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
    实用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数学的认识不多,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都还没有形成,所以,一年级教学上册教学任务的计划,我是按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低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制定的。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xx镇小一(2)班
    田xx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概况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一(1)班的数学学科,全班学生共49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1人。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学生能借助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等等。总之,刚入学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已经写满文章的纸。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1课时)
    (二)位置(3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一年级(1)班有7人。虽然大部分学生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四、教学方法设计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评价
    运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补差意见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七、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1 始业教育 使用工具 杠杆的科学
    2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轮轴的秘密 复习
    3 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组 练习
    4 斜面的作用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练习
    5 国庆假期
    6 抵抗弯曲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拱形的力量
    7 找拱形 练习 课外延伸
    8 做框架 建高塔 机动
    9 桥的形状和结构 用纸造一座“桥”复习第二单元
    10 期中复习知识回顾 期中检测 机动1课时
    11 电和磁 电磁铁 电磁铁的磁力(一)
    12 电磁铁的磁力(二) 练习 神奇的小电动机
    13 电能和能量 电能从哪里来 能量与太阳
    14 练习 复习第三单元 校园生物大搜索
    15 校园生物分布图 多种多样的植物 练习
    16 种类繁多的动物 相貌各异的我们 练习
    17 原来是相关联的 谁选择了它们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8 复习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测试 概念梳理
    19 复习
    20 期末测试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新课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所学内容《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两大章新课,就将开始进入初中数学总复习,将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教学内容分成代数、几何两大部分,其中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六大版块即:“实数与统计”、“方程与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是学业考试考中的重点内容。
    在《课标》要求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的目标。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探索开放性问题,阅读理解问题,以及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问题。这些新题型在中考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如果想在综合题以及应用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在总复习阶段,必须牢牢抓住基础不放,对一些常见题解题中的通性通法须掌握。
    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2)解题时自己画几何图形不会画或有偏差,从而给解题带来障碍;
    (3)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4)几何依然对部分同学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几何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差。
    二、结合毕业班特点,安排教学与复习
    1.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特别是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其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坦然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能正确对待中考。
    2.做好导优辅差工作。对于优秀生,鼓励他们多钻研提高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抓好基础知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身上。
    3.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做到精讲多练,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
    三.具体采取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5.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四、教学时间安排
    1、完成新课内容
    授课时间:3月1日—4月1日
    2、第一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4月4日—4月29日
    复习宗旨:重双基训练,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使学生掌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熟练解答各类基础题,对每个章节进行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复习内容: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图形的变换、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以配套练习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3、第二阶段复习
    复习时间:5月9日—6月17日
    复习宗旨: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重点进行专题复习及综合题的训练。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必须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以此指导我们的升学复习,抓好
    专题复习研究。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做到举一反三,得心应手。
    复习内容: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 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对这些内容进行专题复习,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应该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该: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3、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教学时应该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大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的之一。为此,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
    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从儿童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儿童是通过活动在其心理结构和周围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构建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8、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努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主要表现在: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3)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这些都可以供学生认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时操作用。
    2.口算练习卡片
    3.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学具。
    4.数的组成练习卡片这是为使学生掌握数的组成的练习材料
    5.计数器这是演示20以内的数和计算用的一种教具。
    6.绒板这是用来演示数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用的教具。
    7.钟面
    8.方木块可以用来数数和演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9.小棒本学期每个学生要准备20根小棒。
    10.数位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用。
    六、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4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随便看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