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古诗教学方案
范文
     古诗教学方案(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教学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教学方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位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在学习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呢?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背古诗,请同学评价后,让学生自读《春晓》、《村居》。
    2、师:这两首古诗的题目分别是──指名读,区分春、村的.读音。
    3、出示生字:
    ⑴ 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⑵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⑶ 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⑷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字。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
    指读。
    抢读。
    同桌互读。
    2、比赛:
    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古诗教学方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⑴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 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⑴ 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⑵ 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⑶ 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⑴ 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⑵ 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慎行)、《泊船瓜洲》(宋·安石)、《杂诗》(唐·维)三首古诗。
    古诗教学方案3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诗题。
    二、吟诵感悟,想像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
    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像──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三、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
    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绝句》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 xing;“泊”不读 pé)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
    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 白鹭 雪 船
    2、看图思考:
    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像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四、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 黄鹂──白鹭 翠柳──青天
    窗──门 西岭──东吴 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老师出示一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五、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八个字。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教学后记】
    新课程强调教学古诗避免枯燥的文字理解。在学习这两首古诗时,让学生自己先感受诗歌的意境与意思。给学和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发现疑问,再引导解决效果更好。学生的印象也很深刻朗读心情感也更自然!
    古诗教学方案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了解《长歌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古诗三首》诵读动画,导入新课。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通三首古诗,学会三个生字。
    2.对照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标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组内简单交流。
    三、学习《长歌行》
    1.导入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哪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长歌行》。
    附板书:
    长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和《出塞》,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长歌行》。
    2.“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3.教师演示诵读动画。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录音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五、练习背诵
    六、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2.向别人讲述《七步诗》的有关故事。
    附:板书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教案点评:
    教师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探究活动
    【边塞诗派】
    唐朝的诗歌流派之一,代表作家有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等。他们的诗大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风格豪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青海湖。
    长云:连绵不断的浮云。
    穿:磨破
    金甲:金属制的战服。
    破:打破。
    终:始终。
    还:回家。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城:这里指玉门关。
    何须:何必要。
    怨:吹奏哀怨的乐曲。
    杨柳:《折杨柳》古代一种歌曲名称。
    度:越过。
    请你自己再找一些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与大家交流一下,背一背。
    古诗教学方案5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草》会认2个生字,会写枯、荣、烧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设想
    通过指导有声有色地背诵古诗《草》,让小朋友说说自己知道这首古诗的哪些知识,既激发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古诗,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哪首古诗。出示《古诗两首》,自由读一读。
    二、学习古诗《草》
    1、出示古诗《草》,再次自由读一读,找找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2、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引导说出古诗的节奏)
    你觉得这样读好听吗?
    模仿试读。个别读一读。
    3、老师知道这首古诗小朋友们早就会背了。那你还知道这首古诗的那些知识呀?
    引导了解:
    ⑴ 作者。
    ⑵ 古诗的大意:
    师重点引导枯、荣(反义词)尽(完)。
    ⑶ 古诗的后两句远方侵古道,秦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读读背背。
    ⑷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小草,读了这首古诗你知道小草是怎么样的?
    (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4、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5、现在对于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质疑。
    三、指导生字书写
    出示枯、荣、烧三个字,认一认,指导写烧。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学会5个生字,会写未等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设想
    可以充分利用插图的作用,以图引路来帮助学习。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复习引入
    大屏出示本课生字,开小火车认读。
    二、以图引文
    1、大屏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2、小朋友觉得这儿的景色怎么样?
    (美丽)
    这儿的人呢?
    (可爱)
    那这是在哪里呀?出示诗题,地方就在古诗的题目里。
    (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店的地方,唐代诗人杨万里那天就住在这里)
    齐读诗题。
    三、自由读诗,扫除生字障碍
    1、自由读读古诗,找找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相互学习生字。
    3、反馈交流检查。
    四、学习古诗
    1、出示古诗,师范读,听出节奏,自己划一划。
    2、个别朗读,指导读出古诗的音律和节奏。
    质疑:在这首古诗里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个别提出,师引导帮助理解。
    重点指导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3、引导了解这是一首写春天的古诗。
    4、朗读背诵。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说说你还知道那些有关春天的古诗
    介绍有关春天的古诗《春日》《绝句》。
    古诗教学方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
    (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⑴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⑵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
    (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四、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⑴ 自由记生字。
    ⑵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读──诗 醒──醉
    睡──眠 屋──居 亲──童 外──处
    对──树──村 闪──问──间──闻
    五、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六、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古诗教学方案7
    所见(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骑、振、蝉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越、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樾、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樾、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1展示图片,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景色与动物?(牧童、黄牛、蝉…)
    2展示课件导出课文题目《所见》,由课题同学向老师提问(《所见》的作者是谁?所见是什么意思?所见看到了什么?)
    3导入作者生平介绍,板书出作者名字。(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浙江钱塘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
    2同桌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骑<送气音,读第三声,左右结构>、振<是翘舌音,读第四声,左右结构>、蝉字<是翘舌音,读第二声,左右结构>)板出生字词,点名领读(适时点出读错的字)、小组读。
    3划出停顿,老师范读课文,点名朗读课文,读出诗句韵律感。教师适当点拨,达到合理停顿,适时点出字词读音。
    4.自由读诗歌,读通顺,读流利
    5.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6小组学习课文,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或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林越:树林、意欲:想要、蝉是什么?振:回荡、闭口立:忽然不出声了)老师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自由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中哪里是写静态的、哪里是写动态的?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动态:骑、振,静态:意欲、闭口,看到:牧童、黄牛、蝉,听到:歌声、蝉鸣)
    2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各诗句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3点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突然停止了前行不再高声歌唱。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六、 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背诵全诗。
    六、布置作业
    1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写一篇小文章。
    2背诵古诗。
    七、板书设计
    所见 (袁枚清)
    动态:骑、振,
    静态:意欲、闭口,
    看到:牧童、黄牛、蝉,
    听到:歌声、蝉鸣
    古诗教学方案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古诗教学方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字词的意思。知道“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 jué。
    ⑵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⑶ 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能力训练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4、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会说和写,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并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2、难点:
    对诗的意境的理解。
    3、解决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及语言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自学生字。
    2、动笔描绘春天的美景。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第一课时使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图意,明确字词的意思。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古诗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第二课时学会生字,让学生练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这篇讲读课文是一首古诗。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
    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解题
    人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的早晨则是一天当中最宝贵的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丽景色,板书:
    春晓(齐读)。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启发想象:从图上看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美景?图画中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春天,桃花开了,几只鸟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处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有顺序地叙述图意。
    过渡语:作者是怎样描绘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介绍作者
    1、借助拼音,读熟古诗
    “觉”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jué”。
    2、教师范读古诗。
    3、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徉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古诗、理解内容
    1、解题:从图上看作者描绘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
    春晓:晓,天刚亮的时候。本课指早晨。春晓,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齐读古诗)
    3、学习前两小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⑴ 仔细读,小组讨论你能读懂哪些词的意思?哪些没读懂,大家一起商量。
    ⑵ 重点体会:
    眠:睡眠,睡觉。
    不觉晓: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⑶ 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⑷ 早晨醒来,作者听见了什么?看见了谁?结合挂图齐读“处处闻啼鸟”。
    体会:处处:到处。
    闻:听到。
    啼鸟:鸟叫。
    想一想,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⑸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第二小句话的意思:“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
    过渡语:春天的景色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齐读后两句)
    4、学习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 出示挂图,观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⑵ 试着说说“夜来风雨声”这句话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
    过渡语:经过了风吹雨打,花儿怎样呢?结合图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⑶ “花落知多少”: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⑷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
    5、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练习背诵和默写
    注意节奏和重音: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六、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们一定要珍惜春光,爱惜时间。
    七、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课文。
    八、板书设计
    4、春晓:春天的早晨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古诗教学方案10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说,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情,才能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尝试设计了古诗教学的备课思路,下面就以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静夜思》为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 。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囿于常规,从头讲到尾,大部分学生肯定会兴趣索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我确定《静夜思》一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释题,了解学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导入诗题后,我首先了解学情:小朋友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学生听过)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会读、有的已经会背)
    正是在这种了解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
    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其次,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学生交流时也分层次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精神积淀。
    另外,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朗读指导也不要牵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感悟,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情下写了这首古诗。”可以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学生在浓浓的思乡情中再次诵读这首古诗。
    三、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课标中要求写字写笔画简单的字,不求多,贵在精。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本课共四个字,都是以前学过的。教师先让学生认读,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但不要做过多的字形分析。然后由教师指导书写。范写在一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笔顺规则,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最后让学生练写,练写上可体现弹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没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写2个)。写完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四、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为了巩固这节课的内容,我又设计了以下练习:
    1、学生领读生字,扩词。
    2、游戏:小刺猬摘苹果。(开展背诵竞赛)
    3、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不知道也没关系,不做过高要求,只要有积累的意识即可。)
    4、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在作业安排上,我布置学生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同时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又培养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真正做到了为学生而教!
    古诗教学方案11
    教学目标
    1.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反复朗读,结合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喜欢大自然的感情。
    3.背诵课文,增加积累。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李白、王维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瀑布的诗词、文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引入课题
    1.师即兴背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记住的古诗里,最喜欢的是哪一首?请勇敢地背给大家听一听。
    2.师生一起回忆李白、王维的诗,学生齐背。
    3.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诗人李白和王维。
    4.揭题并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自学字词,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结合注解,试着自己了解诗的意思。
    3.自学检查:
    (1)读准生字读音,特别是“瀑”和“疑”。
    (2)说一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描画诗歌
    1.朗读全诗,说说通过自学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画诗歌:瀑布在太阳照耀下像有紫色的烟雾在缭绕,远看瀑布犹如一条白练,高高地挂在山川之间,从峭壁上一泄千尺,好像银河从天而降。诗人把这气势磅礴的景象囊括在四句诗里。各小组先把诗歌内容讲一讲,再合作画出一幅画来。
    四、精读品味,感悟意境
    1.展示各组图画,再读诗歌。按顺序让小组代表讲解图画内容。
    2.全班争议:紫烟用在这里恰当吗?“三千、九天”是什么意思?你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再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体会“生、挂”的妙处,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
    4.学生独自读全诗,体会诗歌在措辞和修辞方面的特点。抽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大家点评。最后教师小结。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6.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画面指导学生背诵。
    五、拓展延伸
    以朗读比赛的形式,交流搜集到的描写瀑布的诗词、文章。
    六、总结学法,半扶半放学《鹿柴》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一起总结学法。
    3.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自学提纲:借鉴前一首古诗的学法学习本诗;读准字音,把诗歌读流利;对照注释,思考诗句的意思,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小组内请教交流。
    (2)依照提纲,学生自学。
    4.合作讨论,解决疑难。
    (1)小组朗读诗歌,组长汇集读不明白的地方,组内讨论。
    (2)小组学习汇报:先报告讨论的问题,再汇报弄懂了什么,是怎样弄明白的?
    5.指导精读,想象意境。
    (1)学生读全诗,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分组读,说说哪两句写事,哪两句写景。
    (3)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说给大家听一听。重点指导:“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衬的寂静,“但、闻、返、复”的意思。
    (4)让学生讲讲“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6.背诵全诗。
    六、延伸作业
    把你搜集到的诗读熟,下节课准备开诗歌朗诵会。
    古诗教学方案12
    教学建议
    1.“词”这种体裁在教材第1课已经出现,教师应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是否会背诵一些词,对“词”有哪些了解。
    对于古诗,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课前,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查阅作者翁卷、范成大、张志和三位诗人的生平、诗歌特色,诗的创作成就,以便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准备挂图。
    2.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应当指导学生先自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教师可重点点拨《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可对词的知识再稍作介绍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学第一步,可让学生自读古诗词,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然后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再要求学生把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使学生对诗词的意思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有的小组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画好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重点说说画了什么景物,他们的色彩、形状、位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画。本小组的同学做出评价,看是否把诗词中的景象描绘了出来。无论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只要可以激发想象,能够加深对词句的理解,教师都应鼓励,并给以必要的指导。
    第三步,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有条件的可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渲染气氛,达到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
    3.注意诗的语言的丰富意蕴。如《乡村四月》中的“才”“又”二字,《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也”、“学”二字使用都简洁传神。《乡村四月》和《渔歌子》两首诗词色彩明丽,其中写颜色的词语有很多,如“绿原”、“白川”、“青山”、“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4.课后,可以动员学生从课外书中寻找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练习朗诵、背诵,为后面的“展示台”做准备。
    5.关于识字写字,“蚕”、“桑”、“蓑”、“塞”的声母是平舌音,“昼”、“箬”的声母要读准翘舌音。识记字形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以前掌握的方法帮助记忆。教师重在引导交流识记方法。要及时表扬识字巧、写字好的同学。
    古诗教学方案13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⑴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⑵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⑴学生个人读悟。
    ⑵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⑶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⑷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古诗教学方案1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感受两首诗歌的不同风格,体悟不同诗人其不同的心境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诗风。
    2、研习文本,比较探究,交流讨论。
    3、引导和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在争辩中加深对不同诗人的不同风格及同一诗人在不同心境下表现出来的不同诗人的整体认识,允许多种见解并存。
    4、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人不同的处境和心境下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教学重点
    探究两首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并以此诗为切入点,比较探究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方面所存在的差别。
    教学难点
    体会两首诗歌的协作风格,并且比较探究其中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准备《鹊桥仙》对比阅读的材料纸。
    一、阅读材料中的两首诗歌
    1.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神话》。
    2.材料纸:《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比较阅读
    3.导语:我们说人类的情感一般可以分为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亲情和友情我想大家都已经拥有了,唯独这个爱情,是我们还需要用来向往的一件东西,当有一天我们也拥有爱情的时候,我想大家就不会想过六一儿童节了,那时最想过的应该会是情人节了。七夕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每年七月,牛郎和织女可以名正言顺地会面。这个自魏晋以来就流传的魅力深化,引起了许多诗人的咏叹,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就是汉魏时的古诗《迢迢牵牛星》,但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绝唱,当推背诵秦观的《鹊桥仙》了,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一诗一词。(板书:迢迢牵牛星)
    二、整体感知,赏析探究
    1.全体朗读(幻灯片:诗歌内容)
    师:据传说,这年的七夕,喜鹊不知什么原因,忘了到天上搭桥去了,害得我们的织女啊,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么,我们先一起来朗读一下《迢迢牵牛星》,体会一下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生)
    师:那年的七夕,牛郎和织女因故没能相会,只能脉脉无语。经过几年的等待,有情人终于在鹊桥上相会了,这又是怎样的一幅怎样的天堂相会图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鹊桥仙》。
    2.求同过程
    师:从两首诗中读出什么?自己再默读,然后回答你读出了什么?大家也可以小声地朗读。
    师:我们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形容,你来说说用哪个字来形容?
    生:怨、忧、思、悲……
    师:表达了诗人内心中最深层次的情,那么这两首诗传达了一种相同的情感。
    3.求异过程
    师:两首诗一个是民歌,一个是文人作品,语言情感上肯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那么他们都表达了哪些不同的情感?语言上或者说艺术上有何特点呢?结合两首诗的具体的语句,你从两首诗中读出了哪些不同?前后桌、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生:《迢迢牵牛星》隔河相望,可望而不可及,怨恨。
    师:那你来把那种怨恨的感情给大家读出来好吗?(作稍微的朗读指导,并让全体学生朗读体会这种情感)
    生:泪如雨下。(让学生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织女思念牛郎的悲苦之情)
    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坚贞、乐观、忠贞。
    生:柔情似水,美好的相会(每年一次的相会,突出爱情的珍贵)
    4.总结:求异(幻灯片)
    《迢迢牵牛星》:怨恨、悲苦,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离愁别恨(板书:离愁别恨: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鹊桥仙》:忠贞、坚定、珍贵、对高尚爱情的赞颂(板书忠贞,坚定:对爱情的忠诚与坚贞)
    三、拓展延伸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选段,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师:那么,下面我们也按照这样对比的句式,就这两首诗歌,来仿写几个句子,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调动你的创新意识和文采。
    (朗读学生作品,范读自己的作品)
    师:上面,我们对这两首诗,进行求同和求异,这主要是为了能够凸显这两首诗的个性。明代有人评价《鹊桥仙》的时候说,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19世纪英国诗人济慈曾说:听得见的音调是优美的,听不见的音调更是优美的。
    四、教师配乐朗读(美丽的神话)
    1.师:你们的理解与老师的理解是否相同?要做到对古诗情感的把握确实不容易,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这两首诗歌。注意,一定要把自己所有的感情细胞都调动起来,把握好诗歌的`节奏、轻重音。
    2.师:爱是什么?有首歌叫做《爱如潮水》,还有一首歌叫做《死了都要爱》,可见爱情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是不可或缺,相当重要的。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涉及爱情,但我们却拥有诠释爱情的权利。那么,你是怎样理解爱情的?
    生:爱情是要付出代价的,不同的事情的爱情,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生:爱情是不加任何砝码的……
    3.全班配乐朗读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上下来,大家也许注意到了,特别关注的就是朗读,反复的涵咏,来增强语感,这就是学习古诗文最主要的途径。
    2。比较阅读:比较诗歌的情感,比较语言特点,抓住一些比较点,进行多元对比,体会爱情不仅有欢乐,而且有泪水,从短暂的相逢中,体现出的亘古与忠贞。
    3。亘古一爱,万千情怀。当我们再次抬头看那熟悉的夜空时,我们也许会多了浪漫的联想,诗意的感受。所以这堂课我们不仅收获了语言,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诗意。
    4。全体学生再次朗读。
    六、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离愁别恨
    《鹊桥仙》:忠贞坚定爱
    古诗教学方案15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本节课学习古诗《草》
    二、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草
    3、结合课后“我知道”,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如:理解诗中的“岁”是“年”的意思;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直观形象地理解“枯、荣”的意思。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导朗读,感受古诗节奏美。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3、学生练读,启发学生想象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体会感情。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小组讨论、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感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反复诵读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练习背诵。
    六、指导书写“枯、荣、烧”3个生字
    重点讲解: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七、积累运用
    1、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2、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二课时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出示画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今天,我们和诗人杨万里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板书课题。
    2、读题,理解题意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人杨万里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3、导入:杨万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呢?他用一首诗写了出来,我们一起读读吧!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意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个别读:要求读流利。
    3、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中写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根据诗文内容回答。)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如:“稀疏的篱笆”、“小路伸向远方”(看课件);理解“未成阴”
    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不能遮挡太阳(看课件);诗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体会感情。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给《宿新市徐公店》编故事。
    六、阅读积累
    1、出示已学过的《村居》诵读。
    2、说说《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写春天的景色。前两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色,后两句都写了儿童的活泼和快乐。)
    六、指导书写“未、追、店、徐、菜、宿” 6个字。
    重点讲解:
    未:上横短、下横长,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笔顺,后写“走之儿”
    宿:宝盖不宜太宽。
    菜:“采”是八画,不要把第三笔“点”和第六笔“竖”误连成一笔。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诗的内容情感: 喜爱
    画:篱落 一径 枝头(静)
    儿童 黄蝶 黄花(动)
    
随便看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