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疁 | |||||||||||||||||||||||||||||||||||||||||||||||||||||||||
释义 | 疁liú ㄌㄧㄡˊ 卷十三田部共16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田部 16画 U+7581 疁 力求切 疁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力求切頁碼第458頁,第5字續丁孫 疁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六反切里由反頁碼第1076頁,第3行,第2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力求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779頁,第2字許惟賢第1208頁,第1字
段注篇,韵皆云:田不耕,火種也。謂焚其艸木而下種。葢治山田之法爲然。《史記》曰:楚越之地或火耕。杜甫《夔府》詩。燒畬度地偏。 从田。翏聲。 段注力求切。三部。 《漢律》曰:疁田茠艸。 段注二者皆農事。茠或薅字。見《蓐部》。 疁字的相关索引
疁liú ㄌㄧㄡˊ 正文・午集上田部共16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午集上 田部 16画 U+7581 疁 疁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田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28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766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718頁,第31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力求切,音留。 例又,姓。 音又,《集韻》:許六切,音畜。又,呼酷切,音熇──義𡘋同。 注解〔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田部。 〔疁〕字拼音是li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田、翏。 〔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iú] ⑴ 烧去草木之后下种:“吴北野禺栎东所舍大~者。吴王田也。”⑵ 开沟引水灌溉:“开江西~田千馀顷,以为军储。”⑶ 地名⑷ 姓。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疁liú ㄌㄧㄡˊ 田部共16画左右结构U+7581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 汉语字典 田部 16画 11画 左右结构 LNWE WSMH KIOP 67022 无 U+7581 2512154154134333 竖、横折、横、竖、横、横折、点、提、横折、点、提、撇、捺、撇、撇、撇 疁字概述〔疁〕字拼音是liú,部首是田,总笔画是16画。 〔疁〕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田、翏”。 〔疁〕字仓颉码是WSMH,五笔是LNWE,四角号码是67022,郑码是KIOP。 〔疁〕字的UNICODE是U+758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081,UTF-32:00007581,UTF-8:E7 96 81。 〔疁〕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867。 疁的意思疁liúㄌㄧㄡˊ基本解释①烧去草木之后下种:“吴北野禺栎东所舍大~者。吴王田也。” ②开沟引水灌溉:“开江西~田千馀顷,以为军储。” ③地名。~城(中国上海市嘉定县的简称)。 ④姓。 疁字的翻译
疁的国语辞典解释疁liúㄌㄧㄡˊ详细解释动 ◎焚烧田地上的草木而后播种。 《说文解字•田部》:“疁,烧穜也。”清•段玉裁•注:“谓焚其草木而下种,盖治山田之法为然。” 名 ◎姓。如宋代有疁子耕。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疁的两岸词典解释疁liúㄌㄧㄡˊ详细解释1.〈书〉焚烧草木而下种。 2.〈书〉开沟灌田。 3.用于地名。如疁城(嘉定区的别称),在上海;后疁,在江苏。 4.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疁的字源字形
疁字组词疁田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