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初中物理说课稿
范文
     初中物理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届讲授的是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和各自的优点,指出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并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了它们的省力情况,把滑轮与杠杆联系在一起。最后讲述了能同时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优点的滑轮组。
    经过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关键是抓好学生的随堂实验。
    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②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能力目标:
    ①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②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
    ③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归纳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②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③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并善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和教学原则
    根据《滑轮》一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学生实验、放电脑动画、观察、讨论、讲解为主的多边法教学。通过观察、实验和看电脑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探索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遵循以下原则:
    ①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④巩固与提高相统一的原则。
    ⑤具体和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分以下几个环节:
    1、新课引入:
    用课件(胖子和瘦子的故事)引出滑轮,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2、演示、观察、讨论与讲解相结合:
    演示定滑轮、动滑轮的用法,学生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情况。此实验中重物重力要大些,以减小动滑轮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让学生把实验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格中。各实验小组分析论证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观察实验和相应的理论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研究滑轮的实质用课件动画说明滑轮是杠杆的变形。这样做可以让这个问题更直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接着提出问题:有没有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的方法呢?然后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结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来。然后用课件提出如何连接滑轮组,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设计滑轮组,用课件动画给出答案。学生在按照图中的设计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和绳子移动距离和重物上升的高度的关系。这个实验有可能出现偏差,这时可让学生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巩固强化:
    ①让学生对照本节知识进行小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②完成按照本节目标设计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持久性记忆,有认识的表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作业
    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本节布置作业如下:
    课本第190页练习三1、2、3。
    五、说板书
    本节板书设计如下: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教材通报板
    第一册第十一章第四节
    《滑轮》
    说课设计
    1、定滑轮:
    ①定义:滑轮位置固定不变;
    ②作用: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
    ③实质:等臂杠杆。
    2、动滑轮:
    ①定义:滑轮位置随物体变化;
    ②作用:省一半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③实质:动力臂时阻力臂2倍的杠杆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②作用:即可省力又可改变用力方向
    ③规律:使用滑轮组时,重物由几股绳子承担,匀速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几分之一,绳端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上升距离的几倍。
    初中物理说课稿2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渡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仍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实验与实例的作用,借助他们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对浮力的认识结合了前面所学的液体压强、压力,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制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浮力及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使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认识现象,发现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
    难点: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设疑,引导
    学法:观察、小组讨论、实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列举实例,引入课题
    课件投影:水里游泳情景、海上轮船、热气球等图片
    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进行
    1、浮力概念的建立
    (1)让学生充分感受浮力的存在
    在盛水的'水桶中放一个球,找一名学生按球,谈感受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列举生活中、身边的实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思想。
    (2)称重法测浮力
    (教师设疑)同学们知道那么多关于浮力的例子,那么像铝块石块这样的物体在水中受不受浮力呢,如何来验证?
    学生小组讨论并说说自己的验证方案
    根据学生说出的方案,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为学生准备的实验仪器有弹簧测力计、石块、杯子、水)
    在学生说和做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弹簧测力计挂着石块放入水中时示数比在空气中是减小的,那减小的那部分就是浮力,指出这种方法即称重法测浮力,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在液体中受浮力,且浮力的大小为F浮=G-F′
    ④对于浮力的方向,可让学生回答。一般学生会说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这时可采用用手托一托和出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关于气体对物体有浮力的验证,我是这样设计的:
    学生小组讨论:杠杆不平衡的原因
    教师讲解课本中物体在气体中受到浮力的实验。
    通过以上的实验,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强调浮力的方向和称重法测浮力。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浮力及称重法测浮力,并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实验、动手探究及团结合作的能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1)(演示实验)把乒乓球放在一个去掉底的、不盖盖子的瓶子中,向瓶中倒水,球会受到浮力而浮起来吗?将瓶子盖上盖子,球会怎么样?为什么?
    (2) 在进行实验时引导学生猜想,仔细观察,对比两次实验操作的不同之处。
    (3)对于该实验不需要学生做出准确的解释,只要意识到不盖盖子时球的下表面没有液体即可。
    这一步的设计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注意观察,积极动脑思考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为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打下基础。
    (4)教师从理论上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并用桥墩的例子加强学生对浮力产生原因的了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四)反馈和巩固:课堂检测
    五、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一二题
    (2)拓展延伸:由本节课我们知道了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上-F下,你能从中发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随便看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