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释义

ㄧㄝˋ ㄧㄝ

卷十二手部共11画
说文解字

卷十二

手部

11画

U+6396

羊益切

掖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羊益切頁碼408頁,第21

掖以手持人臂投地也。从手夜聲。一曰臂下也。

附注姚文田、嚴可均校議:「掖,《左傳・僖廿五年・釋文》引無『投地』二字。」段玉裁注:「(一曰臂下也)此義字本作『亦』,或借『掖』為之,非古也。」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移赤反頁碼980頁,第2行,第3

掖以手持人臂投地也。從手夜聲。一曰人臂下也。

鍇注臣鍇按:《春秋左傳》曰:「掖以赴外。」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羊益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441頁,第5許惟賢1062頁,第2

掖㠯手持人臂也。

段注各本臂下有投地二字。今依《左傳音義》刪正。《左傳》。衛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殺之。赴當是仆之誤。《正義》曰:《說文》云:掖,持臂也。謂執持其臂投之城外也。《釋文》曰:《說文》云以手持人臂曰掖。陸孔所據皆無投地二字。淺人傅合左文增之。不知掖人者不必皆投地也。詩衡門序曰:僖公愿而無立志。故作是詩以誘掖其君。鄭云:掖,扶持也。是可證矣。

从手。夜聲。

段注羊益切。古音在五部。

一曰臂下也。

段注此義字本作亦。或借掖爲之。非古也。《儒行》。逢掖之衣。高后《本紀》。見物如蒼犬據其掖。俗亦作腋。

扶掖。訓臂下者,《說文》作亦字,今作腋。

引申為扶掖。宮掖、掖庭,乃帟(幃幕也)之借,然帟《說文》亦無。古掖左、掖門,乃亦之借;宮掖則不能从亦引申。

一訓臂下者,《說文》正作亦,俗作腋。

一訓臂下者,《說文》作亦字,今作腋。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07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034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775頁
4說文校箋第540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484頁,第17字
6說文今釋第1784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016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603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591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22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517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428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990頁【補遺】第17827頁
14通訓定聲第187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067頁【崇文】第4265頁
16說文句讀第1759頁
17章授筆記第509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725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1130頁,第5字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𡘋音奕。
說文》:以手持人臂投地也。又,挾扶也。
詩・陳風・衡門序》:誘掖其君也。〔疏〕誘謂在前導之,掖謂在傍扶之。
左傳・僖二十五年》: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註〕挾之而投於城外也。

又,《說文》:臂下也。與腋同。
禮・儒行》:衣逢掖之衣。〔註〕逢,猶大也。大袂衣也。
史記・商君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

又,宮旁舍曰掖庭,殿旁垣曰掖垣,宮闕旁小門曰左右掖門,皆取肘腋之義。
前漢・百官公卿表》:武帝更名永巷爲掖庭。又,〈成帝紀〉:闌入尚方掖門。〔註〕掖門在兩傍,言如人臂掖也。杜甫詩:花隱掖垣暮。

又,郡縣名。
前漢・地理志》:張掖郡。〔註〕張國臂掖,故曰張掖。〔又〕東萊郡掖縣。

韻會》:掖,腋本一字。今扶掖字从手,肘腋字从月。然古腋字本作亦,非从月也。

注解

动词

1.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support sb. by the arm

掖,以手持人臂投地也。从手,夜声。 —— 《说文》二礼从国子巡城掖以赴外。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余掖杀国子。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掖以赴外杀之。

掖进(扶持推进)

2.扶助;提携assist

故作是诗以诱掖其君也。 —— 《诗·陈风·衡门》序

奖掖。

名词

1.胳肢窝。后作“腋”armpit

掖,一曰臂下也。 —— 《说文》衣逢掖之衣。 —— 《礼记·儒行》张掖郡。 —— 《汉书·地理志下》。集注引应劭:“张国臂掖,故曰 张掖也。”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 —— 《史记·商君列传》

2.宫殿正门两旁小门“掖门”的简称side door

入未央宫掖门。 —— 《汉书·高后纪》。师古曰:“掖门,非正门而在两旁,若人之臂掖也。”

掖门(宫殿正门两旁的边门);掖垣(皇宫的旁垣);掖庭(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掖殿(宫中旁殿)

3.另见 yē。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8 1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