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
范文 |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界的气候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1 [说教材] 本课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天气和气候的第五课。在前四节课的基础上,本课在知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在第二和第三课中已经了解到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而在本课则重点探讨造成这种不同的三种主要因素对其的影响,理清它们的因果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遇到的这类现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举例分析纬度、海路和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地理图表的读、析和填绘能力以及分析、归纳; 3、通过学生回答有关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采用多种途径创造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三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是纬度、地形、海陆因素造成气候各异的形成原因。 [说教法] 1、自学、讨论。开始可由生活中的实例或课文中的插图、思考题引入,然后分组由学生自行进行合作探究,归纳结论。 2、读图、析图。充分利用图的直观性和工具原理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出结论。 [说学法] 1、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感悟当中相关联的本课地理知识,以便学生归纳出结论; 2、指导学生读图、析图; 3、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理解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为:由实例及图片等材料引入,然后在活动中归纳结论,最后探究其中的原因,进行整理和小结。 1、纬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实例:学生说说在旅游中或其它途径了解到的我国海南岛和黑龙江的气温差。或利用课文中的读图思考题,感受和归纳。 归纳: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原因是受太阳辐射的强弱不同影响。 2、海陆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举例:引导学生谈谈夏季洗澡或在海边旅游时的感受,结合课文中的图片进行分析。 归纳: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是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对降水的影响是临近海洋的地区降水多远离的海洋的内陆降水少。探究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3、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思考题(学生分组共同完成) 归纳结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迎风山坡降水丰富,背风山坡降水稀少, 4、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重点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界的气候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 世界的气候之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依次进行说明。 一、 总体设计的依据 基础教育阶段要求地理课程的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感知、发现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并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二、 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本章节属于世界地理的总论部分。在本册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时主要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对第一课时世界气候类型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学习世界自然地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现有水平、学习预测三方面进行说明。 1、学生的认知能力。 八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读图、分析资料,进行想象,推理,阐述观点。 2、学生的现有水平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但基础不牢固。本课时内容相对较难也比较抽象,学生分析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3、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测 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独立归纳地理变化规律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还需逐步加强。 三、 教学目标的确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初步学会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利用图像和图片资料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四、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所呈现的知识以及教材的前后联系,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归纳,及分析其影响因素。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五、主要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根据本课时教材内容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参与读图进行教学分析。采用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讲授法、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地理观察,地理比较,分析综合等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导学的原则,辅助多媒体教学,利用丰富的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 六、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读图观察、师生问答,分析讲授、独自归纳,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情境导入,探究规律,分析归因,学以致用”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多次思考、两个问题情景、两次小组合作来完成。 (一)情境导入环节,首先通过展示两组对比图片、让学生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气温和降水。观察得出:气温和降水存在着地区差异,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有没有规律?引入本课话题。 (二)探究规律环节,首先向学生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提出问题:对此图如何判读?给出读图指导,让学生明确气温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为以下的读图分析做好准备。接下来依次设置三个思考问题,要求学生读图观察,自己发现规律,同时教师辅以教学演示和直观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发现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最后学生独立总结归纳。在探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这一部分,由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读图方法,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读图观察,然后设计具有代表性的讨论题,让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辅以教学演示,共同得出规律。 (三)分析归因环节,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是教材的难点。本着从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顺序和过程进行设计。其中纬度位置是基本因素,学生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从赤道地区多雨成因示意图入手,引起学生探究成因的好奇心,进而分析纬度影响气温的原理。然后利用两个问题情境,引出其他两个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和地形,利用实验现象、地形雨等直观图的动态演示,引导学生对成因进一步探究。从而突破本课重难点。这部分教学步步深入,有助于学生了解影响气候因素和形成思维的方法 。 (四)学以致用环节,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任务,引导学生使用本课所学重点知识完成任务,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提出问题,影响气候的其他因素,学生思考,通过课下小组合作, 整理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说明,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高中地理上册2.6节《气候的形成和变化》第二课时《气候类型》。 一、说教材 1、《气候类型》是在前面学习了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之后学习到的更加综合的知识,它是整个高中地理知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并且本节内容加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和运用,对今后世界区域地理、人文地理的学习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作为《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中的第二个课时,本课时的学习承担着对第一个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任务。因此,本节内容突出的不仅仅是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用已有的知识判断气候类型。 3、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安排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世界各种气候烈性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两幅图,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利用地理材料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说学情 我区学生初中已经有过对地理的`初步接触,特别是气候类型这个知识点在初一的课本中已经作为重点出现过,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个别具有特色的气候有一定的记忆。 高一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部分学生上课时参与积极性还较高。因此,需要多形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我校高一的学生而言基础较差,从一段时间的了解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识图分析能力较差,不能独立的从地图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机械记忆的状态;从另一层面来看,他们还不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必须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地理思维,力争达到学生自己能提出相关问题,主动加以总结、思考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情的需要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说出各个气候类型最显著的特点,并且能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判断气候类型; 情感目标:通过对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学习,认识到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学会利用这些知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四、说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我是这样确定的: 重点: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全球分布、特点 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全球分布、特点是将要学习到的高中地理其他许多知识的基础,对后面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对我们日常生活而言这些知识的掌握也是非常有用的。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定 针对我教的学生从图上提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教差的情况,气候类型的判定应当是他们最难以掌握的地方。 五、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自主、合作、探究;转变教师角色,教师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针对本节内容,我主要运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综合演绎+归纳分析”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图片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 1、综合演绎法:从气温和降水入手,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气候形成因子如何影响二者,了解主导因素的宏观影响和相关因子形成的微观影响,最终演示全球形成的气候分布特点。 2、图例比较法:从图2.26和2.27让学生比较各个气候最显著的特点,从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记忆和理解本节知识。(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元素,针对学生读图能力较差的情况,因此必然要选择课堂内外多读多分析来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 六、说学法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1、归纳分析法:学生将2.27图按温度带归类,并进行分析,总结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归类规律。从而熟悉判定气候类型的重要方法。(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一种对各门学科以及今后学习都有效的学习方法。) 2、探究学习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气候类型形成和分布的原因,探索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为气候类型的判定提供充足的依据。(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进行探索的习惯。)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讲述气候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地气候产生的差异的原因,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虽然重点还是就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在程度上加以深化,把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分布和特征系统化。 气候的地区差异一段,内容言简意赅,既说明由于气温和降水不同导致气候不同,又说明气候的不同,是由于影响因素不同造成的,引出第二部分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考虑初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改为选学。为差异性教学提供素材。在分析各个影响因素时,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过程编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利于步步深入地理解。同时教材提供各种示意图,帮助理解。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本章的开头相呼应,强化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目标 1、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能够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培养读图能力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 学习气候的地区差异,以学生活动为主,既复习旧知又引入新内容。巩固学生对气温曲线图和对降水柱状图的识读,并将二者内容结合起来,形成气候特点。对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应充分应用课本提供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和气温曲线图及降水柱状图,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影响因素等。先学后教,注重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这部分是教材的难点。本着从易到难、从整体到局部、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顺序和过程进行教学。首先,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纬度位置,二者一个在分析气温和降水部分市都涉及到,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较易理解;对同一纬度来说,最不同的是海陆位置,关于这一点,在前两节也分析得较充分,所以一教师提示,学生活动为主,共同归纳总结出表格。但是,对全球的降水来说有重大影响。在陆地局部和海洋局部地区,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关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已经学过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度, 但对地形雨的成因分布不了解,所以设计动画演示山地迎风坡降雨,背风坡干燥的过程,而随着高度降温是高山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总之,这部分教学步步深入,对学生了解影响气候因素和形成思维的方法有很大帮助。 对于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想起,气候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 很明显,本节教材紧密结合实际,并且层层深入,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四、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综合分析获取新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等,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活动二:合作学习,分析图表。 通过设疑,观察,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创设学生发问讨化,研究问题,通过归纳总结,给学生表达思维的机会,初步形成个体意境场。 活动三:分析因素,加深认识。 录像:观看资料:⑴气温、降水量图;⑵实例。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作用,探究发问,然后小组讨论汇报,归纳总结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活动四:实例分析,巩固提高。 学生在以上探究活动和实例的讨论中初步形成个体意向场,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 六、板书设计 1、气候的地区差异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纬度位置 ⑵海陆位置 ⑶地形地势。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 1. 本堂课不是传统的.40分钟的上课,而是有上课前准备活动。学生为了上好这堂课要收集的有关气候问题的资料来作为自己的观点。课后还有相关知识的开放题。 2. 教学过程中注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的深层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 这堂课的教学不落俗套,是教学方式的大胆创新,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教材特点: 天气与气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特点及区别、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等要点。 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从天气对人们生活活动的影响到判读卫星云图,以及进行家乡的天气预报均反映了天气情况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理念。 2、教学目标: 依据现有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教学的目标定为: (认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简单的天气图,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天气和气候的比较,加强判断、分析的能力。 通过卫星云图预测未来两天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家乡天气情况的查找和预报,加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从此学会关注环境、关注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难点:重点为读懂卫星云图和识记天气符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难点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说教法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从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心理学角度的特点出发,本节我采用了电脑网络互动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以及游戏教学法。三种方法相辅相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判读卫星云图、识记天气符号时我主要是通过过探究讨论的方法极大的激活了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解放和提高。而且,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研究,变个体学习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讨论中出现的争论和辩解,使学生的智力相互激励,产生智力的群体效应,形成思维高潮。 在识记天气符号时游戏法的设制又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易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是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 当前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理论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力能力;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总之,通过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发展的探究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地理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的内容分为6个环节:课堂引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比较、识别天气符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以螺旋式上升达到复习目的。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是顺利进入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这里我运用了中国神舟五号的发射等录像及对发射日期的疑问:当时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并没有决定仅仅设在10月15日发射,而是说在14至17日之间候机发射,为什么要进行候机发射呢?从这里开始诱导学生关注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一下进入到了兴奋状态,顺利完成了课题的导入。 2、天气与气候--辨一辨 在生活中运用这两个术语才是要学生达成的最终目标。于是,我出示了一组生活中常用到的语句,通过对词语的选择让他们意识到了两个概念的根本区别,并完成了两者区别列表,最后让学生对一系列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的天气或气候的属性进行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的理解。 3、识别天气符号--比一比 天气符号的对比识别中,天气符号较多且难记,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记忆,我设计了以游戏为主的符号竞赛,在欢快的环境中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识记天气符号时游戏法的设制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易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议一议 因为是复习课,容量大,我设计表格让学生自主看图填注。列举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5、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游一游 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倡议学生关注天气、关注气候、关注空气质量,进行家乡生活区的厂矿企业进行调查:这些企业是否有排放废气超标的现象,如果有,这对周围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并就这个问题在下一次课堂中进行一个口头演讲。进一步强化了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激发学生的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6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4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的课题是《世界的气候》第一课时。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世界的气候》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本节内容是在以学完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组成要素基础上,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解气候有关知识。教材借前两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教材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分析,来说明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说一说我的学生情况。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学生已经在前面学过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些气候相关知识,但他们对整个世界的气候类型和分布状况等了解较少,在头脑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概念,而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知识都隐藏在图表中,学生单独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有限,要把握好这一节内容有一定复杂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了解家乡的天气及气候特点,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区别“天气”与“气候”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难点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地图法、讨论法、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说说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将从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我采用了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小河公主》的考古视频片段。 【问题引导】小河公主的尸体为什么历经四千年仍保存完好,且面部笑容清晰可见美丽无比?这和气候有关系吗?我们这里的气候有没有可能发现这样的干尸呢?一次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引发学生思考,自然而然进入对气候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新课教学是本节课的核心和重点。 1.气候差异 呈现图片: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问题引导:济南和新疆的气候类型一样吗?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图回答,让学生关注到世界各地气候类型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进入对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学习。 2.气候分布 活动设计一: (1)在上图中描出赤道、南北回归线、30°和60°纬线、南北极圈。 (2)根据上图说出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 设计意图:通过描图、指图,引导学生正确读图。 (3)PPT展示气候类型与分布范围,让学生结合课本和世界气候类型图吧相应的气候类型和分布范围连接在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连线,让学生既明确各地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又化解了难点,同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读图的能力及其存在的问题,把握教学进程。 活动设计二: ①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图例,在下图中绘制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地区。(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绘制,其他小组成员监督纠错,并且看哪个小组绘制得清晰美观) ②小组展示绘图,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细化读图,并通过动手绘图落实。展示评价可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评价其他小组的作品发现自己作品的优势和不足,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对知识的落实。 3.气候特征 展示山东和新疆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问题引导: ①山东和新疆的气候类型一样吗?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 ②为什么新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能够完好的保存干尸,而我们济南的温带季风气候地区不行呢?你能根据上图分析原因吗特? ③你能说出这两种气候的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答疑解惑,了解气候的两大组成要素是气温和降水,知道描述气候特征就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描述的。 环节三:巩固提高 PPT投影出各种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顺序打乱,让学生将气候类型与相对应的气候特征连接起来。 设计意图: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正确描述气候特征是学习气候的一大难点。连线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各气候特征的定性描述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之间的关系,降低了学习复杂度;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让学生明确定量与定性描述的关系,能够用准确的语言看图描述气候特征,有效的突破了难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归纳,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每一个提问到的同学总结一条,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机会。 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以及分布规律展示出来。学生之间互相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所以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7 各位评委老师: 我是xx号考生。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的气候》,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连接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世界的气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前三节有关天气、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是本节知识的准备和基础,本节知识是前三节知识的归纳。本节分为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逐渐发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另外,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因此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由于学生在前面学习过气温和降水等知识,因此,在本节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三节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综合、比较,从而理解气候的有关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区别“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能够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能够举出日常生活的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地图,提高学生读图素养和读图能力;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提升地理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对地理问题探究的习惯;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以致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 世界气候的分布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难点】 世界气候的分布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地图法、探究法、比较法、游戏竞赛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课标强调,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据此本节课我分以下环节组织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采用图片导入的方式导入新课。展示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秘鲁伊托基斯、埃及阿斯旺、英国伦敦、格陵兰地区,让学生说说你对这四个地区的直观感受。 【设计意图】采用图片的方式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世界气候多种多样,地区差异大,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天气与气候 (1)识别二者特点 我会用PPT展示不同天气和气候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通过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描述和认识,考查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让学生明确天气的定义及形容天气的词语,识别描述天气与气候所包含要素的差别。 【设计意图】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天气和气候的对比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认识天气与气候的内涵,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2)学以致用 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会向学生展示如下谚语古诗:①清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③三伏天孩儿面,说变就变;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学生抢答,区分哪些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设计意图】利用民间谚语和学生学过的古诗,采用分组游戏的形式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世界气候分布 (1)呈现图片: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学生活动: ①在上图中描出赤道、南北回归线、30°和60°纬线、南北极圈。 ②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连线,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读图的能力及其存在的问题,把握教学进程。 ③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填在下表。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表格,让学生既明确各地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又化解了难点。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复习 由于学生在前两节已经学过了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因此教师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为本节课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奠定基础。 2.探究影响因素 (1)探究因素 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探究气候的影响因素。 ①第一小组:展示赤道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②第二小组:观察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沿海与内陆地区的气候类型,说明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因素。 ③第三小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还是背风坡降水多? 学生讨论,展示成果,教师总结影响气候的因素。 (2)学以致用 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②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③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一方面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学以致用。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学生畅谈,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2.教师总结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尤其是气候异常会给生产生活带来灾害。 【设计意图】该部分内容相对简单,跟学生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因此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生活经验和课前的调查,进行交流和分享。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地理与生活紧密联系。 环节三:作业 搜集全球变暖的相关资料,说明全球变暖的原因,全球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人们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设计意图:以全球变暖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搜索资料,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搜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用全球视角看待地理问题,提升地理意识素养。 七、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系统地体现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8 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知道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3.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4.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教学重难点 1.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地理意义,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 2.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教学工具 挂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教师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二、新课教学 (一)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1.比较学习新知 读图2.13,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根据我们学过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一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以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2)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2.设疑导读 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除纬度因素外,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引导学生读课本P40图2.28,思考以下问题: (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否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 过渡: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1.读图导读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海南省南部7月份平均气温为28℃,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2.设疑导读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 (1)夏季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过渡:什么样的温度才能使农作物活跃生长呢?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三)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请同学们读图2.17《中国温度带的划分》。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几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 (4)我们生活的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小组讨论、回答。 结合课本P33“活动”,说一说在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不同?(如水果、房屋、服饰、耕地、农作物、饮食、植被、河流水文特征等。) (四)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读图知新知 读图2.18,小组合作,相互交流。 (1)找出800mm、400mm、2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2)用彩色笔描出800毫米、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观察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及其东部大致经过的地区。 (3)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教师总结: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设疑导读 (1)造成我国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找出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 (3)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很大,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年降水量的多少吗? 学生回答:干湿程度与蒸发量也有关。根据各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五)干湿地区 划分依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1.读图2.22,小组交流: (1)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其中,山东省有哪两类干湿地区? (2)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3)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 2.读课本P37“活动” (1)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图2.23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学生比较、讨论和发言。 (2)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阅读课本P37“活动2”,并加以补充,说明干湿地区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提问:书中的描述材料究竟说明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①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因而林木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矮小。 ②干湿地区不同,植被不同,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 ③干湿地区不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降水不仅有南北的差异,也有东西的差异。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养成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增强认识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难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投影:热带、温带、寒带的自然景观图片。(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冰原) 我们发现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气候是存在差异的,不同的气候到底分布在什么地方呢?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环节二:新课教学 我们都知道世界各地的气候是复杂多样的',但是它们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与此同时,不同的气候类型呈现不同的自然景观,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又是如何分布的呢?我们一起找找吧。 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学生活动】比一比,贴一贴──认识气候类型的分布。(提前在黑板上展示空白的世界地图) 活动要求:参考世界气候分布图,请同学们快速地把写有气候类型的纸板,在贴中世界地图的适当位置上,看看哪个小组用的时间最短。(全班划分为四组,分别代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学生回答】低纬地区是热带的气候类型,高纬地区是寒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中纬地区是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类型。 【教师总结】热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寒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极圈内,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北回归线与北极圈、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教师PPT展示书本65页图3.28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1)热带有哪些气候类型?温带和寒带呢? (2)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 (1)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极地气候(苔原、冰原气候)。 (2)亚欧大陆东岸是季风气候,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部主要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教师总结】从赤道到两极地区有规律地分布着热带的气候、亚热带的气候、温带的气候和寒带的气候,由于热量差异造成这样的分布规律称为纬度地带性规律;温带大陆东岸、内部、西岸有规律地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这样由沿海到内陆气候类型有规律的分布称为经度地带性规律。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让学生在气候分布图上指出各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随学生回答投影展示各类型气候下的景观图片,增强学生对所介绍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的感性认识。 【师生总结】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终年常绿,许多地方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侧。这里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地面树木稀疏,长着较高的草。 3.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东部。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生长着落叶阔叶林。 4.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地面被冰雪覆盖。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展示出来。 世界的气候说课稿 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及景观图,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主要自然景观的分布。 2、能够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能分析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景观特征 三、教学难点: 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 四、教学过程: (一)由“探索”活动导入教学 1、简单介绍自然景观 2、自然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水纹、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 3、由于地形、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因素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二)学生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回答汽车拉力赛沿途经过哪些气候类型 (三)借助教材上回幅景观图来讲解什么是自然景观 (四)读教材“热带气候类型”图,说出四种气候类型 依据四个地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森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1、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就应该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2、不同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不同,形成不同气候的特点 3、归纳四种气候类型的异同点并明确四种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 (五)亚热带气候类型 1、让学生观景雅典和上海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比较这两个同属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地中海气候,这两种气候的分布特征,这两种气候景观差异和对比 3、阅读地中海气候区的植物经一部加深对地中海气候类型的理解 (六)温带气候类型 1、三种:伦敦、乌兰巴托和北京的气温分别代表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异同。 2、齐齐哈尔和巴黎分别位于亚欧大陆东西岸且唯独相当但温差很大,归纳温带海洋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差异。 (七)寒带气候类型 1、读图读出寒苔原气候和寒带冰原气候分布地区。 2、读卡扎奇耶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其代表的寒带苔原气候和特点。 3、东方主要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所代表的寒带冰原气候。 (八)高原、水地气候,教师通过板书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关于气候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变化成因。 (九)教师对全文总结。 (十)作业: 1、从统计图上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的依据是( ) 2、欧洲、亚洲、南北美洲都具有的气候类( ) 3、欧洲西部温和多雨的气候受大西洋影响很大,据此可看出其影响因素是( ) 4、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的主要因素( ) 5、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这种气候是( ) 附答案: 1、气温和降水 2、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水地气候。 3、洋流 4、地形 5、热带雨林气候 |
随便看 |
|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