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面积认识》说课稿 |
范文 | 《面积认识》说课稿(通用1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面积认识》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积认识》说课稿 1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1) 课程内容:《认识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2) 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并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 (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能力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2)、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关键是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二、教法和学法 (1)情境教学法:课一开始,创设“涂色”比赛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作了较好的铺垫。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实物、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新知。 (3)认知冲突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低中年级操作随意性大,对学生的操作必须适当指导启发,另外根据认知冲突论,教学中我不断设置矛盾冲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合作、操作学习法: 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理解概念。充分调动学生手、口、眼等多种器官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前准备了卡片、格子纸、硬币等工具。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教师出示课件)篮球场和教室两个场地,叫学生来分配人数打扫这两个地方。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分配方案? 生:我们小组分的人数是打扫篮球场20人,打扫教室10人. 师:说说你们组这样分的原因 生:因为篮球场的面积比教室的面积大 师:原来是篮球场的面积比教室的面积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积。 (分析: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并由此引出面积)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 1、说一说:你们生活中都见过哪些面呢? 生: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冰箱的面。 2、摸一摸:铅笔盒的面、数学书封面、桌子的面 3、比一比: ①教师的手掌和学生的手掌。 让一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手掌,教师同时也展示自己的手掌,让全班其他同学比一比两个手掌表面的大小。 ② 1元硬币和5角硬币。 ③数学课本的面和数学练习本的面。 师:我们在比它们的什么?(生:面的大小)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怎样? 生:面有大有小。 (三)结合具体实例说说面积的含义。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这个物体的面积。(板书:表面的'大小 面积) 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说。 课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几个人说) 回忆一下,你刚才摸的是物体哪个面的面积?能照样子说说看吗?(指板书) (四)联系生活拓展。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能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先小组说,再集体交流。 小结:看来面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很普遍的,只要大家多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让学生直接使用“面积”一词进一步观察、比较和描述,加深了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五)、实践活动: (1)制造认知冲突。 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师:你们觉得哪个图形面积大? 生:长方形面积大 生:正方形面积大。 师:看来有争议。有什么办法知道吗?那现在你们就利用学具分小组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吧。 (2)体验借助工具比较图形的大小的方法。 ①学生拿出剪好的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小组活动。 ③学生汇报。(投影显示活动结果,并配合课件演示几种比较方法) 生1:我们小组是用摆硬币的方法,长方形共摆了10个5角硬币,而正方形共摆了9个硬币,所以我们认为长方形面积大。 生2:我们小组是用画格子的方法,数出长方形的格子要比正方形要多。 生3:我们小组是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要大一些。 小结 :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多种方法,尤其是可以借助工具进行比较大小,在用画格子,数格子的方法时,所画的每一个格子的大小应一样大。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3)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1、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2、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面积认识》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0—62页《认识面积》。 2、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他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物体的面,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物体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教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 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看—看黑板的表面,课本的封面,体会物体有面。 比—比黑板表面与国旗表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 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国旗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 摸—摸数学书封面和课桌面,体会这些面客观存在,感知这些面各自面积的大小。 说—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 新课开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表面与国旗表面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初步含义,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比较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在说的环节让学生在更大的范围里体会:看到的物体都有面,每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2、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1)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2)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 课件出示例2,引导学生读题。如果学生说是直接看出大小,在肯定的基础上提醒学生:直接观察大小有时不太可靠,启发学生探索其他的比较方法。教师提供三种小图形(○□)请学生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摆一摆,测量一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不同不行,大小不同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主要通过观察法来比较。 (2)完成P62页做一做,启发学生比较方法。 (3)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区别面积和周长。 4、全课总结,反思得失 《面积认识》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已经具备了观察、比较的意识,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了面积及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小组协作法、观察法和发现法三种方法。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设计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下午学校安排我们班的同学给教学楼前的两块草坪浇水,(课件出示两块草坪)老师准备分成男女两组,请你们自己选择。教师鼓励男生承担较大块的草坪,究竟哪块草坪大呢?(男女生争执不休)怎样比较草坪的大小呢?从而得出要比较草坪的面积。(适时提问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进一步引导如何比较面积大小?你有哪些方法?(重叠、数面积单位)对于面积较大的草坪这两种方法又太麻烦。从而引出本课主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通过真实情景的创设,自然地引出了本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主题的思考,引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丰富了情趣,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二)观察发现,猜一猜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背后画有一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大小关系为: ①长相同,宽不同。 ②宽相同,长不同。 ③长宽都不同。 请学生根据小方格的提示回答三副图的面积,并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当学生得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求证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排的个数(长所包含的个数)×排数(宽所包含的个数)=总个数(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三)自主探究,验一验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已知长、宽的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教师择机板书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并介绍字母公式S=a×b。 在验证归纳过程中,做到了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每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验证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四)灵活应用,迁移方法 在推导正方形面积公式时,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把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6分米、宽6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有了明确认识以后,让学生自己解决课前提出的选草坪的问题。安排相应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采用闯关游戏的方式进行,最后出示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拓展题目作为作业,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期待下一课的到来。 在这节课上,我主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发现—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猜测、验证、想像等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学具操作和课件演示,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从而形成丰富的数学体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面积认识》说课稿 4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好吗? [评析:借助拍手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 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揭示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师:把刚才的话说完整,好吗?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数学书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呢?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师:(指黑板面)像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板书:面积)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 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评析: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2.摸一摸,说一说。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等。这些物体都有面,这些面的面积有大有小。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大,哪个面的面积小? 生1:课桌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 生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评析: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念。同时,还可以渗透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等公理,以及其他等量公理,为引进面积单位以及用直接计量法求面积打下基础。] 三、 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1.涂一涂。 师: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物体表面,看过了,也摸过了,想不想再动手涂一涂呢?(想)好,全班分成两大组,来个涂色比赛。请听清两个要求:第一,发给你们的图形要涂满,不能有空隙;第二,老师说开始,才可以动笔涂,时间1分钟。请小组长打开1号信封,每人发一张纸。(小组长按要求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 师:准备好了吗?开始! 学生涂色。 师:时间到,涂好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隆重宣布比赛结果:小组获胜。获胜的小组,把你们的作品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生1:太不公平了!我们不服气。 生2:他们涂的纸比我们的小多了。 生3:看看我们的纸,比你们的大多了。 师:你们小组的纸大,他们小组的纸小,也就是你们小组要涂的什么大? 生:我们小组要涂的面积比他们小组要涂的面积大得多。 [评析: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物体表面,看过了,也摸过了,想不想再动手涂一涂呢,分成两大组,来个涂色比赛,学生兴致盎然。而教师事先发给两组涂色的图形的面积不一样,一组比较小,另一组要大得多,当然涂起来用的时间就多。这样,当学生看到事实真相之后,对面积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强烈的感受。] 2.练一练。 (1)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 师:这是从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地图。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生:四川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2) 画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师:下面请大家动动手,画出两个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生按要求画两个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选择3~4幅在投影仪上展示,并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同学们画出的这些图形,都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吗?(能) (3) 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校园平面图。 师:我们再来看一幅校园平面图。选择其中两个图形,比一比所占土地面积的大小。 生1:运动场的面积比生活区的面积大。 生2:水池的面积比花坛的面积小。 生3:办公楼的面积和生活区的面积差不多。 师:到底是办公楼的面积大,还是生活区的面积大呢?能一眼看出来吗? 生:看不出来。 师:怎样比较这样看上去面积差不多的两个图形的面积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评析:相差悬殊的两个面面积的大小,凭观察就能做出判断。对于两个面积差不多的图形,要比较大小就得另想他法。] (4) 比较图形的面积。 师:(出示面积接近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呢?(学生意见不一) 师:我们光用眼睛看,难以准确地做出判断。你们能不能想想其他的办法? 学生在小组内议论。 师: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4个小方块、纸条、尺子。大家可以借助这些材料,想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 组织反馈。(略) [评析: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驱动器。抓住了问题,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当老师出示两个面积很接近的图形时,引起了学生的争论。这个时候的学生,是带着问题在思考,策略的探求已经从外压转化为求知的内需。] 四、 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图形。 师:下面四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你们有比较的办法吗? 生:数格子! 师:那么,我们就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 学生在书上数出结果,写在每个图形旁边。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汇报。(数梯形的面积时出现了分歧,有少数学生的答案是20格。) 师:究竟哪一个答案正确? 生:应该是18格,梯形中的4个半格合起来是2格。 师:通过数格子,我们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生:梯形的面积最大。 2.出示下图: 师:小明家用方砖铺地,还剩下两个部分没有铺,如果铺满这两块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师:两块空地各用多少块方砖? 生:第一块空地要用16块方砖,第二块空地要用18块方砖。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以数空的格子。 师:怎样才能把这两块地的空格数准确呢? 生:可以把空出的格子先画出来再数。 师:你来试一试。 学生到投影前操作。(画出格线,数出空格) 师:哪一块空地的面积大? 生:第二块空地的面积大。 师:这两块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块方砖? 生:16 + 18 = 34(块)。 3.游戏(猜猜看)。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规则是:同学们分两组,分别看老师出示的图形。一组同学看图形时,另一组同学不能看。 师:(出示一个较大的被分成4格的图形)请第一组同学看,这个图形一共有几格? 生:(齐)4格。 师:(出示一个较小的被分成6格的图形)请第二组同学看,这个图形有几格? 生:(齐)6格。 师:大家来猜一猜,哪个组同学看到的图形面积大? 生1:6格比4格多,当然6格的图形大。 生2:不一定。说不定6格的图形格子小。 师:究竟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想不想看看这两个图形。(出示两个图形)为什么4格的图形,面积反而大? 生1:4格的图形,每个格子大。 生2:6格的图形,每个格子小。 师:看来,用数格子的办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评析:比较面积大小,可以通过观察,运用直觉思维做出判断。对于面积相差不多的两个图形,则需要用其他的方法,如叠合法、数方格的方法等。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就是将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比较,归结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教科书以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方法。随后的练习,因为图中没有现成的格子,所以学生既可以比照旁边的方砖,去数空缺处有多少格,也可以先画格子然后数。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这就为下一节课学习面积单位做了必要的铺垫。] 总评 这节课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练,在活动中体验新知,在解决问题中提炼新知。教者在吃透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实现教材预期的教学目标,把数学课上活。 第二,强化面积概念的教学。面在小学和初中都是不定义的概念。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把面积和周长混同。关于面积计量,学生先要根据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面积的直接计量法(即数方格的方法),然后推导出几个面积公式,从面积的直接计量过渡到间接计量。所以在面积概念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两个公理,为直接计量法打好基础。为了防止面积和周长混同,往往用对比题组对学生进行训练。 第三,注重把握探索时机,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者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设计注意从解决问题中提升概念、方法和规律,并有效发挥活动的作用。 《面积认识》说课稿 5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等活动,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数格子、重叠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事物和画图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说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五单元“面积”(板书) 师:你们曾经听说过面积吗?(生交流) 2、师:真不错,你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关于面积的知识,那么,你们能说说究竟“什么是面积”吗?(补充课题,生交流) 3、师:真好,大家能说出自己对面积的理解,可是说得是否准确、严谨呢?究竟什么是面积,课本上智慧老人说得清清楚楚,你们能不用老师讲,自己看书就能把它搞明白吗?(生看书) 4、师:好,看书以后,现在知道什么是面积吗? 生: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板书,生齐读) 师:不错,书中智慧老人就是这样说的,可是,这句话有点长,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还是不太懂,谁能把这句话分开,变成两句话,是哪两句话?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呈现PPT) 二、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谁能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交流。) 2、师:物体就是一个东西,比如这是一本数学书,这个面叫封面,大家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积。那除了课本你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生交流: (1)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 (2)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3)屏幕表面的大小,就是屏幕的面积。 (4)操场表面的大小,就是操场的面积。 3、师:好了,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来说明面积。那老师也来说说我的理解,好不好?我说:黑板的面积很大。你们说黑板的面积很大吗?(生交流:教室的面积比它大,我们学校的面积比教室的面积大,安庆市的面积比学校的面积大,安徽省的面积比安庆市的面积大,全国的面积比安徽省的面积大......) 师:那么黑板的面积很小吗?(生交流)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面积大,还有更大的,面积小,还有更小的。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实际上是几个面积相比较的结果。 4、师:好,刚才学了这么多,我来出个题目考考大家,好不好? (1)师演示,首先和一位学生掌心相对,你们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生交流) 然后,师自己双手合并,能用面积说一句话吗? (2)(师拿出一本书)你们看,这本书的表面是指哪儿呢?谁上来指指看。(生演示)谁能用面积来说一句话呢?(生交流) 三、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1、师:好,刚才我们理解了第一句话,“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现在来看,第二句话“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ppt出示)说到图形,你们会画图形吗?请大家在纸上随意画三个图形。(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画) (1)师:我想问一问,你们画的图形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吗?那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吗?把你画的.最大的图形找出来,与同桌最大的图形比较一下,看谁的更大?把你最小的图形,与同桌最小的图形比较一下,看谁的图形更小? (2)师:说这个图形比较大,实际就是说这个图形的什么比较大呢?那黑板上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 师:(指着一个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就是指哪一部分的大小?(学生上黑板摸一摸) (3)师:这里面积的大小是指线的长度吗?(讨论,交流) (4)师:(选一幅图,擦去一条线)这幅图的面积是指哪部分呢?(请学生上黑板,指一指。讨论交流。) (5)师小结:哦,就像领土一样,(手指开口处),这个地方究竟归谁管,我们无法确定,那也就无法确定领土面积有多大了。是这样的吗?那看来说图形的面积,这个图形一定要怎么样? 2、试一试 师:昨天晚上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女儿剪了两个长方形,分别放在两个信封里,让我今天带来給大家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你们能猜出来吗? (1)师:(出示信封)猜得出吗? (2)师:(露出一部分)现在能猜得出吗?(学生猜) 师:仅凭图形一条边的长度,能判断出它面积的大小吗?(不能)也就是露出的部分,没有封闭,就有各种变化的可能。对吗? (3)师:(露出两条边)现在你能判断出谁的面积大了吗?(生判断) 四、感知面与线的关系 1师:面其实是由线围成的。线的变化会引起面积的变化。(出示一个橡皮筋)你们看这条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怎样变化的? 2师:拿出你们手中的线,也能围成一个面吗?面积越来越大,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面积越来越小,两条线重合成一条线,就没有面积了。 3师:刚才,我们在围面的时候,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在发生变化,可是,什么没有变? 师小结: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五、比较面积的大小 1、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图形的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我们怎样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形: (1)师:(出示图一和图二)这两幅图,谁的面积大?(小结板书:观察法) (2)师:(出示阴影三角形和长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 (再出示阴影三角形和正方形)哪幅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大?(小结板书:分析法) (3)师:(出示图二和图三)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结板书:重叠法)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和笑笑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PPT)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你能一眼看出来吗?怎么办,淘气想了一个办法,他说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能比较了。大家看,他的办法行不行?对了,笑笑也是这样想的:淘气比的是周长,不是面积。 师:那么,你有好办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吗?我们看看奇思是怎样比较的?(出示PPT)他用的是剪拼法,先剪一剪,再拼一拼。我们来试试看,现在知道谁的面积大吗?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多少吗?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妙想是怎样比较的?她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现在你知道正方形比长方形大多少了吗?(生交流) 2、师:你们看,我们现在不仅知道谁的面积大,还知道面积大多少。下面这个信封里也有两个带着小方格的图形,我拿出一个给你们看,这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12个方格那么大),另一幅图,藏在信封里,不过我知道它有4个方格那么大。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相差多少呢?(生讨论,交流。) 六、总结全课 师:我们运用小方格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注意什么?(小方格要一样大)对了,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学习“面积单位”时要运用到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在课后思考和预习:为什么要有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有多大?下课。 板书: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面积认识》说课稿 6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教学重点 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说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板书: 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A.20×20=400(米) B.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面积认识》说课稿 7 说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说教学难点: 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 说教学用具: 课件,学具盒,不同面积的长方形纸,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乡镇图片,蜡笔。 说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介绍荷叶、太和、桂阳的特点 一、激趣导入 1、涂色比赛 2、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物体表面,体会物体表面的大小 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观察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的`特点小结: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教学面积的意义: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教学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1)当两个物体面积相差很大的时候,可以用眼睛观察出面积的大小 (2)当两个物体面积相差不大的时候,可以用重叠法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3)可以选择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 (4)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用小图形摆一摆,数一数 (5)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听一听,辨一辨,如果这件事情跟周长有关就用手指画圈表示,如果跟面积有关就挥一挥手掌表示。 2、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注意:两个半格合起来可以变成一个满格。小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根据方格数量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时候,方格的大小应该一样大,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面积认识》说课稿 8 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说教学准备: 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 (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5)出示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6)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2、教学例2。 (1)出示两个长方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吗? (2)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3)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这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在课后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较。 2、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形,提问:下面的图形哪个面积最大?为什么?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数方格)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数方格,并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教师提示:碰到半格的,可以将两个半格看成1格。 3、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中的平面图,提问:这是美丽的校园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面积的大小吗? 先让学生互相交流,再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面积认识》说课稿 9 说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在体验多种比较策略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掌握这一方法对于面积计量的意义。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说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说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知 1、认识面 师:在我们的教室后面,有许多听课老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些老师的到来。(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真热情。刚才我们两只手掌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 师:伸出你们的手,用手掌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学生摸一摸) 教师巡视后示范摸数学书封面的全部,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摸一摸。 师: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摸一摸桌子的面。 2、认识面积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教室看看你能找到那些物体的面。(ppt出示,指名交流) 提问:黑板的面和五星红旗的面,有什么不一样?流动红旗的面和五星红旗的面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面有的大有的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提问:什么是面积呢?谁能说一说。(物体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PPT出示) 例:凳子面的大小就是凳子面的面积。 照这样子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2、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和面积交上了朋友,接下来请同学们选两件身边的物体,摸一摸它们的面,比一比这些物体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交流) 提问:这两位同学说的物体的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3、出示教材第58页下部的两个图形,提出要求:把其中的正方形涂上红色,长方形涂上蓝色。 学生操作后,讨论:正方形的面积是指哪个部分的大小?(涂有红色的部分),长方形的面积是指哪个部分的大小?(涂有蓝色的部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一些?为什么? 启发:你能想办法验证上面所作的判断吗?(PPT验证) 4、师:刚刚我们学会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那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指什么?正方形?圆呢? 师:长方形的面积是指(长方形的大小),正方形的面积是指(正方形的大小)……它们都是平面图形,所以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指(平面图形的大小 )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在纸上画一个平面图形,再于同桌比一比,谁画的图形面积大一些。 6、你能比较出下面两个长方形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吗?叫学生先估一估,说明:运用观察法已经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你能想一想其他的方法吗?同桌讨论。 请同学们拿出信封,借助老师提供练习纸上同样大小的方格子,你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请学生上展台演示,数出红色长方形有16个格子 适时提问:你是怎么数的? 绿色长方形有15个格子,大家一起数一数。所以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大一些。 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种比较面积大小的办法——数格子,(板书) 师:接下来我们就趁热打铁,请你在练习纸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同桌比一比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为什么?点名学生上台展示,并且比较大小(我画的长方形有()个格子,我画的`长方形有()个格子,所以谁的长方形的面积大,谁的长方形的面积小。) 7、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看到这些图形,你想到了什么方法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用数方格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由于梯形图形的特殊性,鼓励孩子用割补的方法数出格子个数。再交流反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中国地图,老师介绍: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在这张地图上老师描下四个省,分别是江苏省、青海省、山西省、湖南省。你能用观察法比较出哪个省的面积大,哪个省的面积小吗? 生:青海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师:老师告诉你们江苏省约10万平方千米、青海省约72万平方千米、陕西省约15万平方千米、湖南省约21万平方千米。看来同学们都具备了火眼金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也可以找一张中国地图,比一比有关省份面积的大小。 2、想想做做第5题 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图形进行比较面积大小。试着让学生说一说。遇到图形大小的面积有争议的时候,引导学生只要说出面积大小差不多就可以了。 3、生活中的数学 看来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老师在过年的时候绣了一副十字绣,量得它的长 40厘米,宽30厘米,老师想帮十字绣装上相框,相框至少长多少厘米?如果老师还想帮十字绣配上一块玻璃,玻璃得有多大呢? 从题中,你知道什么?要求相框长多少就是求什么?口答 要求配的玻璃有多大就是求什么呢?(玻璃的面积) 可是玻璃不小心碎了…… 数学可真奇妙呀,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等着我们小朋友去一探究竟。 4、小小设计师 请你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是6个格子的图形,并用水彩笔涂上颜色。请你用你的画笔再借助你的数学思考,看看哪位小朋友画的图形既美观又新颖?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跟全班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后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都有面,这些物体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学会了比较物体面积大小的方法有观察法,数方格的方法。 《面积认识》说课稿 10 说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估计、操作等活动,体会感受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说教学重点: 认识并理解面积的含义 说教学难点: 能通过多种手段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说教学准备: 1、各种形状的物体。(橙子、易拉罐、盒子、杯子等) 2、四人小组活动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学具。 3、多媒体课件。 4、作业纸、水彩笔。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在教室里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 这些物体哪里有面?在汇报时如有可能最好边摸边说。 (如:桌面、黑板面、凳面、书本封面、铅笔盒面、人身上有手掌面、脸面等。) 二、合作探究,感知概念 1、 物体表面的大小 (1)小朋友,你们看一看,黑板和大屏幕的面,哪个更大啊?你们再用手摸一摸,凳子的面和数学课本的面哪个更大啊? 学生通过看、摸汇报结果。 教师揭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物体表面是有大小的,通常数学上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作面积。 (2)师:那么我们来指一指课桌的桌面的面积和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师生一起指(拿出实物进行指)(边指边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课桌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桌面的.面积)同桌相互说一说。 (3)找一找身边其他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又是怎样的,请你摸一摸、比一比它们面积的大小,再告诉你的同桌。 (4)出示一些不规则面的物体(如橙子、易拉罐、盒子、杯子),找找他们的面积(机动,准备删除)。 2、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这儿有几根铁丝,谁愿意上来围一围,围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吗?(指名请3个学生围) 师:那么这几个图形有面积吗?它的面积在哪呢?谁能上来指一指、摸一摸?谁又能想办法把它的面积搬到黑板上来呢?可以同桌先讨论一下。学生汇报、板演。 教师再出示一些图片,问他们能否找出他们的面积?为什么有些图形就没有面积呢? 师揭示:像这些不封闭的图形无法确定它的大小,可以无限制地延伸;而这样封闭的图形能看出他的大小,才有面积。 揭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这根铁丝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吗? 师:看来周长和面积还是有区别的,周长指外面一圈,好像是水果的皮;面积是里面的部分,就好像是里面的果肉。我们以后在做题目的时候得注意了。 补充练习(机动) 师:这个数学工具认识吗?(三角板)那么你能找出它的面积吗?(板所在的面积) 师:谁还能在这块三角板上找出其它隐藏着的面积吗?(空心部分这个封闭图形的面积) 《面积认识》说课稿 11 说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说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将附页中的长方形剪下来。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有面,像桌面、书面、文具盒面、篮球的面请你从身边的物体中任意选出几个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学生感受。 师:谁能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 (物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生1: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我的橡皮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二、探究新知。 1、师:请你任选两个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 体,比一比它们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物体表面有大小。 师:我们可以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叫物体表面的面积。 2、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平面 图形”。 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那大家想一想,平面图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平面图形的面积。 3、谁能将这两句话概括一下,说说什么是面积。 师生共同归纳面积的定义。 下面我们看看课本的编者是怎么给面积下的定 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的概念,为理解面积的概念奠定基础。 物体的表面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到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学生采用类推的方法,即可得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定义。 如果学生说:“课桌是长方形的。”教师应及时纠正是:“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学生可能会说“哪个物体的表面比哪个物体的表面大或小。” 概括面积的定义义。 课件出示面积的定义,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4、让学生拿出从附页中剪下的两个长方形纸,比 一比哪个面积大? 指几名学生到前边演示比较的方法。 生1: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我把蓝色长方形放在黄色的上面,让相邻的两条边对齐,我发现黄色长方形面积大。 生2:我是这样摆的。 生3:还可以这样摆。 生4:也可以这样摆。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 生:重叠法。 5、教师出示比一比(2)中的两个图形,让学生 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哪个图形面积小?自己试一试。 把你的方法告诉小组中的其他同学,看看同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们还能创造出什么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小组合作进行比较。 汇报: 生1:我用的是剪拼法。先把两个图形重叠,把多余的部分剪下来,拼在空余的部分,这样可以看出正方形的面积大。(教师用课件演示) 生2:我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我把两个图形都分成边长为5毫米的小正方形,正方形共分成了36个小正方形,长方形共分成了32个小正方形,这样可以看出正方形的面积大。 生3:还可以这样划分。我是都分成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进行比较的。 6、出示说一说:这几种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1、85页练一练。 2、智力闯关。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享受。 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两个图形比较起来并不太容易,激励学生去探索。 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小组学习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在学生自我发现的基础上进行。 练习设计层层递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有很多说法,只要能表达清楚意思就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如果学生只说:“黄色长方形大”教师应指出是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对于学生出现的比较方法,只要能得出结论,就要加以鼓励。 如果学生出现不了方法的名称,教师可进行适当引导。 学生在操作中可能不会出现数方格的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两个图形分别划分成许多同样大小的方格进行比较,让学生试一试试。 如果学生出现其它比较的方法,教师应给予鼓励。 《面积认识》说课稿 12 说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面积,以及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2、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或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 说教具准备: 1、三张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的纸(学生每人一份); 2、小黑板一块; 3、实物图,足球,封闭图形,非封闭图形1个; 4、奖励星; 5、画好方格的长方形纸两张。 说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唱一首儿歌,好不好?唱一首《粉刷匠》 生:齐唱《粉刷匠》 师:粉刷匠不错,能把房子刷的漂亮。有谁想当粉刷匠来个刷墙比赛呢?(选两名同学给大小不一的两块黑板涂色) 生:说出比赛的不公平。 师:(怎么了?)逼破学生说出他涂的太大了,肯定涂得慢。(什么太大了?)黑板太大了,(黑板的什么太大了?)黑板的面太大了,(黑板有好几个面,<指其它的面>其实你们比赛刷的是两块黑板的表面) 板书:表面 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不公平在哪里?(我刷的黑板表面比他刷的黑板表面大) 师:比赛不公平,比赛结束。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同学们,黑板有表面,生活中哪些物体也有表面? 生: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边摸边说:这是什么什么的表面,什么什么的表面这么大) 师:出示电视机,钟表,彩旗,五角星实物图,足球实物,贴在黑板上(它们有表面吗)让学生指一指他们的表面。(明确:物体都有表面,有的物体的面是平的,有的物体的面是曲的,例如:球或笔) 生:比一比几个物体表面的大小,说一说大小关系(明确: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板书:大小 师: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给它起个名字叫———面积 板书:面积。(板书) 生:与教师一起边摸边说:这是什么什么表面的面积,并进行比较。 2、探究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物体的表面有面积,哪里还有面积呢?出示封闭图形(贴在黑板上)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星以及不规则的树叶形。它们有面积吗,涂一涂这些图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一个非封闭图形 师:这个图形有面积吗,你能涂出这个图形的面吗? 明确:这个图形没有具体的面,也就没有面积可言了。(或它的面积无法确定) 师:这个图形与其它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生:讨论,明确:封闭图形有面积,而非封闭图形没有面积。 补充板书:封闭图形 小结:什么是面积? 3、探究面积与周长的区别:涂一涂,描一描,比一比,连一连 (完成练习纸与课件中的习题) 4、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A墙面积大B墙面积大,怎么知道的。——观察比较 (2)比较两张大小差不多的长方形纸的面积,并说说是怎么比的。———重叠比较 (3)比较通过观察比较不出的物体面积,或无法重叠的物体的面积。 小游戏:引出测量法比较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需用统一的标准测量。 (4)比较大的物体的表面,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呢?计算面积———计算比较 三、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面积认识》说课稿 13 【说目标】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单位面积观念,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说教学难点】 要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出示一幅画。 师:这里有一幅画,要给它加上框,求它所用框的长度,是求它的什么呢?再给它配上玻璃,求所用玻璃的多少,又是求它的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探究新知,引导建构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师:观察黑板面和国旗表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是什么呢?(国旗的面积) (2)师: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讲台、书本、课桌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学生回答,并让学生指一指。 师: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师: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师小结: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黑板的面积比国旗的面积大。 (3)师: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和同桌比一比谁的手掌面积大。你们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同学们的手大小比较接近,可以重叠在一起比较大小。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大? 师:同学们想想、试试,用重叠的方法能比较出大小来吗?(不能)怎么办呢? (2)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长方形学具,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大一些?为什么? 师:大家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大小,怎么办? (3)分组活动: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4)提出操作要求: ①每组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遇到困难,可自己看看书本或小组内寻求帮助。 (5)学生操作。 (6)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7)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6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说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面积认识》说课稿 1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计算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梯形面积的计算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学生只有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析 对于梯形,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认识,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梯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的道理。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的教学方法: 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安排教学顺序,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 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同时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 3、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三、说学法 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做好引导,又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注意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请大家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割补法和拼摆法可以把一些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出示一辆小汽车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车窗的玻璃是什么形状,接着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上能找到梯形,并设问:怎样计算这些梯形面积? 引入本课教学并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动脑筋想办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与同桌交流想法。教师巡视,个别交流、辅导,注意发现不同的推导方法。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师:谁能说说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你是怎样推导出这个公式的? 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汇报不同的推导方法。 学生可能汇报以下三种推导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方法一:(拼的方法)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结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剪的方法)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得出同样的结论。 方法三:(剪的方法)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得出同样的结论。 全班交流时,如果学生还能提供其他推导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师: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四)、作业设计 1、先量出图中有关数据,再计算图形面积。 2、解决问题 (1)一个零件的横截面是梯形,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2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零件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方厘米? (2)、一块白菜块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2米,下底是10米,高是15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种白菜12棵,这块地里一共可以种白菜多少棵? (五)、全课总结。 本课主要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试着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面积认识》说课稿 1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中关于空间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概念,理解面积的含义,并能比较不同图形面积的大小。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面积的概念,为后续学习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的量。 学生能初步比较不同图形面积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比较不同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正确的面积概念,理解面积与周长、长度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图形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动形象的图形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准备各种图形卡片和测量工具,供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平面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它们的大小,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2、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图形,通过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图形的面积,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3、合作交流: 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面积的含义和比较方法。 通过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面积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5、作业布置: 布置与面积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例子,思考如何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面积的概念和应用。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合作精神。 《面积认识》说课稿 16 一、教材分析 《面积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测量面积的基本方法,以及感受面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的内容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长度、周长等基础知识之上,为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基本测量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基本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小组合作、探究发现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地面铺设地砖、墙面刷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活动都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2、探究新知 (1)观察与感知: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图形,感受它们的大小,初步认识面积的概念。 (2)操作与体验: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图形的面积,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3)比较与归纳: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归纳出面积的一般性质。 3、巩固练习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面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房间的面积、选择合适的地砖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5、总结提升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面积概念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面积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小组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面积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练习和拓展应用环节,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意识得到了提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
随便看 |
|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