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发动反抗或叛乱;起义;起事。
例天下初发难,假立诸侯后以伐秦。——《汉书·项籍传》
英launch an attack; rise in revolt;
发动某种政治斗争,多指反抗或革命。
引《左传·定公十四年》:“梁婴父 恶 董安于,谓 智文子 曰:‘不杀 安于,使终为政於 赵氏,赵氏 必得 晋国。盍以其先发难也,讨於 赵氏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 既暴虐, 楚 人发难。”徐特立 《辛亥革命之始末》:“一切革命运动当初发难时,常有对于环境估计不足的机会主义。”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三:“暴动的中心是在 新津,这儿是先发难的地方。”
指发动暴乱或叛乱。
引清•魏源 《圣武记》卷九:“奸民乘机煽惑,於是发难於 荆 襄 达州,駸淫於 陕西,而乱作也。”清•严如熤 《<洋防辑要>序》:“迨后纪纲日驰,卫所虚存,内地奸民勾结 倭 夷,乘间发难。”
指带头提出反对意见进行责难。
引沙汀 《困兽记》二一:“首先发难的是 田畴。他是那么大声的骂出一句粗话,而且,那么乖戾的一下跳起来了。”
问难,提出质问责难。
引《东观汉记·桓荣传》:“荣 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时执经生避位发难,上輒谦曰:‘太师在是。’”《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诸生或避位发难。”胡三省 注:“发难,发疑难也。”唐•王季友 《酬李十六岐》诗:“千宾揖对若流水,五经发难如叩鐘。”清•管同 《范增论下》:“酈生 説 汉王 立六国后以挠 楚 权,赖 张良 发难而止。”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愈 固弗习二氏之书,尤未闻君子之道,故执词发难,局蹙不寧。”
犹言发生变乱。
引宋•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齐丘 少梦乘龙上天,至垂老犹抱狂妄;及国家发难,尚欲因其衅以窥覬,时已年七十三矣。”
首先起事。
引《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天下初发难,假立诸侯后以伐秦。」
近起事
发问质难。
引唐·王季友〈酬李十六岐〉诗:「千宾揖对若流水,五经发难如叩钟。」
发难,起事;发问;质难。见《东观汉记·桓荣传》:“ 荣 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时执经生避位发难,上辄谦曰:‘太师在是。’”
发 [ fā ] 1. 交付,送出。 如 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 如 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 如 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 如 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 如 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 如 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 如 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 如 发面。 9. 显现,显出。 如 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 如 发动。 11. 引起,开启。 如 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 如 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发 [ fà ]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 如 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更多解释]
难 [ nán ]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 如 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 如 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3. 不好。 如 难听。难看。 难 [ nàn ] 1. 灾祸,困苦。 如 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2. 仇怨。 如 排难解纷。 3. 诘责,质问。 如 发难。非难。责难。 难 [ nuó ] 1. 古同“傩”。 [更多解释]
发难的拼音是:fā nàn点击 图标播放发难的发音。
发难的意思是:①.首先起事。②.发问质难。
答:发难的近义词是: 起事、 举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