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
范文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1
    一、设计
    1、复习回顾: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就是最终将方程转化为什么形式?
    2、让学生尝试解这两个方程:(1)x+2x+4x=140;(2)x+4=-6
    3、学生做好后先分析第一个方程,左边做了什么变形?这样做起什么作用?再分析第二个方程,根据等式性质1由x+4=-6变形为x=-6-4发现数据怎么变化的?从而归纳出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4、学生练习巩固、反馈。
    5、最后小结收获与运用合并、移项的注意点。
    二、反思
    1、本堂课是在利用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规步骤,使解题更趋合理、简洁。因此在设计复习题时有意为后面做铺垫,一题多用。
    2、合并同类项起到化简的作用,把含有未知数x的项合并成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移项使方程中含未知数x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一般在左边),不含x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再将系数化为1,从而得到方程的解x=m,m为常数。整个过程体现了化归的数学思想。
    3、在练习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铭记要移项首先要变号(变号移项),并知道它的依据,加深对变号的理解。
    4、本堂课如果前面能更紧一些,最后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小结就更好了。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2
    在《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一课教学中,整体设计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解法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合并同类项。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感受到这种解法简单。讲解完成后给出随堂练习2个方程:
    (1)—4y—1=3y—8
    (2)0.5n—3=1.5n+2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练习过程,出现了不少问题。课后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
    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
    ②移项没有变号
    ③没有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
    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把本节课困难想到,总以为这节课很简单,没有困难,学生应该很轻松解决问题,以致于课后作业中也出现两大问题。
    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解题,第二:移项的符号不改变是一个大问题。这一节课后给我的反思是:备课中细致环节还不够准确,课堂上反馈练习太少,另外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学有时还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方法,这样长补短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3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七上3.2.2章节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程的特点是含x的项全部在左边,常数项全部在右边。今天要学习的方程类型是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通过移项的方法化归到合并同类项的方程类型。教学重点是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是移项法则的探究。
    我是从复习旧知识开始,合并同类项一节解方程都是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作铺垫,再引出课本上的“分书”问题,应用题本身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有点难度,讲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我避重就轻地给了学生分析提示,通过填空的形式,找出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
    列出方程后,发现方程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这个方程怎么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怎样解此类方程。方程出示后,通过学生观察,怎样把它变为我们之前的方程,也就是含x的项全部要在左边,常数项在右边。学生回答右边的4x要去掉,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要同时减去4x才成立。左边常数项20用同样的方法去掉,通过方框图一步步演示方程的变化,最后成为3x-4x=-25-20,变为之前学过的方程类型。
    通过原方程、新方程的比较(其中移项的数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发现变形后相当于把4x从右边移到左边变为-4x,20从左边移到右边变为-20,进而揭示什么是移项,在移项中强调要变号,没有移动的项是不要变号的,再让学生思考移项的作用:把它变为我们学过的合并同类项的方程。
    学习了原理之后,把例题做完,板示解题步骤,特别是每一步的依据,进而给学生总结出移项解方程的三步: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练习反馈环节,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解方程,明确各步骤,下面分别是移项正误判断、解方程、应用题,分层次让学生掌握移项法则以及解方程,最后再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学生已经知道了移项变号的知识,那么怎样在认识的基础上再来讲授该知识,我有点困惑,还是接学生的话,通过学生来挖掘“移项”的原理。
    2、语言不够简练,教师分析得多,学生的参与讨论性不高,发表看法机会少,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锻炼。
    3、课堂学生练习环节有问题,其中男生板演了一道题,以为简单就过了,实际在后面发现错了,导致教学进入到应用题部分,再回过头来纠错,这是课堂教学中的大忌。点评作业时,应该让学生多说是怎么做的,说出各步骤,使得学生真正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在教学媒体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使用实物投影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可以清晰地展示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移项”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移项,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等式性质和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
    这一次的备课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在认真看完教参之后,花了一天的时间重新思考:这一课要讲的是什么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之后,才开始动笔写教案,把教学目标定位《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2篇)》/p><
    为:会运用移项把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理解移项的依据;能尝试利用“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来建立适当的方程。
    课后,有这样几点感想:
    1、对课中的问题(应用题)讲解比较粗浅,学生并没有达到理解、掌握相应的方法的程度。
    2、对移项的讲解不够深入,应该用不同的颜色来突出某一项移动前后的变化,而且,以后可以尝试用以下的方法帮助学生分辨是否进行了移项,是否需要变号,即,以等号(=)为界线,移项则相当于“越界”,凡是“越界”的都需要变号,没有“越界”的则不需要变号。
    3x+20=4x-25
    3x-4x=-25-20
    界线
    我觉得应该能找到一种效果更好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移项。
    3、课上展示学生作业的机会太少了。这一点,毫无疑问是我课前准备不周到,原来是想请学生写在黑板上的,上课时才发现,黑板根本不够用。在以后的课前准备中,要把展示学生作业作为重要的一个内容来加以考虑。
    4、关于板书,课前一直在想,板书是突出解方程的过程还是突出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最终在上课的.时候选择了前者,理由是,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不应该作为本节课教学的中点来加以强调,在之前的教学中已经强调过了。但是后来还是觉得有些不妥,毕竟,在学生的作业过程中,完整的解题过程是相当重要的,而对于聋生来说,不断的重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细节。
    5、在后来的交流中,发现自己准备的练习没有形成层层递进的梯度,没有为学生设计一些有关移项的专项练习,这在以后的备课中要引起重视,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一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专项练习。使课堂练习更有层次感,能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6、还有一点也是在课前比较纠结的,即课中小结与末尾的小结的关系,舍不下课中的小结,这对接下来的练习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如果过分强调课中小结,会有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最后选择了需求,放弃了感觉,同时也忽视了必要的修饰,其实,课中小结确实是必要的,但是可以简单一些,而末尾小结的色彩可以重一些,也算是给这堂课画上一个句号吧,这一点在备课的时候没有仔细斟酌,颇为遗憾。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4
    在《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一课教学中,整体设计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解法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合并同类项。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感受到这种解法简单。讲解完成后给出随堂练习四个方程:(1)10x—3=9(2)5x—2=7x+8(3)X=3/2x+16(4)1—3/2x=3x+5/2。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练习过程,出现了不少问题。课后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有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把本节课困难想到,总以为这节课很简单,没有困难,学生应该很轻松解决问题,以致于课后作业中也出现两大问题。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解题,第二:移项的符号不改变是一个大问题。这一节课后给我的反思是:备课中细致环节还不够准确,课堂上反馈练习太少,另外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学有时还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方法,这样取长补短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5
    在《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一课教学中,整体设计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解法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合并同类项。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感受到这种解法简单。讲解完成后给出随堂练习2个方程:(1)-4y-1=3y-8
    (2)0.5n-3=1.5n+2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练习过程,出现了不少问题。课后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有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把本节课困难想到,总以为这节课很简单,没有困难,学生应该很轻松解决问题,以致于课后作业中也出现两大问题。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解题,第二:移项的符号不改变是一个大问题。这一节课后给我的反思是:备课中细致环节还不够准确,课堂上反馈练习太少,另外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学有时还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方法,这样长补短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6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程的特点是含x的项全部在左边,常数项全部在右边。今天要学习的方程类型是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通过移项的方法化归到合并同类项的方程类型。教学重点是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是移项法则的探究。
    我是从复习旧知识开始,合并同类项一节解方程都是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作铺垫,再引出课本上的“分书”问题,应用题本身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有点难度,讲解其中的数量关系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我避重就轻地给了学生分析提示,通过填空的形式,找出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
    列出方程后,发现方程两边都有x和常数项,这个方程怎么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怎样解此类方程。方程出示后,通过学生观察,怎样把它变为我们之前的方程,也就是含x的项全部要在左边,常数项在右边。学生回答右边的4x要去掉,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要同时减去4x才成立。左边常数项20用同样的方法去掉,通过方框图一步步演示方程的变化,最后成为3x-4x=-25-20,变为之前学过的方程类型。
    通过原方程、新方程的比较(其中移项的.数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发现变形后相当于把4x从右边移到左边变为-4x,20从左边移到右边变为-20,进而揭示什么是移项,在移项中强调要变号,没有移动的项是不要变号的,再让学生思考移项的作用:把它变为我们学过的合并同类项的方程。
    学习了原理之后,把例题做完,板示解题步骤,特别是每一步的依据,进而给学生总结出移项解方程的三步: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练习反馈环节,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解方程,明确各步骤,下面分别是移项正误判断、解方程、应用题,分层次让学生掌握移项法则以及解方程,最后再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学生已经知道了移项变号的知识,那么怎样在认识的基础上再来讲授该知识,我有点困惑,还是接学生的话,通过学生来挖掘“移项”的原理。
    2、语言不够简练,教师分析得多,学生的参与讨论性不高,发表看法机会少,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锻炼。
    3、课堂学生练习环节有问题,其中男生板演了一道题,以为简单就过了,实际在后面发现错了,导致教学进入到应用题部分,再回过头来纠错,这是课堂教学中的大忌。点评作业时,应该让学生多说是怎么做的,说出各步骤,使得学生真正掌握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在教学媒体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使用实物投影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可以清晰地展示作业中的典型错误,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2
    在上这节课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流程: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几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
    由于这节课是同课异构,我发现第一位老师上完课,学生做题过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
    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
    ②移项没有变号;
    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①、②两种情况出现最多);针对以上情况,我在上课时,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
    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进行了小结,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作为本堂课的难点,也就是解方程过程中的移项变号问题,我认为:虽然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了,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移项变号的法则不应是让学生记住其概念,而应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去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去练习,教师有针对性的给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掌握好这一知识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备课就是备学生,要充分朝学生方面考虑,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题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探讨和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再者,要有针对性地布置适量的练习,让其巩固,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想:对于本堂课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及时的进行解决,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随便看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