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范文
     【精】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在本学期,担任七年级4个班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特点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六、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求,贯彻学校“自成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北师大版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五、主要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7、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进度
    新教材历史第二册总共有25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的工作精神,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任务及要求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方面:初一学生活跃开朗热情,上课积极发言。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技能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惰性较强,所以历史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2。个别差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回答问题天马行空。
    3。疑难困惑:老师的最大难题是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行为的管理和规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的最大难题是知识点庞杂,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分析。
    四、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
    五、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七、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新学期教学计划为指导,全面落实推进课程改革,逐步形成先进的综合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唯物主义历史观。
    三、具体思路
    1、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复习阶段,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指点迷津,注意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1、任务: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2、要求:历史教学,即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又要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
    计划人:
    20xx年秋基本情况分析:
    该年级共有学生270人, 通过上学期的教学,该年级学生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自觉学习习惯很差,非常贪耍,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比较淡薄,总成绩15名,大多数都是低等生,反映慢,做事情拖拉,凡事都要老师亲历亲为,否则,就打很多折扣.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暂时记忆好,但是记着后面的就忘记了前面的,由于上期时间安排不恰当,再加复习程序欠妥,只简简单单拉完一遍就考试了,学生所记的知识比较零乱,没有完全系统化,条理化,,在运用的时候难免提取不出来,本期我决定从现在抓起,每教完一课就布置好巩固提纲,督促检查学生按时保质量完成,抓好抓准考点,突破难点。
    20xx年春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叙述我国古代时期的历史,有22课,每课内容除基本要求外,其它各部分,包括导入框、楷体字,动脑筋、文献资料、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和活动课组成。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6课是重点,考点多,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老师要加强题型练习,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让人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革命斗争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在同学们心中产生昨天与今天沟通的共鸣,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通过观看不同家庭生活的变化,看到祖国的强盛与发展、文明与进步。根据课程安排了四次活动,以便学生提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任务与目标:
    针对学校安排的每周3个课时,按一课一教时,中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计划,争取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让学生切实把握知识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灵活运用的能力,充分展现洋思教学在文字科目上的优势,尽量让学生先学后教,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才教,实行生生监督,周周搞清,长期如一,不到目地决不放弃,让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争取在12周教完新课,五周复习课总复习题型一套,近年来的考试题型一套,让学生从实际练习中把握答题方法和技巧。力争本学年考试上升5个名次。
    教学方法与措施:
    1真搞好课前预习,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时做的笔记。
    2、上课时充分利用洋思教学的先学后教,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才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像剥竹笋一样层层解剖,实行兵教兵,步步落实,不打折扣。
    3、开学初拟订好巩固复习计划,让学生觉得每周学有所获,有章可循,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坚持不懈,始终如一。
    4、教师多用爱心、细心、耐心、诚心去关心每一个孩子,多亲近学生,让学生亲近你,喜欢你的课,以便增强学习兴趣。
    5、认真分析本教材纵横关系,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常考点和易考点,弄清易混点。
    6、分析近两年来的考题类型,加强类型题练习,攻破难关
    教学进度安排:
    按每周3课时计算,共20周,60节课,具体情况如下:
    周次 教学内容
    1—2 1—3 课
    3—4 4—7 课
    5 8课 复习一单元
    6—7 考 试 小结
    8—9 9—12 课
    10—12 复习,半期考试
    13—14 13—17 课
    15—16 18—22课
    17—20 单元复习 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这一单元中,像“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两课对应“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台和抗击沙俄》来“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六环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任初一(1)班历史科教学,经过调查和观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两班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但也存在少数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态度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注意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四、教学进度安排
    这个学期一共21周,第十一周进行期中考试,第二十一周进行期末考试。
    五、教学目标及要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冲之和《九章算术》。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
    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六、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1、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把历史科的地位提升到主科地位。
    2、抓好课堂纪律,充分利用“40分钟”。
    3、多讲述名人历史故事,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或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增长见识,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5、多组织一些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6、每节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巩固知识,大约80多次。
    7、做好“培优扶困”工作,提高两率临界生的成绩。
    七、具体措施: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3、备课组内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
    4、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学习活动,互相听课探索教学模式,共同提高。
    八、拟定本学期教学设想:
    培扶措施:
    1、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发挥优生优势,让他们各带一个“学困生”,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介绍方法给他们的,让他们的懂得怎样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扶工作。
    3、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带动“学困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对于他们主要是多引导,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4、对“学困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共同解决学习困难。
    5、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课课过关,各单元过关。
    6、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有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九、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周次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周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元谋人2、北京人3、山顶洞人)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部落(1、半坡聚落2、河姆渡聚落3、大汶口聚落)
    第2周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炎帝与黄帝2、尧舜“禅让”3、大禹治水)
    第四课破解彩陶之谜??学习与探究之一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3周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替(1、“家天下”的夏朝2、商汤灭夏3、武王讨伐)
    第六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1、西周的分封制2、贵族、平民与奴隶3、军队,刑法与礼仪)
    第4周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1、齐桓公称霸2、问鼎中原3、合纵连横)
    第5周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1、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2、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3、商鞅变法秦崛起)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1、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2、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第6周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1、孔子2、百家争鸣)
    第7周第十一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1、造福千秋的都江堰2、神奇的编钟)
    第十二课了解身边的“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二
    第8周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1、秦王扫六合2、陈胜吴广起义3、楚汉战争)
    第9周第十四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1、废分封,立郡县2、车同轨,书同文3、焚书坑儒)
    第10周期中考试复习
    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周第十五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削弱封国势力3、强化监察制度)
    第13周第十六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1、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2、张骞通西域3、丝绸之路)
    第14周第十七课先进的科学技术(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2、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3、《九章算术》)
    第15周第十八课昌盛的文化(1、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2、司马迁与《史记》3、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第十九课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
    第16周第二十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曹操统一北方2、三国鼎立3、官渡之战)
    第17周第二十一课南方经济的发展(1、人口南迁2、淝水之战3、江南经济的发展)
    第18周第二十二课北方民族的汇聚(1、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第二十三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1、祖冲之和圆周率2、贾思勰和《齐民要术》3、郦道元和《水经注》)
    第19周第二十四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1、“书圣”王羲之2、顾恺之和绘画3、石窟艺术)
    第20周期末考试复习
    第21周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8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七年级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岳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4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2
    2第3课神奇的远古传说
    第4课夏传子家天下2
    3第5课公元纪年法
    第6课西周的分封2
    4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2
    5第9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10课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2
    6第11课百家争鸣
    第12课历史人物仿制活动2
    7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2
    8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2
    9复习1——8课2
    10复习9——16课2
    11半期考试及评卷2
    12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皇汉武
    第18课秦汉科技2
    13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文艺
    第20课三国鼎立2
    14第21课三国历史故事会
    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2
    15第23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4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2
    16复习17——24课2
    17复习测试一及评讲2
    18复习测试二及评讲2
    19期终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习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六、改进措施
    1、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
    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七、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远教和网络资源。
    八、教学进度
    初一历史华东版第一册总共有24课,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2周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3周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4周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4周
    复习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本期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同时要把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任教的学生上课时的情况有所不同:女同学比较听话,上课时的整体纪律较好,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且有个别学生上课睡觉。从总体上观察,大部分学生的情绪比较稳定,对这门课程较感兴趣,特别是将有关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的时候,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情绪不太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看一时的心情或喜好来决定是不是认真听课,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差异较大,还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性较差。通过上个学期的观察,学生对于“堂堂清”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应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初一历史第二册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二册的内容是从我国隋唐时期至明末清初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仍采用“平时分积分制度”,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详细的积分制度。从课堂上答题、作业完成情况和上课纪律几个方面来实行积分奖惩。首先,课堂上的提问分为“复习提问”和“新课提问”,在“复习提问”这个环节采取答错扣分,自愿回答多加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而在“新课提问”这一环节中,为了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敢于踊跃回答问题,答错不扣分,对于回答有创新意识的多加分等。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提问有难有易,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尽量要求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回答,增加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于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其次作业完成情况和上课纪律的积分主要是为了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于作业完成情况的扣分主要是为了督促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对于上课违纪情况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的扣分,对于表现有明显进步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每个月公布一次积分,使学生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总结。
    本学期争取平均分达到及格水平。
    五、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二册总共有22课,从隋唐时期讲到明末清初的文化教育,大部分课的内容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分为二课时来上。教材主要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以历史发展的线索、重大事件和人物、经济、文化的重要史实为重点。本学期共二十一周,第十周进行期中考试,第十九与二十周复习和考试,第二十一周进行期末试卷评卷、统计、分析,除去考试周与放假周,一共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其中新授课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六个课时。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2
    一、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他们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大多数同学对历史比较有兴趣,课堂纪律较好。但是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难度,综合归纳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时间为顺序,从人类的起源讲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措施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提倡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会将这些理念贯彻到历史课堂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起始,以精彩的导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铺垫,使学生在兴趣和好奇的`驱使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中,重点、难点部分将主要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来解决,而不再仅仅由教师讲述。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堂上,在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历史课来说,教师的讲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要尽量做到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习、思考和展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课时分配
    第一周:历史导言课
    第二周: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三周:华夏之祖;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四周:灿烂的青铜文明;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五周:国庆假期
    第六周:大变革的时代;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七周: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单元回顾
    第八周: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
    第九周:大一统的汉朝;复习
    第十周: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情况总结;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十二周: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十三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
    第十四周: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单元回顾
    第十五周:三国鼎立;三国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十六周:北方民族大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十七周: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单元回顾
    第十八周:复习
    第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复习,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3
    一、工作目标
    本学期,学校依据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最新一年工作思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德育首要地位,奠基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开创我县基础教育新局面”为工作重点和目标,作为一线教学的实践者,我将深入学习课堂常规,并将其转化成课堂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七年级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课题《七年级历史学科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的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继续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2、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学有所得。关注智优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历史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对新课程具有新鲜感,对本学科知识感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然而,由于教材呈现方式的更新和教材体系的重组,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远远不够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七年级学生学习的习惯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七年级学生数较少,男女比例均衡,便于教师教学环节的`操控和管理。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1、备课
    在我校活页教案书写日渐成熟,结合我的课题,对实验教案进行改动,本学期继续撰写课题实验教案。并严格遵守教学常规的规定,认真备课,保证教案的数量和质量。
    严格按照学校教学计划要求备课:
    ①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都有书面的教案。
    ②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利用学案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③每节课认真确立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④每单元写教学反思、及时写实验后记。每5课时一个实验后记
    2、上课
    高质高效的上课,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删除教学中的无效环节。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3、训练、批改和讲评
    训练:经过协商,由历史课代表布置每节课的作业,老师监督,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批改: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训练,及时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后的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讲评:形成讲评课的一般模式,重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学困生的辅导
    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困生学得轻松。鼓励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可以学好的信心。在教学设计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复习时及时敦促学困生做好学习准备,准备教材,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训练时,注意分层次和梯度。批改时,一定做到面批,并监督其及时改正。讲评时,多让学困生来回答问题,并及时表扬。
    5、根据学校具体要求,本学期重点抓好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工作。
    (1)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2)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制定历史课堂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在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做好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期末进行汇总、评比。
    (3)指导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利用课前复习提问的环节,督促学生认真复习。对于提问情况,教师及时记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由历史课代表设计布置,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代表对学生作业的完成与上交情况及时进行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期末汇总、评比。
    五、教学进度安排:
    六、个人提高计划
    1、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将课题研究活动继续深入。认真撰写实验教案。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时些随笔、心得(或者是案例手记,每学期各一篇)、反思(每5课时一个实验后记)。做到及时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上交有质量的论文。
    2、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进修活动,并做好反思。
    3、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争取出一节县级观摩课。
    4、本学期岗位练功选择了简笔画和计算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尤其是幻灯片的制作,为自己的教学活动增添色彩。
    5、认真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帮助两位青年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坚持做到向他人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听课、评课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听课达到15节。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4
    一、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他们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大多数同学对历史比较有兴趣,课堂纪律较好。但是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难度,综合归纳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时间为顺序,从人类的起源讲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措施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提倡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会将这些理念贯彻到历史课堂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起始,以精彩的导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铺垫,使学生在兴趣和好奇的驱使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中,重点、难点部分将主要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来解决,而不再仅仅由教师讲述。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堂上,在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历史课来说,教师的讲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要尽量做到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习、思考和展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课时分配
    第一周:历史导言课
    第二周: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三周:华夏之祖;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四周:灿烂的青铜文明;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五周:国庆假期
    第六周: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单元回顾
    第七周: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
    第八周:大一统的汉朝;复习
    第九周: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周:期中考试情况总结;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十一周: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十二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
    第十三周: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单元回顾
    第十四周:三国鼎立;三国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十五周: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单元回顾
    第十六周:复习
    第十七周:复习
    第十八周:复习,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4、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总之,本人讲尽己所能,认真上好每节历史课的。
    
随便看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