夜伴灯前念远游”。其实在感受这份离别之苦时,我们应该有更加深入地思考,那就是如何回报母爱。而这在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有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板书) (二)学生自学 1.回顾《别母》的学习方法,“在朗读中读出韵律,在默读中整体感知了诗意,在品读中联想到了画面,在诵读感悟了诗情”,学生在组内按照这几个步骤来共同学习《游子吟》这首诗。 2.学生汇报 (1)朗读有韵律 这首诗流传甚广,我相信你们一定都能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味。谁来读一读?(指3名,齐读) (2)默读明诗意 ①这首诗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指生说,其他人可以补充,再找人完整地说说) ②同学们,此刻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么?(出示句式训练,指名说) (3)品读想画面 此刻,透过这首诗,你们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4)诵读悟诗情 生谈体会,并背诵这首诗。 三、延伸意境,升华情感。 1.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母亲的心里;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的视线。那是因为,(出示)临行前,引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远行后,引 读——“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大家看,在这两首诗中,诗人各有侧重,或是重在离别,或是重在感恩,但最终却都在赞美这深深的母爱。 3.拓展诗句,生齐读。(白居易的“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周寿昌的“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李商隐的“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4.出示两首现代诗,自由读一读,看看这两首诗与我们学习的这两首诗又有什么不同?(生读,汇报)生续写现代诗。 5.学生读自己写的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9 【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所选的两首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特有景色的喜爱之情。《赠刘景文》写出了秋天百花凋零,但枝头硕果累累的喜悦。《山行》写出了满山红叶比二月红花更红、更艳的美丽深秋景色。教学上最主要是让学生会读、会背,感受秋天的气息,领悟诗人内心的情感。由于两首古诗原本都是出现在高段的语文课本里,所以在意思上只要求学生大致理解,不过高的要求。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只学过《画》、《静夜思》等有限的、简单的四五首诗。在课外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积累了一些古诗,但也只是会读会背,对于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并不能领会。但是他们又很喜欢古诗,因为古短,读来琅琅上口,他们能很快背诵下来。教学时,我们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古诗意境理解,不是一字一句的理解,而是明白大致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重点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整节课以朗读古诗为主线:先读准、读通古诗;再读懂诗意,利用“画一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领会古诗的意境;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安排】 一、“赛诗”导入 1、激发兴趣: 老师听说,咱们班有一大批小诗人,今天可要好好赛一赛,看看究竟谁能称得上是小诗人。⑴开始“赛诗”,评出小诗人。 ⑵导入: 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的大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大诗人所写的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 二、初读古诗 1、活动板块一: ⑴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⑵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2、活动板块二: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一读两首古诗,注意正音。 (重点:擎、犹、景、径。) 设计意图:很多小朋友在上课前就已经将古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仔细一听就会发现很多字都背错了,所以还是很有必要让他们借助拼音再读一读,同桌相互查一查,再指名读帮助正音。 二、读画结合,理解古诗 1、活动板块一: 想一想这两首古诗写的都是什么季节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重点抓住:橙黄橘绿、枫林。) 2、活动板块二: 找找画画,学习《赠刘景文》。 ⑴介绍背景: 我国宋朝有位大诗人,名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的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你知道他写的是哪首诗吗? ⑵我们来当小画家: 现在我们要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美丽的画,想一想:画中除了有橙子、橘子,还应该画上些什么呢?请小组合作,一起到古诗中去找一找。 ⑶小组汇报,老师做画。 ①指名汇报,根据汇报,完成整幅画。 ②在画图的过程中理解: 荷尽、擎雨盖、残、傲霜枝。 3、活动板块三: 指导朗读。 ⑴体会诗人的心境: 诗人满眼看到的都是百花凋零的景象,他的心情是不是很糟糕呢?为什么? (感受到硕果累累的喜悦。) ⑵指导朗读: 你觉得古诗该怎么读呢? (试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相对于枯燥的古诗来说,图画就显得有趣多了。通过读古诗,找一找,画一画,涂涂色,师生通过反复读古诗,共同完成这幅画。变枯燥为趣味,学生上着觉得有意思多了。 三、学法迁移,学习古诗 1、活动板块一: 总结学法: 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第一首古诗的? ⑵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指导读。 2、活动板块二: 用这种方法学习《山行》。 ⑴小组合作学习,汇报: 上台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怎么画的?为什么这么画?齐读古诗。 ⑵理解: 石径斜、白云生处、霜叶红于二月花。 设计意图:刚刚用这种方法学了第一首古诗,紧接着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迁移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设计检测 1、《赠刘景文》和《山行》写的都是()的景色,我是从()、()看出来的。 2、秋天()、()都凋谢了,但是枝头有()、(),还有满山美丽的(),所以诗人还是觉得秋天非常的美丽。 3、请你回家后收集有关于秋天的古诗,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小资料袋】 1、作者简介: 苏轼: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写秋天的诗: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灞上秋居 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循序渐进突破古诗教学。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认字、写字。 ⑵朗读背诵古诗。 2、难点: 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篱、疏”的识记,“追、烧”的书写。 【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识字。 2、小组合作检查。 3、朗读。 4、想象体会。 5、编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草?小草在一年当中有什么变化?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草的古诗。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介绍作者。) 3、看古诗课件,初步感知。 二、自主学习 1、按照自学方法四步骤预习古诗。 2、检查自学情况: ⑴个别读: 正音。 ⑵个别读: 比比谁读准、读通、读顺了。 ⑶齐读。 ⑷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 三、朗读感悟 1、全班交流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⑴“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指草长得很茂盛。 ⑵“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⑶“枯──荣”是一对反义词,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⑷“尽”可用箭笔画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2、朗读指导。 3、情境背诵: 我们来做个游戏: 你放学回家把这首古诗背给家人听,我们一起来演一演。 ⑴师生情境表演。 ⑵生生之间互演。 ⑶齐背古诗 4、小结。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枯木逢春枯树光荣 2、听写:未来追赶枯树烧火光荣洗菜青菜店门 3、背诵古诗《草》。 4、我们接着来学习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介绍杨万里。 二、自由朗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诗配画感悟古诗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古诗的新方法,那就是给古诗配一幅画。同学们你觉得这幅画应该画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说自己的看法时要有理有据,补充和反驳时也要有根据。 2、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应做简笔画和引导点拨。 四、美读 1、播放古诗课件,提出给画面配上古诗的要求。 (学生自由准备) 2、个别学生配画面配乐朗诵,评价。 3、男女生分句朗诵,注意节奏、韵律。 4、齐诵。 5、背诵。 五、畅谈发现 1、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 2、你对春天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小结: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六、比赛背诵 七、指导书写 1、观察字型及结构特点。 2、教师指导书写“徐、宿”。 3、学生抄写生字。 八、迁移使用 拓展想象读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图,我能编个故事。 教师作业布置: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 一 课 时 (学习《望庐山瀑布》) 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诗题。 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 二 课 时 (学习《绝句》) 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识生字“庐、瀑”,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 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 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⑶ 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 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呢?对,那么和诗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杜甫的诗《绝句》。 二、朗读感悟并识字 程序基本同上节课。(略为改动:先让学生感悟读,不要看图,通过读诗想象图画,然后再看课本上的图进行品评) 三、指导书写 【课后反思】 诗,是语言的艺术;画,是线条色彩的艺术。诗画历来不分家,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杜甫的这首《绝句》不仅是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生机勃勃、情味隽永的春色图。教学时,我让学生给诗配画,诗中找理由,构建课堂。在课堂上,我故意让学生教我画画,帮我选颜色。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无意之中就感悟了这首诗的很多语言特色(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以及景色的层次感(如:首句写的是屋外近景,次句是远景,第三句是远眺,第四句是近景)。在析画、绘画、赏画中,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让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当我画好“一行白鹭上青天”时,我班的画画能手程子月说出了自己的感悟:“老师,你画错了,你这样平的画没有画出白鹭上青天的样子,应该由下而上画,这样才是飞上青天。”是啊,就是这个“上”字写出了景色的动态美啊!在我们的课堂上多让孩子主动多让孩子感悟多让孩子发现,受益匪浅的仅仅是他们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忽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 B.读懂、 C.读精、 D.读会、 E.会读。 四、学习古诗 (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辞 一日还 ( huan hai ) 万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齐读 (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2、理解词义:辞:辞别,离开。 3、作者早晨离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 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 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 a.指名说:早晨离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B 、千里江陵一日还 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 3、练说句意 1)互相说 2)指名说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 5、小结 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读 1)指导朗读 2)练读、练说 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听到、看到_______? 2、为什么作者会有啼不住的感觉? 3、两岸的猿声还没停,乘的船就怎样了呢? 表达出船的什么?因此称之为轻舟。 4、合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 2)一个有感情地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D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三)、领会意境、体会感情。 1、老师范读、讲解 当年李白获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时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悦,看到长江山峡壮丽奇特的景色。 2、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 2)抒发了作者历经艰难岁月被赦免后归乡途中怎样的心情? 3、在读这首诗时,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进行想象,更好地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 1、有表情朗读 我们读这首诗时仿佛随着诗人的小船一起游览了长江山峡两岸的壮丽景色。把这些壮丽景色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把大家一起带入诗的画之中。 2、感情背诵: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齐背 五、指导五读学习方法 1、刚才我们是用五读法学习这首诗的,那么我们是如何用五读法学习的? 2、出示五法歌谣。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知道诗的意思,了解了诗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新方法五读法。同学们可要记牢,下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自学其他古诗。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一、二部分。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图片、录音朗诵、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传说白居易16岁时自江南赴长安应试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访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他的姓名,笑说:“长安米介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开白居易的诗作,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声大振。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草》(板题)。这是从原诗中截取的一部分。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师范读古诗,生认真听生字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古诗,要把字音读准。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 2、幻灯出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⑴ 生诵读诗句。 ⑵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把“枯”和“荣”分别贴在相应图片的下面,并说出理由。 ⑶ 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离离”。 ⑷ 谁知道“岁”是什么意思? ⑸ 指导朗读。读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 ⑹ 生练读、指读、评价读。 3、幻灯出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⑴ 你怎么理解“烧不尽”、“吹又生”? ⑵ 指导朗读,读出野火的无情、野草的顽强。 4、配乐诵读全诗: 个人读; 评价读; 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 (男女生比赛读。)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枯、荣、烧”。 2、练习组词,并用“光荣”造句。 3、观察每个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讲解、示范、指导。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你还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诗作 七、课堂总结 (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指名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当时看到这一情景又是怎么说的'吧! (听录音诵读全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题,生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 宿 徐 3、组词: 宿: 住宿 宿舍 宿营 徐:请姓徐的同学(或认识姓徐的人的同学教大家识记这个字) 4、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古诗,要把字音读准。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 2、幻灯出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 ⑴ 生诵读诗句。 ⑵ 新市徐公店周围景色如何?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小组讨论交流) ⑶ 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画一画再现新市徐公店吧! (生画画) ⑷ 指导朗读,生认真体会。 ⑸ 生练读、指读、评价读。 3、幻灯出示“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⑴ 生诵读诗句。 ⑵ 此时此刻,你眼前又呈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学生先说一说,再画一画,最后读一读诗句。) 4、配乐诵读全诗,体会感情。 5、你能把古诗编成一个连贯而完整的小故事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6、背诵诗句。 四、指导书写 1、认读: 宿、徐、店、未、追、菜。 2、正音: “宿、菜”是平舌音。“追”是翘舌音。 3、同桌互相练习组词。 4、用“追逐”造句。 5、观察每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6、师讲解、示范、指导。 7、生描红、临摹。 五、课堂总结 (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 一、目标直击: 1、学会本课的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两个多音字。(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重点)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难点) 二、关键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要点分析: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和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古诗语言高度凝练、蕴涵深刻和特点,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中的意思,并初步懂得诗的意思,感受大自然和美。 五、学习重点: 1、字词记忆比比看: nǎi、suí、qián、rùn、xì、xiǎo、mián 乃、随、潜、润、细、晓、眠 乃是、随风、潜入、湿润、精细、报晓、睡眠 乃至、随便、潜水、润滑、细节、揭晓、冬眠 乃发生、随笔、潜力、润物、细小、家户喻晓、失眠 随时、潜伏、利润、细雨 2、形近字辨得清: 乃(乃是)随(随风)潜(潜入)润(湿润) 及(及时)隋(隋朝)替(代替)闰(闰月) 细(精细)晓(报晓)眠(睡眠) 组(组词)浇(浇水)民(人民) 3、多音字:觉jué(知觉)jiào(睡觉)、处chù(到处)chǔ(相处) 4、近反义词: 近:时节——季节闻——听落——掉 反:无——有来——去多——少 5、词语讲解: 时节:时令、季节。 当:正当、到。 乃:于是,就。 潜:本文指悄悄地,不为人所觉察。 眠:睡觉。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闻:听。 啼鸟:鸟的叫声。 6、难句解读: A、当春乃发生:春天一到,雨就立刻下了起来。这既是前一行中“知时节”的具体化,也为后两面行做了铺垫。 B、随风潜入夜:春雨轻轻悄悄,不为人知地落到地上,不张扬,却充满温情。下一行中“无声”与此相应。 C、处处闻啼鸟:到处都听见鸟儿的叫声。表现雨后清晨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想起夜里听到的阵阵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 7、主题思想: 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六、有关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 杜甫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七、课堂流程: 1、自主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古诗。 2、听写生字词。 3、解题、知作者。研究学习古诗。 4、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去背诵古诗。 5、课外延伸。 第一课时 名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导入:孩子们,现在是春天的`季节,春暖花开,百花齐放,让人的心情非常的舒畅,让我不由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春居》,草长莺飞二月天(孩子们接着背完)…… 孩子们真棒!今天我们要来学两首有关“春天”的诗。 2、教师向孩子们解说作者。(都是唐朝诗人) 二、活动体验,帮扶训练。 1、教师范读文,学生领读文。 2、组长领读文。 3、对子间合作读文。 4、自主学习生字词。 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小组展示读生字词的拼音、偏旁、结构、组词。 2、对子、小组展示课文。 四、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完成“快乐导航”第一课时。 2、当堂反馈矫正。 第二课时 名言: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听写生字词:乃是随风潜入湿润精细报晓睡眠 2、对子间批改。 二、活动体验,帮扶训练。 1、对子互读文。 2、组内讨论诗意。 3、教师点评、补允。 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对子、小组展示课文。 2、全班背诵展示课文。 3、点评反馈。 4、课外延伸有关春天的诗。 四、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完成“快乐导航”第二课时。 2、当堂反馈矫正。 课后反思:本课有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一首为唐朝诗人杜甫所作的《春雨》。前两句赞美“好雨”下得及时,好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雨来。后两句写春雨的特点:往往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另一首为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的《春晓》。前两句写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小鸟的婉转叫声。后两句写想起夜里听到阵阵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 |
随便看 |
|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