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
范文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通用1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1 一、说教学内容 《可能性》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书第八单元的3个例题及课堂活动的练习题。 二、说教材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不确定现象。结合抛硬币游戏过程,体会落地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是不能事先确定的。进而通过摸球试验,体会有的试验结果是一定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发生的,有的是可能发生的。 教学目标: 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不是确定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三、说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法和动手实验法。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体会动手实验法探索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师)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无法确定,所以人们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 (二)探究新知 例1、例2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则是确定的。因此,可以让学生亲自做一做 教学例1时可以让学生先猜抛一枚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朝上?亲自抛一抛,验证猜想,最后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来描述这一现象。 教学例2时,可让学生依次摸球得出结论再进行分类。 例3应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列举出这场足球赛的3种可能结果。 教学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随机现象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及练习题1、2、3。 (四)布置作业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2 一、说教学内容 《可能性》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书第八单元的3个例题及课堂活动的练习题。 二、说教材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不确定现象。结合抛硬币游戏过程,体会落地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是不能事先确定的。进而通过摸球试验,体会有的试验结果是一定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发生的,有的是可能发生的.。 教学目标: 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不是确定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三、说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法和动手实验法。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体会动手实验法探索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师)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无法确定,所以人们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 (二)探究新知 例1、例2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则是确定的。因此,可以让学生亲自做一做 教学例1时可以让学生先猜抛一枚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朝上?亲自抛一抛,验证猜想,最后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来描述这一现象。 教学例2时,可让学生依次摸球得出结论再进行分类。 例3应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列举出这场足球赛的3种可能结果。 教学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随机现象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及练习题1、2、3.。 (四)布置作业、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3 (今年,我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六步教学法,所以我设置了以下六个环节) 导入新课、设置提纲、分组讨论、自学反馈、巧设练习、拓展训练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希望同学们配合老师把故事讲完整。 相传古代有个王国,国王非常阴险而多疑,一位正直的大臣得罪了国王,被叛死刑,这个国家世代沿袭着一条奇特的法规:凡是死囚,在临刑前都要抽一次“生死签”(写着“生”和“死”的两张纸条),犯人当众抽签,若抽到“死”签,则立即处死,若抽到“生”签,则当场赦免。 你们认为这个奴隶摸纸条时会出现什么结果? 预设生:奴隶可能摸到生,也可能摸到死。 师:对,大家用了一个词“可能”。就是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可是国王一心想处死大臣,与几个心腹密谋,想出一条毒计:暗中让执行官把“生死签”上都写成“死”。这下奴隶的命运会怎样呢? 预设生:一定死,不可能生。 师:看来大家都替他担心了,其实有一个好心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大臣,在断头台前,聪明的大臣迅速抽出一张签纸塞进嘴里,等到执行官反应过来,签纸早已吞下,大臣故作叹息说:“我听天意,将苦果吞下,只要看剩下的签是什么字就清楚了。”剩下的当然写着“死”字,不知真相的人们以为他吞下的是生,那么他- 预设生:一定生。 师:国王“机关算尽”,想让大臣死,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让机智的大臣死里逃生。 (引入课题)师:生活中的事情就像故事中的一样,有些我们不能肯定他的结果,有些则可以肯定它的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好多。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的内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课一开始,我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抽生死签的故事,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孩子。通过听、想,参与故事情节讨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不仅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感知,而且能领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探索的需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学目标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教学目标)找同学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对于学习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 师:(课件)老师想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大家表演节目,每人表演一个节目,抽到什么表演什么。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变为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熟悉、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课件出示例1 师: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生: 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有小丽、小雪和小明三位同学来抽。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出示自学要求:自 己 学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所以,我就设计了这个自学环节,让学生自己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必须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叙述) (1).如果小明抽到了跳舞,接下来会有哪种情况? (2).如果小明抽完后,小丽又抽到了朗读,接下来会有什么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在本上写一下。 学生汇报。预设: (1)、如果小明抽到了跳舞,接下来可能抽到唱歌,也可能是朗诵,一定不会是跳舞。 (2)、如果小明抽完后,小丽又抽到了朗读,接下来小雪一定会抽到唱歌,一定不会是跳舞和朗诵。 师:为什么? 生:因为跳舞和朗诵已经被小明和小丽抽走了。 3、生活中的可能性 (1)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绿棋子、黄棋子和蓝棋子。 一起来想一想: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做摸一摸的游戏,两个盒子会有哪些情况发生?请用“可能” “一定” “ 不可能”来描述。 预设生:从第一个盒子里摸一定会摸到红棋子。不可能摸到其他颜色的棋子。 从第二个盒子里摸,可能会摸到红棋子,可能会摸到绿棋子,可能会摸到黄棋子,可能会摸到蓝棋子。 (2)你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谈一谈生活中事情的发生吗? 4、认识可能性的大小 (1)课件出示盒子里有4个红棋子和1个蓝棋子,任意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棋子?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是红棋子也可能是蓝棋子。因为盒子里面既有红色棋子也有黄色棋子。 质疑:你觉得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 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那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列举。在描述、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2)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都装有白色和黑色两种棋子,请小组仿照教材的实验,自己摸一摸,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 出示自学要求 1.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 2.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 3.摸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再看看盒子里的棋子,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指名小组汇报,对不同结果的小组进行比较。填完小黑板上的表格。 从试验记录可以看出,摸到黑球的次数比摸到白球的次数多。也就是说,从盒子里摸出黑球的可能性大在,白球的可能性小。通过观察发现黑棋子比白棋子数量多。 引导小结方法:当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相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没有老师的限制,只有根据学习目标的自主学习活动,一切都由学生做主。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汇报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反思上,让学生通过摸棋子活动,深深地感受到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三、巩固拓展 师:学习完了不知道同学们掌握了没有,我们来看看。 p47 练习十一1 p48练习十一 7 p47 练习十一3 有6支红铅笔,6支绿铅笔。取其中6支放入一个盒子。可以怎样放 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支,一定是绿铅笔。 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支,不可能是绿铅笔。 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支,可能是绿铅笔,也可能是红铅笔。 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支再放回去摇匀,重复多次,摸出红铅笔的可能性比绿铅笔的可能性小。 【设计意图:以上练习按照由易到难层次设计,既巩固了知识,又深化了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逆向思考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更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给学生讨论、合作的机会,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体验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 5. 请同学们听一个有关阿凡提的故事。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眼看就快要过年了,帮财主做了一年长工的阿凡提想向财主要回他十个金币的工钱,可贪心又小气的财主却不想给他,心想:要怎样做才能使阿凡提得不到金币又无话可说呢?财主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很好的办法。于是他对阿凡提说:“不要说十个,我这里有一箱子的金币,你把里面的金币往上一抛,假如落下后个个都是正面朝上,那这些金币你就可以全拿走了”。“那好啊,你先把金币给我。”阿凡提回答说,于是他把箱子里的金币全都倒出来,玩弄了一会儿??最后终于得到了他的工钱,他是这么做的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得到积极休息的同时也进行放松的思考,通过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将复杂问题简明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探索,并通过参与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初步领会到一个深奥的“可能性”问题的意义。理解了可能性能帮助聪明善良的阿凡提匡复正义,夺回工钱。这时学生们异常兴奋,成为本课的又一高潮,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3.摸到的可能性大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小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使得新知识具有更大的迁移价值,为后继的学习和运用它们奠定基础。】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会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游戏公平规则。 3、通过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会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 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游戏公平规则。 教学准备: 班班通。准备好白和黄的乒乓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小组活动 (1)师生关于游戏简单交流; (2)出示书本P64的研究例题; (3)首先让学生猜测谁赢的可能性比较大? (4)让学生读题中的游戏规则,然后小组里准备好活动器具来模拟游戏。在学生游戏的同时让学生把结果统计在记录表里 (5)让学生根据刚才实际的游戏操作以及结果记录说说游戏工公平性。并讨论为什么? (6)学生交流说明原因后,引导学生怎样才能让游戏公平地进行?启发学生改变口袋中红球与黄球的个数,使它们同样多,从而使游戏公平。 (7)让学生重新按照这样的情况再开展游戏,统计出结果,体会游戏是公平的。 二、初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P65试一试 (1)先让学生读题,弄清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并根据问题分别作出猜测。 (2)组织分组的实际活动,以验证猜想。 2、完成P67练习十第1、2题。 (1)先让学生看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仔细观察每个口袋里不同颜色小球的'个数,再根据观察结果作出判断。 (2)学生作出判断时,要帮助学生理解:只要看口袋里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说明游戏的公平性,指出第一和第三个口袋模球是公平。 三、总结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确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5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情况。 2、说教材 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方面的教学内容,概率的基础是随机现象,这就涉及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在不确定事件中,有很多种可能出现的结果,虽然每种结果都是随机出现的,但出现的次数在统计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也决定了概率与统计是密不可分的,在本单元教材中也基本上是以实验数据的统计为基础来探讨可能性的大小的。 本单元共安排了三个例题和一个实践活动,本节课是其中的例1,感受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本节课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深入,能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兴趣,使学生能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的结果。 2、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爱祖国爱家乡和怎样做人的思想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确定和不确定性,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正确地描述这些事件。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和不确定性。 五、教法及学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 六、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盒子、彩色乒乓球、节目签。 七、说教学环节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二)观察体验,建立概念 (三)实践探索,发散思维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五)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下面我将一一阐述这五个教学环节: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通过猜一猜老师带来的礼物的游戏,感受可能性中的`不确定事件,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的主题——可能性。接下来通过谜语的形式猜出老师带来的礼物,再次感受有些事情的发生又是确定的。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选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让每个学生投入、参与其中,不仅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感知,而且能领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探索的需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体验,建立概念 建立“可能”“一定”“不可能”的概念。 首先创设情境,因情境中活动的需要而组织学生开展了“抽签表演节目”这一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可能”“一定”“不可能”这三个概念,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活动:出示三张卷起来的纸条,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2、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推理能力)。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3、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纸条了。 4、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并且明确“可能”这种情况属于不确定的,“一定”“不可能”是确定的。 (三)实践探索,发散思维 正确运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这些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现象。接着以一个“摸球获奖”的游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事件的确定性和事件的不确定性。 1、活动:1号盒中有6个红球,2号盒中有3个红球和3个绿球。请学生从1号盒中摸球,引导学生思考会摸到什么球?再请一位学生从2号盒中摸球,引导学生思考会出现什么情况?并根据摸到的球给予相应的奖励。老师设定条件,不可能摸到红球,让学生帮老师选择从几号盒中摸?想摸到绿球,又该从几号盒中摸?从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球? 2、小结:当一个盒中全部是红球,任意摸一球,一定摸到红球,不可能是其它颜色的球,当一个盒中既有红球又有红球,可能会摸到红球,也可能会摸到红球。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设计了下面两个练习: 1、涂一涂(课件出示) 2、连一连(课件出示) (五)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我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的提问引发学生畅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引导学生归纳: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三种情况,分别是: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明确可能这种情况是不确定的,不可能和一定是完全确定的。 2、一题多解,考虑问题要全面。 3、生活中有数学。 八、板书设计 我觉得这样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九、教学反思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二三十名学生可能有二三十种不同的反应。但是,老师一定要把握住底线,这个底线是由学生发现知识而不是老师去灌输。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6 一、教材分析: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性》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懂得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有关。 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 3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强调随机现象本质的感悟,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建构。)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 、引导发现法 、观察实验法 。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在课一开始用讲故事设置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环节设计了摸棋子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全课自始至终,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诠释的主人。) 五、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盒子、棋子、小黑板。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特点。 2.进一步积累分析和比较简单数据的经验,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2.这是张丽华调查收集和记录的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张丽华是用什么方法表示这些数据的?从调查记录情况看,你获得哪些信息? 3.你觉得怎样表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4.小结: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核心推进 1.出示统计表 (1)这是一张统计表,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与张丽华调查记录的表有什么不同? 板书:标题日期统计项目人数合计 科普类的6人是从哪来的`? (2)你能根据调查记录表完成这个统计表吗?合计是怎么得来的? (3)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个?板书:用表格呈现数据,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 (4)一幅完整的统计表有哪些要求?有什么好处? 2.认识条形统计图 (1)除了用统计表呈现调查结果外,还可以用统计图来呈现,出示统计图。 (2)仔细观察,你能像刚才认识统计表那样,介绍一下这个统计图上的内容吗?节目类别和人数是怎样表示的?人数中,一格表示多少?这里的6是怎样画出来的? (3)体艺类的15人,能看懂是怎样画的吗? (4)你能接着完成这个统计图吗?从统计图中,你有获得哪些信息? (5)这个图有什么特点,揭示直条,条形统计图 (6)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有哪些部分?有什么好处? 3.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各有什么特点和好处? 三、练习巩固 1.完成练一练 (1)分小组统计数据 (2)全班统计数据 (3)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4)分析数据 2.完成练习七第1题 根据要求先完成统计图,再回答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总结延伸 通过收集、整理、制作、分析,我们经历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我们知道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组成,结构,特点以及优点,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研究较复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查相关的内容,与同学们交流。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8 教学目标: 1.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 教学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们,我们来开展一次摸球比赛,好不好?每人轮流摸一次球,哪个队摸到的白球次数多就取胜。 每队拿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着白球和黄球。 (男生队的袋子里3白1黄,女生队的袋子里34黄1白) 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二、实践探索,初步体验 1.学生小组操作(出示要求) (1)在还没摸之前,请大家猜一猜,白球会摸到几次?黄球会摸到几次? (2)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组长负责记录,其他组员轮流摸球,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完成后观察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抛正方体 2.做完了摸球游戏,下面我们要来玩抛正方体。 (1)请大家猜一猜,会出现什么结果? (2)出示统计表,师简要说明。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9 教学内容: 第40—41页例1,“练一练“,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活动经历统计的过程,在调查与统计活动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并尝试选择合适的调查与统计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难点: 确定直条的高度。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课前绘制的统计图。 让学生说一说,从所绘制的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 (通过观察统计图,知道了喜爱音乐课的人最多,喜爱美术课的人最少,喜爱音乐课的人数比喜爱体育课的人数多3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例1。 (1)想一想,例1中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有几种?都是什么节目?(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 老师提问:在这四类节目中,你最喜欢哪类节目?用彩笔画—画。 收集画有不同颜色的卡片。 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我最想知道同学们喜爱哪类节目的人最多?喜爱哪类节目的人最少?喜爱这四类节目的各有多少人?) (2)用数学知识,绘制统计图就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我们所要知道的问题: 绘制统计图的第一步,就是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你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 甲组: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汁。 乙组:我们用画“√“的方法进行统计。 丙组:我们用画“○“的方法进行统汁。 (3)老师出示学生涂色的卡片。各个小组用不同的方法统计收集到的数据。 (4)小组进行交流。 每组选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再次统计收集的数据,演示给小朋友们看。选一名学生念出卡片上描绘的颜色。其他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 (5)反馈。 甲组: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甲组展示。 科普类 综艺类 动画类 体育类(“正“字每一画表示一个人) 乙组:用画“√“的方法进行统计。乙组展示。 丙组:用画“O“的方法进行统计,丙组展示。 再让用不同于这几种方法进行统计的组进行展示。 (6)比较。 老师提问:在同学们所用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简便,最容易数出数据的多少?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用画“正“字方法进行统计最简便,最容易数出数据的多少。因为一个“正“字表示5个,所以数的时候,可以5个5个的数) (7)投影出示例题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每格的高度表示几人?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区别?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一练“。 学生根据课堂上调查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要求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交流汇报。 2、出示练习七第1题。 带领学生读题,解读题意。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师:这一星期的用水量,哪天最多,哪天最少? 师:除星期六、星期日外,每天的用水平均大约是多少?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七第3题。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5~126页例1、例2,第127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上课之前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不确定现象。 (1)教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 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 (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板书:结果不止一种?不确定)。 2.研究确定现象 (1)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白球。学生可分组摸球后,记录摸球后的结果。教师: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来说。 (板书:一定) 教师: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黄球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可能,不会……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说。 (板书:不可能) 教师:(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黄球)当盒子里全是黄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又怎样呢? 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三、猜想验证 1.(教师将两种球混装)提问:现在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会是什么球呢?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 2.小组摸球,试验验证。 (1)试验要求。 教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请组长负责安排,小朋友按次序摸球。 要求: ①每人可以摸两次,摸之前要先想想:会摸出什么球呢?然后再摸。 ②组内的记录员要将小朋友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每次摸出的球要放回盒子里摇一摇,再继续摸。教师: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小组活动开展得又快又好。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小结:完成教科书127~128页1~3题。 2.讨论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教师: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哪些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情? 教师举例,引导思考,如:“猜中指”、“石头、剪子、布”等游戏。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些游戏?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 教师小结: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学生举例,分析游戏结果。 教师:想一想,平常你还玩过哪些游戏,或者你能不能自己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使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要求:独立思考,同桌互玩,边玩边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确定的吗?为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有趣的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的结果不止一种,在玩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属于数学上的“不确定现象”。也正是因为结果的不确定,人们才可以反复玩,在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去感受无穷的乐趣。 四、全课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11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可能性》 教材简析: 在小学阶段,苏教版教材对“可能性”知识的教学共安排了四次(见下表)。本节课是苏教版教材第一次安排有关“可能性”内容。 二年级 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三年级 用“经常”、“偶尔”、“差不多”描述一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四年级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六年级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本节课将可能性和摸球等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可能性,借助活动的素材用语言描述可能性。“一定”和“不可能”是用来对确定事件发生结果的预测,“可能”则是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结果的预测。但无论是确定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都存在事件发生的随机性,这是教学中的难点,难在无法用语言描述,难在无法在一节课中用事实证明,难在学习对象是二年级孩子——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很弱。对随机思想渗透的时机和程度是教学设计时的重要和难点问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摸球,经历事件发生的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2. 会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摸球事件发生的结果。 3. 能根据摸球的结果设计事件,并进行解释。 4. 能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抛硬币、转盘和掷骰子事件的结果。 5. 尝试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已经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数学与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不确定事件,感受随机性。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定位起点 出示故事——“乌鸦喝水”的三幅图,请学生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分别说一说这三幅图上的故事。 【设计意图:“乌鸦喝水”是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本中的一篇文章,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借助这个故事,让孩子们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进行描述,可以充分了解他们对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这三个词的理解,定位孩子们对可能性知识的已有认知水平。】 二、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一)理解“一定” 1. 小组操作活动 在小组内开展摸球的活动(活动材料见图1),每人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 怎样?指导学生学会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描述:“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红球。” 2. 独立思考 将如图1的两个袋子里的球倒入一个布袋(见图2),请学生独立思考:任 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3. 对比提升 (1)比较图1和图2两个袋子里的球,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任意摸一个球,都一定是红球。”通过讨论,学生能总结出:两个袋子里都是红球,所以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2)教师追问:如果要往这个袋子里再放入一些球,任意摸一个还是红球,可以怎么放呢? 学生通过思考,提升对“一定”的认识:只要袋子里都是红球,没有其它颜色的球,不管多少个,任意摸一个就一定是红球。 (二)理解“可能” 1. 借助实物思考讨论 (1)教师将红球和黄球混入一个袋中(见图3),提问:如果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为什么用“可能”呢? 教师从图3的袋中拿走一个黄球(见图4),追问:现在呢? 教师再从图4的袋中拿走一个黄球(见图5),追问:现在呢? (2)思考:为什么从这三个袋里任意摸一个球,都可能是红球?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袋中有3个红球,有3个黄球,任意摸一个就有可能摸到红球。 2. 摸球,想象推理。 请一生从图5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摸3次。 摸球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 (1)三次摸球的结果,可能会出现黄球,可能会出现红球。学生从摸球的结果中验证了刚才的'预测结果。 (2)三次摸球的结果,都三次出现红球。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比较袋中的红球占大多数。如果出现此种情况,立即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再摸一次,结果会怎样? 【设计意图:此处是渗透事件随机性的最好时机。通过实际的摸球并不能立即验证猜测,有时会出现摸球多次仍没有摸到红球,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通过让学生想象、推理,完成对随机性的感受。】 3. 回顾思考。 观察三袋子里球(见图3、4、5),为什么从这三个袋里任意摸一个球,都可能摸到红球? 学生得到结论:只要袋中有红球,有黄球,任意摸一个就有可能摸到红球。 4. 思考提升。 提问:如果从这个袋子再拿走一个球,任意摸一个还可能是红球,你准备拿什么球?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只要袋子里有红球,不管有几个,还有黄球,就有可能摸到红球。 (三)理解“不可能” 1.教师出示一个空袋子(见图6)。 (1)根据要求“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红球”,往袋里装球,可以怎么装?教师提供一些红球和黄球,请学生示范装球。学生会装出如同图7的方法。 (2)追问:还有不同的装法吗?并在小组里交流。 2.思考:只要怎么装,就不可能摸出红球?学生得出结论:只要袋中没有红球,就不可能摸到红球。 (四)回顾与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从这三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见(图2、3、7)第一个袋子一定摸到红球,第二个袋子可能摸到红球,第三个袋子不可能摸到红球。在数学上,就把小朋友们刚才用这三个词说的几句话,叫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教师板书课题:可能性。 2. 教师提问:你能看着这三个袋子,说一说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吗? 生:从第一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图2),不可能摸到黄球。 从第二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图3),可能摸到黄球。 从第三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图7),一定能摸到黄球。 三、巩固练习设计 (一)装球活动练习 在小组内开展装球的活动,分层次巩固对不可能、可能和一定的理解,练习用这些词语描述摸球事件结果的可能性。 活动材料(见下图):三种不同颜色的球若干个,三个透明塑料袋。 任务一:每小组装3袋球,装完后要用“一定”来说一说,你准备怎么装? 生汇报后,师提问:观察这些袋子里的球,有什么发现? 生1:每袋中的球颜色一样。 生2:每袋中球的个数不同。 生3:不管有多少个,每个袋中只有一种颜色的球,任意摸一个,一定就是这个颜色。 任务二:每小组装3袋球,装完后要用“可能”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生1:袋中有绿球和紫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绿球,也可能是紫球。 生2:袋子有绿球、蓝球和紫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绿球,可能是蓝球,也可能是紫球。 生3:只要袋中的有不同的颜色的球,每种颜色都有摸到的可能。 任务三:如果就看着每人现在手里的这袋球,会用“不可能”来说一说吗?在小组里交流,并说说你的发现。 生:袋子里没有那种颜色的球,任意摸一个,就不可能摸到。 (二)拓展练习 摸球游戏中蕴含着“可能性”,其它的游戏中也蕴含了“可能性”。 1. 抛硬币。 师:任意抛一次硬币,结果会怎样? 2. 转盘。 师:任意转一次转盘,结果会怎样? 3. 掷骰子。 师:任意掷一次骰子呢? 追问:如果任意掷一次,一定是3,骰子上的数字可以怎么改? 【设计意图:抛硬币、转盘和掷骰子是苏教版教材第一学段概率与统计领域常用的活动素材类型,也是学生十分熟悉的游戏。只有当学生有了充分的活动经验支撑时,才能更好地将今天所学习的可能性的知识提升、升华,内化为个体的经验,为后继的学习铺垫。】 四、全课总结。 设问:回顾今天的学习,你对“可能性”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1结合具体的摸球活动解释“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生2能适当抽象出“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含义。 五、拓展练习。 用可能性的知识我们还可以用来描述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 出示1+花<5 设问:“花”的后面藏着几呢,用今天学习的可能性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生1:方框里的数一定小于4。 生2:方框里的数不可能大于4。 【设计意图:可能性是逻辑十分严密的概率领域的知识,用数学的知识进行解释,符合其“严密性”的特征,不会让学生产生歧义。选择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则更加易于学生理解,能更好地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进行解释。】 师作全课总结:只要小朋友们留心观察,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具准备: 老师:红、黄、绿球各2个、扑克牌、投影仪等; 学生:红桃A-4、黑桃4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玩一些游戏,来研究游戏中隐藏着的数学知识。(揭示课题) 二、探究 1、教学例1。 谈话:先请看,这是一个不透明的空口袋,这里还有2个球,1个是红球,1个是黄球。把这2个球放入口袋里,想一想,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你认为摸出的会是哪个球? 板书:可能 谈话: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到底能摸到哪个球并不确定(板书:不确定)。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摸球游戏来检验,先看老师怎样摸球,(示范)像这样每次在摸球前先用手在口袋里把2个球搅一搅,再任意摸出1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并把摸出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表里,然后把球放回口袋里,搅一搅,再摸。会做这样的游戏了吗?请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口袋,在口袋里放1个红球和1个黄球。小组合作,轮流摸球,摸10次,并按顺序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反馈摸球结果: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投影仪前展示你们组摸球的结果,并说说摸出红球和黄球各多少次。展示后,把各小组的记录单对应着排列起来。讨论:比较各小组的.摸球结果,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明确:各小组摸出红球、黄球次数不完全相同;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但每个小组既摸出了红球,也摸出了黄球。提问:通过摸球游戏,你有什么体会? 2、教学“试一试”。 出示口袋,并在口袋里放2个红球。 提问:现在口袋里有几个球?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结果会怎样?(板书:一定) 提问:如果口袋里只放了2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追问:如果口袋里放1个黄球和一个绿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能摸出红球吗? 比较: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例1和“试一试”的学习过程,想一想,同样在口袋里摸球,例1和“试一试”有什么不同? 3、小结:像这样,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确定的,要么一定发生,要么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确定事件;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不确定事件。(板书:确定性 不确定性) 4、教学例2。 谈话:通过摸球游戏,我们知道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接下来,我们来玩摸牌游戏。(出示例2中的4张扑克牌)如果把这4张牌打乱后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出1这,可能摸出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 提问: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把“红桃4”换成“黑桃4”,提问:现在的4张牌中,既有红桃,又有黑桃。如果从这4张牌中任意摸出1张,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验证,各小组合作进行摸牌游戏。一共摸40次。展示摸牌结果。比较发现。 指出: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先列举出整个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列举的结果作出判断。 5、教学“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三、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再独立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做练习十第2题。 出示题目的条件和第(1)题,让学生先和同桌说说要使摸出的球不可能是绿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再同桌合作在口袋里放球,并组织全班交流。 出示第(2)(3)题,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反馈。 3、做第66页“练一练”。 4、做练习十第3、4题。 四、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怎样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或数据,体会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简单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 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Ppt课件、打印的当堂作业。 学具:直尺、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明一家要到北京去旅游,但是很担心会遇到阴雨天,特别想知道北京的天气状况。出示北京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2.你想用什么方法整理这些数据? 3.出示统计表。 4.课件出示用○表示的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例1。 1.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讲解制图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的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箭头的旁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 2.看图分析:用○表示和用条形图那种表示更清楚? 3.通过刚才的看图,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4.当堂练习:完成教科书第95页的"做一做"。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汇报。 (二)学习例2。 1.课件出示例2: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2.分析数据,引导学生观察第96的两个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从两个条形统计图中选择一个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3.学生汇报自己选择的统计图。 4.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5.小结:在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时候,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 6.当堂练习:完成教科书第9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学习例3。 1.课件出示例3:下面是几个同学在路口统计了20分钟后,得到的几种机动车通过的辆数。 2.学生独立完成例3的条形统计图。 3.小组合作研究:为什么这里用1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 4.深入探讨:假如收集到的数据都是整十数,一格代表几辆车合适? 5总结:有时候,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 6.当堂练习:完成教科书第9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希望小学20xx年冬运会踢毽比赛成绩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 2.完成教科书的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本课。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14 一、教学内容: 教材40页、41页,44页练习七1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读懂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说明。 四、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分为4~6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呈现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引导:这是张丽华调查收集和记录的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请大家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了些什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项目和数据,并说明大家已经学会和认识了这样像收集、整理数据。 提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呈现例1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引导:这里第一幅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 ①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②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 ③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 (2)引导:现在我们来观察条形统计图,大家讨论一下: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 提问: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怎样表示数据的? 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 说明:完整的条形统计图需要有: ①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②—般在统计图的横向底线和纵向左边线上分别表示出项目和数量,这里沿横向底线表示项目,沿纵向左边线是表示数量的刻度,这里每格高度表示2人。 ③用直条表示数据是多少,直条长度要根据左面数量的刻度确定。 设计说明: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这主要是在收集、整理数据后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正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学会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首先需要了解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表达数据的方式,否则会影响学生在统计表里和统计图上正确地表达数据。因此教学时利用"半成品"的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分析一张统计表和一幅统计图"要有哪些要求""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怎样表示数据的",了解其结构和数据表达,使接下来自己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具有知识基础。 2、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那请大家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学生填表、描图,教师巡视、指导。 (1)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呈现学生的统计表交流、检查,注意统计日期)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说明:统计表除了每个项目要根据整理出的数据正确填写,一般还要计算合计数,它衣示各项目的数据相加一共有多少。这里合计数36人,是统计的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全班总人数。 (2)交流统计图数据。 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呈现学生的统计图交流、检查) 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 (3)小结方法。 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指出:在统计表里表示数据,一要注意正确填写每个项目的数量,二要注意正确计算合计数。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数据,一要看清各类项目的位置,在对应的位置上表示相应的数据;二要根据每格表示几确定条形画多高,准确表示数据;三要在直条的上部标出表示的数量。不管是统计表还是统计图,都要注明统计的日期。 3、简单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人数最多的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说明:从统计表和统计图里,除了可以知道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各有多少人,还能知道最喜欢哪几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比较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少,喜欢不同类节目的人数相差多少等。所以统计可以知道许多想知道的信息,不同的统计又可以知道不同方面的信息。在学习、生活里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想要了解哪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收集数据,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4、认识特点。 引导:请大家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统计表用表格填数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据;(板书:统计表,填数表示条形统计图,直条表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数据,而条形统计图因为是用直条表示数据的,所以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三、统计实践 1、完成"练一练"。 (1)了解要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办法,了解统计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利用表格分小组调查、收集数据。 活动: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每位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在组内检查、核对记录的数据,全组统一结果。 (2)全班汇总记录的数据,教师引导算出全班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得出全班汇总结果。 (3)学生根据全班调查的结果,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交流完成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注意标题和日期;填表、描图等有错的订正。 (4)引导: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交流:根据统计,你了解了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哪些情况?哪个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 2、做练习七第1题。 让学生阅读练习七第1题,了解统计内容和数据;在小组里讨论下面的问题和"还能想到什么"。 交流:第1题统计的什么内容,你了解了哪些数据?这一星期用水量哪天最多,哪天最少? 除了星期六和星期日外,每天的用水量大约多少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说明可以看这五天每天的用水量,大多数是11吨,其余比它多点或少点,所以可以说大约11吨,也可以说成大约10吨) 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四、全课总结 1、全课小结。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对于统计,你有哪些体会? 指出:我们这节课,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知道了它们各由哪些部分组成,学会了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明白了统计表填数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据;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相关信息,便于我们分析问题。知道条形统计图除了能表示出数量,还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反映各项数量的多少。在日常生活里,有许多内容都可以统计,经过统计的数据是可靠的,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一定的信息和情况,因此当要了解什么数据时,就可以用统计方法解决。 2、布置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从今天起收集、记录连续5天(假日除外)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尽在“xxx”微信公众号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1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页例1、第41页"连一连"、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大约九十年前,英国的科学家贝尔德发明的电视机,电视成了人们获取咨询,娱乐放松的重要途径之一。 张丽华同学调查收集和记录的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她可以如何"调查"呢?(一个一个问)她用什么方法"记录"的呢?(画"正"字)一笔代表一个学生,一个"正"字代表五个人。 请大家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最喜欢科普类的同学有多少人?你是一下子就知道答案,还是需要想一想、算一算? 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先来看统计表。(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统计表 1、认识统计表 (1)引导:这里第一幅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 (2)把表格填写完整 (3)"合计"表示什么意思?算出总和,填写完整。 2、统计表的组成 (1)我们填写的这份表格是什么主题?还需要一个标题,"某班……" (2)为了更加完整,我们还需要说明制表日期,2015年10月 (3)表格中,第一行是项目,第二行是数据。我们现在就学这种只有两行的简单统计表。 三、学习新知统计图 1、有了这份统计表,为了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我们还可以画出统计图 2、出示统计图,认识统计图 这是一幅未完成的统计图,我们来看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有标题,(齐读),时间,节目类别,这里有4个类别,横着的这条就是横轴,有个词叫"纵横交错",那么竖着的这条表示数量的就是"纵轴",从下往上,从0到20人。读一读这里的`数,我们发现,每一格表示"2人",当然了,每一格也可以表示1人,3人,4人……我们根据需要来选择。 "科普类"上面有一个直条,画到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要画到这里吗?表示科普类有6人,为了更精准地表示数据,我们还要在直条上面写上6,这里要不要加单位呢?这里的数据不完整,需要我们补充完整。 综艺类的是多少人?如何用直条表示呢?画到哪里?为了方便美观,我们可以先画外框,再涂阴影。 3、学生补充完整。 小结: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简单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什么?人数最多的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认识特点。 说说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小结。 四、统计实践。 1、完成"练一练" (1)了解要解决的问题,了解"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只能选一项。讨论解决办法,了解统计内容和要求,学生利用表格分小组调查、收集数据。(用"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2)算出全班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得出全班汇总结果。 (3)全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注意标题和日期。 (4)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2、做练习七第1题。 学生阅读题意,了解统计内容和数据,在小组里讨论下面的问题和"还想到什么" 五、全课总结。 总结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对于统计,你有哪些体会? 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想一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 学生交流后提问:为了调查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你会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说说你的方法。 学生交流呈现自己的记录方法,教师稍作评价。 (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2.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张丽华同学用画"正"字记录的记录表: 谈话:除了可以用画"正"字的记录表进行记录?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记录数据方法,展示之后引出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更清楚地表示数据,让学生对这两个新事物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进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统计表。 提问:这种统计表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统计表中填出的数据表示什么? 学生根据引导,从上到下观察统计表,了解统计表的各个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 (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2)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 (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 2.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吗?请大家完成在课本上。 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呈现学生的'统计表交流、检查,注意填表日期)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说明:合计数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3.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出示条形统计图。 引导:观察条形统计图,这张条形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据的? 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几个人?是怎样确定直条高度的? 说明:完整的条形统计图需要有: (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这里标题是"某班向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2)一般在统计图的横向底线和纵向左边线上分别表示出项目和数量,这里沿横向底线表示项目,沿纵向左边线是表示数量的刻度,这里每格高度表示2人; (3)用直条表示数据是多少,直条长度要根据左面数量的刻度确定。 4.根据题中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课本上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强调画好直条后要把数字写直条上方。 【设计意图: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根据手机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首先需要了解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表达数据的方式,否则会影响学生在统计表里和统计图上正确地表达数据。因此教学设计展示统计表和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一张统计表和一副统计图要"有哪些要求""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怎样表示数据的",了解其结构好数据表达,使接下来自己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具有知识基础。】 5.小结方法 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根据填表、画图的经验说一说要注意的地方。 指出:在统计表里表示数据,一要注意正确填写每个项目的数量,二要注意正确计算合计数。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数据,一要看清各类项目的位置。在对应的位置上表示相应的数据:二要根据每格表示几确定条形画多高,准确表示数据;三要在直条的上部标出表示的数量、不管是统计表还是统计图,都要注明统计的日期。 6.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人数最多的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说明:从统计表和统计图里,除了可以知道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各有多少人,还能知道最喜欢哪几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比较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少,喜欢不同类节目的人数相并多少等。所以统计可以知道许多想知道的信息,不同的统计又可以知道不同方面的信息。在学习、生活里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想要了解哪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收集数据,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7.回顾、反思。 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互相说一说。 小结:统计表是用表格呈现数据的,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呈现数据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而条形统计图能更直观、更形象地表示数据。 三、巩固练习,统计实践 1.完成"练一练"。 出示题目要求,理解题意。 讨论: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调查,怎样表示调查得到的数据。 组织交流:说说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各小组按要求开展调查活动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每位同学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在组内检查、核对记录的数据,全组统一结果 全班汇总记录的数据,学生根据调查的结果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引导: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交流:通过统计,你了解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哪些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自己班里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统计数据的过程:收集数据、汇总数据、填统计表以及画统计图,通过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再次熟悉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结构和数据表达。】 2.完成练习七第1题。 读题后提问:统计图的纵轴、横轴各表示什么?纵轴上1格表示多少? 交流:第1题统计的什么内容,你了解哪些数据?哪天用水最多,哪天最少? 除了星期六和星期日外,每天的用水量大约多少吨?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说明可以看这五天每天的用水量,大多数是11吨,其余比它多点或少点,所以可以说大约11吨,也可以说成大约10吨) 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四、课堂总结 总结收获。 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对于统计,你有哪些体会? 指出:我们这节课,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知道了它们各由哪些部分组成,学会了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明白了统计表填数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据,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相关信息,便于我们分析向题。知道条形统计图除了能表示出数据,还可以更形象反映各项数量的多少。在日常生活里,有许多内容都可以统计,经过统计的数据是可靠的,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一定的信息和情况,因此当要了解什么数据时、就可以用统计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留心身边事物,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填数表示 统计图--直条表示直观形象 |
随便看 |
|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