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明代被判了罪的官员仍留职任用,称为“戴罪”。
明 代被判了罪的官员仍留职任用,称为“戴罪”。参见“戴罪立功”。
引《明史·刘显传》:“显 以兵少,逼城未敢战,被劾,戴罪。”明•王琼 《双溪杂记》:“赵春 奏言 李昆 有功无过,乞除其戴罪。”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二:“戴死罪和徒流罪办事是 元璋 新创的办法,有御史戴死罪,带着脚镣坐堂审案的;有打了八十大棍仍回原衙门作官的。”
戴罪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ài zuì ,是指被判了罪的官员仍留职任用。
戴 [ dài ] 1.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 如 戴帽子。披星戴月。戴圆履方。不共戴天。 2. 尊奉,推崇,拥护。 如 戴仰。爱戴。拥戴。感恩戴德。 3. 姓。 [更多解释]
罪 [ zuì ] 1. 犯法的行为。 如 犯罪。罪人。认罪。有罪。罪恶。罪名。罪魁。罪行。罪证。罪责。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罪不容诛。 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 如 功罪。罪愆。罪尤(“尤”,过失,罪过)。归罪于人。 3. 刑罚。 如 判罪。畏罪。待罪。请罪。 4. 苦难,痛苦。 如 受罪。 [更多解释]
戴罪的拼音是:dài zuì点击 图标播放戴罪的发音。
戴罪的意思是:明代被判了罪的官员仍留职任用,称为“戴罪”。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