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谓人死后每隔七天为一忌。死者亡故第十四天谓之两七。 [查看详情]
-
指战国时秦、楚、燕、齐、韩、赵、魏七强国。 [查看详情]
-
指七字诗句。指七言诗。 [查看详情]
-
诗体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及用韵,都有一定格律。 [查看详情]
-
即七言诗。 [查看详情]
-
见“七曜”。 [查看详情]
-
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巴比伦(一说始于古代埃及)。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中亚康国传入我国。《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吴伯善《陈七曜历》五卷。敦煌发现的历书和占星术著作亦有用七曜历者。 [查看详情]
-
落叶乔木。叶子对生,掌状复叶,花白色,略带红晕,蒴果黄褐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木材黄白色,花纹致密,可制精致家具。 [查看详情]
-
道家指四时灵气与紫、白、黄三元灵气结成的灵液。 [查看详情]
-
蚤休的别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通常七枚排成一轮,夏季由叶间抽出花茎,顶开一花,根茎可入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蚤休》。 [查看详情]
-
汉时中常侍冠上插貂尾为饰,金日磾一家自武帝至平帝七朝,世代皆侍中,为内庭宠臣。后因以“七叶貂”喻世代显贵。 [查看详情]
-
见“七舆大夫”。 [查看详情]
-
①.古乐理以宫、商、角、征、羽、变宫、变征为七音。②.等韵之学,以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种发音为七音。 [查看详情]
-
①.指舜的七个友人。②.指宋欧阳修、尹诛等七人。 [查看详情]
-
①.指日、月、五星运行的周期。②.指日、月、五星。③.旧律历家以二十八星宿中的七宿配六十甲子,一元甲子起虚,二元起奎,三元起毕,四元起鬼,五元起翼,六元起氐,七元起箕,凡四百二十日为一周始,共得甲子七次,故称七元。参阅清《协纪辨方书》卷一引《考原》。④.道家指耳、目、鼻、口七窍的元气。 [查看详情]
-
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旧俗于此日设祭超度亡故亲人,称盂兰盆。 [查看详情]
-
古代燕乐中的羽声七调。 [查看详情]
-
相传古时楚有七处沼泽。后以“七泽”泛称楚地诸湖泊。 [查看详情]
-
形容品种与颜色纷杂多样。 [查看详情]
-
文学流派。形成于抗日战争初期。其成员多在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上发表诗作,故名。作品多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现实生活,诗体自由奔放,充满激情,在当时曾产生较大影响。 [查看详情]
-
七层铠甲。札,甲的叶片。 [查看详情]
-
①.同“七宝”。②.泛指各种美味。 [查看详情]
-
①.古天文术语。说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孔颖达疏:“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史记·五帝本纪》“以齐七政”裴骃集解引郑玄注同此说。(2)指天、地、人和四时。《尚书大传》卷一:“七政者,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3)指北斗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裴骃集解引马融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法;第三曰命火,谓荧惑也;第四曰煞土,谓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谓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谓岁星也;第七曰剽金,谓太白也。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也。”②.古代兵法指人、正、辞、巧、火、水、兵七者。 [查看详情]
-
道家奉祀“七真”的庙宇。指道观。 [查看详情]
-
佛教语。十恶的前七种。包括三种身业:杀生、偷盗、邪淫;四种口业:妄语、绮语、恶口、两舌。 [查看详情]
-
同“七政”。 [查看详情]
-
佛教按受戒程度和修行方式将信徒划分为七种。其中出家五种,在家二种,合称七众。 [查看详情]
-
指东晋的辖境。相传舜分天下为十二州,东晋有七,故云。 [查看详情]
-
密密层层的警卫军。 [查看详情]
-
书名。继刘歆《七略》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着。南朝齐王俭撰。其书分图书为经籍、诸子、文翰、军事、阴阳、术艺、图谱七类。另附道、佛各一类。今佚。 [查看详情]
-
即七属。 [查看详情]
-
①.指春秋郑国七大夫。②.指周褒姒的七个亲党。③.指汉景帝时同时起兵的吴楚等七诸侯国之王。④.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人,称建安七子。见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⑤.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嘉靖、隆庆时期李攀龙、谢榛、梁有誉、宗臣、王世贞、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⑥.汉代宫中女官名。 [查看详情]
-
镜名。因安装在饰有七子图案的镜台上而得名。参阅《初学记》卷二五引三国·魏·曹操《上杂物疏》。 [查看详情]
-
草花名。野蔷薇的一个变种,一蓓十花或七花,亦名“十姊妹”。 [查看详情]
-
器乐演奏用的一种曲谱,以吴语星、汤、蒲、大、各、句、同七字状乐器之声。 [查看详情]
-
汉字书写运笔的七种方法,即?、压、钩、揭、抵、导、送,亦称拨镫法。 [查看详情]
-
指七言诗。 [查看详情]
-
形容任性好动,不受拘束。 [查看详情]
-
见“七纵七禽”。 [查看详情]
-
①.亲族的统称。②.指西汉时七个以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 [查看详情]
-
指韭、菁、茆、葵、芹、菭、笋七种腌菜。 [查看详情]
-
①.七个驾御车马的吏役。《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命仆及七驺,咸驾。”郑玄注:“七驺,谓趣马,主为诸官驾说者也。”说,通“脱”。驾说,谓驾车、脱车。孔颖达疏引皇侃曰:“天子马有六种,种别有驺,则六驺也。又有揔主之人,并六驺为七,故为七驺。”②.古代官员出行时,在前头开道的七名骑卒。 [查看详情]
-
①.七代祖先。②.佛教称传法相承的七代。华严宗以马鸣、龙树、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为七祖。禅宗南宗以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会为七祖。禅宗北宗以弘忍的另一弟子神秀为六祖,普寂为七祖。 [查看详情]
-
辅佐商汤的七个大臣。语出《鬻子》:“汤之治天下也,得庆辅、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蝡、西门疵、北门侧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庆辅或作庆诵。后用作称颂高官之词。 [查看详情]
-
北宋词家秦观辈行第七,故称。 [查看详情]
-
①.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年。②.二十八。四乘七所得。亦指人年二十八岁。③.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④.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宿。⑤.旧俗,人死后每隔七天为忌日,祭奠一次。第四个忌日称“四七”。 [查看详情]
-
西汉皇后的七个家族。指吕氏、霍氏、上官氏、丁氏、赵氏、傅氏、王氏。晋庾亮《让中书监表》:“向使西京七族,东京六姓,皆非姻党,各以平进,纵不悉金,决不尽败。”一说,指吕氏、窦氏、卫氏、上官氏、霍氏、许氏、王氏。 [查看详情]
-
谓做事、说话等胡乱盲目。 [查看详情]
-
见“三七开”。 [查看详情]
-
见“三七开”。 [查看详情]
-
旧俗指人死后第二十一日为之举办的佛事。 [查看详情]
吴楚七国之乱
wú chǔ qī guó zhī luàn
西汉初年诸侯王国的叛乱。汉初,文帝、景帝因中央政权受到诸侯王国势力的威胁,遂采取削弱诸侯实力的措施。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与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发动叛乱,景帝派周亚夫率军于三个月内平定叛乱。从此诸侯王国势力衰落。 [查看详情]
-
即建安七子。东汉建安中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文学齐名,同居邺中,故称。 [查看详情]
-
①.旧时称人死后的头一个第七天。故亦称头七。②.犹一周。泛指七天。 [查看详情]
-
道教语。指全真道的北五祖、南五祖和七真人。见元·李道谦《七真年谱》。 [查看详情]
-
闲谈;空说;唠叨。 [查看详情]
-
也称《武学七书》。宋代官方颁行的中国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收录中国古代七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有《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查看详情]
-
佛教禅宗宗派。五家,指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临济宗后又分为黄龙、杨歧两派,与上述五家并称“七宗”。 [查看详情]
-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日延僧做佛事,至七七止。斋七的次数依死者的身分及年龄做七次、五次、三次不等。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