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碭 | |||||||||||||||||||||||||||||||||||||||||||||||||||||||||
释义 | 碭dàng ㄉㄤˋ 卷九石部共14画 说文解字 卷九 石部 14画 U+78AD 碭 徒浪切 砀 碭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九下反切徒浪切頁碼第311頁,第17字續丁孫 碭文石也。从石昜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八反切度浪反頁碼第775頁,第1行,第1字述 文石也。從石昜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九下反切徒浪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794頁,第1字許惟賢第784頁,第5字 文石也。 段注《地里志》。梁國碭縣。山出文石。應劭云:碭山在東。師古云:山出文石,故以名縣也。按以碭名山。又以碭名縣。本爲文石之名。 从石。昜聲。 段注徒浪切。十部。 碭字的相关索引
碭dàng ㄉㄤˋ 正文・午集下石部共14画 康熙字典 正文 ・午集下 石部 14画 U+78AD 碭 砀 碭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石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96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833頁,第17字 標點整理本: 第793頁,第1字 音《唐韻》、《正韻》:徒浪切;《集韻》、《韻會》:大浪切,𡘋音宕。 例又,芒碭,山名。 例又,沆碭,白氣貌。 例又,過也。揚雄〈甘泉賦〉:回猋肆其碭駭兮。馬融〈長笛賦〉:犇遯碭突。 例又,碭,溢也。 音又,《正韻》:待朗切,音蕩。又,《集韻》:徒郎切,音唐──義𡘋同。 注解〔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石部。 〔碭〕字拼音是dà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石、昜。 〔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àng] ⑴ 见“砀”。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碭dàng ㄉㄤˋ 石部共14画左右结构U+78AD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砀 石部 14画 9画 左右结构 DJGR MRAMH GKRO 16627 无 U+78AD 13251251113533 横、撇、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折钩、撇、撇 砀 碭字概述〔碭〕字拼音是dàng,部首是石,总笔画是14画。 〔碭〕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石、昜”。 〔碭〕字仓颉码是MRAMH,五笔是DJGR,四角号码是16627,郑码是GKRO。 〔碭〕字的UNICODE是U+78A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893,UTF-32:000078ad,UTF-8:E7 A2 AD。 〔碭〕字异体字是砀。 碭的意思碭砀dàngㄉㄤˋ基本解释◎见“砀”。 碭字的翻译
碭的国语辞典解释碭砀dàngㄉㄤˋ详细解释名 1.有纹理的石头。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墉垣砀基,其光昭昭。”李善注引《说文》曰:“砀,文石也。” 2.山名。即砀山。在大陆地区安徽省砀山县东南。 3.姓。如汉代有砀鲁赐。 动 ◎振荡。 《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 形 ◎大、广。 《淮南子•本经》:“当此之时,玄玄至砀而运照。”汉•高诱•注:“砀,大也。盛德之君,恩仁广大,遍照四海也。”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碭的两岸词典解释碭砀dàngㄉㄤˋ详细解释1.用于地名。砀山,县名,在安徽。 2.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碭的字源字形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