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 |
范文 |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精选5篇)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的特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 篇1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对经济发展前景持乐观的态度,思想上进,政治上进取要求提高,对社会热点问题极为关注,对我们的国家大事和政府决定持认同态度,在入党问题上也表现出十分高昂的热情。 (一)竞争意识强,心理承受本事差 随着社会的日趋发展,当代大学生经历了父母的下岗、房价的飙升、物价的升高、千军万马过钢丝绳的高考、大学生毕业从国家分配到自主就业,这一系列的社会现象让他们充分的认识到了他们只能靠自我,仅有不断的增强自我的本事,不断的提高自我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以后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意识和竞争力,与他们的父辈甚至是师哥师姐们相比,他们更年轻也更敢拼。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利用课余时间去兼职、打工,寒暑假争取到大公司实习的名额,参加学生会干部的竞选,参加演讲比赛、辩论赛,争取奖学金……他们充满活力,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这代人给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赋予了生机和活力。可是,由于这一代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年幼的时候在家庭中都受到了皇帝公主般的待遇,他们在心理上也更为敏感、脆弱、害怕失败,有时受到了一点挫折就回一蹶不振,更有甚者竟然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例如近些年来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大学生心理问题。 (二)价值取向自我化,社会职责感弱 与父辈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多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他们成长于中国社会的巨大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市场经济已经相对成熟,使人们的个体意识以及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的意识逐渐增强。所以,与这个时代相一致,这一代90后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也更强,相较于80后大学生的迷茫和梦想、情怀化,他们则对自我的'发展具有更加清醒的意识,他们思维清晰,明白自我的追求,热衷于自我奋斗、自我实现,崇尚对自身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和实现,他们毫不避讳自我对于金钱的渴望、对成功的热切,他们相信并实践着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的格言,他们经过各种方式赚钱,网络上充斥着90后大学生创业、炒股等新闻,你能够看到他们善于并敢于打破传统,冲破教条,突破常规,崇尚自我,这都是他们所值得肯定,可是,在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甚至是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中的一部分会首先选择自我,选择个人利益之上,虽然并不能够以偏概全的说明他们的全部,可是至少说明了在某些时候,他们缺乏社会职责感,他们不能或者是想不到要研究社会的利益,站在社会的角度看待问题。 (三)知识面广,纵深思辨本事差 由于当前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的发达使当代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变得异常的方便,所以造就了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面十分广,他们崇尚科学,善于思考,包罗万象,无所不知,而他们所处的年龄段又是求知欲极其旺盛的年龄段,他们渴求了解这个世界,而互联网的丰富和发达又给他们供给了这样的机会,他们在网上上课,在网上学习,在网上参与培训,在网上休闲,在网上订餐,在网上游戏,似乎互联网解决了他们的一切。可是,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互联网在带给他们方便和快捷的同时,由于互联网的知识和信息如同爆炸一般,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并没有足够成熟的辨别本事,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经常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十分片面化,而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他们在上头能够随意的发表看法,也被别人的看法所影响,缺乏健全思辨本事,容易误入岐途。另外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包罗万象,网上各种信息异常发达,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的时候,直接到网上寻找答案,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自我思考的本事,缺乏创造力,结果大家千篇一律。 (四)道德观念强,践行本事弱 当代大学生在道德观念上表现出比较复杂的形态,一方面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相较之从前的几代大学生都表现出了进取和正确的一面,他们拥护党的领导,能够在基础礼貌和社会公德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教养,他们很少在景区或者公共场所丢弃垃圾或者乱涂乱画,在感情和感情的问题上头他们崇尚深厚的感情基础,他们拥护自由恋爱,感情至上,可是另外一面,他们的离婚率又很高,认为在婚姻中也应当是感情至上的,缺乏经营婚姻的态度和职责感;他们在思想上拥护党和国家,可是实际上他们又受到西方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他们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可是在遇到损害自身利益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又通常会选择“损人利己”等等,这种互相矛盾的道德观念事实上表现出了他们在观念上的强化,而在践行本事上的缺乏。古语说知易行难,要能够知行合一,他们的道德观念和团体意识往往还只是停留在口头或者口号上头,在实际行为中缺表现出来自我的道德本事薄弱和自控本事差等特点。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 篇2 “代”一词首先是由美国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于35年前提出的。所谓“代”,是指在必须社会中,由于年龄所规定着的具有必须特质的人群。由此可见,代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年龄”是代的自然属性,一代人所区别于其他代人的社会特质,即一代人所共有的社会性特征是代的社会属性。代的差异主要不是年龄的差异,而是其社会性差异。这种社会性差异主要表此刻性格特征上。所谓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相对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一代人由于面临的是同一个既定的社会环境,所以在观念和行为上往往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在此基础上便构成一代人的性格。 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更替的特殊时期,在大学生身上有着现代社会礼貌与传统愚昧落后的;中击留下的矛盾和困扰。这样,“矛盾”成了他们心理的一大特征。在他们身上,明显表现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又无自我控制本事;否认权威却又以救世主自居,强烈的自我愿望然而又缺乏实干精神:渴望成才,有改革精神却又不会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种性格的双重性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的开放性与内心的闭锁性 由于时代任务和需要发生了变化,大学生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社会最突出的现象就是青年人“出国热”、“南方热”,这本身就是对传统的择业观念的强大冲击。观念的开放导致行为的开放。社会青年恋爱时的亲热劲自不必细述,就是学校内的大学生们恋爱中的亲昵举动也屡见不鲜,并且性行为不断增加。他们既敢于在公众面前大胆地亲昵,也敢于坦白自我在感情上的失败。内心的闭锁性表此刻孤独感和怀疑感。当代大学生几乎都曾体验到孤独的滋味,为此学校里“假恋”现象极为严重。那么为什么当代大学生会体验到强烈的孤独感呢首先,当代大学生较其他几代人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怕别人超越自我,从而体验到强烈的孤独感。其次,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教育的弱点,使他们缺乏给人以爱和理解他人之爱的本事,并所以产生孤独感:加之青年人的自私,使他们在孤独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再次,由于通讯设备的高度发展,同学们往往用手机发信息的形式与人沟通,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削弱了人的现实交往本事,反而使人体验到孤独的滋味。当今的社会现实,父辈们灌输给孩子们的一切,有的甚至他们自我都不能完全肯定。毫无疑问,当代青年的怀疑精神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代人。 二、思想上的独立性与行为上的依靠性 由于时代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不保守。他们不人云亦云,不轻信没有自我实践检验过的东西。在情感方面,他们也会根据自我的标准进行选择,而不再受长辈的控制。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开放,需要更丰富,价值取向更多样、更完整。生活上自理本事差,不会动手做,凡事依靠他人,这是当今很多大学生的通病。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倍受学校和家长关怀,在物质上给以极大的帮忙,使他们养成了“靠”的思想。所以,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很难走出温室,从而使他们在行为上具有很强的依靠性。 三、想问题的敏感性和分析问题的偏激性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环境变化的迅速使当代青年的思维更加活跃,所以对国内、外形势及周围事物都能悉心观察,用自我的眼睛去洞查事物并作出自我的评价。为此,想问题的敏感性成了这一代人的性格特征。青年人由于本身固有的弱点,加之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找不到适合自我的位置,为此分析问题带有明显的偏激性。 四、认识上的自负性和情感上的自卑感 思维的独立性和敏感性使他们在认识上有较强的自负性。大学里,学的东西也许不多,但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神侃”,那深夜的“卧谈会”也就成了同学们观点的“讲习地”,同时也是他们认识上自负性得以肯定的场所。尽管他们在认识上有较强的自负性,可在情感方面却“望而却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淡漠使他们相互封锁,认为对方是个神秘的客体,让人无所适从。其次,当今社会是经济社会,人们的交往往往以金钱为基础,以是否与我有利为准绳,大学生们尤其是男大学生们由于金钱的不足而使他们认为没有权力与他人交往,因为金钱对于男人来说就意味着权力,于是在情感上具有自卑感。 五、潇洒和玩世相结合 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思维的变化,提高了当代青年的挫折容忍力。为此,因为感情不成功而自杀者比以前少了许多。在他们的'生活中常常是歌声伴我走天涯,生活得自在而又洒脱,这是他们的优点。但凡事都要有个“度”,“潇洒”得过分也就体验不到那种生活的乐趣,而只能给自我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如今的大学生,男女生因一时的活力而发生性怀孕现象非骇人听闻,这种玩世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自我的态度不能很好地支配自我的行为而发生的杯具。 六、自我评价两难性 进入大学后,大多数人对自我的评价至少会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学习成绩上的改变以及各方面特点的改变。学习成绩的改变往往与大学的知名度有关,越是名牌大学,这种现象就越明显。原先中学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上大学后就可能变得相对不那么突出,学习方面的改变就成为大学生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各方面专长的特点,不仅仅表现为知识面和社会经验等,并且还有音乐、舞蹈、体育等方面的才能。当发现自我在这些方面与别人存在差距时,就会导致学生在入校后由原先建立在学习成绩基础上的自信就受到了双重的打击,对自我的重新评价也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时代的特点决定了一代人的全貌。从上头的分析能够看出当代大学生可能不是听话的一群,也不是成熟的一群,但他们是可爱的一群。只要我们给予他们真诚的理解和信任,朋友式的引导与帮忙,他们的未来不是梦。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 篇3 2008年秋季,以“90后”为主体的大一新生进入了全国各大高校,开始了他们的求学生涯。这一群体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拥有无比优越的物质条件;处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是信息时代成果的一群优先体验者。“90后”身上明显有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所赋予的特点。他们既渴望独立,又期望被照顾;既漠视亲情,又渴望亲情;既推崇个性,又眷恋团体;既成熟,又冲动……总之,是一个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90后”走进大学学校,对高等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1.独立性与依靠性的矛盾结合 “90后”的大学生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讲究个人保密,不喜欢自我的事情被父母、教师干涉。互联网的普及使他们从小就开始理解海量信息,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有自我的想法和看问题的视角,喜欢独立地观察、认识和思考问题,独立确定的本事越来越强。但同时大多数的“90后”都是独生子女,有的还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环境中,集祖辈的溺爱与父辈的宠爱于一身,是家里名副其实的“小太阳”。父母们一向灌输给孩子的都是只需要把学习学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需要管,所以大部分“90后”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衣服不会洗,被子不会叠……生活自理本事较差,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靠性十分大。 2.自信与脆弱的矛盾结合 “90后”是自信张扬的一代,他们充满活力,勇于尝试,敢爱敢恨,敢说敢做,表现自我毫不掩饰,“谁的青春有我狂”、“舍我其谁”、“唯我独尊”成了他们的座右铭。“90后”又是脆弱的一代,他们拥有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一出生他们就面临着社会给予的极大竞争的压力。家长、教师的高要求时常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使他们每一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受批评的环境中,久而久之,轻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重者产生焦虑、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常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会感觉人生毫无意义。网上频频报道的自杀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3.自我意识强烈与渴望团体生活的矛盾结合 大多数的“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习惯于把自我当成群体的中心,按照自我的意志来满足自我。另一方面由于亲情友情的缺失,使他们缺少心灵的默契与感情上的沟通,“90后”注定成为孤独的一代,他们又眷恋和渴望团体生活,期望能从团体中得到温暖和欢乐,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虽然渴望,他们又不愿意“屈尊就驾”,不愿主动和同龄人做深入的交流,把自我处在一个既渴望又排斥的尴尬境地。就像冬天里的两只小刺猬,虽然感觉到寒冷,可是却不能相互拥抱取暖。 4.“成熟”和“冲动”的矛盾结合 近年来,报纸、网络上,90后“××门”事件层出不穷。其中95%涉及到两性问题。这一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学校对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以为只要普及或者是加大教育力度就能够解决。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根源上分析这些现象,找出原因。 青年们的生理条件趋于成熟,对两性开始有着正常的需求。可是理解大学教育的青年,由于教育周期比较长(4~5年)、缺乏物质条件等一系列客观原因,使其无法组织起家庭,所以学校成为两性问题多发的“热点”地带。 此刻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再仅凭着所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等等标语性口号来要求“90后”青年们理性处理两性问题,违背人性是很难到达很好的教育结果。可是这并不代表能够不管或者放纵他们的两性行为。虽然青年们的身体已经成熟,可是自我控制本事却远未到达成年人标准,冲动之下的选择往往使双方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至于在许多“××门”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无不追悔莫及,后悔自我的一时冲动给朋友、家庭、学校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烦恼。所以如何处理“成熟”和“冲动”这一矛盾,是值得当今高校教育者深思的重要课题。 5.想要学习和不知如何学习的矛盾结合 能够理解大学教育的青年学生,在高中时代一般都是班级中深受教师喜爱的学习尖子。可是进入大学学校后,周围的同学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精英和精英扎堆在一齐学习生活,彼此之间不分高下,很容易使这些骄傲的青年学生们产生挫败感。 同时,大学不像高中,大学教师在上完课后便匆匆离去,从事自我的科研研究。大学更强调的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本事,而不是初高中式的“监督性”学习。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异常是男同学们的困扰,一方面从自身骄傲、不愿落于人后的'角度期望自我能够有一个优异的学习成绩;但另一方面,不像从前,有教师、父母在一旁指导、监督,加上青年人爱玩、懒惰等习惯,使之无法适应大学里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新环境。这种精神满足感的失衡,久而久之,就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罢学的心理,把书本丢在一边,把精力放在网络或者其他更容易找到满足感的事情中。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大一新生中挂科率往往比较高。 二、“90后”大学生的教育对策 首先,作为一名高校教育者应当本着一种包容、关爱的态度看待这些刚刚进入大学学校的青年学生。虽然他们身上存在着一些缺点,可是,每一代青年人都有着自我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一面。要给予“90后”大学生更多宽容与认同,相信他们会在历练中不断成熟、成长。就像原本被舆论称为“垮掉一代”的“80后”此刻已经成为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90后”不是脑残的一代,崩溃的一代,就像“80后”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一样。 其次,尊重青年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教育者应当扮演的主角是适时的为学生们提一些指导性提议。两性问题上,不能粗暴制止,而是有效疏导,告诉男同学,哪些事情是能够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合时宜的;同时教会女同学学会自我保护,明白应在何时说“不”。 再次,把团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挫折教育等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来使学生们参与其中。 团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不应当仅局限在平时办个联欢会或者节假日去一趟敬老院孤儿院之类,也能够研究组织一些时尚的团体活动,比如素质拓展训练或者带领学生们去一些宠物收养所做义工等等,经过这些手段,增进同学之间的信任感和培养对待弱小者的爱心、同情心。 挫折教育就是要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青少年在与困难和挫折斗争中经受磨练,受到教育,从而提高他们战胜困难、对付挫折的一种教育方式。 最终,但却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有爱存在,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对待学生,会比任何教育手段创新都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李晓雪.浅谈“80后”、“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2) 2王芹.“80后”、“90后”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J].科教文汇,2009(1) 3孙丽娜、常静.关注“90后”大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2) 4莫玉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消费导刊,2008(4) 5孙杰.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J].华章,2008(10) 6胡邦宁、廖元新.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时代文学,2008(11)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 篇4 一、大学生比中学生更富挑战性和独立性 大学是高智商人群的聚集处,与中学相比它的竞争更加激烈,社会性更强。中国各大学按新生高考分数划线录取,同一所大学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接近,大学生无论在文化知识、思想深度、性格发展上均达到一定高度,视野和面对的天地更加广阔,各种机遇层出不穷。面对日益开放的未来社会,身处的现实环境,当代大学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时机,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能否把握机遇非常重要,所以大学生比中学生更富挑战性。 多数大学生摆脱了他们早已厌倦的、父母的唠唠叨叨,远离家乡进入大学,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做主,过上了真正的独立生活,这无疑为独立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因此,大学生自理能力明显增强,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意识由个体性独立向社会性独立高一级水平发展,由自立于家庭、自立于伙伴向自立于社会过渡。他们能够通过理性的思维去辨析事物,对外界的依赖性小,对事物有独特见解,更具有独立性。与老一代大学生相比,他们更少有思想上的禁锢和束缚,不迷信、不盲从,不仅能够认真思考、判断、处理自己身边的问题,亦关心社会,且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提出各种疑问和不同意见;但由于他们的经验不足,极易出现自以为是和偏激情绪。 二、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具有强烈的成才欲望 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群人,大学里老师素质较高,学校设有图书馆,各种信息较多,观念较新且容易更新,每天都会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在大学不仅能学到很多新的专业知识,还能接受到文化的熏陶。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化和开放的环境使当代大学生涉猎面广,知识量急剧增加,思路开阔、活跃,大学正处在信息爆炸的中心和风口浪尖上,极强的竞争性使生活节奏加快,学习与生活紧张度高,只有勇往直前、接受挑战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大学生们明显感受到这种沉重的压力,他们求知欲旺盛、渴望成才,他们深深懂得,面对激烈竞争,没有知识和过硬的本领是很难在社会中立足的;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和“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就足以说明大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成才欲望。 三、大学生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强烈的创造动机(需要)的推动下,将个体的各种认识能力(或称智慧能力)进行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从而产生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复杂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的确立是大学生发现、认识、利用规律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他们思维能力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大学生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取代经验型思维而占据了主导地位,富有创造精神。他们通过对外界各种信息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归纳、演绎,对事物分析能因时而异、因人而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面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不愿沿袭现成的方法,也不愿依赖别人,希望独立地去探索新的途径,获得新的结论,求得自己的独创性见解。 色彩斑斓的生活常使某些意志薄弱、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很难适应。如果说中学生的自信心来自分数的高低和力量的大小,而大学生自信心的确定则依据多维标准,如才华、学识、风度、能力、观念等。中学生的自控能力限于听话和不违反纪律,现在这种他律性自控能力显得很弱,需要自觉地按照社会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他律性在向自律性过渡。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1.自卑。 有的学生总是怀疑自己的知识、能力与旁人相比欠缺,在班级的学习、生活中害怕担风险,畏畏缩缩。这种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了自信心,导致很难与周围同学相处,限制了交往范围,并且还可造成自身的内心矛盾体验,增加心理负担,是一种阻碍人际交往的消极情感。 2.腼腆。 这往往也是由自卑引起的。好多学生不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很少在班级众人面前讲话,总习惯独自躲在角落里。学习上碰到难处,宁肯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也不愿意求助于老师和同学。长此以往,割断了与身边同学的接触和联系,阻塞了信息沟通的渠道,使个人的交际范围变得狭窄。 3.嫉妒。 一些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容易存在此种心态。有的学生看到班级其他人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时,从心里觉得很不好受,有时为了发泄内心的不服,没事也找茬跟人家吵嘴,这是一种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进而恼怒他人的情感。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交际范围比较小,格调较低,致使人际关系紧张、失和,阻碍了与同学间的正常交往。 4.多疑。 个别学生(女生多见)整天疑心重重,怀疑一切,毫无根据地乱猜测,看到其他同学聚在一起,总以为是在议论自己,浑身感到不自在。这是典型的猜疑心理。此种不正常的情感,会使这类学生经常处于惊恐、不安之中,由于缺少知心朋友,起码的人际关系都难以维持。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 篇5 中国中学生联盟网讯:大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化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中,不仅仅生理上发生着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与一般青年的相似性,又有作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独特性。 1.认知功能成熟,思维表现出更多的逻辑和理性色彩 认知是指个体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想法或观点,表现为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过程,包含对刺激物的解释、评价、预期等心理资料。认知功能成熟能够使个体正确认识自我,恰当评价他人,客观考察周围环境,进取适应社会生活。 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大多数大学生已经进入形式思维阶段,甚至已不再满足于形式逻辑思维的水平,而是继续向更高一层──辩证思维水平发展。第一,大学生认知结构日益复杂,形式思维本事大大提高,这使得他们能够主要经过概念同化来获得概念,从而大大提高了概念获得的精确性和速度,为很多扩充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不限于寻求原因与结果的逻辑关系,而是把由经验决定的合理性确定也引入思考过程中,并把它当做重要的标准。第三,部分大学生已到达辩证逻辑思维水平。辩证逻辑思维本事的发展取决于自我调节本事和目的感的发展。自我调节本事是指个体把现有的心理结构更系统地运用于新知识体系和新的环境中,而目的感是指把生活价值、奋斗目标和职业选择方向有机联系起来。这就是说,大学生的思维已开始转向对现实计划的思考,并使具有创见的洞察力与内心控制力和分析性评价结合起来。 2.自我意识开始成熟,意志力增强 大学时期个体自我意识逐步成熟,主要表此刻以下几方面。第一,独立意识增强。大学生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社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期望能够摆脱对成人的依靠,向周围人表现自我的主张和本事,不喜欢旁人的过多干预。第二,自我认识和评价更加全面和准确。进入大学后,随着独立生活的开始,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活动和交际的空间,参照系和社会比较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他们开始了更深入和丰富的自我探索与发现,在大学这样一个特殊环境里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第三,自我体验丰富,自我控制水平提高。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对他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涉及“我”和与“我”相关的很多事情,都会在大学生的内心引起轩然大波,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进取的情绪体验使他们蓬勃向上,消极的情绪体验使他们低沉、抑郁。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调控的自觉性、主动性、社会性和持久性也在不断增强,能有意识地对自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实施控制。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等意志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情绪丰富多彩,交往需求强烈 风华正茂的大学阶段常常也是人生中情绪体验最为丰富的时期。大学生的情绪波动大,起伏不定,情绪转换十分明显,热情激动、抑郁悲观、沉着冷静、躁动不安等情绪交替出现。他们为学习、生活、感情的成功而欢乐,为考试的失败、生活中的挫折而忧愁苦恼,为真理和友情奋不顾身,为丑陋和阴暗而义愤填膺。在他们身上自尊与自卑能够并存,闭锁与开放可能共存,强烈粗犷与温柔细腻能够同在。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情感体验的深刻与其生理与性的`成熟、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性需要的发展以及面临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等密切相关。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社会的联系是经过一系列人际交往活动来实现的。走出家门,过着团体生活的大学生十分渴望真挚的友谊,渴望情感的沟通与交流,经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环境的突出需要。对情感交流的渴望,也使很多大学生开始探索感情,与异性的深入交往丰富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经验。 4.人格趋向成熟和完善,职业自我意识逐步确立 人格是具有必须倾向性的心理品质与心理特征的总和。大学阶段是个体人格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他们认识水平不断深入,对现实的态度特征渐趋稳定,情感由丰富激荡走向稳定,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冲突走向统一,意志品质逐步构成。人格的成熟与完善,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做好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职业自我意识是个体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在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核心和驱动作用。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是对未来职业的知识准备,大学毕业生直接面临职业选择。大学期间,经过专业课的学习、实习、与教师的讨论,很多大学生慢慢认识了自我的职业兴趣,了解了自身的长处,逐步确立起职业自我意识,为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拓展:关于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特点 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由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受过专门训练或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来承担。通过开设职业咨询课,开展心理测评与辅导、一对一面谈、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培训、择业技巧指导、提供职业信息等,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这种就业指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化指导 在德国,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很高,决定了其职业指导高度专业化的特点,完全能满足大学生对职业指导的要求。所谓专业化指导是指把大学生分成不同类别,区别对待,予以分类指导。除了按常规的专业和学科分类外,更多的是按大学生的就业要求、期望、特点、条件等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指导。对职业声望要求高的学生,则帮助他们分析职业行情和职业发展动态、前景和趋势,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合理定位,明确职业选择目标;对重视工资待遇的学生,则帮助他们分析各行业的薪酬情况,引导大学生合理报价,并传授面谈待遇的技巧等;而对有自卑感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学会心理调适,化解心理危机。在职业指导中,通过开展性向测评(PersonalityTest)、一对一面谈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兴趣、价值观、特长、气质、能力等个性特点,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纠正认知偏差和心理误区,扬长避短,充分展示个性,实现人职匹配。 (2)社会化指导 德国就业指导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形成一个高效合理、规范有序的社会化就业指导体系。这种社会化体系是以政府(联邦劳动总署与各州、市劳动局)为主体,学校、企业和私人咨询介绍所等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政府在各地专门设大学协调组;负责开设职业咨询课,介绍用人单位性质、要求和受聘人员的条件,帮助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充分利用信息获取工作机会;开展职业培训;指导学生撰写简历和自荐材料,以及与用人单位面谈等。德国高校具有自主办学的传统,强调教学和科研的独立性,学生就业直接进入市场,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不关注就业和就业指导,相反大学深知其中利害,因为这与招生生源和社会捐助息息相关,影响学校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高校主动参与就业指导,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职业操守和规范;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为目标,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人生规划;重视学生就业前的实用职业技能的培训。私人咨询介绍所则为毕业生开展性向测评服务,测试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价值观、能力和气质等,并解释测评结果;为毕业生设计职业发展目标,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技巧并进行有效的就业决策等。企业则直接承担大学毕业生的实习和培训,选派有经验的专家指导学生,以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为目标,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并把这种指导与选聘相结合。 (3)培训式指导 培训是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一大亮点。在德国,无论政府还是学校、企业都非常重视对毕业生进行实用技能培训,这与德国大学生大多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职业性、技能性工作有关,这些岗位操作性、实践性强,需要有熟练的心智技能和动手能力。德国大学生已成为一个庞大的蓝领中产阶级,构成了社会的中坚力量。政府就业指导部门通过设立市场学院等形式,聘请企业的高层主管、工程师、设计师等担任培训师资,根据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对学生进行各种实用能力培训,这些实用课程的学分,占学生毕业所需学分的18%左右,这种培训方式深化了就业指导的内容,增加了毕业生工作的附加值,也缩短了毕业生就业后的适应期,使毕业生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这也是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主动与市场对接,实现零距离的最好写照。 (4)发展式指导 发展式指导即强调人与职业的合谐发展,谋求人在职场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等。在具体指导中则要注重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发展前景、发展空间和企业的发展前景、潜力、环境和培训体系等作为择业的原则、条件,重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对人成长发展的作用,并把就业指导贯穿在学生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之中。从入学起,就业指导人员就主动对学生进行性向测评,了解其特长、兴趣、爱好、能力等,建立学生特性档案,帮助他们做好学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设计,并结合学生的职业意向设计科学合理的中德大学生就业指导比较研究课程结构,重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及各种职业技能等。 |
随便看 |
|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