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感谢》教学反思 |
范文 | 《感谢》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感谢》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感谢》教学反思 1 上完课,学生还是挺兴奋的,一个学生还走过来跟我说“谢谢你,朱老师,是你教会我感谢!”听了这话心里确实很感动,原来学生通过一节课真的能“学会感谢”。不过,这份教案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上得急,在学生试教完的第二天,便到了曹一小学再次试教,所以与之前的一份教学设计没有过大的改动。这次试教的改动只在于将“感谢同桌”的这一环节删掉,改为: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感谢想感谢的同学。改动的目的在于是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同时也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自主的感谢他人,不限定一个小小的范围。 作出改动后的教学设计,确实比之前更能贴近学生,可是在这节课中也暴露了“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黄舸的感恩路”的情景所存在的问题。黄舸这一情景离学生太远了,拖沓冗长,目标不明确,让人听起来太像思品课。这样的导入与情景创设已经成为了整个教学设计的败笔。 一、情景的设置必须贴近学生生活。 “口语交际教学要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创设情境,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学生所熟悉的真实的情境中”在学生熟悉的真实的情境中,才能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 在这一次的试教中,由于音响的效果,黄舸视频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更是拉大了学生与黄舸之间的距离。本身设计这一环节的目标就在于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感谢——感谢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一种有意义的事,可是,目标却完成没有达到。这样的设计过于迂回了,不够直截了当,学生也不明白这一视频究竟要干些什么,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课堂片段: 师:如果你是黄舸,你想怎样感谢你的黄爸爸? 生:…… 这个问题一提出,整个课堂便似乎进入了困境,学生不知道怎么答,教师也不知道该怎样引导。在通过黄舸视频的导入后便开始进入情景的对话,希望通过情景(播放黄舸父子的图片),通过范例(黄舸感谢黄爸爸的话语)使学生了解应该怎样感谢(表达清楚,态度真诚)。可是当教师提出“如果你是黄舸,你想怎样感谢你的爸爸”时,学生却是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说,也不知道要怎样感谢。看来,这样的情景设计是失败的。首先,学生无法对黄舸的生活产生共鸣,就算是有一张有一张的图片,可是距离仍然太远了。其次,教师在出示范例后没有明确的讲解,究竟应该怎样去感谢,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理解,这样是完全达不到效果的。 二、有扶有放才能使课堂有效。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教师更要在特定的具体的情境中安排学生明确交际任务,从而习得交际的方法。 课堂片段: 师:你想感谢谁呢?为什么? 师:除了,父母亲,你还想感谢谁? …… 任何一种学习都是需要方法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同样也如此。可是,这堂课的设计却缺少了范例引导,也缺少了具体情境的练说。直接就进入了自由找同学感谢的环节,整个跨度似乎太大了。幸而,试教班级的学生也比较聪明,能够较流畅的表达,可是,仍是有一部分同学是无法跟上的。当学生互评时也没有办法评论到位,不知道怎样的感谢才是真诚的,怎样的感谢才是具体的,这些都应该在具体的情境练说中教给学生。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具体情景的分角色练说是必不可少,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全班范围内达到交际的可能。教师还可以在练说之前根据板书,让学生再次明确要求,使话语更加清晰与真诚,为下一环节的自由感谢做好铺垫。 经过多次的试教,回过头在看看最初的教学设计,蓦然发现自己过于重视其中的情而忽略了法,一味的追求真情实感,不虚伪不造作,因此设计时便没有具体情景的练说,认为这些情景都是假,太虚了。然而,没有方法的学习,又怎么表达出真情呢?一味的追求创新,却忽略了课堂的得法,这未免顾此失彼。上好一节课,还是得踏踏实实! 《感谢》教学反思 2 在《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这节课的教学与反馈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两点: 一、感恩是体谅父母、关爱父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谈谈我为父母做了哪些事这个环节时,有的说:“帮妈妈扫地”、有的说:“在家帮妈妈洗碗”。这时,我让学生明白家的含义,明确自己也是家庭的小主人,扫地、洗碗是我们能做并且应该做的事。这时,有个男生举手,我让他发言:“爸爸妈妈每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回家一次,那时的我是最高兴时候,依偎在他们怀里享受父母的爱。给父母端洗脚水,给他们洗脚,在洗脚的过程中,父母有时摸摸我的头,有时面带笑容长时间注视,我心里美滋滋的。可春节过后不几天,他们又去打工去了,我.......眼泪顺着他的脸颊流淌。”这时让学生明白,感恩父母不是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也不是挂在嘴上只说不做,而是生在活中逐渐学会体谅和关爱父母。 二、 惊喜地看到了学生的改变。又一节课的到来,课前温习上一节课知识,通过调查了解,每班有大部分学生能向父母说声“谢谢”,敢向父母说“我爱你”,虽然这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礼仪用语,但是却让孩子和父母同时都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温暖,也让孩子在无形中受到应有的感恩教育。 总之,在授课的过程中能触碰学生心灵深处、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感谢》教学反思 3 细节描述: 细节一: 请你猜猜这白色的娃娃是什么?(小兔子、白狗)这些动物是白色的,但是他们能跳到巧克力里、糖里、冰块里使它们很快活吗?谁再来猜一猜。(白萝卜)白萝卜怎么跳呢?那唐老师再来念一遍,请你们再来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是白色的,它会使这些东西都很快活呢?······谁再来猜一猜(牛奶)答案就藏在这个袋子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细节二: 奶牛为我们带来的这么多好吃的东西,那我们来感谢一下奶牛吧。说说你想怎么感谢奶牛。(谢谢)我们要谢谢谁呀?谁来说一说。(谢谢奶牛)谢谢奶牛为我们做了什么呢?(谢谢奶牛为我们带来的牛奶)这是一句完整的话,谁还想来感谢一下奶牛。(奶牛,谢谢你)谁能说得再完整一点呢?(谢谢奶牛,下次请你到我家来玩,我一定会给你很多好吃的东西)是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还请奶牛到他们家去。(谢谢奶牛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如果没有你,我们就不能吃到牛奶糖和牛奶饼了)说得很棒。 评价分析: 对于上面的两个细节问题,在第一个细节上,请孩子来猜一猜这样白娃娃是什么时,发现孩子们一下子都答不上来,答出来的就只是白色的东西,很少会有小朋友会想到是白色的牛奶。那么这时,我应该给予及时的回应以及提示而不是再把故事来念一遍,或者是及时地出示这样东西,请孩子们来说说这样东西里有什么,这样应该会有很多孩子能说出牛奶了。 对于第二个细节,一开始孩子们说得都是非常地简单,有些只是两个字谢谢,在我的不断引导下,渐渐地孩子们能说出一句非常完整的话了。这一点我觉得自己还是做的比较好的,能在孩子的回答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提示,使下一个回答的孩子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 所思所悟: 本次社会活动《感谢奶牛》是想让孩子们在了解奶牛的特点有及牛奶和奶制品对人们的益处后,自然的萌生对奶牛的谢意,而从孩子对奶牛说的感谢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这个活动还是非常地喜欢,并且都达到了目标的要求。在最后分享环节中,孩子们一起有吃有喝,并与好朋友一起分享食物,过得非常地开心开心与快活。 《感谢》教学反思 4 在最初的设计中,我本想在第一环节中就“可爱的妈妈”引入,因为这是孩子们最为熟悉的人,也是最值得感谢的人。可是,在科组讨论时,大家普遍觉得这个引入过于普通了,没有任何新意,因此将导入改为了黄舸的感人事迹,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感人的事例,激发学生表达感谢的欲望。 教案初步定下,可是没有实践,就不清楚有什么问题的存在,于是便决定及早试教,并在第一次的试教中只选四年一班半个班的学生。 教案的初衷是希望以黄舸的感恩之旅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会感谢,从黄舸到自己,从爸爸妈妈到同学,再到社会,继而整个世界。如何感谢,如何让学生的感谢不是虚情假意,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此,初设时打算以教师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如何去感谢,而不是通过具体的范例来进行教学,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的感谢更真诚。然而一节课上下来,效果却是不太好,学生直到最后的展示中的表达仍然不够流畅。 一、口语交际是言语活动。 课堂片段: 生:我要谢谢爸爸。 师:你为什么要谢谢爸爸呢? 生:因为爸爸为我做了许多。 师:你可以怎样感谢?还有什么方式呢? 感谢的方式有许多中,“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张贺卡、一束鲜花……”这些都是表达感谢的方式,然而,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首要明确的便是“什么才是教学的`重点”。口语交际是指特定的人(包括听话、说话的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语音手段,选择适当的内容、方式,适时组成话语,双方互动的信息传递、思想和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口语交际课是通过口语交际活动的设置和开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新课型。在口语交际课中,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感谢,其他方式的表达应该只作为一个辅助。可是,在这一次的上课中,我却没有把握好这一点,认为语言应该和多方式结合在一起,在用语言表达的同时更希望能够配上其他的方式,因此在教学中用于“多方式”这一方面的时间也偏多了,忽略了口语交际的初衷。在学生表达感谢时,我总会再问一句“你还能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感谢呢?”希望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明白:感谢不只是语言还可以配上其他的行动。可是,这样问的后果便是学生在口头互动的时间少了,学生也抓不住重点了,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感谢了。正是这样,所以导致了学生直到最后的十分钟,仍然不知道:在感谢时要注意表达清楚感谢的原因。 二、范例是学生学习的奠基石。 范例的出示极为重要,知识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没有模仿便没有创新。 当然老师的言语也能起到一种很好的示范作用,可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通过课件出示具体的范例,会使课堂教学能够更有成效。 感谢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可是如果加上“学会”这两个字,是不是使得感谢变得虚伪了呢?因为有这种疑问,所以在设计上便没有加上“范例”,以为只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知道感谢时要说清楚原因、感情真诚就可以了。可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因为没有范例的示范,教师只能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引导,学生一句,老师一句,可是这样一来,教师所提的问题必然分散了,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也难以听清楚老师的每一个问题。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这四十分钟内抓好重点难点进行突破,这样才能使课堂有效。这是在这一节课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因为没有抓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重点的训练,直接导致了学生一节课后,仍不清楚如何表达感谢。 《感谢》教学反思 5 很幸运能参加李蕊老师的工作室进行课题研究,让我不断的成长。感谢有你,是你让我对教学有了更多的憧憬;感谢有你,是你让我的课堂更生动;感谢有你,让孩子们更喜欢学习数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数学的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课题小学数学课堂“生动之动心”教学实践的探究,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生动活泼、主动、个性,渐渐的爱上数学。经过一年的时间,我们不断的钻研学习、听课、评课、同行之间的交流讨论,讨论教学策略、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等,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与尝试,如:课前的教学环节设计怎样能唤醒孩子的积极性、课堂中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设计怎样的问题能让孩子有更多的思考空间等。课题研究使我的.课堂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还记得刚开始接这个班的时候,在课堂上孩子们表现的不够积极,举手发言的很少,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差,于是我根据孩子的情况,再结合课题组中大家互相讨论总结的经验,我能看到有很多孩子在课堂上的改变: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能感受的他们乐意学。每一级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优缺点各不相同,孩子们能有这样的变化我感到很欣慰。我看到了我和孩子们的共同成长,这得感谢这次课题研究,感谢老师们的指导。 《感谢》教学反思 6 试教的前一晚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我将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黄舸的感恩路”的情景都删去了,换上了其他的内容,也就是说教学设计的前半部分都进行了改动,只保留了后半部分。在前半部分中,重新设计了汶川地震中小郎铮向解放军叔叔敬礼的画面作为导入,借此告诉学生为什么要感谢,了解感谢的多种方式;其次添加了两个具体的情境,一个是小丽帮小敏找回书的情境,一个是小琪感谢妈妈的情境。 因为时间仓促,并且改动较大,导致了在教学前没有充分的时间去预设学生的生成,没上课之前便已经没有了信心,总是担心着每个环节该怎么办。果然,课还是没有上好。课堂的后半部分——鲜花传递,学生甚至已经失去了说话的兴趣了,每个学生都害怕传到那束鲜花,这是之前的课堂当中没有出现的问题。上完后,学生也没有兴趣去感谢他们,甚至觉得有点无趣的离开了教室。 课后,我反思不成功之处,发现下面几点很欠缺: 一、学生需要的是鼓励。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说的还有什么需要改正的? 生:说的声音不够响亮。 生:态度不够诚恳。 师:是呀,表达感谢时要声音响亮…… “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从积极的角度肯定、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 其实,学生能够站出来展示表演,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因为这样能够达到老师的表扬,能够得到同学们的赞赏。可是,没有表扬,也么有赞赏,面临的确是众人的“挑毛病”,这样的学生互评,不但打击了台上的`学生,更是打击了台下的跃跃欲试的学生。为什么学生的评价会变成这样?只说缺点而不说优点?我想这是跟我的提问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当时的问题是“你们觉得,他们说的还有那些需要改正?”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必定就是引导学生“找毛病”。并且,当学生评价完后,我也没有及时的对表演的同学做一些鼓励及表扬,导致了接下来的评价都是互相在揭短,学生也变得也来越没有兴趣了。 课堂片段二: 师:走路时要注意,不要歪歪扭扭的。 师:感谢时,应该…… 在鲜花传递的部分,我仍然是这样评价的,没有鼓励,没有表扬,更是没有掌声。发展到鲜花传递注意环节时,学生心里的雀跃早已消失殆尽,一看到花便直摇头“不要给我,不要给我”。这种情况与前两节的试教中学生迫切地想得到花刚好相反,因为学生已经害怕了站起来被人评论一番。本是教学亮点的地方却变成了盲点。 二、课堂需要的是机智。 课堂中,小琪感谢妈妈一环节,一位女生扮演的小气妈妈非常优秀,能够根据不同的话语作出不同的回应,还能够配上动作。台下的学生与听课的老师都为她的机智所折服。而当时站在讲台的我确实愣住了,心里明白她说的真的非常好,可是口里却说不出任何表扬的话,只能说一声“谢谢,我们的小琪妈妈”。评课时,大家都对我没有表扬她而感到扼腕。课堂中的许多东西都是没有办法预计的,面对课堂,我想教师需要的是机智大方的面对,一旦慌张,便无法思考,更别谈去应对。只有机智的应对,及时的纠正,及时的赞赏,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没有赏识的课堂是失败的,赏识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面对学生,教师除了提出问题,更重要是不断地激励学生,让学生乐学爱学。一片掌声,一句话语,一个拥抱……都可以表达教师对于学生的赏识。然而,我的课堂确实缺少了这些,使得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太远太远。几次的试教下来,教学设计最终定了下来,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学生,如何激励学生,如何融入学生,用教师的赏识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感谢》教学反思 7 《感谢奶牛》是《动物,我们的朋友》里的一个活动。虽说是科学活动,但事实上却也包含了许多社会性的内容。活动中,我先是以一个优酪乳的广告来引出活动。这个广告拍得很好,把优酪乳的浓、纯、香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常诱人,别说孩子们了,连我看了,都忍不住想去尝一口。就这样,活动的主体——牛奶,以这么吸引人的方式给带出来了。那么,这么好喝的牛奶是怎么来的呢?活动的主角,我们要感谢的人物——奶牛,也出场了。 这个活动的开场,可以说又新颖有趣,又很直入主题,没有多少废话,我还是很满意的。 在整个认识奶牛的过程中,我多次采用了视频的方法,让孩子们通过视频来了解牛奶是怎么挤出来的、奶牛是怎么吃草等等。生动的视频比呆板的图片更吸引幼儿,也能让孩子们认识得更清晰。 在了解奶牛挤奶过程的'时候,我还安排了一个小插曲,请孩子们听音乐一起来模仿挤奶的样子,孩子们都很兴奋,这个环节的设置,活跃了气氛,也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挤奶的乐趣。 活动的最高潮应该就是品尝奶制品了。由于事前通知到位,每个孩子都带了至少两种奶制品。我让他们自由地品尝、分享,在吃吃说说的过程中,认识了奶制品、也认识了奶制品对人类的种种好处。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幼儿探索的对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前的自主搜集资料、积累有关经验;活动中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以及活动后的经验拓展和提升,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整个活动也体现了幼儿自主构建的全过程。活动进行得比较成功。 《感谢》教学反思 8 口语交际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课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我的思路为:教会学生懂得感恩,从学生最应该感谢的人——父母开始展开话题,将爱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的.心里,再联系社会时事和学生生活实际,逐步使学生懂得我们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继而再使学生明白:只要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我们都要心怀感激。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亲情的温暖;感谢老师,教会我们做人,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感谢同学,我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感谢阳光,感谢大地……感谢挫折,感谢困难——因为挫折与困难令我更加坚强。 在“感谢与安慰”口语交际课上,我首先教会学生一首学会感恩的诗歌。接着为学生讲了班级里发生的孩子对母亲、学生对老师表达感恩之情的故事,再引导学生在同学中找找哪位同学帮助过你,你是否已经表达了谢意,如果没有请借此机会向同学表示感谢。最后,引导学生懂得安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安慰别人。 通过教学《感谢和安慰》口语交际课,我感触颇多。心灵受到了震撼,情感得以升华。 我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同时要密切联系班级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学生才会有话要说,有感而发。 二、在口语交际课的内容中,渗透品德教育,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正面引导,不断拓展教学内容。 三、要上好口语交际课,还要渗透新课程理念,创设情境,在实践中体验,在故事中感悟;师生平等交流,生生互动,小组研讨等方式,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这样才能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 不足之处: 一、示范。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示范。语句流利、情真意切。需要教师长期的积累,认真充分的准备。我深深明白“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个道理。从而也感受到自身的语文素养远远不够、底蕴不足,得迅速利用课余时间“充电”。 二、在引导学生“说”还不够具体、深入,点评不够完善,做适当的渲染、扩展效果就会不一样。更能激发学生说的愿望,积极性。 三、关注好课堂的生成情况。教案只是预设,而不能一成不变记教案关注生成。这就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完善并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感谢》教学反思 9 市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改革在教研室的引领下,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们,从暑假就开始进行了单元尝试目标教学的备课。当拿到集体备课的资料时,感觉沉甸甸的。它凝聚了主持参与集体备课的领导、教师的智慧和汗水。打开一看,教案的编制特别详尽。真心的说一声:领导老师们辛苦了。 根据教研室备课前置的思想,我在讲课之前先和本校xx、xx两位老师研究集体备课教案和学案,共同研讨、交流,然后根据我们达成一致的意见和建议对教案和学案进行了谨慎的调整与修改,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最后形成了本篇反思论文如下: 一、基于单元目标尝试教学的反思: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谢生活中有你,通过单元导读课,学生能在整体上对整个单元有所了解,学生会逐步形成一个整体意识,学生会明白看似独立的几篇文章,实际上有一个主题也就是一条线联系着他们,这实际上就是主题教学。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到局部)。通过单元整理课学生能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对本单元进行梳理,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锻炼(从局部到整体),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几点思考和建议: 1.单元目标的制定应符合本单元的实际。本单元的11课是《古诗二首》,14课是《现代诗二首》单元目标却没有涉及到对古诗现代诗歌教学的要求,这是一个缺失。《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诵读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课标解读中这样解释:第三学段强调能够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形式要素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运用诵读方法阅读理解作品的自觉程度逐渐增强,诵读要求也更趋细化。(摘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第141页) 2.关于诗的'教学。本单元既有古诗又有现代诗。先说古诗教学:我们明德小学一直以来坚持中华经典诵读,加上学生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基础,所以我和同事在研讨交流时决定在教学《渭城曲》这一课时的时候,把展示送别古诗作为精彩一分钟。学生诵读的入情入境很是不错,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氛围。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案中的“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3.关于阅读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依据学案提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节省时间。感情朗读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是一道永恒的风景线。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小梁和老班长的对话部分我采用了学生自读、组内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学生感受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个别同学的眼圈都红了,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对老班长的心疼与不舍。教学目标就这样在读中达成了。 4.关于口语交际。 通过实践我发现只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他们能在集体交流时说的是头头是道。这是真实的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如零花钱的问题,买书读的问题,上辅导班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也很有针对性。这就再一次地告诉我:要充分地信任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5.关于群文阅读 我发现本次群文阅读是以巩固插叙为主要目标,所选文章篇幅较长,所以我们研究决定把《钱被刮跑了以后》去掉,这样才能勉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建议:对群文阅读的篇幅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根据篇幅的长短,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安排。 6.关于课堂评价 在我们教室的左面有金字塔式的评价表,小组以爬格子的形式开展竞争,这激发了学生小组交流的积极性,但也存在弊端:比如教师评价不够及时,没能在课上评出优秀小组,也有有的小组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或者问题回答得有误,连一个格子也爬不上去,这也许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如何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我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6.关于课堂评价 在我们教室的左面有金字塔式的评价表,小组以爬格子的形式开展竞争,这激发了学生小组交流的积极性,但也存在弊端:比如教师评价不够及时,没能在课上评出优秀小组,也有有的小组在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或者问题回答得有误,连一个格子也爬不上去,这也许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如何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我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在教研室的引领下,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的单元目标尝试教学还会继续,我会一如既往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琅琅的读书声中,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感谢》教学反思 10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新教师,就能在一线参加语文精品课程的工作,我感到十分荣幸。精品课程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对参与建设的老师起到极大的锻炼作用,而我在参与建设的同时更是学到了很多东西。谈到口语交际教学,我总是有种热情,脑子里也有很多点子,就这样,我上完了这节关于《学会感谢》的口语交际公开课,而结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学情分析做得不够,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不可行,不适合我的教学对象。 通过各位老师的指导点评和自己在教学中的些许感悟,现认为课前的学情分析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就是分析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上课时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同,且不谈小学、初中与高中每个阶段之间学生的上课状态不同,单就小学来讲,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状态也是不相同的。 比如,《学会感谢》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科组就在三到五年级不同班级上课,结果各年级的课堂反响有很大不同,其他几位老师上的都比我成功,其最主要原因,是我对“学情分析”做的不够!本课我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而我的教学设计却更适合高中生,在“激趣导入”环节我所选的故事太深奥了,是关于周总理的三个外交小故事(“马克思主义道路”、“男女厕所”、“走上下坡路”),目的是想通过周总理外交上表现的机智幽默来激发同学们喜欢上充满智慧的口语交际,并能积极主动地组织出较为艺术的语言。而结果却是没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因为学生们根本没听懂这几则故事(尤其不懂“马克思主义”的含义),所以更无法感受其幽默与智慧的所在了。整堂课都感觉上得很吃力。 在做教学设计时,我自认为这样的导入是比较新颖的,而且也能让同学们感觉有趣,但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这样的导入我觉得有趣,学生是否也会觉得有趣呢?“备课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这节课我面对的是三年级的.小朋友,而他们的知识水平还没达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程度,接下来的环节设计的也同样难度过大,所以这节课才会失败。 我之所以会这样设计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对学情分析的重视不够,是教学经验的不足,不清楚三年级的学生到底了解多少知识。因此,我想尤其是刚毕业的新教师,应该更多的注重学情分析,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不是我们大学生,不可以把我们自己的理解水平强加给他们。为了上好课、学生学得效率高,我们应该多听、多看、多思考,多走进学生,多了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兴趣与爱好,充分做好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时注意要“投其所好”,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节课上得好不好,不仅看老师的设计多么有创意,更要看学生能学到多少东西,这才是教学的根本目标。从学情出发,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爱好,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感谢》教学反思 11 在活动之前我从网上收集一些关于奶牛的常识,而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活动前的自主搜集资料、积累有关经验;活动中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以及活动后的经验拓展和提升,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整个活动也体现了幼儿自主构建的全过程。 进行活动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运用了猜谜语方式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活动中气氛活跃,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整个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情感教育内容,情感教育伴随着活动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进行。当孩子们说道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知道一头奶牛一天能产三十斤奶,够一个小朋友喝两个月;看到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牛奶制品琳琅满目(观察超市货架图);了解到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和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时,他们都由衷地发出“哇——”和“啧啧——”的赞叹声,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对奶牛的谢意。当“奶牛妈妈”出现时,孩子们的互相拥抱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活动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活动最后,大家互相打开奶制品包装袋,分享自带奶制品,互助、合作和分享的良好社会品质也得到了培养。此外,在活动中还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幼儿畅所欲言,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有关经验的积累、丰富的材料准备、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孩子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整个活动尊重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等领域内容互相渗透,寓教育于轻松愉悦之中。幼儿在丰富自身生活经验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了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了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也提高了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例如在交流讨论的环节时,座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交流面,材料的摆放也给幼儿的互动带来不便,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应注意细节部分的考虑,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合理的活动空间。此外,活动中还需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对离日常生活较远的奶牛产生直观、感性的认识,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的教学。 《感谢》教学反思 12 本节课,我通过播放歌曲、创设情境、“鲜花传递”游戏等环节,营造了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我和学生平等友好,台上与台下互动,加上乐曲的渲染,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感受到了感谢的美好,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期待,使学生进入一种渴望情感表达和交流,希望投入到情感活动中去的跃跃欲试的积极状态。接着我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启发学生回忆以往感谢的经历,让学习内容走进学生生活把感谢放在身边的同学身上架,这样就有了真实的对象,而不再是凭空想象,有了真实的交际情景,从而有了交际的可能。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让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而再了解表达感谢的更多方式。在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我适时帮助学生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营造了开放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练习,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毫无拘束、畅所欲言;并适时组织学生模拟表演、评议,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高。这样调整后,终于见到了成效,在课堂上同学们敢说,也爱说,并且能表达自已由衷的谢意。 上完本课,我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口语交际是双向及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 课堂片段: 生1:谢谢你,在我有困难的时候是你帮助了我! 生2:……(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既然是“交际”那么就不应该是单向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下,使学生由单向“述说”转化为双向或多向“交流”,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活动中完成口语交际的训练,从而增强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正因如此,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际,包括:生生间的交际、师生间的交际、小组成员之间的交际。当学生表达感谢时,应该引导另一名学生做出回应,让交际得以实现。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能够进行交际的形式却不够多,也不够丰富,只存在简单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同时,在两名学生进行展示时,其余的同学又应该怎样的参与到交际中来呢? 二、让学生自主评价是增强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 生:“谢谢你,是你帮我找回我的课外书。” 师:“说得真好,表达的真清楚!真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没有评价便没有教育,教师需要不断评价、反馈、谓矫正,才能保证目标的达成虫。”教师的评价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但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评价的主体更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起到指导示范及矫正的作用。在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做到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口语交际教冖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而自主的评价便是其中重要的方式。因此在这一节课中,我应该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一个倾听者与指导者。 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表达感谢是应该要达到的要求,并能让他们集中精神学会倾听,从而使课堂的参与度更高,也能形成评委与表演者之间的交际,让交际的形式更加丰富。 口语交际教学时一种内容丰富多样且多变,思维、表达灵活机制,双向或多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创造机会,形成双向互动及多向互动,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在评价中得到更多的练说机会,促成表达能力的发展。 《感谢》教学反思 13 看着那一双双举得高高的手,学生们个个都跃跃欲试,心里终于踏实了,这样才有上课的气氛啊!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在课前便做好了许多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看哪个小组的爱心天使升得最快;准备了自制的爱心书签,奖励给积极发言的学生;对学生的反应做了充分的预设,丰富的评价语言。这些,都是前几节课中所没有,因此课堂气氛特别的活跃。可是,现在静下心来思考,在热闹的同时,似乎遗忘了什么。 一、注意教师的双重角色。 课堂片段一: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可是还是没有哪个小组得到五颗星,谁挑战一下? 生:……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要有双重的`角色意识,注意角色的转换。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要对学生的言语进行指导点拨;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在口语交际的具体情境中与学生进行对话训练,构成交际关系。然而,在情境练说的环节,我却没有做好指导点拨的角色。 在扮演角色感谢小琪妈妈的环节中,学生表达感谢时声音响亮、说清楚了原因、态度也真诚,小评委在评价时也能按照课堂的板书进行评价。一时间,作为老师的我也非常兴奋,不断地让学生说,完全忽略了学生互评时所出现的问题。学生的评价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都是对着黑板上的板书进行。教师虽然有做一些指导,如“对呀,你看他把原因说得多清楚,把妈妈的辛苦都说出来啦”,但是,还是没有做一些强化与鼓励。如果,当时能这样说一句“能够评出自己见解的评委才是专业的评委”,这样的鼓励与引导是否会让课堂走向更深一层呢? 课堂的四十分钟的是有限,教师不能被激情牵着鼻子走,虽然学生还有许多想说的,可别忘了还有下一环节。当时课堂中的我,便只沉静于那活跃的气氛当中,“让学生说吧,越热闹越好”。当回过头时,课堂仅仅剩下17分钟,足足超时了5分钟。 二、用激情感染学生,但别忘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课堂片段二: 师:鲜花就在你手中,你想感谢谁呢? 生:(走到另一名同学面前)谢谢你,小明。 师:你要感谢小明什么呢? 生:我要感谢…… “从形式上来说,口语交际应该是听、想、说多种种形式的结合,是学生始终在富有个性、积极地思维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 尽管在具体情境练说中,学生懂得了感谢是应该说清楚原因的,可是,到了鲜花传递的这一环节,又再次卡住了。学生不知道怎样说,把之前的练说又忘了。这样传了两三个都没有办法传好,知道教给最后一位男生时,才表达清楚感谢。本来是展示却变成了自爆缺点,问题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主要在于给予学生的时间太少了。学生离开座位去感谢同学时,总共不到2分钟,这样短的时间,学生还没有开口练说便已经结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另外,忽略了孩子们的天性。只有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才能做得更好,而我却因为时间紧迫,再加上前一环节进行得顺利,所以没有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感谢的要求,导致了鲜花传递再次失败。 教师不但是参与者,同时也应该是思考者。只有做一名思考者,才能知道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不被激情牵着走,而忘记了思考。只有思考才能使课堂得到深化,只有思考才能使学生有所生成,只有思考才能使学生有深层次的体会。在激情洋溢的课堂中,别忘了适时的沉思。 《感谢》教学反思 14 感谢能温暖心灵、消除隔阂,给人以快乐和勇气;感谢能驱散寂寞、缓解痛苦,给人以友情与温馨。真诚的感谢是一种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口语交际《学会感谢》就是要让学生懂得感谢的可贵,能用恰当、得体的语言感谢他人,在感谢中奉献真情、拥抱欢乐,并在交际实践中提高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经过多次的研磨,我们从单一的口语课中走了出来,决定从“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搭建平台,多向互动”和“回归生活,巩固提高”四个板块进行教学。 在导入时,本想借助播放孙悦的歌曲《感谢你》,激起学生的感恩之情,引出本课交际话题,可尝试后感觉效果不够理想。所以就改为借助四川地震时三岁小郎铮获救后向解放军叔叔敬礼的.感人事迹,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非常自然地引出本课交际话题。 接着,借助视频创设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交际热情,并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评价,教给学生用语言表达感谢的多样方式及交际礼仪。为了让学生把感谢的话语说得更丰富、感人,我总是适时地给学生以提示和点拨,如“如果小丽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做呢?”“小丽那么热心帮助你,你可以赞赞她呀!”孩子们也很聪明,很快就懂得了用多种方式表达心中的谢意。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掌握感谢他人的技巧,我又创设了三个不同层面的交际情境,给孩子们构建了一个人人参与、多向互动的交际平台,让孩子们在各种角色扮演中畅所欲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充分体验感谢他人的快乐和被人感谢的幸福。孩子们的交际热情非常高涨,把感谢的话语说得越来越得体,越来越暖人心扉。 “感谢”的话题源于生活,也应该回归生活。所以在最后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然大方走到曾帮助过自己的同学面前真诚地说出心中的谢意,还启发孩子们去感激身边其他给予我们幸福的人或物,让感恩的心为孩子们的人生带去更多的幸福。结束时,我又借助有趣的动漫及教师的深情朗诵告诉孩子们:我们感激身边一切的同时也要好好珍爱我们自己。 虽然整个课堂学生参与热情高,收到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还不够丰富,课堂调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期待自己加速成长,让更多的课堂生成变成课堂精彩。 《感谢》教学反思 15 公开课资料上了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里的《感谢您,老师》的实践活动课,我深刻地体会到一堂生动有趣、充满热情的品德课,能对思想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让教学发挥最大效能。 教学中力求把握新课程“三维目标”中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是最基础的,或者说是前提条件。 为了让学生理解和尊重老师,我特意设计了“学生眼中老师的工作”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己阐述老师平时的工作,现场采访,看大量图片,听故事,深切感受老师工作的辛苦。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最根本的。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工作很辛苦时,教给学生方法:自制贺卡,表达情感。引导学生说说对老师的心里话,可以是感激的话,可以是表达对老师爱的语言,使学生学会体谅和关心老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其意义更加深远。 老师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你们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报答老师的恩情呢?由小组讨论,这样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使同学们集思广益,在讨论交流中得出最好的答案。然后请同学各抒己见。这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
随便看 |
|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