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4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1
    第一部分:学情判断(个体分析、整体判断、家庭背景、可用资源等)
    本学期二年级三班、四班、国际班三个班共有学生79人,三个班从整体上上看,数学的平均成绩相当。新生当中,从入学测试来看,大部分学生成绩尚可,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从家庭背景和可用资源看,学生家庭环境和家庭条件较好,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白领阶层居多,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这些学生的家长,有85%的文化层次比较高,他们非常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有的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督促和辅导,有的则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辅导,所以必须加强家校联系,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所用,利用整体教育优势实施完整性教育。
    第二部分:工作要点(总体目标、阶段目标、相关措施等)
    工作目标具体措施
    1、总体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情趣中学会数学,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同学们都能主动参与到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们热爱数学,并使之得到最大潜力的发展。
    2、采取丰富多彩、有情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生活,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3、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3.多方面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鼓励个性发挥、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潜力的发展。
    阶段目标
    1、《认识除法》让学生有层次的认识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使学生获得平均分的直接经验和认识。
    2、《口诀求商》是使学生运用6以内的乘法口诀求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3、《认图形》是通过看、数等活动来认识四边形,类推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4、《加和减》是让学生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帮助学生经历算法发展过程,理解笔算方法。
    5、《位置和方向》使学生能描述物体的所在位置,认识东南西北。
    6、《量长度》让学生认识线段、认识厘米、米,并能以厘米、米为单位量长度。
    7、《乘和除》(一)(二)两个单元是让学生能熟记7、8、9的乘法口诀,并能用相应的口诀求商,并能解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8、《时、分、秒》是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能认出钟面上的几时几分,并认识时间单位“秒”。
    9、《观察物体》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能观察出物体某一面的形状。
    10、《统计和可能性》是通过收集数据,让学生能用方块统计图表达数据,并认识时间发生的可能性。
    1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认识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了解“每几个一份地分”的具体过程,感受平均分可以用除法。
    12、让学生在联系具体情境、运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
    13、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1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5、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平均分”的实际生活问题。
    16、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17、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18、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19、使学生能用加法(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20、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21、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23、在情境中,使学生具有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2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25、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激发自主探究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呢感有序思维、敢于创新与合作交往的能力。
    26、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三部分:工作进度(教学进度、班级工作进度或部门工作进度等)
    周次起至日期工作要点责任人实际执行情况
    18/29—9/4《分一分》
    29/5—9/10《认识除法》、练习一、单元复习
    39/13/—9/17《口诀求商》、《练习二》
    49/20—9/24《认图形》、《有趣的七巧板》
    59/27—9/30《加和减》(包括进位和不进位加,退位和不退位减)
    610/1—10/7国庆放假
    710/8—10/15《加和减》(包括进位和不进位加,退位和不退位减)
    810/18—10/22《单元复习》、《位置和方向》
    910/25—10/29《量长度》、《量一量》
    1011/1—11/5《乘和除》(一)、《练习七》、
    111/8—11/12《乘和除》(一)、《练习八》、
    1211/15—11/19《单元复习》、《时、分、秒》
    1311/22—11/26《乘和除》(二)、《练习九》
    1411/29—12/3《算“24点”》、《观察物体》
    1512/6—12/10《统计与可能性》、《田园风光》
    1612/13—12/17《期末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学期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计划拟订如下。
    本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内容及编写特点。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
    (二),整理和复习。与原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相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将“百分数
    (二)”移至第十一册。在原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将“百分数”的内容分成两部分,分别安排在第
    十
    一、十二册,此次修订后,由于内容的调整,课时也相应变动,故将本册中的“百分数
    (二)”移至第十一册,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的衔接来看,都是非常合适的。
    2.“整理和复习”部分的调整。本单元主要的变化是根据前面各册教材的内容调整,对有关的习题进行相应的变动,如将“成数、折扣”的有关内容和习题删去,将涉及到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的有关习题进行改编,等等。
    3.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1)美丽的校园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测量、平面图形、比例尺等知识,绘制校园的平面图。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测量、收集数据、确定位置、确定比例尺、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将来进行简单的课题研究和数学建模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节约用水 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方案设计、收集数据、计算等手段,从量化的角度来说明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整个活动包括以下两部分:一是自行设计方案,用实验的方法求出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二是通过调查、计算,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可以供一个家庭用多久,一个学校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等等。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此外,借助这类跨学科的题材,可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此外,在以上四册教材的修订过程中,有一些措施是共同的,例如,对有些陈旧的题材进行改造,使之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某些过时的数据进行更新;重新绘制每一册的插图,使之更加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等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 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认识线段比例尺;并掌握用线段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能进行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的互相改写。
    4、 使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5、 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体各部分名称,掌握图柱体的特征。
    6、 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7、 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
    8、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9、 使学生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0、 使学生学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制表步骤。
    1
    1、 使学生能看懂统计表和指出这个表所说明的问僵,掌握制作带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1
    2、 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1
    3、 学会看条形统计图。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年的教改科研工作,切实做到“科研兴校、科研兴课、科研促师”,让教改科研为我校争创全国名校增光添彩。特制订本学期教改科研工作补充计划。
    一、主要工作:
    1、进一步落实理论学习,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本学期里,我们重点将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理论学习,主要学习“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和“新课程与评价改革”,以新课程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真正让老师们走向新课程、走进新角色、走向新成功;促使老师们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在原有经验得以升华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对自己的新的教学身份进行确认。让每一个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老师都成长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以及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者。
    2、切实抓好几项重点实验课题的研究工作: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工作
    作为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学校,我们目前的研究任务就是要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学科教材进行验证性实验,各实验教师的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科研究的侧重,要注意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年级组内和教研组内的教师相互合作,协同研究,及时交流与分享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感想与体会。
    (2)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研究工作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特色是学校的灵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越来越成为校际间竞争的新焦点,也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新契机。
    本学期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继续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分年级或小组开展,主题就是“知礼、守纪”。让朝阳学生从“坐、立、行、着装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每一位朝阳学生都具有初步的现代文明人的风范。
    (3)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格的培养实验研究工作
    本学期继续抓好艺术教育的研究,以新课程的精神指导艺术课题的研究工作,以教师协同教学为研究的侧重点,切实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与创新人格结合进来,力争取得理想的研究效果。
    (4)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工作
    本学期学校计划完成校园网的基本建设,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物质保障。本期将重点开展《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及《基于网络的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5)健康促进学校课题研究工作
    本学期将根据“健康促进学校”课题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完成课题计划的研究任务。
    (6)其它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保障重点实验课题的有效开展的基础上,我校的其它课题及常规的科研工作也要正常的开展。特别是教师的个人课题,希望每一位老师高度的重视自己的研究工作,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注意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力争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效果,争创自己的科研品牌。
    二、工作措施:
    为了保证以上科研工作的正常有序高效的开展,本学期,学校将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工作。各实验年级、各实验学科要以新课程的精神为指导,结合学科实际,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研究。各教研组要将课程改革研究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语文、数学学科要以研究教法和学法的变革为重点;艺术学科以研究老师的协同教学为重点;科学以研究开放的课堂为重点;综合实践以研究教学资料的有效整合为重点;体育学科结合“终身体育”和“健康学校”开展研究。
    2、配合“博学工程”、“名师工程”以及“特色课堂教学研究”的开展,学校将组织老师们较系统的.学习一些新课程改革方面(重点是新课程与老师角色转变和新课程与评价改革)的相关理论。教科室将每月为老师们提供学习资料。内容包括:新课程与教师成长、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教师的一种新型角色--促进者、研究型课程评价的特点及方法等
    2、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本学期学校组建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致力于校本课程开发资料的搜集、整理、整合,以及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的设计、实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切实地将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验搞出成效,搞出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员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加强课题研究的常规管理,重点课题要不定期的开展研讨活动,聘请专家到校作相应指导,保证课题的开展;教师个人课题要加强过程性的检查评价,把过程性资料作为科研课题成果评审的一个重要方面。
    4、进一步明确各重点实验课题的主要参研人员职责,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力量,保障相关课题的顺利开展。每一位参与重点课题研究的主开人员要不定期的向课题组提交研究进度和过程性资料,并根据课题的目标进行分析整理。
    5、本期将继续修订《朝阳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度里面关于课题主研人员的条款。
    6、为了让更多老师的教育科研成果能够发挥应有的功效,本期学校将利用多种渠道帮助老师们发表、交流科研成果。请各位老师认真开展各项实验研究,及时提交实验研究的相关成果。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因此,趣味数学,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
    二、教学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三、教学措施
    1、结合教材,精选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方程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2、教学内容的选编体现教与学的辨证统一。教学内容呈现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符合儿童认知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使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儿童思维发展能力相一致。
    3、教学内容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赋予启发性,趣味性和全面性,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每次数学思维训练课都有中心,有讨论有交流有准备。有阶段性总结和反思。
    四、教学内容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
    一2.21—22用字母表示数
    二2.25—3.1加法的`简便计算
    三3.4—8乘法运算定律
    四3.11—3.15乘法分配律
    五3.18—22角的认识妇女节
    六3.25—29数字游戏植树节
    七4.1—4角的度量
    八4.8—12三角形的特征
    九4.15—17三角形内角和
    十4.18—19小数的意义
    十一4.22—24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性质
    十二4.25—26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
    十三4.29—5.5小数的改写劳动节
    十四5.6—8小数的近似数
    十五5.9—16综合应用:饮食与健康
    十六5.17—24观察物体
    十七5.27—6.1小数加减法儿童节
    十八6.4—8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十九6.11—15统计
    二十·二十一6.18—29期末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又能填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三、活动内容
    各个不同兴趣小组中在以数学为中心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强化对各个兴趣小组课题的侧重点和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选用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题材,例如最新科研成果、科学奥妙、趣味游戏、生活指南等,还可以增加一些奥数和趣味数学的内容。传授讲究趣味性、知识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相结合。
    四、活动要点
    认真组建数学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数学世界。
    1、开学初组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制定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详尽的兴趣小组活动方案,体现小组的特色。
    2、兴趣小组活动定课程,为开展广泛的数学活动提供切实素材。把学生的数学活动落实到实处,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每周的'活动有教师专门指导。力求做到周周有内容,有目标。
    3、开展读报和阅读数学书籍活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享受读报的快乐。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自行购买数学书籍,课外阅读的书籍还可以向学校图书馆借阅。教师在学生开展阅读前都收集了一些书籍中的背景资料给学生。教材中的“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等内容教师都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上组织学生阅读并指导,适当的介绍拓展些的知识,鼓励学生自行阅读、独立思考等。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提供动力支撑。
    五、活动形式
    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自学为辅;讲解,自主学习和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六、具体措施
    1、处理好课内和课外、基础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2、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兴趣培养课,注重知识的现实性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不能强制要求训练和辅导。
    4、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的先后顺序。
    5、贯彻集体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6、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切实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7、通过兴趣班的活动,切实调动学生与数学的感情,对今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有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校本教研为基础,以市第五届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为契机,以学科基地为阵地,以网络教研为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科品位,全面提高学科质量。
    二、工作要点
    1、扎实开展校本教研。通过“骨干引路”、“自我反思”、“同伴协助”、“联片互动”、“专业扶持”等形式,在全体小学数学教师中广泛、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研究,促进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2、认真抓好教学视导。对全市小学的进行认真视导,通过听课、评课、讲座、问卷、教学常规检查、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等形式,总结教学经验,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推动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学科教研基地。充分利用学科教研基地,广泛、深入开展数学新课程领域的相关问题研究和探讨,推动全市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工作。本学年研究重点为:如何推进网上学习和网络教研。
    4、切实改革考试评价。要指导学校建立新的评价考试制度,大力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使之符合新课程的新要求。要通过考试,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与不足,判断学生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5、加强农村课改指导。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研究在乡村教师、教学设施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推进乡村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6、着力网研骨干培训。在培训对象上,要加强对各校网研骨干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结合教学改革的需要组织培训;在培训的方式上,要多采用参与式、互动式等方式。要切实通过培训,提高网研兴趣和能力。
    7、认真组织学科带头人评比活动。要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和教科院要求,做好市第五届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工作。
    8、抓好学科专业委员会建设。本学年,要召开学科专业委员会年会,并组织学科专业委员会开展主题研究论坛,深入研究教学改革的难点、热点问题。
    三、活动安排
    九月
    1、制定教研计划,确定教研主题,师徒结对。
    2、组织教师参加长沙市片断教学赛课学习活动。
    十月
    3、组织教师参加湖南省片断教学赛课学习活动。
    4、全面开展教学听课活动。
    5、青年教师上教研赛课。(曾宪梅、张文娟、陈懿婷)
    十一月
    6、组织教研活动。
    7、组织师徒结队听课教研活动。
    十二月
    8、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
    9、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
    元月
    10、期末总复习与命题考试。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学生情况分析
    204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203班的孩子相对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较多。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
    1、表内除法
    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4、量的计量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继续探索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6、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三)统计
    (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2.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 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 加、减法笔算,表内除法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重视基础,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二)注重练习设计,处理好实与活的基础。
    (三)鼓励创新,处理好放与守的关系。
    (四)注重实践,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1)加强基础训练(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1.克和千克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解决问题。
    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教时分配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上研究课为载体,围绕“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形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名师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使我校的教育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目标:
    加强学习新课程标准,形成独自的教学行为。围绕“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强化教研过程,培养名师。鼓励教师留心收集优秀的教学案例,养成反思习惯,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撰写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还为教师积极搭设展现自我的舞台,倡导“科学、严谨”的教学风气,做好差生的转变过程,提高优等生的解题能力,力争在质量检测中考出好成绩。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学习《新课标》。
    思想是行为的指导者,有咋样的思想就有咋样的教学行为。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组织科组老师继续认真学习新课标,用课标的要求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继续坚持每周三的业务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网络研讨、集体备课研讨、专题辅导、课题活动、校本研究、上研讨课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对教师参加业务活动时的到会情况和参与情况严格按照《教师教研活动量化细则》进行量化考核,并记于教师个人教研积分,作为教师教研先进个人的评选依据之一。
    3、教研活动工作。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数学科组内所有老师每人至少上一节校内研讨课,为使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互助互益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研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4、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积极投稿,争取一年内有一篇论文获奖,从而提高我校教师的知名度。
    5、积极开展围绕“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做到人人参与,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6、继续认真组织落实数学组的两个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使其向纵深发展,发挥辐射作用。把课题研究作为我们数学教研组的一个亮点,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从“研究型”向“专家型”转化。
    7、严把作业质量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学生代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8、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充分利用小组的作用,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优等生的解题能力,力争在质量检测中考出好成绩。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11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半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位置与方向、面积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学难点:年月日、面积及解决问题。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六
    年度目标:
    1、坚持教育理论学习和数学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
    2、主动地整合课程资源,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有很好的把握。
    3、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习研究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如低年级复习课教学方法、低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等。
    4、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或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力争在各类评比中获奖。
    成果形式:
    1、每天至少安排1个小时阅读优秀教学书刊;一年中至少读2本优秀的教育类书籍,并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写好博客
    2、数学论文争取在校、区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3、能够给其他年级组老师一些教材把握上的建议。如何与高一级做好衔接等。
    第三年度目标:
    1、坚持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在学校搭建的各种平台上不断地磨练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日趋成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向研究型教师靠拢。
    3、根据形势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能进行知识培训,能与同伴分享。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成果形式:
    1、每天至少安排1小时阅读优秀教学书刊;一年中至少读2本优秀的教育类书籍,并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2、根据形势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能进行本体知识培训,能与同伴分享。
    3、对三年的随笔、总结和论文进行整理,撰写跟踪性论文。(争取获区级以上奖)
    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向研究型教师靠拢。
    五、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及自我检测措施:
    困难预测:(1)由于工作的繁忙,时间上难以保证。
    (2)自己的惰性也可能影响到目标的完成。
    (3)有的目标的完成还需依靠外界的力量来完成。
    应对措施:
    (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指定短期和长远计划表。
    (2)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
    (3)认真总结课堂教学的科研成果。认真作案例分析。
    (4)通过学生评价和考试成绩检验课堂教学能力,使所教的学生有较大提高。
    (5)每学期力争写出一篇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6)通过班级后进生的转化及小组合作建设,提升学生自学的能力。
    自我检测:
    时刻对照计划表,来检查自己每个时间点是否完成任务。在操作过程中有
    新的想法可对计划作修改,使自己能更好的完成目标。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细节,尽我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个人能力,以上是我的个人发展新三年规划,以鞭策自己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与学生一同成长。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蓝图,又是一个令人期待的理想,希望自己插上理想之翼,翱翔在教育事业的蓝天下,构建属于自己的摩天大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是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具体情境引出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课题。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2.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
    3.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
    4.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一般要经历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只需一次努力就能成功的概率是很少的。同样的道理,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只需通过一次计算就能得到结果的概率也是很少的。因此,引导学生根据相关信息解决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成了本单元解决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倍”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先前经验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时,应采用有效方式唤醒学生对以上知识的回忆。
    3.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他们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4.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操作活动可分两段进行:(1)由具体到抽象的操作活动。(2)由抽象回到具体的操作活动。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可用9课时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13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倍数和因数、素数和合数等概念。
    2、认识分数的意义。
    3、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
    4、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5、认识土地面积单位
    二、教学思考
    1、能结合具体情境,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三、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具有回顾和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好奇,能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五、教学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六、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七、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八、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14
    一、班级情景。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必须的学习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资料都比较感兴趣,可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本事差,注意力易分散,可是他们对数学有着必须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本事、动手操作的本事,培养学生欢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本事差,注意力易分散,可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资料: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资料。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资料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经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经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经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经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那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资料交叉安排。这贴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经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本事。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本事;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本事。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本事;经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地思考;经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我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经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我的算法,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一样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我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一样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忙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忙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4)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白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构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异常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
    (略)
    
随便看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