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櫱 |
释义 | 櫱niè ㄋㄧㄝˋ 正文・辰集中木部共20画 康熙字典 正文 ・辰集中 木部 20画 U+6AF1 櫱 𣎴 櫱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37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561頁,第33字 標點整理本: 第508頁,第20字 古文: 𣎴 音《唐韻》、《集韻》𡘋魚列切,音孽。 音又,《唐韻》:五葛切,岸入聲──義同。 例又,姓。 音又,叶逆約切,音近虐。蘇軾〈園中草木〉詩:牽牛獨何畏,詰曲自牙櫱;走尋荆與榛,如有夙昔約。 注解〔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櫱〕字拼音是niè,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辥、朩。 〔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iè] ⑴ 同“蘖”。树木砍去后重生的枝条。后泛指事物始生。《廣雅•釋詁一》:“櫱,始也。”⑵ 同“𧕏(蠥)”。禽兽虫蝗之怪。《集韻•𧀼韻》:“𧕏,《説文》:‘衣服謌謡艸木之怪謂之䄏,禽獸蟲蝗之怪謂之𧕏。’或作櫱。”⑶ 通“孼”。罪恶;灾殃。《廣雅•釋詁三》:“櫱,辠(罪)也。”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櫱niè ㄋㄧㄝˋ 木部共20画上下结构U+6AF1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木部 20画 16画 上下结构 BTWS 86 、 BTTS 98 UJD ZISF 20904 无 U+6AF1 52332515141431121234 竖折/竖弯、竖、撇、撇、竖、横折、横、横折、横、点、横、点、撇、横、横、竖、横、竖、撇、捺 㮆 、 蘖 、 蠥 、 𣎴 、 𣡌 櫱字概述〔櫱〕字拼音是niè,部首是木,总笔画是20画。 〔櫱〕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辥、木”或“辥、朩”。 〔櫱〕字仓颉码是UJD,五笔是BTWS86,BTTS98,四角号码是20904,郑码是ZISF。 〔櫱〕字的UNICODE是U+6AF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377,UTF-32:00006af1,UTF-8:E6 AB B1。 〔櫱〕字异体字是㮆、蘖、蠥、𣎴、𣡌。 櫱的笔顺Loading... 櫱的意思櫱nièㄋㄧㄝˋ基本解释①同“蘖”。树木砍去后重生的枝条。后泛指事物始生。《廣雅•釋詁一》:“櫱,始也。” ②同“𧕏(蠥)”。禽兽虫蝗之怪。《集韻•𧀼韻》:“𧕏,《説文》:‘衣服謌謡艸木之怪謂之䄏,禽獸蟲蝗之怪謂之𧕏。’或作櫱。” ③通“孼”。罪恶;灾殃。《廣雅•釋詁三》:“櫱,辠(罪)也。” 櫱字的翻译
櫱的国语辞典解释櫱nièㄋㄧㄝˋ详细解释名 1.树木砍伐后长出的新芽。 《书经•盘庚上》:“若颠木之有由蘖。”《国语•鲁语上》:“山不槎蘖,泽不伐夭。” 2.泛指枝干新长的枝芽。 《孟子•告子上》:“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櫱的两岸词典解释櫱nièㄋㄧㄝˋ详细解释1.〈书〉树木砍伐后重出的新芽;后泛指近根处新长的枝芽。 若颠木之有由蘖(《书经‧盘庚上》)、山不槎蘖,泽不伐夭(《国语‧鲁语上》)。 2.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櫱的字源字形
櫱字组词櫱帝 秫櫱 更多…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