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4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联系生活实际并经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明白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确定。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空间与图形:
    经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明白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明白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明白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一样的标准分类。
    明白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确定、联想和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经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本事,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本事。经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资料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一样角度、用不一样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经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本事,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经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本事,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我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进取尝试从不一样角度、用不一样方法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进取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资料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进取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忙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资料。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单的路线图,直观认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根据不一样的问题选择不一样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学校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分析及教学提议。
    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素材
    现实的学习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认识和客观事实出发,经过对问题情境的分析、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根据这样的认识,教材异常重视对学习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我熟悉的具体情境来学习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情景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研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习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认识不一样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认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线,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一样动物长跑、跳高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整册教材还充分注意题材资料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注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习资料。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习新的资料。
    2.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应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构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所以,教材注重让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学习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经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经过自我的观察、拨算珠和分析活动,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我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平均分有剩余的情景,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历“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解释”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索、交流、解释中探索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观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一样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线。在认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观察中抽象出“角”,经过自我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大小。在学习统计时,让学
    生按不一样分类标准依次经历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交流等等。
    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供给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作出简单确定,让学生利用周围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平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线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进行简单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
    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安排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安排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单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是大有好处的。
    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习的设计与安排,体现练习的层次性;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发展学生进取日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本事。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学生基本情景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进取思考,进取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到达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必须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异常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资料都比较感兴趣。可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可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景,仅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所以对这些学生,我应当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构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坚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四、主要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此刻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资料,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当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光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本事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本事和解答应用题的本事,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简便,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安排
    1、余数的除法 5课时
    2、认数 8课时
    3、分米和毫米 2课时
    4、加法 7课时
    5、认识方向 3课时
    6、减法12课时
    7、认识角 2课时
    8、乘法 11课时
    9、统计 3课时
    10、期末复习 10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必须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本事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本事;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进取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必须差异。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构成。所以,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本事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本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资料变动情景
    《标准2011》对统计与概率梁宇的知识资料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程,主要体此刻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资料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资料,原先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此刻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此刻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先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资料。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资料
    本册教材资料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各领域资料穿插编排,互相搭配,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本事的培养,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本事。同时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为教学评价供给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明白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包含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包含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明白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经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本事;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构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善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构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供给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供给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本事和创新意识。
    六、课时安排
    (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3
    本学期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同学,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同学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内容有: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
    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
    ⑵万以内数的认识。
    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同学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同学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同学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同学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同学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
    3、充分利用学具,让同学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
    4、联系同学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认识。让同学收集超市的一些宣传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突破本册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一)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
    (二)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同学周围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同学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五、建议
    我建议首先以新的课标为依据,站在为同学终身发展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教会同学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同学如何愉快地度过自己幸福的童年,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各项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各个环节中,创设同学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想无论再难的知识,大家只要有了超前的理念,教学工作都能干的很出色。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基本情景:
    本班级学生共计52人,从上期测评情景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有所提高,可是也存在审题本事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本事较差等不足。
    二、教学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本册教学资料有:解决问题,表内除法,图形与变换,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和总复习。
    三、教学重点:表内除法、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克和千克。
    四、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表内除法、克和千克。
    五、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明白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明白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我有如下打算:
    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趣味、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我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能够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
    解决这个问题时,能够先鼓励学生自我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能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异常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能够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3、 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本事。例
    4、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促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认真学习贯彻学校工作要点,在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继续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加强对新教材、新课程的了解和探索,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们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性,切实做到减负增效,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改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教改就将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必定要更新教学观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才能指导平常的教学工作。
    2、提高课堂质量,争取及格率为百分之百.
    3、针对年级段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变。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以发展为主题,质量为主线,创新为动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两手一起抓。
    2、继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中要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功能。
    努力改进研究活动的形式,注重提高教研实效,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和业务管理水平。力求做到研究专题化、活动制度化、学习理论与开展教学实践相结合。建立正常的以听课、说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常规教研活动。
    4、认真重视抓好教科研。
    本学期要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作深层次地探索与研究。每位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资料的搜集,并进行阅读和理解,交流心得体会,在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和集体交流的基础上,可撰写文章,文章围绕本教研组课题展开体现研究动向。全体教师应树立科研兴教思想、自觉参与教科研实践。可以根据教学中实际情况及教学新动态自拟专题向教研组或教导处申报备案。
    5、坚持我校教研的一贯要求,落实听课、上课、学习心得、教学随感、教学论文的指标。继续发挥教研网络的作用,逐步提高活动档次,增强精品意识。
    6、规范和优化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具体计划如下:
    二月份:
    1、二年级教材分析;
    2、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上学期工作,撰写本学期计划;
    3、学习有关教学理论,促进素质提升;
    4、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三月份:
    1、上教研课(中心小学老师听课);
    2、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
    3、撰写20xx年课题方案;
    4、熟悉教材内容,交流思想,集体备课;
    5、继续素质提升。
    四月份:
    1、组织二年级期中检测;
    2、教案、作业批改自查;
    3、二年级参加期中后教材分析;
    4、二年级数学口算竞赛;
    5、组织教师互相听课。
    五月份:
    1、教师“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2、学学科论文撰写;
    3、素质提升作业交流。
    六月份:
    1、学期考试、考查、教学质量抽测与评价;
    2、教案、作业批改自查;
    3、20xx课题结题;
    4、收交各种资料。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 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学好这部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年共有学生52人,其中劣等生占三分之一。学生在学习了2~6的口诀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简单而又异于让学生接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经历求商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议中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收集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感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法:迁移法,观察讨论、比较分析法。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重、难点
    1、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
    2、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流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兴趣。
    1.对口令。
    二七( ) 六九( )
    ( )八五十六 六八( )
    ( )八三十二 九九( )
    ( )九四十五 ( )七二十一
    2.口算。
    12÷6=()36 ÷6=()
    30 ÷5=()24 ÷6=()
    18 ÷6=()8 ÷2=()
    3 ÷1=()12 ÷4=()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求商的?
    生: 想乘法口诀。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师:看来同学们基本掌握了用“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这些方法来求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知道属于你们的节日吗?
    生:(六月一日儿童节)
    师: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小朋友正在布置他们的教室呢,同学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通过观察,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生: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
    生: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
    生: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板书“平均每行几面?”“平均每组几个?”“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请一人读题,提问:56÷8=?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 )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 )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
    师:我们平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列玩算式要在后面写上什么?(单位)一起说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面)今天我们要探究学习的是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所以它的单位同学们在口头上说出来就可以了。下面的题目也一样,清楚了吗?
    2、(1)师:这56面小旗,要是挂成7行,平均每行几面?
    怎么列式?
    列出算式:56÷7= ,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让学生独立试算。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比较56÷8和 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男生一道,女生一道。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5、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我们把求商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乘法口诀求商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一起读读。
    三、反馈练习 (课件出示)
    1、选择题:用“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求商的算式是:
    A、7+9 B、7×9 C、36÷9 D、63÷7
    2、请大家完成书上49页做一做的习题。
    (学生汇报)
    师:通过这一组习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乘法算式里的积,在除法里做被除数。
    生:乘法算式里的因数在除法里做除数和商。
    生:这3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乘法和除法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继续学习。
    3、巩固练习
    (1) 练习:小猴摘桃子(课件9)
    师:其实,儿童节不仅是我们小朋友们喜爱的节日,就连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也喜欢出来看热闹。这几只可爱的猴宝宝想在“六一儿童节”上给同学们送上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当他们来到桃树下面正准备上梯子的时候,才发现梯子上早已站好了除法算式,要算对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子怎么也算不出来,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帮小猴子?
    (2)练习:小猪吹泡泡
    出示课件10:小猪吹泡泡的情境
    师:小猴的问题解决了,小猪被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它特别吹了一些泡泡来送给大家,如果你们把提算对了泡泡会飞的又高又远。
    (3)小鸟回家(课件11)
    师:哎呀,时间不早了,小鸟排练完“六一”的节目它们想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小鸟送回家吧。
    四、交流
    过度:刚才同学们帮森林里的小动物解决了那么多的难题,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挑战吗?
    1、出示课件:根据口诀改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六八四十八 七九六十三
    2、讨论:观察每组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出示课件:做一根跳绳要3米,老师这有27米绳,可以做几个跳绳?做一根跳绳剪一次,共需要剪几次?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总结了求商的方法,进一步熟练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相信今天的学习会为以后的除法奠定更好的基础。
    六、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七(八)五十六
    49÷7=7 27÷9=3
    口诀:(七)七四十九 (三)九二十七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一班,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四、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适应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特点,教与学,因材施教。
    二、 教学资料
    1、数据收集整理 6、有余数的除法
    2、表内除法(一) 7、万以内数的认识
    3、图形的运动(一) 8、克和千克
    4、表内除法(二) 9、数学广角
    5、混合运算 10、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能用乘法口诀求商。能认读万以内的数,正确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在图形中找规律。
    四、方法措施
    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经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本事。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
    教材分析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明白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明白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
    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资料为学生供给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构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本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本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能够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我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本事,又能够培养学生理解,迁移本事,还能够省时。
    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本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培养学生的观察、确定及动手操作本事;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本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本事;提高学生的计算本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本事;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本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本事。
    学生情景分析
    本班一共有22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育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然后在城关一小和二小读完一年级后转来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们班入学时学生年龄改小到六岁,我班升二年级时一个差生都没留级,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环境比较差,种种原因,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仅有向困难挑战,努力工作吧。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资料 课时 备注
    第一周 3、3---3、7 一、数据收集整理 (3) 3
    第二周 3、10---3、14 二、表内除法(一)(14)
    1、除法的初步认识 4
    第三周 3、17---3、21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
    第四周 3、24---3、28 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 4
    第五周 3、31--4、4 单元测试
    3、图形的运动(6)
    第六周 4、7--4、11 三、图形的运动
    清明休一天
    第七周 4、14---4、18 三、图形的运动
    表内除法(二)(10) 4
    第八周 4、21---4、25 四、表内除法(二) 4
    第九周 4、28--4、30 四、表内除法(二)
    4、混合运算(5) 4
    第十一周 5、5---5、9
    5、混合运算
    劳动节放假三天
    第十儿周 5、12--5、16 六、有余数的除法(6)
    第十三周 5、19---5、23 六、有余数的除法
    6、万以内的认识(10)
    第十四周 5、26---5、30 七、万以内的认识 4
    第十五周 6、2---6、6 七、万以内的认识 3 端午节休一天
    第十六周 6、9---6、13 七、万以内的认识
    7、克和千克(2) 4
    第十七周 6、16---6、20 九、数学广角——推理(3) 4
    第十八周 6、23---6、27 十、总复习 (4) 4
    第十九周 6、30---7、4 期末考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基础探究——万以内的数位及数位上数字的意义、读数和写数
    模块二:深化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估计策略及万以内的口算
    模块三:应用探究——万以内数的认识整理,提升应用
    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能说出各数位名称、顺序,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万以内的数。
    2、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能用词语和符号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
    3、初步认识近似数,能结合实际,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
    4、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流程
    模块一 基础探究
    探究活动:奇妙的计数器
    一、千、万的认识
    1、探究一千是多少?
    (1)一千是多少?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
    (2)学生尝试用计数器,拨出不同表示一千的方法。
    (3)交流总结
    10个一百是一千、100个十是一千、1000个一是一千。
    2、探究一万是多少?
    (1)一万是多少?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
    (2)学生尝试用计数器,拨出不同表示一万的方法。
    (3)交流总结
    10个一千是一万、100个一百是一万、1000个十是一万、10000个一是一万。
    3、拨珠游戏
    同桌再次用计数器播出不同的一千、一万,并相互描述一千、一万是多少。
    设计说明:借助学生爱玩的计数器拨出一千、一万有利于学生建立千、万所表示的意义,由充分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让其自我推理得出一千、一万所表示的丰富意义,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数位与计数单位
    1、辨析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数位
    (1)举例形象地让学生理解“数位”是什么,借助实物、计数器建立充分的表象。
    (2)掌握它们之间的顺序。
    2、辨析个、十、百、千、万计数单位
    (1)借助实物、计数器能知道“计数单位”是什么,建立充分表象认识。
    3、描述大数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
    (1)结合实例,尝试说出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借助计数器,组内练习相互说出各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三、写数
    1、尝试写数
    教师用计数器拨出一数,学生自己尝试写数。
    2、合作交流
    (1)同桌二人借助计数器,一生拨数,另一生写数,相互拨数、写数。
    (2)小组内交流写数时遇到的问题。
    3、总结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写数的方法,同桌再次交流如何正确地写数,尤其是0的写法。
    四、读数
    1、尝试读数
    教师用计数器拨出一数,学生自己尝试读数。
    2、合作交流
    (1)同桌二人借助计数器,一生拨数,另一生读数,相互拨数、读数。
    (2)小组内解决读数中遇到的问题。
    3、总结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读数的方法,同桌或小组充分交流如何正确地读数,关键0的读法。
    五、古老的算盘
    教师通过算盘实物让学生了解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让学生尝试借助算盘来拨数并且进行读数、写数练习。
    设计说明:以上环节的设置,都要重视学生的充分形象感知和学生的自我探究:怎样写数、读数;0的写法和读法等都要重视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体验。借助算盘表示多位数,并且能够描述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这也是进一步让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进一步的感知了解。
    模块二 深化探究
    探究活动一: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一、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拨珠练习
    同桌两人在计数器上各自拨出一个万以内的数,之后进行大小比较:
    (1)位数不同样多数的大小比较
    (2)位数同样多数的大小比较
    教师对在拨珠练习中所出现的上面两种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相应的比较方法。
    2、自主比较
    小组内拨珠比较大小
    设计说明:组织拨珠练习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各自所拨的数进行比较时要关注分类和总结,还要关注到学生能用符号和语言描述所拨数的大小关系。
    二、万以内数的近似数
    1、自学质疑
    (1)自学接近整百数、整千数的近似数。
    (2)教师设计相应的指导方案,点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组内讨论
    怎样写出一个多位数(接近整百、整千)的近似数。
    3、交流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学具进一步演示一个多位数(接近整百、整千)的近似数的正确写法。
    设计说明:探究多位数(接近整百、整千)的近似数建立在学生对整百、整千的认识的基础上借助学具,通过实践反复操作练习建立起的估计意识,为后续加减法的估算、乘除法的估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做好铺垫。
    探究活动二:估计的策略
    一、尝试估计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学生提出问题。
    2、尝试估计
    学生自主估计,初步发展自我估计意识。
    二、交流展示
    1、组内交流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计的情况,说一说估计的方法。
    2、全班汇报
    全班交流汇报,倾听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和过程。
    三、总结方法,提炼估计策略
    师生共同总结估计的策略方法:切块、分组等等。
    设计说明:估计的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自我估计的意识,能够用较为合理的方式方法应给予肯定。估计意识的培养一定要结合现实生活具体情境才可使估计意识的培养有意义。
    探究活动三: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学生提出问题。
    二、自主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自主完成解答。
    三、汇报交流口算方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口算的方法,再在全班内进行汇报总结。
    设计说明: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可以借鉴于学具完成,通过直观操作让学生对计数单位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运用。再有直观操作转化到抽象的口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1
    A、 学生情景及教材分析
    学生情景分析:我们班有学生45人。从学生口算来看,学生差异较大,有些孩子口算很好,有些孩子口算很差,虽然我平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口算本事的培养,但由于智力问题,孩子还是跟不上。 笔算,孩子都已经掌握了笔算方法,但没有养成笔算习惯,在遇到数很大计算是老爱口算,容易出错。 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并能正确解答,而有些孩子读题本事较差 不理解题意而乱写。孩子们综合本事较差,小括号应用不熟练。 学生对平移距离不太理解,画图本事较差。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这部分资料的学习也有漏洞。
    教材编写特点:
    (一) 关于除法和混合运算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
    2、经过操作活动,认识有余数除法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体会混合运算要遵循必须的顺序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关于生活中的大数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
    2、经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3、经过“拨一拨”活动,把数数、读数、写数结合起来
    4、安排必须数量的估一估活动。
    (三)关于万以内加减法
    1、分为两个单元
    “加与减(一)”是基本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与减(二)”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分散安排的目的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习资料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另外,基本计算本事的构成,需要一个过程,分散安排,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有利于使所有学生都能到达计算的基本要求。
    2、删繁就简,突出基本算理
    3、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经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构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经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经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我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经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进取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1、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构成习惯。
    3、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经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经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我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6、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此刻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资料,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当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趣味、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趣味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我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趣味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资料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优生的提拔工作。
    培优计划: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不断提高做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辅导对象:赵蕾、刘皓轩、陈哲、赵真
    辅导措施:1、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失地注意对优生的培养。
    3、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4、让优生讲述自我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
    期望效果:
    辅困计划: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资料让他们掌握,可先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
    辅导对象:郭昊辰、王一初、江奕妙、来馨彤
    辅导措施: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光
    2、采用一优生带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学困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学困生。
    5、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6、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提高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
    7、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学困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期望效果:
    B、教学进度安排
    (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2
    一、 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资料: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认识方向、测定方向 4、认识万以内的数 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 7、角的初步认识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了解你的好朋友 9、期末复习。
    二、班级情景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进取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简便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可是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经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本事、动手操作的本事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明白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光的单位:时、分、秒,明白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光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经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明白千以内的数位顺序,明白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经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明白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有顶点和边,明白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一样的标准分类。明白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确定、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进取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忙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经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我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我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光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本事,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六、课时安排 共计62课时, 各单元课时安排如下:
    1、余数的除法------------- ———-5课时
    2、时、分、秒------------------ --8课时
    3、认识方向-------------———— -2课时
    4、测定方向-----------------——1课时
    5、认识万以内的数--------------- -7课时
    6、分米和毫米--------------- ——-3课时
    7、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2课时
    8、角的初步认识----------------- -2课时
    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11课时
    10、了解你的好朋友------------------- 1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3
    一、同学掌握知识情况:
    本班有同学36人,一年多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同学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排列问题、表内乘法和除法(二)、观察物体、统计、认识1000以内的数、方向和路线、千克和克、四边形、加减法。
    三、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排列问题
    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同学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同学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同学初步的数学意识。
    第二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经历归纳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与同伴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形状。
    2.在观察、辨认等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立体和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同学初步的空间观察。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的奇妙,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单元 统计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能根据数据完成简单统计图。
    2.能对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在调查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同学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五单元 认识1000以内的数
    1.能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0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知道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图形表示1000以内的数。能用10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3.在估计、按规律数数、写数和掷点写数等数学活动中,感受1000以内数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鼓励同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可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六单元 方向与路线
    1.经历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根据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会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行走的路线。
    2.在辨认方向和路线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感受方向与路线跟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
    第七单元 千克和克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八单元 四边形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平行四边形。
    3.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第九单元 10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1.掌握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使同学经历尝试、探索个性化算法的过程。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表达计算的思考过程。
    3.激发同学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3.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
    4.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
    5.要充分认识评价的重要意义;
    6.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
    2.关注解决问题策略,区别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
    3.要通过观察、想像、拼图等多种方式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防止空对空教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4
    一、班内情况分析
    班内共有28人,基础比较扎实,课后能认真完成作业,但自觉性不高,在计算方面准确率有待提高,在实践操作方面有欠缺。本学期在坚持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对知识的灵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培优辅差方面下功夫。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位置、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加与减、认识图形、时分秒、数学好玩、调查与记录。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时分秒。
    四、教学难点:加与减、时分秒。
    五、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3.《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三)统计
    《调查与记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统计,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六、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与语文教师做好时间上的协调,平时多在一起交流、分析学生情况。特别是偏科生,多想办法,尽量的做到优的更优,差的努力补上去。
    七、教学课时
    1.除法----------------------------------------------------------6课时
    2.方向与位置---------------------------------------------------4课时
    3.生活中的大数----------------------------------------------8课时
    4.测量---------------------------------------------------------5课时
    5.加与减(一)------------------------------------------------16课时
    6.认识图形-----------------------------------------------------7课时
    7.时分秒--------------------------------------------------------8课时
    8.调查与记录----------------------------------------------------5课时
    总复习------------------------------------------------------------5课时
    八、教学进度安排
    
随便看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8 1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