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氏 | |||||||||||||||||||||||||||||||||||||||||||||||||||||||||||||||
释义 | 氏shì ㄕˋ zhī ㄓ 卷十二氏部共4画 说文解字 卷十二 氏部 4画 U+6C0F 氏 承旨切 氏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二下反切承旨切頁碼第420頁,第5字續丁孫 氏巴蜀山名,岸脅之㫄箸欲落𡐦者曰氏,氏崩,聲聞數百里。象形,乁聲。凡氏之屬皆从氏。楊雄賦:響若氏隤。 附注林義光《文源》:「不象山岸脅之形,本義當為根柢……姓氏之氏,亦由根柢之義引伸。」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善紙反頁碼第1004頁,第7行,第1字述 巴蜀名山岸脅之堆㫄箸欲落𡐦者曰氏。氏崩聲聞數百里。象形。乀聲。凡氏之屬,皆從氏。揚雄賦曰:「響若氏隤。」 鍇注臣鍇曰:「𰀄堆之形,乀音移。『響若氏隤』。《解嘲》之文,古皆通謂之賦。又:姓,氏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二下反切承旨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509頁,第2字許惟賢第1092頁,第1字 巴蜀名山岸脅之𠂤旁箸欲落𡐦者曰氏。 段注十六字爲一句。此謂巴蜀方語也。𠂤大徐無。小徐作堆。俗字耳。今正。𠂤,小𨸏也。箸直略切。小𨸏之旁箸於山岸脅,而狀欲落墮者曰氏。其字亦作坁。亦作𨸝。《𨸏部》曰:秦謂陵阪曰𨸝。𨸝與氏音義皆同。楊雄《解嘲》曰:響若坁隤。應劭曰:天水有大坂。名曰隴坁。其山堆傍箸崩落作聲聞數百里。故曰坁隤。韋昭曰:坁音若是理之是。以上見《文選注》。今本《漢書》作𨸝隤。師古曰:𨸝音氏。巴蜀名山旁堆欲墮落曰氏。應劭以爲天水隴氐。失之矣。氐音丁禮反。玉裁按顏說殊非古。隴𨸝亦作隴坁。與巴蜀之氏形小異,而音義皆同。𨸝坁字同氏聲。或从氐聲而丁禮切者,字之誤也。劉逵注《吳都賦》坁頹曰:天水之大阪。名曰隴坁。因爲隴坁之曲說。與應仲遠同。坁,韋音是。𨸝,顏音氏。皆不誤。攷氏亦作是。見《夏書》。《禹貢》曰:西頃因桓是來。鄭注云:桓是,隴阪名。其道般桓旋曲而上。故曰桓是。今其下民謂阪爲是(句絕)。謂曲爲桓也(各本誤今校訂如此)。據此則桓是卽隴𨸝。亦可作隴氏。昭昭然矣。古經傳氏與是多通用。《大戴禮》。昆吾者衞氏也。以下六氏字皆是之叚借。而《漢書》,漢碑叚氏爲是不可枚數。故知姓氏之字本當作是。叚借氏字爲之。人第習而不察耳。姓者統於上者也。氏者別於下者也。是者分別之䛐也。其字本作是。漢碑尙有云姓某是者。今乃專爲姓氏字。而氏之本義惟許言之。淺人以爲新奇之說矣。 氏𡹔聲聞數百里。象形。 段注謂氏象傍於山脅也。氏之附於姓者類此。 乁聲。 段注乁讀若移。氏篇,韵皆承紙切。十六部。大徐承旨切。非也。 凡氏之屬皆从氏。楊雄賦。響若氏隤。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二姓氏之氏乃□之借,觗或作觶,可證。□系即蟬聯之誼。 白话解释氏,巴地、蜀地的山名中,叫崖肩之旁附着而又俗坠的山岩为“氏”。“氏”崩塌时发出的声音,方圆百里都可以听到。字形像崖肩 之形,“乀”作声旁。所有与氏相关的字,都采用“氏”作边旁。杨雄在他的文赋中曾提到,某种大的声响,就像“氏”崩塌时一样。 字形解说甲骨文作、,像人提物的樣子,金文三例是其變體,頗失其形。戰國文字一、二例,承自金文第三例,且是篆文之所本(《文字析義》,P.400)。隸書、楷書之形,沿自篆文之體。以上諸形,都從人像提物之形,由於物屬實象,所以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氏字的相关索引
氏shì ㄕˋ zhī ㄓ 正文・辰集下氏部共4画 康熙字典 正文 ・辰集下 氏部 4画 金 U+6C0F 氏 氏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氏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27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597頁,第18字 標點整理本: 第547頁,第45字 音《唐韻》:承旨切;《集韻》、《韻會》、《正韻》:上紙切,𡘋音是──氏,族也。 例又,古者貴有氏、賤無氏,故其詛辭有曰墜命亡氏,言奪爵失國也。〈詛辭〉見《左傳・襄十一年》。 例又,婦人例稱氏。 例又,樂氏,津名,在鄭。 例又,元氏、猗氏、盧氏、尉氏,皆縣名。 例師古《漢書註》:凡地名稱某氏者,皆謂因之而立名,如尉氏、左氏、緱氏、禺氏之類。 例又,以氏名其物。 例又,姓。〈吳志〉有氏儀,後攺姓是。 例又,猛氏,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鋋猛氏。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名猛氏。 音又,《說文》:巴蜀山名岸脅之旁著欲落墮者曰氏。氏崩聞數百里。揚雄〈解嘲〉:響若氏隤。 音又,《集韻》:掌是切,音紙──姓也,義同上(同「𣱄」)。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𡘋音支──月氏,西域國名,在大宛西。 音又,閼氏,單于后名。 音又,烏氏,縣名。 音又,《廣韻》:子盈切;《集韻》:咨盈切,𡘋音精──狋氏,縣名。 音亦作𠂩。 卷目:考證・辰集下 部首:氏部 愛日堂藏本: 第347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4頁,第4字 《趙彥衞・雲麓漫抄》如魯衞毛耼邗晉應韓之分。 謹照原文邗改邘。 《史記・貨殖傳》烏氏倮。 謹照原文鳥改烏。 注解〔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氏部。 〔氏〕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ì、zhī,独体字,五行属金。 〔氏〕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ì] ⑴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⑵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㈡ [zhī] ⑴ 〔阏( yān )~〕见“阏”。⑵ 〔月~〕见“月”。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氏shì ㄕˋ zhī ㄓ 氏部共4画独体字U+6C0F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独体字 汉语字典 氏部 4画 独体字 象形字 金 QAV HVP RH 72740 3044 4247 U+6C0F 3515 撇、竖提、横、斜钩 𠂩 、 𧦄 氏字概述〔氏〕字是多音字,拼音是shì、zhī,部首是氏,总笔画是4画,是独体字。 〔氏〕字是独体字,五行属金。 〔氏〕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氏〕字仓颉码是HVP,五笔是QAV,四角号码是72740,郑码是RH,中文电码是3044,区位码是4247。 〔氏〕字的UNICODE是U+6C0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663,UTF-32:00006c0f,UTF-8:E6 B0 8F。 〔氏〕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151,属常用字。 〔氏〕字异体字是𠂩、𧦄。 氏的笔顺Loading... 氏的意思全部shì1zhī2 氏1shìㄕˋ基本解释①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②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太史~。摄~表。 详细解释名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2.同本义family; family name。 氏,姓氏。 —— 《玉篇》。按,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 《通志·略·氏族》赐姓刘氏,拜为郎中。 ——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3.也有以邑、官职、祖父的谥号或字为氏的。 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 秦始皇则曰“姓 赵氏”,于 汉高祖则曰“姓 刘氏”。 —— 顾炎武《日知录》丁氏穿井得一人。 —— 《吕氏春秋·察传》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 《乐府诗集·陌上桑》 4.加在远古传说人物后面、世袭官职后面的称谓。如:伏羲氏;太史氏;夏后氏。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韩非子·五蠹》 5.一家成员所共同采用的姓,以别于个别的名。如:张氏兄弟;王氏姐妹;氏姓(氏与姓;姓);氏胄(世家大族的后裔) 6.对学术、流派、专家、名人或宗教的称呼a form of address for celebrities and specialists。 妙思六经,消遥百氏。 ——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7.又指古代世业职官的称号。如:保氏;职方氏;陈氏定理。 8.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或如通常在父姓前还加上夫姓的称呼 [a character placed after a married woman’s maiden name]。 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 陶氏。 —— 清· 袁枚《祭妹文》 夫人李氏;王张氏。 9.姓。 代词 1.通“是”。此,这this。 今知氏大国之君。 —— 《墨子·天志下》。俞樾云:“知”字衍文。氏、是古通用。“今氏”即“今是”也。唯氏三族之不虞。 —— 《白虎通·宗族》氏为庄公。 —— 《汉书·地理志》 2.另见 zhī。 氏2zhīㄓ基本解释①〔阏( yān )~〕见“阏”。 ②〔月~〕见“月”。 详细解释1.——见“月氏”( Yuèzhī):汉代西域国名。 2.另见 shì。 氏字的翻译
氏的国语辞典解释全部shì1zhī2 氏1shìㄕˋ详细解释名 1.古代巴蜀一带称突出而将要崩颓的山崖。 《说文解字•氏部》:“氏,巴蜀山名岸胁之旁箸欲落堕者曰氏。” 2.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分别子孙的支派,汉以后姓氏则互用不分。 3.古代传说的人物或国名、朝代等,均系以氏。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伏羲氏、神农氏、葛天氏、有扈氏。 4.古代少数民族支系的称号。如鲜卑族有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 5.称学有专长或有声望的人。 春秋左氏传、段氏说文解字注。 6.古代称呼已婚妇女,常于父姓或夫姓与父姓之后系氏。 张氏、王氏、陈林氏、孙李氏。 7.古代于官爵名后系氏以称呼。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师氏、太史氏。 8.对亲属的尊称。于亲属称谓后系氏。 母氏、舅氏、仲氏。 9.学术派别。 《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妙思六经,逍遥百氏。” 老氏、释氏。 10.二一四部首之一。 氏2zhīㄓ详细解释◎参见“月氏”条。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氏的两岸词典解释全部shì1zhī2zhī3 氏1shìㄕˋ详细解释1.古代表示姓的支系(汉以后姓氏混而无别)。 姓氏、王氏兄弟、以官为氏、以地为氏。 2.古代称呼已婚妇女,常置于父姓或夫姓与父姓之后。 陈氏、林陈氏。 3.置于专家学者或有名望的人的姓氏后面,以表示尊称。 《春秋左氏传》、《吕氏春秋》、陈氏太极拳。 4.古代传说的人物或国名、朝代等的称呼。 神农氏、伏羲氏、魏晋氏。 5.古代少数民族支系的称号。 鲜卑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 6.〈书〉置于亲属称呼词的后面,以表示尊称。 母氏、舅氏。 7.〈书〉学术派别。 老氏、释氏。 8.二一四部首之一。 氏2zhīㄓ详细解释◎参见【月氏】。 氏3zhīㄓ详细解释◎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氏的字源字形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或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或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或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 楚〔战国〕 简 上博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曾侯乙墓 楚〔战国〕 简 郭店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秦 简 青川木牍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关沮 秦 简 里耶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隶释 隶续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古文砖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氏字的成语假门假氏 羿氏舛射 和氏之璧,夜光之珠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夫己氏 更多… 氏字组词氏开头的词语氏族 氏号 氏谱 氏姓 氏胄 氏族志 更多… 氏结尾的词语姓氏 人氏 无名氏 神农氏 燧人氏 百氏 阪泉氏 保氏 包牺氏 巴约特氏 猋氏 彼氏 碧氏 伯氏 伯赵氏 长尾氏 硩蔟氏 辰放氏 赤氏 重庆侯氏 冲氏 菙氏 春官氏 更多… 氏中间的词语摄氏度 白氏长庆集 班氏庐 鲍氏骢 包氏父子 巴氏杀菌 边氏腹 布鲁氏菌 布氏鲾 乘氏县 大月氏人 邓氏铜山 邓氏英语 邓氏字派 丁氏粟 父系氏族公社 盖氏袋鼠 缑氏瓜 缑氏鹤 缑氏山 哈弗氏管 黑石氏族 和氏璧 更多…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